周書三 太祖紀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三司水陸轉運等使,制置武安、靜江等軍事,進封彭城郡公;武平軍節度副使、權知潭州軍州事、檢校太傅王進逵為檢校太尉,行潭州刺史,充武安軍節度使;以武安軍行軍司馬兼衙内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何敬貞為檢校太尉,行桂州刺史,充靜江軍節度使;以張仿領眉州刺史,充武平軍節度副使;以硃元琇領黃州刺史,充靜江軍節度副使;以周行逢領集州刺史,充武安軍節度行軍司馬。
自進逵而下,皆劉言将校也。
邠州奏,慶州略蕃部野雞族略奪商旅,侵擾州界。
诏遣甯州刺史張建武等率兵掩襲,仍先賜敕書安撫,如不從命,即進軍問罪。
辛酉,诏賜朗州劉言應兩京及諸道舊屬湖南樓店邸第。
乙醜,诏:「諸道州府系屬戶部營田及租稅課利等,除京兆府莊宅務、贍國軍榷鹽務、兩京行從莊外,其餘并割屬州縣,所征租稅課利,官中隻管舊額,其職員節級一切停廢。
應有客戶元佃系省莊田、桑土、舍宇,便賜逐戶,充為永業,仍仰縣司給與憑由。
應諸處元屬營田戶部院及系縣人戶所納租中課利,起今年後并與除放。
所有見牛犢并賜本戶,官中永不收系」雲。
帝在民間,素知營田之弊,至是以天下系官莊田僅萬計,悉以分賜見佃戶充永業。
是歲出戶三萬餘,百姓既得為己業,比戶欣然,于是葺屋植樹,敢緻功力。
又,東南郡邑各有租牛課戶,往因梁太祖渡淮,軍士掠民牛以千萬計,梁太祖盡給與諸州民,輸租課,自是六十餘載,時移代改,牛租猶在,百姓苦之,至是特與除放。
未幾,京兆府莊宅務及榷鹽務亦歸州縣,依例處分。
或有上言,以天下系官莊田,甚有可惜者,若遣貨之,當得三十萬缗,亦可資國用。
帝曰:「苟利于民,與資國何異。
」丁卯,戶部侍郎、權知貢舉趙上交奏:「諸科舉人,欲等第各加對義場數;進士除詩賦外,别試雜文一場。
」從之。
兩浙吊祭使、左谏議大夫李知損責授登州司馬,員外置,仍令所在馳驿放遣。
知損銜命江、浙,所經籓郡,皆強貸于侯伯,為青州知州張凝所奏,故有是命。
己巳,幸南莊。
臨水亭,見雙凫戲于池上,帝引弓射之,一發疊貫,從臣稱賀。
庚午,以前邠州節度使侯章為鄧州節度使。
前萊州刺史葉仁魯賜死,坐為民所訟故也。
辛未,诏樞密使王峻巡視 河堤。
峻請行,故從之。
辛巳,幸南莊。
閏月甲申,朗州劉言、潭州王進逵奏,廣賊占據桂管,深入永州界俘劫,遣朗州行軍司馬何敬貞與指揮使硃全琇、陳順等,率水陸軍五萬進擊。
丙戊,回鹘遣使貢方物。
诏故梁租庸使趙嚴侄崇勳,見居陳州,量賜系官店宅,從王峻之請也。
辛卯,定州奏,契丹攻義豐軍,出勁兵夜斫蕃營,斬首六十級,契丹遁去。
甲午,鎮州奏,契丹寇境,遣兵追襲,至無極而還。
丙申,皇子澶州節度使榮來朝。
壬寅,以樞密使、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監修國史王峻兼青州節度使,餘如故。
延州衙内指揮使高紹基奏言:「父允權患腳膝,令臣權知軍州事。
」癸卯,陳州奏:「吏民請與前刺史李穀立祠堂。
」從之。
時穀為宰相,聞郡人陳請,遜讓數四,乃止。
甲辰,鄴都留守王殷加檢校太尉,依前同平章事。
丙午,鎮州節度使何福進、河陽節度使王彥超并加檢校太尉,潞州節度使李筠加檢校太傅。
丁未,延州節度使高允權卒。
己酉,開封府奏,都城内錄到無名額僧尼寺院五十八所。
诏廢之。
二月辛亥朔,以前西京留守白文珂為太子太師緻仕,進封韓國公。
癸醜,安州節度使李洪義、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郭崇、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并加檢校太尉。
唐州方城縣令陳守愚棄市,坐克留戶民蠶鹽一千五百斤入己也。
内制國寶兩座,诏中書令馮道書寶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為文,其一以「皇帝神寶」為文。
案,傳國寶始自秦始皇,令李斯篆之,曆代傳授,事具前史。
至唐末帝自燔之際,以寶随身,遂俱焚焉。
晉高祖受命,特制寶一座,開運末,契丹犯阙,少帝遣其子延煦赍送于契丹主,訝其非真,少帝上表具訴其事,及契丹北歸,赍以入蕃。
漢朝二帝,未暇别制,至是始創為之。
庚申,遣将作監李瓊知陝州軍州事。
甲子,樞密使、平盧軍節度使、尚書左仆射、平章事、監修國史王峻責授商州司馬,員外置,所在馳驿發遣。
戊辰,左監門上将軍李建崇卒。
延州牙内都指揮使高紹基奏,交割軍府與副使張圖。
己巳,朗州劉言奏,當道先遣行軍司馬何敬貞率兵掩擊廣賊,行及潭州,部衆奔潰,湖南王進逵以敬貞失律,已枭首訖。
以樞密直學士、工部侍郎陳觀為秘書監。
壬申,鳳翔少尹桑能責授鄧州長史。
能,晉相維翰之庶弟也,坐據維翰别第為人所訟故也。
癸酉,以戶部侍郎、知貢舉趙上交為太子詹事。
是歲,新進士中有李觀者,不當策名,物議喧然,中書門下以觀所試詩賦失韻,勾落姓名,故上交移官。
丁醜,幸南莊,賜從官射。
命客省使向訓權知延州軍州事。
自進逵而下,皆劉言将校也。
邠州奏,慶州略蕃部野雞族略奪商旅,侵擾州界。
诏遣甯州刺史張建武等率兵掩襲,仍先賜敕書安撫,如不從命,即進軍問罪。
辛酉,诏賜朗州劉言應兩京及諸道舊屬湖南樓店邸第。
乙醜,诏:「諸道州府系屬戶部營田及租稅課利等,除京兆府莊宅務、贍國軍榷鹽務、兩京行從莊外,其餘并割屬州縣,所征租稅課利,官中隻管舊額,其職員節級一切停廢。
應有客戶元佃系省莊田、桑土、舍宇,便賜逐戶,充為永業,仍仰縣司給與憑由。
應諸處元屬營田戶部院及系縣人戶所納租中課利,起今年後并與除放。
所有見牛犢并賜本戶,官中永不收系」雲。
帝在民間,素知營田之弊,至是以天下系官莊田僅萬計,悉以分賜見佃戶充永業。
是歲出戶三萬餘,百姓既得為己業,比戶欣然,于是葺屋植樹,敢緻功力。
又,東南郡邑各有租牛課戶,往因梁太祖渡淮,軍士掠民牛以千萬計,梁太祖盡給與諸州民,輸租課,自是六十餘載,時移代改,牛租猶在,百姓苦之,至是特與除放。
未幾,京兆府莊宅務及榷鹽務亦歸州縣,依例處分。
或有上言,以天下系官莊田,甚有可惜者,若遣貨之,當得三十萬缗,亦可資國用。
帝曰:「苟利于民,與資國何異。
」丁卯,戶部侍郎、權知貢舉趙上交奏:「諸科舉人,欲等第各加對義場數;進士除詩賦外,别試雜文一場。
」從之。
兩浙吊祭使、左谏議大夫李知損責授登州司馬,員外置,仍令所在馳驿放遣。
知損銜命江、浙,所經籓郡,皆強貸于侯伯,為青州知州張凝所奏,故有是命。
己巳,幸南莊。
臨水亭,見雙凫戲于池上,帝引弓射之,一發疊貫,從臣稱賀。
庚午,以前邠州節度使侯章為鄧州節度使。
前萊州刺史葉仁魯賜死,坐為民所訟故也。
辛未,诏樞密使王峻巡視 河堤。
峻請行,故從之。
辛巳,幸南莊。
閏月甲申,朗州劉言、潭州王進逵奏,廣賊占據桂管,深入永州界俘劫,遣朗州行軍司馬何敬貞與指揮使硃全琇、陳順等,率水陸軍五萬進擊。
丙戊,回鹘遣使貢方物。
诏故梁租庸使趙嚴侄崇勳,見居陳州,量賜系官店宅,從王峻之請也。
辛卯,定州奏,契丹攻義豐軍,出勁兵夜斫蕃營,斬首六十級,契丹遁去。
甲午,鎮州奏,契丹寇境,遣兵追襲,至無極而還。
丙申,皇子澶州節度使榮來朝。
壬寅,以樞密使、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監修國史王峻兼青州節度使,餘如故。
延州衙内指揮使高紹基奏言:「父允權患腳膝,令臣權知軍州事。
」癸卯,陳州奏:「吏民請與前刺史李穀立祠堂。
」從之。
時穀為宰相,聞郡人陳請,遜讓數四,乃止。
甲辰,鄴都留守王殷加檢校太尉,依前同平章事。
丙午,鎮州節度使何福進、河陽節度使王彥超并加檢校太尉,潞州節度使李筠加檢校太傅。
丁未,延州節度使高允權卒。
己酉,開封府奏,都城内錄到無名額僧尼寺院五十八所。
诏廢之。
二月辛亥朔,以前西京留守白文珂為太子太師緻仕,進封韓國公。
癸醜,安州節度使李洪義、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郭崇、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并加檢校太尉。
唐州方城縣令陳守愚棄市,坐克留戶民蠶鹽一千五百斤入己也。
内制國寶兩座,诏中書令馮道書寶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為文,其一以「皇帝神寶」為文。
案,傳國寶始自秦始皇,令李斯篆之,曆代傳授,事具前史。
至唐末帝自燔之際,以寶随身,遂俱焚焉。
晉高祖受命,特制寶一座,開運末,契丹犯阙,少帝遣其子延煦赍送于契丹主,訝其非真,少帝上表具訴其事,及契丹北歸,赍以入蕃。
漢朝二帝,未暇别制,至是始創為之。
庚申,遣将作監李瓊知陝州軍州事。
甲子,樞密使、平盧軍節度使、尚書左仆射、平章事、監修國史王峻責授商州司馬,員外置,所在馳驿發遣。
戊辰,左監門上将軍李建崇卒。
延州牙内都指揮使高紹基奏,交割軍府與副使張圖。
己巳,朗州劉言奏,當道先遣行軍司馬何敬貞率兵掩擊廣賊,行及潭州,部衆奔潰,湖南王進逵以敬貞失律,已枭首訖。
以樞密直學士、工部侍郎陳觀為秘書監。
壬申,鳳翔少尹桑能責授鄧州長史。
能,晉相維翰之庶弟也,坐據維翰别第為人所訟故也。
癸酉,以戶部侍郎、知貢舉趙上交為太子詹事。
是歲,新進士中有李觀者,不當策名,物議喧然,中書門下以觀所試詩賦失韻,勾落姓名,故上交移官。
丁醜,幸南莊,賜從官射。
命客省使向訓權知延州軍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