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一 太祖紀一

關燈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姓郭氏,諱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人也。

    或雲本常氏之子,幼随母适郭氏,故冒其姓焉。

    《五代會要》:周虢叔之後。

    高祖諱璟,廣順初,追尊為睿和皇帝,廟号信祖,陵曰溫陵;高祖妣張氏,追谥睿恭皇後。

    曾祖諱谌,漢贈太保,追尊為明憲皇帝,廟号僖祖,陵曰齊陵;曾祖妣鄭國夫人申氏,追谥明孝皇後。

    祖諱蘊,漢贈太傅,追尊為翼順皇帝,廟号義祖,陵曰節陵;《五代會要》:溫陵、齊陵、節陵皆無陵所,遙申朝拜。

    祖妣陳國夫人韓氏,追谥翼敬皇後。

    皇考諱簡,漢贈太師,追尊為章肅皇帝,廟号慶祖,陵曰欽陵;皇妣燕國夫人王氏,追谥為章德皇後。

    後以唐天祐元年甲子歲七月二十八日,生帝于堯山之舊宅。

    載誕之夕,赤光照室,有聲如爐炭之裂,星火四迸。

     帝生三歲,家徙太原。

    居無何,皇考為燕軍所陷,殁于王事。

    帝未及龆龀,章德太後蚤世,姨母楚國夫人韓氏提攜鞠養。

    及長,形神魁壯,趨向奇崛,愛兵好勇,不事田産。

    天祐末,潞州節度使李嗣昭常山戰殁,子繼韬自稱留後,南結梁朝,據城阻命,乃散金以募豪傑。

    帝時年十八,避吏壺關,依故人常氏,遂往應募。

    帝負氣用剛,好鬥多力,繼韬奇之,或逾法犯禁,亦多假借焉。

    嘗遊上黨市,有市屠壯健,衆所畏憚,帝以氣淩之,因醉命屠割肉,小不如意,叱之。

    屠者怒,坦腹謂帝曰:「爾敢刺我否?」帝即剚其腹,市人執之屬吏,繼韬惜而逸之。

    其年,莊宗平梁,繼韬伏誅,麾下牙兵配從馬直,帝在籍中,時年二十一。

    帝性聰敏,喜筆劄,及從軍旅,多閱簿書,軍志戎政,深窮綮肯,人皆服其敏。

    嘗省昭義李瓊,瓊方讀《阃外春秋》,即取視之,曰:「論兵也,兄其教我。

    」即授之,深通義理。

    《宋史·李瓊傳》:唐莊宗慕勇士,即應募,與周祖等十人約為兄弟。

    一日會飲,瓊熟視周祖,知非常人,因舉酒祝曰:「凡我十人,尤蛇混合,異日富貴,無相忘。

    苛渝此言,神降之罰。

    」皆刺臂出血為誓。

    周祖與瓊情好尤密,嘗造瓊,見其危坐讀書,因問所讀何書,瓊曰:「此《阃外春秋》,所謂以正守國,以奇用兵,較存亡治亂,記賢愚成敗,皆在此也。

    」周祖令讀之,謂瓊曰:「兄當教我。

    」自是周祖出入,常袖以自随,遇暇辄讀,每問難瓊,謂瓊為師。

     天成初,明宗幸浚郊。

    時硃守殷嬰城拒命,帝從晉高祖一軍率先登城。

    晉祖領副侍衛,以帝長于書計,召置麾下,令掌軍籍,前後将臣,無不倚愛。

    初,聖穆皇後嫔于帝,帝方匮乏,而後多資從。

    《東都事略》:柴後資周太祖以金帛,使事漢高祖。

    帝嘗晝寝,有小虺五色,出入顴鼻之間,後遽見愕然。

    在太原時,有神尼與帝同姓,見帝,謂李瓊曰:「我宗天上大仙,頂上有肉角,當為世界主。

    」清泰末,晉祖起于河東,時河陽節度使張彥琪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奉命北伐,帝從之,營于晉祠。

    是時屋壞,同處數人俱斃,唯帝獨無所傷。

    漢高祖為侍衛馬步都虞候,召置左右。

    所居官舍之鄰吳氏,有青衣佳娘者,為山魈所魅,鬼能人言而投瓦石,鄰伍無敢過吳氏之舍者。

    帝過之,其鬼寂然,帝去如故,如是者再。

    或謂鬼曰:「爾既神,向者客來,又何寂然?」鬼曰:「彼大人者。

    」繇是軍中異之。

    範延光叛于魏,命楊光遠讨之,帝當行,意不願從。

    或謂帝曰:「楊公當朝重勳,子不欲從,何也?」帝曰:「楊公素無英雄氣,得我何用?能用我其劉公乎!」漢祖累鎮籓阃,皆從之。

    及鎮并門,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帝亦悉心竭力,知無不為。

    及吐渾白可久叛入契丹,帝勸漢祖誅白承福等五族,得良馬數千匹、财貨百萬計以資軍。

      開運末,契丹入汴,晉帝北遷。

    帝與蘇逢吉、楊邠、史宏肇等勸漢祖建号,以副人望。

    漢高祖即位晉陽,時百度草創,四方猶梗,經綸締構,帝有力焉。

    授權樞密副使、檢校司徒。

    漢高祖至汴,正授樞密副使、檢校太保。

    乾祐元年春,漢高祖不豫,及大漸,與蘇逢吉等同受顧命。

    隐帝嗣位,拜樞密使,加檢校太尉。

    舊制,樞密使未加使相者,不宣麻制,至是宣之,自帝始也。

    《東都事略魏仁浦傳》:仁溥少為刀筆吏,隸樞密院,太祖問以卒乘數,仁溥對曰:「帶甲者六萬。

    」太祖喜曰:「天下事不足憂也。

    」有頃,河中李守貞據城反,朝廷憂之,諸大臣共議進取之計。

    史宏肇曰:「守貞,河陽一客司耳,竟何能為?」帝曰:「守貞雖不習戎行,然善接英豪,得人死力,亦勍敵,宜審料之。

    」乃命白文珂、常思率兵攻取。

    師未至,而趙思绾竊據永興,王景崇反狀亦露,朝廷遣郭從義、王峻讨趙思绾。

    七月,西面師徒大集,未果進取。

    其月十三日,制授帝同平章事,即遣西征,以安慰招撫為名,诏西面諸軍,并取帝節度。

    時論以白文珂、常思非守貞之敵,聞帝西行,群情大惬。

    《宋史·李蒨傳》:周祖讨河中,蒨掌轉運。

    時周祖已有人望,潛貯異志,屢以諷蒨,蒨但對以人臣當盡節奉上而已。

    八月六日,帝發離京師。

    二十日,師至河中。

    《宋史·扈彥珂傳》:周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