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十一 列傳六

關燈
扇惑小輩;今則顯有陳告,備驗奸期。

    既負深恩,須置極法,其杜重威父子并處斬。

    所有晉朝公主及外親族,一切如常,仍與供給。

    」重威父子已誅,陳屍于通衢,都人聚觀者诟罵蹴擊,軍吏不能禁,屍首狼籍,斯須而盡。

     宏琏,重威之子也,累官至陳州刺史。

    《隆平集》:黨進,幼為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奴,重威愛其淳謹,雖長,猶令與婢妾雜侍。

    重威敗,周祖得之,以為鐵騎都虞候。

    重威之後寒餓,進常分俸以給,士大夫或愧焉。

      李守貞,河陽人也。

    少桀黠落魄,事本部為牙将。

    晉高祖鎮河陽,用為典客,後移數鎮,皆從之。

    及即位,累遷至客省使。

    天福中,李金全以安州叛,淮夷入寇,晉高祖命馬全節讨之,守貞監護其軍,賊平,以守貞為宣徽使。

    少帝即位,授滑州節度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未幾,改侍衛都虞候。

    開運元年春,敵衆犯澶、魏,少帝幸澶州,契丹主遣滿達勒以奇兵由郓州馬家口濟河,立栅于東岸,守貞率師自澶州馳赴之。

    契丹大敗,溺死者數千人,獲馬數百匹,偏裨七十餘人。

    有頃,敵退。

    晉少帝還京,以守貞為兗州節度使,依前侍衛都虞候。

    五月,以守貞為青州行營都部署,率兵二萬東讨楊光遠,命符彥卿為副。

    十一月,光遠子承勳等乞降,守貞入城,害光遠于别第。

    光遠有孔目官吏宋顔者,盡以光遠财寶、名姬、善馬告于守貞,得之置于帳下。

    近例,官軍克複城隍,必降德音,洗滌瑕穢,時樞密使桑維翰以光遠同惡數十輩潛竄未出,搜索甚急,故制書久不下。

    或有告宋顔匿于守貞處者,朝廷取而殺之,守貞由是怨維翰。

    時行營将士所給賞賜,守貞盡以黦茶、染木、姜藥之類分給之,軍中大怨,乃以帛包所得物,如人首級,目之為守貞頭,懸于樹以詛之。

    守貞班師,加同平章事,以楊光遠東京第賜之。

    守貞因取連宅軍營,以廣其第,大興土木,治之歲餘,為京師之甲。

    行幸賜宴,恩禮無比。

     開運二年春,契丹以全軍南下,前鋒至相州湯陰縣,诏守貞屯滑州。

    少帝再幸澶州,以守貞為北面行營都監,與招讨使杜重威北伐,洎獲陽城之捷,遂收軍而還。

    四月,車駕還京,以守貞為侍衛副都指揮使,移鎮宋州,加檢校太師。

    三年春,诏守貞率師巡邊。

    至衡水,獲鄚州刺史趙思英而還。

    居無何,代高行周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移鎮郓州,意頗觖望。

    會宰臣李崧加侍中,守貞謂樞密使直學士殷鵬曰:「樞密何功,便加正相!」先是,桑維翰以元勳舊德為樞密使,守貞位望素處其下,每憚之,與李彥韬、馮玉輩協力排斥,維翰竟罷樞務。

    李崧事分疏遠,守貞得以淩蔑。

    其年夏,契丹寇邊,以守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

    少帝開曲宴于内殿,以寵其行,教坊令人獻語雲:「天子不須憂北寇,守貞面上管幽州。

    」既罷,守貞有自負之色,以其言誇詫于外。

    既而率兵至定州北,與契丹偏師遇,斬蕃将嘉哩而還。

    九月,加兼侍中。

    會契丹遣瀛州刺史僞降于少帝,請發大軍應接,朝廷信之。

    十月,诏杜重威為北面行營招讨使,以守貞為兵馬都監,知幽州行府事。

    先是,守貞領兵再由鄴都,杜重威厚加贈遺,曲意承迎,守貞悅之,每于帝前稱舉,請委征讨之柄。

    至是,守貞、重威等會兵于鄴,遂趨瀛州,瀛州不應。

    貝州節度使梁漢璋為蕃将高牟翰所敗,死之,王師遂還。

    師至深州,聞契丹大至,乃西趨鎮州,至滹沲之中渡,與敵相遇,官軍營于滹水之南。

    未幾,敵騎潛渡至栾城,斷我糧路,尋則王清戰死,杜重威遂與守貞歸命契丹,授守貞司徒,依前郓州節度使,從契丹至汴。

    時京辇之下,契丹充斥,都人士庶,若在塗炭。

    二帥出入揚揚,市人诟之,略無慚色。

    有頃,河北及京東草寇大起,澶州浮橋為群賊所斷,契丹主甚恐,乃命諸帥各歸本鎮,守貞遂赴汶陽。

    高祖入汴,守貞懼而來朝,授守貞太保,移鎮河中。

    居無何,高祖晏駕,杜重威被誅,守貞愈不自安,乃潛畜異計。

      乾祐元年三月,先緻書于權臣,布求保證,而完城郭,繕甲兵,晝夜不息。

    守貞以漢室新造,嗣君才立,自謂舉無遺策,又有僧總倫者,以占術幹守貞,謂守貞有人君之位,《通鑒》:浚儀人趙修己,素善術數,自守貞鎮滑州,署司戶參軍,累從移鎮。

    為守貞言:「時命不可妄動。

    」前後切谏非一,守貞不聽,乃稱疾歸裡。

    未幾,趙思绾以京兆叛,遣使奉表送禦衣于守貞,守貞自謂天時人事合符于己,乃潛結草賊,令所在竊發,遣兵據潼關。

    《宋史·王繼勳傳》:李守貞之叛,令繼勳據潼關,為郭從義所破。

    朝廷命白文珂、常思等領兵問罪,複遣樞密使郭威西征。

    官軍初至,守貞以諸軍多曾隸于麾下,自謂素得軍情,坐俟扣城迎己,及軍士诟噪,大失所望。

    《宋史·馬全義傳》:李守貞鎮河中,召置帳下。

    及守貞叛,周主讨之,全義每率敢死士夜出攻周祖壘,多所殺傷。

    守貞貪而無謀,性多忌刻,全義累為畫策,皆不能用。

    俄而王景崇據岐下,與趙思绾遣使推奉,守貞乃自号秦王,思绾、景崇皆受守貞署置。

    又遣人赍蠟彈于吳、蜀、契丹,以求應援。

    馬令《南唐書·硃元傳》:守貞以河中反,漢命周太祖讨之,元與李平奉守貞表來乞師,未複而守貞敗。

    既而城中糧盡,殺人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