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五 隐帝紀下
關燈
小
中
大
。
辛酉,給事中陶穀上言,請停五日内殿轉對。
從之。
壬戌,以兵部侍郎于德辰為禦史中丞,邊蔚為兵部侍郎。
九月辛巳,朗州節度使馬希萼奏請于京師别置邸院。
不允。
是時,希萼與其弟湖南節度使希廣方構阋牆之怨,故有是請。
帝以湖南已有邸務,不可更置,由是不允,仍命降诏和解焉。
冬十月己亥,帝狩于近郊。
丙午,湖南馬希廣遣使上章,且言荊南、淮南、廣南三道結構,欲分割湖、湘,乞聊發兵師,以為援助。
時朝廷方議起軍,會内難,不果行。
丁未,兩浙錢宏俶加諸道兵馬元帥。
戊申,彰德軍節度使郭謹卒。
癸醜,以前同州節度使張彥赟為相州節度使。
辛酉,月犯心大星。
十一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乙醜,永州唐将軍祠贈太保,從湖南請也。
己巳,日南至,帝禦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辛未,诏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将兵屯澶州。
丙子,誅樞密使楊邠、侍衛都指揮使史宏肇、三司使王章,夷其族。
是日平旦,甲士數十人由廣政殿出,至東庑下,害邠等于閣内,死于亂刃之下。
又誅宏肇弟小底軍都虞候宏朗、如京使甄彥奇、内常侍辛從審、楊邠子比部員外郎廷侃、右衛将軍廷偉、右贊善大夫廷倚、王章侄右領衛将軍旻、子婿戶部員外郎張贻肅、樞密院副承宣郭颙、控鶴都虞候高進、侍衛都承局荊南金、三司都勾官柴訓等。
分兵收捕邠等家屬及部曲傔從,盡戮之。
少頃,樞密承旨聶文進急召宰臣百僚,班于崇元殿,庭宣曰:「楊邠、史宏肇、王章等同謀叛逆,欲危宗社,并斬之,與卿等同慶。
」班退,召諸軍将校至萬歲殿,帝親谕史宏肇等欲謀逆亂之狀,且言:「宏肇等欺朕年幼,專權擅命,使汝輩常懷憂恐,自此朕自與汝等為主,必無橫憂也。
」諸軍将校拜謝而退。
召前任節度使、刺史、統軍等上殿谕之。
帝遣軍士守捉宮城諸門,比近日旰,朝臣步出宮門而去。
是日晴霁無雲,而昏霧濛濛,有如微雨,人情惴恐。
日将午,載楊邠等十餘屍,分暴于南北市。
是日,帝遣腹心赍密诏往澶州、鄴都,令澶州節度使李洪義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令鄴都屯駐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曹英害樞密使郭威及宣徽使王峻。
急诏郓州高行周、青州符彥卿、永興郭從義、兗州慕容彥超、同州薛懷讓、鄭州吳虔裕、陳州李穀等赴阙。
以宰臣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前青州劉铢權知開封府事,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洪建判侍衛司事,内客省使閻晉卿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丁醜,澶州節度使李洪義受得密诏,知事不克,乃引使人見王殷。
殷與洪義遣本州副使陳光穗赍所受密诏,馳至鄴都。
《宋史》:少帝遣供奉官孟業赍密诏,令洪義殺王殷。
洪義素怯懦,慮殷覺,遷延不敢發,遽引業見殷。
殷乃锢業,送密诏于周祖。
郭威得之,即召王峻、郭崇、曹英及諸軍将校,至牙署視诏,兼告楊、史諸公冤枉之狀,且曰:「汝等當奉行诏旨,斷予首以報天子,自取功名。
」郭崇等與諸将校前曰:「此事必非聖意,即是李業等竊發,假如此輩便握權柄,國得安乎!事可陳論,何須自棄,緻千載之下被此惡名。
崇等願從公入朝,面自洗雪。
」于是将校等請威入朝,以除君側之惡,共安天下。
《東都事略》:漢隐帝遣使害太祖,魏仁浦曰:「公有大功于朝廷,握強兵,臨重鎮,以讒見疑,豈可坐而待斃!」教以易其語,雲誅将士,以激怒衆心。
太祖納其言。
翌日,郭威以衆南行。
戊寅,鄴兵至澶州。
庚辰,至滑州,節度使宋延渥開門迎降。
是日,诏前開封尹侯益、前鄜州節度使張彥超、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閻晉卿、鄭州防禦使吳虔裕等,率禁軍赴澶州守捉。
辛巳,帝之小豎嵒脫自北回。
先是,帝遣嵒脫偵鄴軍所至,為遊騎所獲,郭威即遣回,因令附奏赴阙之意,仍以密奏置嵒脫衣領中。
帝覽奏,即召李業示之,聶文進、郭允明在傍,懼形于色。
初議車駕幸澶州,及聞鄴兵已至河上,乃止。
帝大懼,私謂宰臣窦貞固等曰:「昨來之事,太草草耳!」李業等請帝傾府庫以給諸軍,宰相蘇禹珪以為未可。
業拜禹珪于帝前,曰:「相公且為官家,莫惜府庫。
」遂下令侍衛軍人給二十缗,下軍各給十缗,其北來将士亦準此。
仍遣北來将士在營子弟各赍家問,向北谕之。
壬午,鄴軍至封丘。
慕容彥超自鎮馳至,帝遂以軍旅之事委之。
《宋史·侯益傳》雲:周太祖起兵,隐帝議出師禦之。
益獻計曰:「王者無敵于天下,兵不宜輕出,況大名戍卒,家屬盡在京城,不如閉關以挫其銳,遣其母妻發降以招之,可不戰而定。
」慕容彥超以為益衰老,作
辛酉,給事中陶穀上言,請停五日内殿轉對。
從之。
壬戌,以兵部侍郎于德辰為禦史中丞,邊蔚為兵部侍郎。
九月辛巳,朗州節度使馬希萼奏請于京師别置邸院。
不允。
是時,希萼與其弟湖南節度使希廣方構阋牆之怨,故有是請。
帝以湖南已有邸務,不可更置,由是不允,仍命降诏和解焉。
冬十月己亥,帝狩于近郊。
丙午,湖南馬希廣遣使上章,且言荊南、淮南、廣南三道結構,欲分割湖、湘,乞聊發兵師,以為援助。
時朝廷方議起軍,會内難,不果行。
丁未,兩浙錢宏俶加諸道兵馬元帥。
戊申,彰德軍節度使郭謹卒。
癸醜,以前同州節度使張彥赟為相州節度使。
辛酉,月犯心大星。
十一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乙醜,永州唐将軍祠贈太保,從湖南請也。
己巳,日南至,帝禦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辛未,诏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将兵屯澶州。
丙子,誅樞密使楊邠、侍衛都指揮使史宏肇、三司使王章,夷其族。
是日平旦,甲士數十人由廣政殿出,至東庑下,害邠等于閣内,死于亂刃之下。
又誅宏肇弟小底軍都虞候宏朗、如京使甄彥奇、内常侍辛從審、楊邠子比部員外郎廷侃、右衛将軍廷偉、右贊善大夫廷倚、王章侄右領衛将軍旻、子婿戶部員外郎張贻肅、樞密院副承宣郭颙、控鶴都虞候高進、侍衛都承局荊南金、三司都勾官柴訓等。
分兵收捕邠等家屬及部曲傔從,盡戮之。
少頃,樞密承旨聶文進急召宰臣百僚,班于崇元殿,庭宣曰:「楊邠、史宏肇、王章等同謀叛逆,欲危宗社,并斬之,與卿等同慶。
」班退,召諸軍将校至萬歲殿,帝親谕史宏肇等欲謀逆亂之狀,且言:「宏肇等欺朕年幼,專權擅命,使汝輩常懷憂恐,自此朕自與汝等為主,必無橫憂也。
」諸軍将校拜謝而退。
召前任節度使、刺史、統軍等上殿谕之。
帝遣軍士守捉宮城諸門,比近日旰,朝臣步出宮門而去。
是日晴霁無雲,而昏霧濛濛,有如微雨,人情惴恐。
日将午,載楊邠等十餘屍,分暴于南北市。
是日,帝遣腹心赍密诏往澶州、鄴都,令澶州節度使李洪義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令鄴都屯駐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曹英害樞密使郭威及宣徽使王峻。
急诏郓州高行周、青州符彥卿、永興郭從義、兗州慕容彥超、同州薛懷讓、鄭州吳虔裕、陳州李穀等赴阙。
以宰臣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前青州劉铢權知開封府事,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洪建判侍衛司事,内客省使閻晉卿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丁醜,澶州節度使李洪義受得密诏,知事不克,乃引使人見王殷。
殷與洪義遣本州副使陳光穗赍所受密诏,馳至鄴都。
《宋史》:少帝遣供奉官孟業赍密诏,令洪義殺王殷。
洪義素怯懦,慮殷覺,遷延不敢發,遽引業見殷。
殷乃锢業,送密诏于周祖。
郭威得之,即召王峻、郭崇、曹英及諸軍将校,至牙署視诏,兼告楊、史諸公冤枉之狀,且曰:「汝等當奉行诏旨,斷予首以報天子,自取功名。
」郭崇等與諸将校前曰:「此事必非聖意,即是李業等竊發,假如此輩便握權柄,國得安乎!事可陳論,何須自棄,緻千載之下被此惡名。
崇等願從公入朝,面自洗雪。
」于是将校等請威入朝,以除君側之惡,共安天下。
《東都事略》:漢隐帝遣使害太祖,魏仁浦曰:「公有大功于朝廷,握強兵,臨重鎮,以讒見疑,豈可坐而待斃!」教以易其語,雲誅将士,以激怒衆心。
太祖納其言。
翌日,郭威以衆南行。
戊寅,鄴兵至澶州。
庚辰,至滑州,節度使宋延渥開門迎降。
是日,诏前開封尹侯益、前鄜州節度使張彥超、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閻晉卿、鄭州防禦使吳虔裕等,率禁軍赴澶州守捉。
辛巳,帝之小豎嵒脫自北回。
先是,帝遣嵒脫偵鄴軍所至,為遊騎所獲,郭威即遣回,因令附奏赴阙之意,仍以密奏置嵒脫衣領中。
帝覽奏,即召李業示之,聶文進、郭允明在傍,懼形于色。
初議車駕幸澶州,及聞鄴兵已至河上,乃止。
帝大懼,私謂宰臣窦貞固等曰:「昨來之事,太草草耳!」李業等請帝傾府庫以給諸軍,宰相蘇禹珪以為未可。
業拜禹珪于帝前,曰:「相公且為官家,莫惜府庫。
」遂下令侍衛軍人給二十缗,下軍各給十缗,其北來将士亦準此。
仍遣北來将士在營子弟各赍家問,向北谕之。
壬午,鄴軍至封丘。
慕容彥超自鎮馳至,帝遂以軍旅之事委之。
《宋史·侯益傳》雲:周太祖起兵,隐帝議出師禦之。
益獻計曰:「王者無敵于天下,兵不宜輕出,況大名戍卒,家屬盡在京城,不如閉關以挫其銳,遣其母妻發降以招之,可不戰而定。
」慕容彥超以為益衰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