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三 隐帝紀上
關燈
小
中
大
度副使張鵬訖。
鵬以一言之失,為鄴帥高行周所奏,故命誅之。
乙亥,新授鳳翔節度使趙晖奏,與八作使王繼濤領部下兵同赴鳳翔。
時王景崇拒命故也。
八月己卯,以華州節度使侯章為邠州節度使,以左金吾上将軍扈彥珂為華州節度使。
壬午,命樞密使郭威赴河中府軍前,诏河府、永興、鳳翔行營諸軍,一禀威節制。
時李守貞、王景崇、趙思绾連衡作叛,朝廷雖命白文珂、常思攻讨河中,物議以二帥非守貞之敵,中外憂之,及是命之降,人情大惬。
癸巳,以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阆州防禦使劉詞為夔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河中行營都虞候;以護聖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李洪義為遂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乙未,兩浙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吳越國王錢宏俶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東南面兵馬都元帥。
宏俶,故吳越王元瓘之子也。
先是,其兄宏倧襲父位,尋為部下所廢,以宏俶代之,故特加是命焉。
新授鳳翔節度使趙晖奏,部署兵士赴鳳翔城下。
癸卯,郭威奏,今月二十三日,大軍已抵河府賊城;至二十六日,開長連塹畢,築長連城次。
九月戊申,侯益部曲王守筠自鳳翔來奔,言益家屬盡為王景崇所害。
壬子,郭威奏,破河府賊軍于城下。
甲寅,故夔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尚洪遷贈太尉。
乙醜,雪,書不時也。
戊辰,鳳翔都部署趙晖奏,大破川軍于大散關,殺三千餘人,其餘棄甲而遁。
《隆平集》:藥元福從趙晖進讨,兵衆寡數倍,他将皆為卻,元福擁數百騎獨出,令曰:「敢回頭者斬。
」衆效死以戰,遂有成功。
壬申,郭威奏,得郭從義報,今月十四日,鳳翔王景崇兵士離本城,尋遣監軍李彥從率兵襲至法門寺西,殺戮二千餘人。
诏升河中府解縣為解州。
冬十月丙子朔,山陵使窦貞固上大行皇帝陵名曰睿陵,從之。
丁醜夕,歲星入太微。
戊寅,趙晖奏,破王景崇賊軍于鳳翔城下。
甲申,吐番遣使獻方物。
丙戌,右羽林将軍張播停任,坐檢田受請托也。
丁亥,中書舍人張誼責授房州司戶,兵部郎中馬承翰責授慶州司戶,并員外置,所在馳驿發遣。
先是,誼與承翰俱銜命于兩浙,睹其驕僭之失,形于譏诮,兼乘醉有輕肆之言,錢宏俶恥之,摭其過以奏之,朝廷以方務懷柔,故有是命。
甲辰,延州奏,夏州李彜殷先出兵臨州境,欲應接李守貞,今卻抽退。
十一月甲寅,誅太子太傅李崧及其弟司封員外郎嶼、國子博士鳷,夷其族,為部曲誣告故也。
诏曰:「稔惡圖危,難逃天網;虧忠負義,必速神誅。
李崧頃在前朝,最居重位,略無裨益,遂至滅亡。
及事契丹,又為親密,士民俱憤,險佞可知。
先皇帝含垢掩瑕,推恩念舊,擢居一品,俾列三師。
不謂潛有包藏,謀危社稷,散差人使,潛結奸兇,俯近山陵,拟為叛亂。
按其所告,鹹已伏辜,宜正典章,用懲奸逆。
其李崧、李嶼、李鳷一家骨肉,及同謀作亂人,并從極法」雲。
庚申,大行皇帝靈駕進發。
辛酉,荊南奏,節度使高從誨卒。
壬申,葬高祖皇帝于睿陵。
十二月丁醜,荊南節度副使、檢校太傅、行峽州刺史高保融起複,授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渤海郡侯。
壬午,帝被衮冕禦崇元殿,授六廟寶冊,正使宰臣蘇禹珪,副使大府卿劉皞赴西京行禮。
兗州奏,淮賊先于沂州界立栅,前月十七日已歸海州,為李守貞牽制也。
《南唐書》:嗣主六年,李守貞遣從事硃元、李平奉表來乞師,以潤州李金全為西面行營招撫使,壽州劉彥貞為副;谏議大夫查文徽為監軍使,兵部侍郎魏岑為沿淮巡撫使。
聞河中平,遽班師。
又《李金全傳》雲:出師沭陽,諸将銳于進取,金全獨以為遠不相及,乃止。
庚寅,奉高祖神主于西京太廟。
淮南僞主李璟奉書于帝,雲:「先因河府李守貞求援,又聞大國沿淮屯軍,當國亦于境上防備。
昨聞大朝收軍,當國尋已徹備,其商旅請依舊日通行。
」朝廷不報。
辛卯,群臣上表,請以三月九日誕聖日為嘉慶節。
從之。
延州節度使高允權奏,得都頭李彥、李遇等告:「太子太師緻仕劉景岩與鄉軍指揮使高志,結集草寇,欲取臘辰窺圖州城。
尋請使臣與指揮使李勳,聊将兵士巡檢偵邏,劉景岩果出兵鬥敵,時即殺敗,其劉景岩尋獲,斬之。
」诏曰:「劉景岩年已衰暮,身處退閑,曾無止足之心,辄肆苞藏之毒,結集徒黨,窺伺籓垣。
所賴上将輸忠,三軍協力,盡除醜類,克殄渠魁。
其劉景岩次男前德州刺史行琮已行極法,長男渭州刺史行謙、孫男邢州馬軍指揮使崇勳特放。
」是冬,多昏霧,日晏方解。
鵬以一言之失,為鄴帥高行周所奏,故命誅之。
乙亥,新授鳳翔節度使趙晖奏,與八作使王繼濤領部下兵同赴鳳翔。
時王景崇拒命故也。
八月己卯,以華州節度使侯章為邠州節度使,以左金吾上将軍扈彥珂為華州節度使。
壬午,命樞密使郭威赴河中府軍前,诏河府、永興、鳳翔行營諸軍,一禀威節制。
時李守貞、王景崇、趙思绾連衡作叛,朝廷雖命白文珂、常思攻讨河中,物議以二帥非守貞之敵,中外憂之,及是命之降,人情大惬。
癸巳,以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阆州防禦使劉詞為夔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河中行營都虞候;以護聖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李洪義為遂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乙未,兩浙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吳越國王錢宏俶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東南面兵馬都元帥。
宏俶,故吳越王元瓘之子也。
先是,其兄宏倧襲父位,尋為部下所廢,以宏俶代之,故特加是命焉。
新授鳳翔節度使趙晖奏,部署兵士赴鳳翔城下。
癸卯,郭威奏,今月二十三日,大軍已抵河府賊城;至二十六日,開長連塹畢,築長連城次。
九月戊申,侯益部曲王守筠自鳳翔來奔,言益家屬盡為王景崇所害。
壬子,郭威奏,破河府賊軍于城下。
甲寅,故夔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尚洪遷贈太尉。
乙醜,雪,書不時也。
戊辰,鳳翔都部署趙晖奏,大破川軍于大散關,殺三千餘人,其餘棄甲而遁。
《隆平集》:藥元福從趙晖進讨,兵衆寡數倍,他将皆為卻,元福擁數百騎獨出,令曰:「敢回頭者斬。
」衆效死以戰,遂有成功。
壬申,郭威奏,得郭從義報,今月十四日,鳳翔王景崇兵士離本城,尋遣監軍李彥從率兵襲至法門寺西,殺戮二千餘人。
诏升河中府解縣為解州。
冬十月丙子朔,山陵使窦貞固上大行皇帝陵名曰睿陵,從之。
丁醜夕,歲星入太微。
戊寅,趙晖奏,破王景崇賊軍于鳳翔城下。
甲申,吐番遣使獻方物。
丙戌,右羽林将軍張播停任,坐檢田受請托也。
丁亥,中書舍人張誼責授房州司戶,兵部郎中馬承翰責授慶州司戶,并員外置,所在馳驿發遣。
先是,誼與承翰俱銜命于兩浙,睹其驕僭之失,形于譏诮,兼乘醉有輕肆之言,錢宏俶恥之,摭其過以奏之,朝廷以方務懷柔,故有是命。
甲辰,延州奏,夏州李彜殷先出兵臨州境,欲應接李守貞,今卻抽退。
十一月甲寅,誅太子太傅李崧及其弟司封員外郎嶼、國子博士鳷,夷其族,為部曲誣告故也。
诏曰:「稔惡圖危,難逃天網;虧忠負義,必速神誅。
李崧頃在前朝,最居重位,略無裨益,遂至滅亡。
及事契丹,又為親密,士民俱憤,險佞可知。
先皇帝含垢掩瑕,推恩念舊,擢居一品,俾列三師。
不謂潛有包藏,謀危社稷,散差人使,潛結奸兇,俯近山陵,拟為叛亂。
按其所告,鹹已伏辜,宜正典章,用懲奸逆。
其李崧、李嶼、李鳷一家骨肉,及同謀作亂人,并從極法」雲。
庚申,大行皇帝靈駕進發。
辛酉,荊南奏,節度使高從誨卒。
壬申,葬高祖皇帝于睿陵。
十二月丁醜,荊南節度副使、檢校太傅、行峽州刺史高保融起複,授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渤海郡侯。
壬午,帝被衮冕禦崇元殿,授六廟寶冊,正使宰臣蘇禹珪,副使大府卿劉皞赴西京行禮。
兗州奏,淮賊先于沂州界立栅,前月十七日已歸海州,為李守貞牽制也。
《南唐書》:嗣主六年,李守貞遣從事硃元、李平奉表來乞師,以潤州李金全為西面行營招撫使,壽州劉彥貞為副;谏議大夫查文徽為監軍使,兵部侍郎魏岑為沿淮巡撫使。
聞河中平,遽班師。
又《李金全傳》雲:出師沭陽,諸将銳于進取,金全獨以為遠不相及,乃止。
庚寅,奉高祖神主于西京太廟。
淮南僞主李璟奉書于帝,雲:「先因河府李守貞求援,又聞大國沿淮屯軍,當國亦于境上防備。
昨聞大朝收軍,當國尋已徹備,其商旅請依舊日通行。
」朝廷不報。
辛卯,群臣上表,請以三月九日誕聖日為嘉慶節。
從之。
延州節度使高允權奏,得都頭李彥、李遇等告:「太子太師緻仕劉景岩與鄉軍指揮使高志,結集草寇,欲取臘辰窺圖州城。
尋請使臣與指揮使李勳,聊将兵士巡檢偵邏,劉景岩果出兵鬥敵,時即殺敗,其劉景岩尋獲,斬之。
」诏曰:「劉景岩年已衰暮,身處退閑,曾無止足之心,辄肆苞藏之毒,結集徒黨,窺伺籓垣。
所賴上将輸忠,三軍協力,盡除醜類,克殄渠魁。
其劉景岩次男前德州刺史行琮已行極法,長男渭州刺史行謙、孫男邢州馬軍指揮使崇勳特放。
」是冬,多昏霧,日晏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