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二十三 列傳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無慚色。
高祖謂光遠曰:「元城之役,卿左右皆立功,未曾旌賞,今各與一郡,俾厘任以榮之。
」因命為刺史者凡數人。
時王建立自青州移鎮上黨,乃以光遠為平盧軍節度使,封東平王。
光遠面奏,請與長子同行,尋授承勳萊州防禦使。
及赴任,仆從妓妾至千餘騎,滿盈僭侈,為方嶽之最。
下車之後,惟以刻剝為事。
少帝嗣位,冊拜太師,封壽王。
《宋史·馬仁鎬傳》:晉天福中,青州楊光遠将圖不軌,以仁鎬為節度副使,伺其動靜。
曆二年,或谮仁鎬于朝,改護國軍行軍司馬。
仁鎬至河中數月,光遠反書聞。
後因景延廣上言,請取光遠麾下所借官馬二百匹,光遠怒曰:「此馬先帝賜我,何以複取?是疑我也。
」遂遣人潛召取子承祚自單州奔歸,朝廷乃就除淄州刺史,以從其便。
光遠益驕,因此構契丹,述少帝違好之短,且言大饑之後,國用空虛,此時一舉可以平定。
開運元年正月,契丹南牧,陷我博陵,少帝幸澶淵。
三月,契丹退,命李守貞、符彥卿率師東讨。
光遠素無兵衆,惟嬰城自守,守貞以長連城圍之。
冬十一月,承勳與弟承信、承祚見城中人民相食将盡,知事不濟,勸光遠乞降,冀免于赤族。
光遠不納,曰:「我在代北時,嘗以紙錢駝馬祭天池,皆沉沒,人言合有天子分,宜且待時,勿輕言降也。
」承勳慮禍在朝夕,與諸弟同謀,殺節度判官邱濤,親校杜延壽、楊瞻、白延祚等,枭其首,乃遣承祚送于守貞。
因縱火大噪,劫其父幽于私第,以城納款,遣即墨縣令王德柔貢表待罪,光遠亦上章自首。
少帝以頃歲太原歸命,欲曲全之,執政曰:「豈有逆狀滔天而赦之也?」乃命守貞便宜處置。
守貞遣人拉殺之,以病卒聞。
《歐陽史》:守貞遣客省副使何延祚殺之于其家。
漢高祖即位,诏贈尚書令,追封齊王,仍令立碑。
未幾,其碑石無故自折,可知其陰責也。
《五代史補》:楊光遠滅範延光之後,朝廷以其功高,授青州節度,封東平王,奄有登、萊、沂、密數郡。
既而自負強盛,舉兵反,朝廷以宋州節度李守貞嘗與光遠有隙,乃命李讨之。
李受诏欣然,志在必取,莫不身先矢石。
光遠見而懼之,度不能禦,遂降。
初,光遠反書至,中外大震,時百官起居次,忽有朝士揚言于衆曰:「楊光遠欲謀大事,吾不信也。
光遠素患秃瘡,其妻又跛,自古豈有秃頭天子、跛腳皇後耶?」于是人心頓安,未幾,光遠果降。
承勳,光遠之長子也。
始名承貴,避少帝名改焉。
以父廕曆光、濮州刺史,光遠兼鎮河陽,命制置三城事。
光遠移鎮青州,授萊州防禦使。
在郡亦頗理,嘗憤父側之奸黨,欲殺之,每省父,父為匿焉。
及光遠構釁,嬰城以叛,承勳赴之,敵退,為王師所圍。
逾歲糧盡,與其弟承祚背父之命,出降王師,朝廷授汝州防禦使,尋改鄭州。
《宋史·楊承信傳》:光遠死,承信與弟承祚詣阙請死。
诏釋之,以承信為右羽林将軍,承祚為右骁衛将軍,放歸,服喪私第,尋安置鄭州。
及契丹入汴,遣騎士自圃田召至,責其害父背己,使脔其肉而殺之。
以其弟承信為青州節度使。
盧文進,字國用,範陽人也。
身長七尺,飲啖過人,望之偉如也。
少事劉守光為騎将,唐莊宗攻燕,以文進首降,遙授壽州刺史。
初,莊宗得山後八軍,以愛弟存矩為新州圍練使以總領之。
莊宗與劉鄩對壘于莘縣,命存矩于山後召募勁兵,又命山北居民出戰馬器仗,每鬻牛十頭易馬一匹,人心怨咨。
時存矩團結五百騎,令文進将之,與存矩俱行。
至祁溝關,軍士聚謀曰:「我輩邊人,棄父母妻子,為他血戰,千裡送死,固不能也。
」衆曰:「擁盧将軍卻還新州,據城自守,奈我何!」因大呼揮戈,趣傳舍,害存矩于榻下。
文進撫膺曰:「奴輩累我矣。
」因環屍而泣曰:「此輩既害郎君,我何面目見王!」《契丹國志》雲:存矩取文進女為側室,文進心常内愧,因與亂軍殺存矩。
因為亂軍所擁。
反攻新州,不克;馬令《南唐書》:文進攻新州,不克,夜走墜塹,一躍而出,明日視之,乃郡之黑龍潭也,絕岸數丈,深不可測。
又嘗有大蛇,徑至座間,引首及膝,文進取食飼之而去。
由是自負。
又攻武州,又不利。
周德威命将追讨,文進遂奔契丹,命為幽州兵馬留後,部分漢軍,常别為營寨。
未幾,文進引契丹寇新州。
自是北師數至,驅擄數州士女,教其織纟任工作,中國所為者悉備,契丹所以強盛者,得文進之故也。
《契丹國志》雲:文進引契丹軍攻新州,刺史安金全不能守,棄城去。
周德威援之,進攻新州,契丹衆數萬,
高祖謂光遠曰:「元城之役,卿左右皆立功,未曾旌賞,今各與一郡,俾厘任以榮之。
」因命為刺史者凡數人。
時王建立自青州移鎮上黨,乃以光遠為平盧軍節度使,封東平王。
光遠面奏,請與長子同行,尋授承勳萊州防禦使。
及赴任,仆從妓妾至千餘騎,滿盈僭侈,為方嶽之最。
下車之後,惟以刻剝為事。
少帝嗣位,冊拜太師,封壽王。
《宋史·馬仁鎬傳》:晉天福中,青州楊光遠将圖不軌,以仁鎬為節度副使,伺其動靜。
曆二年,或谮仁鎬于朝,改護國軍行軍司馬。
仁鎬至河中數月,光遠反書聞。
後因景延廣上言,請取光遠麾下所借官馬二百匹,光遠怒曰:「此馬先帝賜我,何以複取?是疑我也。
」遂遣人潛召取子承祚自單州奔歸,朝廷乃就除淄州刺史,以從其便。
光遠益驕,因此構契丹,述少帝違好之短,且言大饑之後,國用空虛,此時一舉可以平定。
開運元年正月,契丹南牧,陷我博陵,少帝幸澶淵。
三月,契丹退,命李守貞、符彥卿率師東讨。
光遠素無兵衆,惟嬰城自守,守貞以長連城圍之。
冬十一月,承勳與弟承信、承祚見城中人民相食将盡,知事不濟,勸光遠乞降,冀免于赤族。
光遠不納,曰:「我在代北時,嘗以紙錢駝馬祭天池,皆沉沒,人言合有天子分,宜且待時,勿輕言降也。
」承勳慮禍在朝夕,與諸弟同謀,殺節度判官邱濤,親校杜延壽、楊瞻、白延祚等,枭其首,乃遣承祚送于守貞。
因縱火大噪,劫其父幽于私第,以城納款,遣即墨縣令王德柔貢表待罪,光遠亦上章自首。
少帝以頃歲太原歸命,欲曲全之,執政曰:「豈有逆狀滔天而赦之也?」乃命守貞便宜處置。
守貞遣人拉殺之,以病卒聞。
《歐陽史》:守貞遣客省副使何延祚殺之于其家。
漢高祖即位,诏贈尚書令,追封齊王,仍令立碑。
未幾,其碑石無故自折,可知其陰責也。
《五代史補》:楊光遠滅範延光之後,朝廷以其功高,授青州節度,封東平王,奄有登、萊、沂、密數郡。
既而自負強盛,舉兵反,朝廷以宋州節度李守貞嘗與光遠有隙,乃命李讨之。
李受诏欣然,志在必取,莫不身先矢石。
光遠見而懼之,度不能禦,遂降。
初,光遠反書至,中外大震,時百官起居次,忽有朝士揚言于衆曰:「楊光遠欲謀大事,吾不信也。
光遠素患秃瘡,其妻又跛,自古豈有秃頭天子、跛腳皇後耶?」于是人心頓安,未幾,光遠果降。
承勳,光遠之長子也。
始名承貴,避少帝名改焉。
以父廕曆光、濮州刺史,光遠兼鎮河陽,命制置三城事。
光遠移鎮青州,授萊州防禦使。
在郡亦頗理,嘗憤父側之奸黨,欲殺之,每省父,父為匿焉。
及光遠構釁,嬰城以叛,承勳赴之,敵退,為王師所圍。
逾歲糧盡,與其弟承祚背父之命,出降王師,朝廷授汝州防禦使,尋改鄭州。
《宋史·楊承信傳》:光遠死,承信與弟承祚詣阙請死。
诏釋之,以承信為右羽林将軍,承祚為右骁衛将軍,放歸,服喪私第,尋安置鄭州。
及契丹入汴,遣騎士自圃田召至,責其害父背己,使脔其肉而殺之。
以其弟承信為青州節度使。
盧文進,字國用,範陽人也。
身長七尺,飲啖過人,望之偉如也。
少事劉守光為騎将,唐莊宗攻燕,以文進首降,遙授壽州刺史。
初,莊宗得山後八軍,以愛弟存矩為新州圍練使以總領之。
莊宗與劉鄩對壘于莘縣,命存矩于山後召募勁兵,又命山北居民出戰馬器仗,每鬻牛十頭易馬一匹,人心怨咨。
時存矩團結五百騎,令文進将之,與存矩俱行。
至祁溝關,軍士聚謀曰:「我輩邊人,棄父母妻子,為他血戰,千裡送死,固不能也。
」衆曰:「擁盧将軍卻還新州,據城自守,奈我何!」因大呼揮戈,趣傳舍,害存矩于榻下。
文進撫膺曰:「奴輩累我矣。
」因環屍而泣曰:「此輩既害郎君,我何面目見王!」《契丹國志》雲:存矩取文進女為側室,文進心常内愧,因與亂軍殺存矩。
因為亂軍所擁。
反攻新州,不克;馬令《南唐書》:文進攻新州,不克,夜走墜塹,一躍而出,明日視之,乃郡之黑龍潭也,絕岸數丈,深不可測。
又嘗有大蛇,徑至座間,引首及膝,文進取食飼之而去。
由是自負。
又攻武州,又不利。
周德威命将追讨,文進遂奔契丹,命為幽州兵馬留後,部分漢軍,常别為營寨。
未幾,文進引契丹寇新州。
自是北師數至,驅擄數州士女,教其織纟任工作,中國所為者悉備,契丹所以強盛者,得文進之故也。
《契丹國志》雲:文進引契丹軍攻新州,刺史安金全不能守,棄城去。
周德威援之,進攻新州,契丹衆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