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二十一 列傳十
關燈
小
中
大
指揮使,旋除永清軍兵馬留後,俄正授節制。
是歲,诏領千騎戍冀州,尋以杜重威北讨,诏以漢璋充北面馬軍都排陣使,遣收淤口關,與契丹騎五千相遇于浮陽之北界,苦戰竟日,以衆寡不侔,為流矢所中,殁于陣,即是歲十一月也,時年四十九。
漢璋熟于戎馬,累有軍功,及為籓郡,所至好聚斂,無善政可紀。
及鎮甘陵,甚有平契丹之志,但以所領偏師,驟逢勍敵,故有是衄焉。
是月,其子海榮進漢璋所乘鞭馬及器仗,帝傷之,乃贈太尉。
漢璋有弟漢瑭,亦以善用槊有名于時。
天成中,為魏府效節軍使,攻定州王都,漢瑭督所部一軍首入其城,獲王都及蕃将托諾名馬數驷。
時範延光鎮常山,欲其駿者,漢瑭不諾。
後漢瑭屯兵趙郡,因事奏而殺之,時人冤之。
白奉進,字德升,雲州清塞軍人也。
父曰達子,世居朔野,以弋獵為事。
奉進少善騎射,後唐武皇鎮太原,奉進谒于軍門,以求自效,武皇納于麾下。
莊宗之破夾寨也,奉進挺身首犯賊鋒,莊宗睹而壯之。
後從戰山東河上,繼以功遷龍武指揮使。
同光中,魏王繼岌伐蜀,擢為親軍指揮使。
天成、長興中,統上軍,加檢校右散騎常侍。
應順中,轉捧聖右廂都指揮使、檢校刑部尚書,賜忠順保義功臣,遙領封州刺史。
清泰中,加檢校右仆射、唐州刺史,治郡逾年,甚有政績。
高祖即位,征赴阙,超加檢校司徒,充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遙領歙州刺史。
始奉進有女嫁于皇子重信,故高祖尤所倚愛。
二年,改護聖左右廂都指揮使。
是歲,車駕幸夷門。
五月,領昭信軍節度,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六月,範延光據鄴為亂,诏遣率騎軍三千北屯滑台。
時符彥饒為滑州節度使,一夕,有軍士夜掠居人,奉進捕之,凡獲五盜,三在奉進本軍,二在彥饒麾下,尋命俱斬之。
彥饒怒其不先告,深銜之。
明日,奉進左右勸奉進面謝,奉進然之,以從騎數人候彥饒于牙城,既入,且述其過。
彥饒曰:「軍中法令,各有部分,何得将滑州兵士一例處斬,殊無主客之義乎!」奉進曰:「軍士抵法,甯有彼我,今仆以咎自陳,而公怒不息,莫是與範延光同反耶!」因拂衣而起,彥饒不留。
其帳下介士大噪,擒奉進殺之。
是日,步軍都校馬萬、次校盧順密聞奉進遇害,率其步衆攻滑之子城,執彥饒送于京師,戮于班荊館北。
高祖以奉進倉卒遇禍,歎惜久之,诏贈太傅。
盧順密,汶陽人也。
初事梁将戴思遠為步校。
思遠為郓州節度使,領部兵屯德勝渡,留順密守其城,順密睹北軍日盛,遂遁歸莊宗,且言郓城方虛,可以襲而取之。
莊宗信之,尋遣明宗率衆趨郓,果拔之,由順密之始謀也。
莊宗尋以順密列于帳下,累遷為軍校。
明宗即位,曆數郡刺史。
順密性笃厚,臨諸軍,撫百姓,皆有仁愛之譽。
及高祖車駕幸夷門,範延光據鄴城叛,高祖命諸将相次領軍讨之,順密亦預其行。
時騎将白奉進屯于滑州,尋為滑帥符彥饒所殺,軍衆大亂,争荷戈拔刃,啖呼于外,時馬萬為步軍都校,不為遏之。
《通鑒》雲:馬萬惶惑不知所為,率步兵欲從亂。
順密未明其心,乃率部曲數百,趨謂諸軍及萬曰:「滑台去行阙二百裡,我等家屬在阙下,爾輩如此,不思血族乎?奉進見殺,過在彥饒,擒送天子,必立大功。
順我者賞之,不順我者殺之。
」萬曰:「善。
」諸軍遂不敢動。
《通鑒》雲:萬所部兵尚有呼躍者,順密殺數人,衆莫敢動。
乃引軍北攻牙城,執彥饒于樓上,使裨将方太押送赴阙,滑城遂定。
朝廷即以馬萬為滑州節度使,時飛奏皆以萬為首故也。
後數日,高祖知功由順密,尋以順密為泾州留後,至鎮未幾而卒。
高祖甚悼之,贈骁衛上将軍。
周瑰,晉陽人也。
少端厚,善書計,自高祖時曆鎮籓翰,用為腹心,累職至牙門都校,凡帑廪出納,鹹以委瑰,經十餘年,未嘗以微累見誤,高祖甚重之。
及即位,命權判三司事,未幾,辭曰:「臣才輕任重,懼終不濟,苟以避事,冒寵獲罪。
願陛下哀其疲驽,優以散秩,臣之幸也。
」高祖可之。
尋命權總河陽三城事,數月改授安州節度使。
臨民有惠,禦軍甚嚴,一境安之。
先是,威和指揮使王晖領部下兵屯于安陸,瑰至鎮,待之甚厚。
俄聞範延光叛于魏博,張延賓寇于汜水,晖以瑰高祖之元臣也,幸國朝方危,遂害瑰于理所,自總州事,以為延光勝則附之,敗則渡江而遁,斯其計也。
既而襄陽安從進遣行軍司馬張朏,會複州兵于要路以徼之,李金全承诏繼至,晖遂掠城中财帛士女,欲奔江南,尋為其下所殺。
金全至,盡誅其黨。
高祖聞瑰遇害,歎息久之,诏贈太傅。
沈赟,字安時,徐州下邳人。
少有膽氣,初事梁太祖為小校。
天
是歲,诏領千騎戍冀州,尋以杜重威北讨,诏以漢璋充北面馬軍都排陣使,遣收淤口關,與契丹騎五千相遇于浮陽之北界,苦戰竟日,以衆寡不侔,為流矢所中,殁于陣,即是歲十一月也,時年四十九。
漢璋熟于戎馬,累有軍功,及為籓郡,所至好聚斂,無善政可紀。
及鎮甘陵,甚有平契丹之志,但以所領偏師,驟逢勍敵,故有是衄焉。
是月,其子海榮進漢璋所乘鞭馬及器仗,帝傷之,乃贈太尉。
漢璋有弟漢瑭,亦以善用槊有名于時。
天成中,為魏府效節軍使,攻定州王都,漢瑭督所部一軍首入其城,獲王都及蕃将托諾名馬數驷。
時範延光鎮常山,欲其駿者,漢瑭不諾。
後漢瑭屯兵趙郡,因事奏而殺之,時人冤之。
白奉進,字德升,雲州清塞軍人也。
父曰達子,世居朔野,以弋獵為事。
奉進少善騎射,後唐武皇鎮太原,奉進谒于軍門,以求自效,武皇納于麾下。
莊宗之破夾寨也,奉進挺身首犯賊鋒,莊宗睹而壯之。
後從戰山東河上,繼以功遷龍武指揮使。
同光中,魏王繼岌伐蜀,擢為親軍指揮使。
天成、長興中,統上軍,加檢校右散騎常侍。
應順中,轉捧聖右廂都指揮使、檢校刑部尚書,賜忠順保義功臣,遙領封州刺史。
清泰中,加檢校右仆射、唐州刺史,治郡逾年,甚有政績。
高祖即位,征赴阙,超加檢校司徒,充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遙領歙州刺史。
始奉進有女嫁于皇子重信,故高祖尤所倚愛。
二年,改護聖左右廂都指揮使。
是歲,車駕幸夷門。
五月,領昭信軍節度,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六月,範延光據鄴為亂,诏遣率騎軍三千北屯滑台。
時符彥饒為滑州節度使,一夕,有軍士夜掠居人,奉進捕之,凡獲五盜,三在奉進本軍,二在彥饒麾下,尋命俱斬之。
彥饒怒其不先告,深銜之。
明日,奉進左右勸奉進面謝,奉進然之,以從騎數人候彥饒于牙城,既入,且述其過。
彥饒曰:「軍中法令,各有部分,何得将滑州兵士一例處斬,殊無主客之義乎!」奉進曰:「軍士抵法,甯有彼我,今仆以咎自陳,而公怒不息,莫是與範延光同反耶!」因拂衣而起,彥饒不留。
其帳下介士大噪,擒奉進殺之。
是日,步軍都校馬萬、次校盧順密聞奉進遇害,率其步衆攻滑之子城,執彥饒送于京師,戮于班荊館北。
高祖以奉進倉卒遇禍,歎惜久之,诏贈太傅。
盧順密,汶陽人也。
初事梁将戴思遠為步校。
思遠為郓州節度使,領部兵屯德勝渡,留順密守其城,順密睹北軍日盛,遂遁歸莊宗,且言郓城方虛,可以襲而取之。
莊宗信之,尋遣明宗率衆趨郓,果拔之,由順密之始謀也。
莊宗尋以順密列于帳下,累遷為軍校。
明宗即位,曆數郡刺史。
順密性笃厚,臨諸軍,撫百姓,皆有仁愛之譽。
及高祖車駕幸夷門,範延光據鄴城叛,高祖命諸将相次領軍讨之,順密亦預其行。
時騎将白奉進屯于滑州,尋為滑帥符彥饒所殺,軍衆大亂,争荷戈拔刃,啖呼于外,時馬萬為步軍都校,不為遏之。
《通鑒》雲:馬萬惶惑不知所為,率步兵欲從亂。
順密未明其心,乃率部曲數百,趨謂諸軍及萬曰:「滑台去行阙二百裡,我等家屬在阙下,爾輩如此,不思血族乎?奉進見殺,過在彥饒,擒送天子,必立大功。
順我者賞之,不順我者殺之。
」萬曰:「善。
」諸軍遂不敢動。
《通鑒》雲:萬所部兵尚有呼躍者,順密殺數人,衆莫敢動。
乃引軍北攻牙城,執彥饒于樓上,使裨将方太押送赴阙,滑城遂定。
朝廷即以馬萬為滑州節度使,時飛奏皆以萬為首故也。
後數日,高祖知功由順密,尋以順密為泾州留後,至鎮未幾而卒。
高祖甚悼之,贈骁衛上将軍。
周瑰,晉陽人也。
少端厚,善書計,自高祖時曆鎮籓翰,用為腹心,累職至牙門都校,凡帑廪出納,鹹以委瑰,經十餘年,未嘗以微累見誤,高祖甚重之。
及即位,命權判三司事,未幾,辭曰:「臣才輕任重,懼終不濟,苟以避事,冒寵獲罪。
願陛下哀其疲驽,優以散秩,臣之幸也。
」高祖可之。
尋命權總河陽三城事,數月改授安州節度使。
臨民有惠,禦軍甚嚴,一境安之。
先是,威和指揮使王晖領部下兵屯于安陸,瑰至鎮,待之甚厚。
俄聞範延光叛于魏博,張延賓寇于汜水,晖以瑰高祖之元臣也,幸國朝方危,遂害瑰于理所,自總州事,以為延光勝則附之,敗則渡江而遁,斯其計也。
既而襄陽安從進遣行軍司馬張朏,會複州兵于要路以徼之,李金全承诏繼至,晖遂掠城中财帛士女,欲奔江南,尋為其下所殺。
金全至,盡誅其黨。
高祖聞瑰遇害,歎息久之,诏贈太傅。
沈赟,字安時,徐州下邳人。
少有膽氣,初事梁太祖為小校。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