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二十 列傳九

關燈
使召太,詐言欲推之為帥,尋為行德所害。

     何建,其先回鹘人也,代居雲、朔間。

    祖慶,父懷福,俱事後唐武皇為小校。

    建少以謹厚隸于高祖帳下,以掌廄為役,及即位,累典禁軍,《九國志》雲:重建初事晉祖為奉德馬軍都指揮使。

    遙領歡、睦二郡。

    天福中,自曹州刺史遷延州兵馬留後,尋正授旄钺。

    《九國志》雲:延州節度使丁審琪殘暴貪冒,蕃部苦之。

    重建以所部兵攻其城,審琪遁去,晉祖即以重建權節度兵馬留後,下車谕以威福,邊民安堵,就加彰武軍節度使。

    數年之間,曆泾、鄧、貝、澶、孟五鎮節度使,《九國志》雲:皆以廉儉簡易稱。

    累官至檢校太傅。

    開運三年,移鎮秦州。

    是冬,契丹入汴,其主遣人赍诏以賜建,建憤然謂将吏曰:「吾事石氏二主,累擁戎旃,人臣之榮,亦已極矣。

    今日不能率兵赴難,豈可受制于契丹乎!」即遣使赍表與其地送款于蜀,孟昶待之甚厚,僞加同平章事,依前秦州節度使。

    《九國志》雲:時固鎮與鳳州未平,重建悉經略讨平之。

    歲餘,移阆州保甯軍節度使,《九國志》雲:昶大舉兵北伐,遣張虔钊出大散關,以重建為招讨使,由隴州路以進師,無功而還。

    加僞官至中書令,後卒于蜀。

     張廷蘊,字德樞,開封襄邑人也。

    祖立,贈骁衛将軍。

    父及,贈光祿大夫。

    廷蘊少勇捷,始隸宣武軍為伍長,唐天複中,奔太原,武皇收于帳下為小校。

    及莊宗救上黨,戰柏鄉,攻薊門,下邢、魏,皆從之。

    後戰于莘縣及胡柳陂,繼為流矢所中,金瘡之痕,盈于面首。

    莊宗寵之,統禦營黃甲軍,常在左右,累加檢校兵部尚書、帳前步軍都虞候,充諸軍濠寨使。

    同光初,從明宗收汶陽,加檢校尚書右仆射,充魏博三城巡檢使。

    時皇後劉氏在鄴,每縱其下擾人,廷蘊多斬之,聞者壯焉。

    梁平,承诏入觐,改帳前都指揮使兼左右羽林都虞候。

    會潞州李繼韬故将楊立嬰城叛,诏遣明宗為招讨使,元行欽為都部署,廷蘊為前鋒。

    軍至上黨,日已暝矣,憩軍方定,廷蘊首率勁兵百餘輩,逾洫坎城而上,守陴者不能禦,尋斬關延諸軍入焉。

    明宗、行欽達明而始至,其城已下,明宗甚慊之。

    軍還,改左右羽林都指揮使,加檢校司空,行申州刺史。

    同光末,從皇子魏王繼岌伐蜀,授行營中軍都指揮使。

    蜀平,明宗嗣位,遷懷州刺史,賜竭忠建策興後功臣,加檢校司徒。

    旋移金州防禦使,加檢校太保,繼授颍州團練使、沿淮招安使。

    應順中,轉隴州防禦使。

    清泰中,進封清河郡公。

    高祖即位,入為右龍武統軍,遷绛州防禦使。

    少帝嗣位,領左軍衛上将軍,加特進。

    開運三年冬,以老病求歸于宋城,明年卒于家,時年六十九。

     廷蘊所識不過數字,而性重文士。

    下汶陽日,首獲郓帥戴思遠判官趙鳳,訊之曰:「爾狀貌必儒人也,勿隐其情。

    」鳳具言之,尋引薦于明宗,明宗令送赴行台,尋除鳳翰林學士。

    及鳳入相,頗與廷蘊相洽,數言于近臣安重誨,重誨亦以廷蘊苦戰出于諸将之右,力保薦之。

    明宗以廷蘊取潞之日,不能讓功于己,故恆蓄宿忿,至使廷蘊位竟不至方鎮,亦命矣夫!廷蘊曆七郡,家無餘積,年老耋期,終于牖下,良可嘉也。

      長子光被,曆通事舍人。

     郭延魯,字德興,沁州綿上人也。

    父饒,後唐武皇時,以軍功嘗為本郡守,凡九年,有遺愛焉。

    延魯少有勇,善用槊,莊宗以舊将之子,擢為保衛軍使,頻戍塞下,捍契丹有功。

    及即位,賜協謀定亂功臣,加檢校兵部尚書、右神武都指揮都知兵馬使。

    天成中,汴州硃守殷叛,延魯從車駕東幸,至其地,坎壘先登。

    守殷平,以功授汴州步軍都指揮使,加檢校尚書左仆射。

    長興中,累加檢校司徒,曆天雄軍北京馬步軍都校,遙領梧州刺史。

    清泰中,遷複州刺史,正俸之外,未嘗斂貸,庶事就理,一郡賴焉。

    秩滿,百姓上章舉留,朝廷嘉之。

    高祖即位,遷單州刺史,加檢校太保,賜輸誠奉義忠烈功臣。

    到任逾月,以疾卒于理所,時年四十七。

    诏贈太傅。

     郭金海,本突厥之族。

    少侍昭義節度使李嗣昭,常從征伐。

    金海好酒,所為不法,自潞州過山東,入邢洺界為劫盜,嗣昭雖知之,然惜其拳勇,每優容之。

    天祐中,累職至昭義親騎指揮使。

    同光二年,遷本道馬軍都指揮使。

    天成初,入為捧聖指揮使。

    長興三年,改護聖都虞候。

    天福二年,從王師讨範延光于魏州,以功轉本軍都指揮使,領黃州刺史。

    高祖幸鄴,宣金海領部兵巡檢東京。

    其年十一月,安從進謀犯阙,金海為襄州道行營先鋒都指揮使,與李建崇等同于唐州湖陽遇從進軍萬餘人,金海以一旅之衆突擊,大敗之,策勳授檢校太保、商州刺史,俄移慶州。

    秩滿歸阙,途中遇疾而卒,年六十一。

    《洛陽缙紳舊聞記》:從進與金海相遇于花山。

    金海蕃将,善用槍,時罕與敵,拳勇過人,喜戰鬥,欲立奇功。

    兩陣相去數裡。

    從進素管騎兵,金海久在麾下,從進亦待之素厚。

    乃躍馬引數百騎乘高,去金海陣數百步,厲聲呼「郭金海」。

    金海獨鞭馬出于陣數十步,免胄側身,高聲自稱曰「金海」。

    從進又前行數十步,勞之曰:「金海安否?我素待爾厚,略不知恩,今日敢來共我相殺?」金海應聲答曰:「官家好看大王,負大王甚事,大王今日反?金海舊事大王,乞與大王一箭地,大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