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十四 列傳三
關燈
小
中
大
,陷君于危亡之地。
嘗謂人曰:「朝廷所設文官将何用也。
」且欲澄汰而除廢之,則可知其輔弼之道也。
及契丹犯阙,遷少帝于開封府。
一日,少帝遣人急召彥韬,将與計事,彥韬辭不赴命,少帝怏恨久之,其負國辜君也如是。
及少帝北遷,戎王遣彥韬從行,洎至蕃中,隸于國母帳下。
永康王舉兵攻國母,以偉王為前鋒,國母發兵拒之,以彥韬為排陣使,彥韬降于偉王,偉王置之帳下,其後卒于幽州。
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縣人也。
父行簡,假薊州玉田令。
希崇少通《左氏春秋》,複癖于吟詠。
天祐中,劉守光為燕帥,性慘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擲筆以自效,守光納之,漸升為裨将。
俄而守光敗,唐莊宗命周德威鎮其地,希崇以舊籍列于麾下,尋遣率偏師守平州。
安巴堅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
安巴堅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帥府判官,後遷盧龍軍行軍司馬,繼改蕃漢都提舉使。
天成初,契丹平州節度使盧文進南歸,契丹以希崇繼其任,遣腹心總邊騎三百以監之。
希崇莅事數歲,契丹主漸加寵信。
一日,登郡樓私自計曰:「昔班仲升西戍,不敢擅還,以承诏故也。
我今入關,斷在胸臆,何恬安于不測之地而自滞耶!」乃召漢人部曲之翹楚者,謂曰:「我陷身此地,飲酪被毛,生不見其所親,死為窮荒之鬼,南望山川,度日如歲,爾輩得無思鄉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且曰:「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則善矣,如敵衆何?」《歐陽史》作「麾下皆言兵多不可俱亡,因勸希崇獨去。
」希崇曰:「俟明日首領至牙帳,則先擒之,契丹無統領,其黨必散。
且平州去王帳千餘裡,待報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則我等已入漢界深矣,何用以衆少為病!」衆大喜。
是日,希崇于郡齋之側,坎隙地,貯石灰。
明旦,首領與群從至,希崇飲以醇酎數鐘,既醉,悉投于灰阱中斃焉。
其徒營于北郭,遣人攻之,皆潰圍奔去,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萬餘南歸。
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禦使。
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
母及境,希崇親肩闆輿行三十裡,觀者無不稱歎。
曆二年,遷靈州兩使留後。
先是,靈州戍兵歲運糧經五百裡,有剽攘之患。
希崇乃告谕邊士,廣務屯田,歲餘,軍食大濟。
玺書褒之,因正授旄節。
清泰中,希崇厭其雜俗,頻表請觐,诏許之。
至阙未久,朝廷以安邊有聞,議内地處之,改邠州節度使。
及高祖入洛,與契丹方有要盟,慮為其所取,乃複除靈武。
希崇歎曰:「我應老于邊城,賦分無所逃也。
」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時年五十二。
希崇自小校累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三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戶,賜靖邊奉國忠義功臣,亦人生之榮盛者也。
《歐陽史》:贈太師。
希崇素樸厚,尤嗜書,莅事之餘,手不釋卷。
不好酒樂,不蓄姬仆。
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養之輩,未嘗聞亵慢之言。
事母至謹,每食必侍立,俟盥漱畢方退,物議高之。
性雖仁恕,或遇奸惡,則嫉之若仇。
在邠州日,有民與郭氏為義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訓,遣之。
郭氏夫婦相次俱死。
郭氏有嫡子,已長,時郭氏諸親與義子相約,雲是親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訟之,前後數政不能理,遂成疑獄。
希崇覽其訴,判雲:「父在已離,母死不至。
正稱假子,孤二十年撫養之恩;傥曰親兒,犯三千條悖逆之罪。
頗為傷害名教,安敢理認田園!其生涯并付親子,所訟人與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
」聞者服其明。
希崇亦善觀象,在靈州日,見月掩畢口大星,經月複爾,乃歎曰:「畢口大星,邊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終欤!」果卒于郡。
子仁謙為嗣,曆引進副使。
王庭允,字紹基,其先長安人也。
祖處存,定州節度使。
父鄴,晉州節度使。
庭允,唐莊宗之内表也。
性勇剽狡捷,鷹瞬隼視,喑嗚眦睚,則挺劍而不顧。
少為晉陽軍校,以攻城野戰為務,暑不息嘉樹之陰,寒不處密室之下,與軍伍食不異味,居不異适,故莊宗于親族之中,獨加禮遇。
莊宗、明宗朝,累曆貝、忻、密、澶、隰、相六州刺史。
國初,範延光據鄴稱亂,高祖以庭允累朝宿将,诏為魏府行營中軍使兼貝州防禦史。
城降賞勞,授相州節度使,尋移鎮定州。
先是,契丹欲以王處直之子威為定州節度使,處直則庭允之叔祖也。
處直為養子都所篡,時威北走契丹,契丹納之。
至是契丹遣使谕高祖雲:「欲使王威襲先人土地,如我蕃中之制。
」高祖答:「以中國将校自刺史、團練、防禦使序遷,方授旄節。
請遣威至此任用,漸令升進,乃合中土舊規。
」契丹深怒其見拒,使人複報曰:「爾自諸侯為天子,有何階級耶?」高祖畏其滋蔓,則厚賂力拒其命。
契丹怒稍息,遂連升庭允,俾鎮中山,且欲塞其意也。
少帝嗣位,改滄州節度使,累官至檢校太尉。
開運元年秋,卒于位,年五十四。
贈中書令。
有子三人,長曰昭敏,仕至金吾将軍卒。
史匡翰,字元輔,雁門人也。
父建瑭,事莊宗為先鋒将,敵人畏之,謂之「史先鋒」,累立戰功,《唐書》有傳。
匡翰起家襲九府都督,曆代州遼州副使、檢校太子賓客。
同光初,為岚、憲、朔等州都遊奕使,改天雄軍牢
嘗謂人曰:「朝廷所設文官将何用也。
」且欲澄汰而除廢之,則可知其輔弼之道也。
及契丹犯阙,遷少帝于開封府。
一日,少帝遣人急召彥韬,将與計事,彥韬辭不赴命,少帝怏恨久之,其負國辜君也如是。
及少帝北遷,戎王遣彥韬從行,洎至蕃中,隸于國母帳下。
永康王舉兵攻國母,以偉王為前鋒,國母發兵拒之,以彥韬為排陣使,彥韬降于偉王,偉王置之帳下,其後卒于幽州。
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縣人也。
父行簡,假薊州玉田令。
希崇少通《左氏春秋》,複癖于吟詠。
天祐中,劉守光為燕帥,性慘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擲筆以自效,守光納之,漸升為裨将。
俄而守光敗,唐莊宗命周德威鎮其地,希崇以舊籍列于麾下,尋遣率偏師守平州。
安巴堅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
安巴堅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帥府判官,後遷盧龍軍行軍司馬,繼改蕃漢都提舉使。
天成初,契丹平州節度使盧文進南歸,契丹以希崇繼其任,遣腹心總邊騎三百以監之。
希崇莅事數歲,契丹主漸加寵信。
一日,登郡樓私自計曰:「昔班仲升西戍,不敢擅還,以承诏故也。
我今入關,斷在胸臆,何恬安于不測之地而自滞耶!」乃召漢人部曲之翹楚者,謂曰:「我陷身此地,飲酪被毛,生不見其所親,死為窮荒之鬼,南望山川,度日如歲,爾輩得無思鄉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且曰:「明公欲全部曲南去,善則善矣,如敵衆何?」《歐陽史》作「麾下皆言兵多不可俱亡,因勸希崇獨去。
」希崇曰:「俟明日首領至牙帳,則先擒之,契丹無統領,其黨必散。
且平州去王帳千餘裡,待報至征兵,逾旬方及此,則我等已入漢界深矣,何用以衆少為病!」衆大喜。
是日,希崇于郡齋之側,坎隙地,貯石灰。
明旦,首領與群從至,希崇飲以醇酎數鐘,既醉,悉投于灰阱中斃焉。
其徒營于北郭,遣人攻之,皆潰圍奔去,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萬餘南歸。
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禦使。
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
母及境,希崇親肩闆輿行三十裡,觀者無不稱歎。
曆二年,遷靈州兩使留後。
先是,靈州戍兵歲運糧經五百裡,有剽攘之患。
希崇乃告谕邊士,廣務屯田,歲餘,軍食大濟。
玺書褒之,因正授旄節。
清泰中,希崇厭其雜俗,頻表請觐,诏許之。
至阙未久,朝廷以安邊有聞,議内地處之,改邠州節度使。
及高祖入洛,與契丹方有要盟,慮為其所取,乃複除靈武。
希崇歎曰:「我應老于邊城,賦分無所逃也。
」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時年五十二。
希崇自小校累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三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戶,賜靖邊奉國忠義功臣,亦人生之榮盛者也。
《歐陽史》:贈太師。
希崇素樸厚,尤嗜書,莅事之餘,手不釋卷。
不好酒樂,不蓄姬仆。
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養之輩,未嘗聞亵慢之言。
事母至謹,每食必侍立,俟盥漱畢方退,物議高之。
性雖仁恕,或遇奸惡,則嫉之若仇。
在邠州日,有民與郭氏為義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訓,遣之。
郭氏夫婦相次俱死。
郭氏有嫡子,已長,時郭氏諸親與義子相約,雲是親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訟之,前後數政不能理,遂成疑獄。
希崇覽其訴,判雲:「父在已離,母死不至。
正稱假子,孤二十年撫養之恩;傥曰親兒,犯三千條悖逆之罪。
頗為傷害名教,安敢理認田園!其生涯并付親子,所訟人與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
」聞者服其明。
希崇亦善觀象,在靈州日,見月掩畢口大星,經月複爾,乃歎曰:「畢口大星,邊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終欤!」果卒于郡。
子仁謙為嗣,曆引進副使。
王庭允,字紹基,其先長安人也。
祖處存,定州節度使。
父鄴,晉州節度使。
庭允,唐莊宗之内表也。
性勇剽狡捷,鷹瞬隼視,喑嗚眦睚,則挺劍而不顧。
少為晉陽軍校,以攻城野戰為務,暑不息嘉樹之陰,寒不處密室之下,與軍伍食不異味,居不異适,故莊宗于親族之中,獨加禮遇。
莊宗、明宗朝,累曆貝、忻、密、澶、隰、相六州刺史。
國初,範延光據鄴稱亂,高祖以庭允累朝宿将,诏為魏府行營中軍使兼貝州防禦史。
城降賞勞,授相州節度使,尋移鎮定州。
先是,契丹欲以王處直之子威為定州節度使,處直則庭允之叔祖也。
處直為養子都所篡,時威北走契丹,契丹納之。
至是契丹遣使谕高祖雲:「欲使王威襲先人土地,如我蕃中之制。
」高祖答:「以中國将校自刺史、團練、防禦使序遷,方授旄節。
請遣威至此任用,漸令升進,乃合中土舊規。
」契丹深怒其見拒,使人複報曰:「爾自諸侯為天子,有何階級耶?」高祖畏其滋蔓,則厚賂力拒其命。
契丹怒稍息,遂連升庭允,俾鎮中山,且欲塞其意也。
少帝嗣位,改滄州節度使,累官至檢校太尉。
開運元年秋,卒于位,年五十四。
贈中書令。
有子三人,長曰昭敏,仕至金吾将軍卒。
史匡翰,字元輔,雁門人也。
父建瑭,事莊宗為先鋒将,敵人畏之,謂之「史先鋒」,累立戰功,《唐書》有傳。
匡翰起家襲九府都督,曆代州遼州副使、檢校太子賓客。
同光初,為岚、憲、朔等州都遊奕使,改天雄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