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十 少帝紀四
關燈
小
中
大
,以吏部侍郎張昭遠為左丞,以右丞李詳為吏部侍郎,以前義州刺史李?為右丞。
前晉昌軍節度使安彥威薨,辍朝,贈太師。
丙申,兩浙節度使、吳越國王錢宏佐加守太師,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加守太尉。
滄州奏,蕃寇攻饒安縣。
楊劉口河決西岸,水闊四十裡。
以前鄧州節度使劉景岩為太子太師緻仕。
辛亥,宋州谷熟縣河水雨水一概東流,漂沒秋稼。
丁巳,大理卿李專美卒。
戊午,诏僞清泰朝經削奪官爵硃宏昭、馮赟、康義誠、王思同、藥彥稠等,并複其官爵。
自夏初至是,河南、河北諸州郡餓死者數萬人,群盜蜂起,剽略縣鎮,霖雨不止,川澤泛漲,損害秋稼。
八月己未朔,以左谏議大夫裴羽為給事中。
庚申,李守貞、皇甫遇駐軍定州。
辛酉,幸南莊,召從臣宴樂,至暮還宮。
诏潞州運糧十三萬赴恆州。
癸亥,以右散騎常侍張煦為青州刺史。
李守貞奏,大軍至望都縣,相次至長城北,遇敵千餘騎,轉鬥四十裡,斬蕃将嘉哩相公。
丁卯,诏班師。
庚午,以前亳州防禦使邊蔚為戶部侍郎;以刑部侍郎李式為戶部侍郎,充三司副使;以禮部侍郎盧價為刑部侍郎;以樞密直學士、左散騎常侍邊光範為禮部侍郎充職。
《宋史·邊光範傳》:少帝以光範籓邸舊僚,待遇尤厚。
因遊宴,見光範位翰林學士下,即日拜尚書禮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學士,仍直樞密使院。
辛未,以右龍武統軍周密為延州節度使。
癸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奏,誅吐渾大首領白承福、白鐵匮、赫連海龍等,并夷其族凡四百口,蓋利其孳畜财寶也,人皆冤之。
甲戌,以大理少卿劇可久為大理卿。
棣州刺史慕容彥超削奪在身官爵,房州安置,坐前任濮州擅出省倉麥及私賣官面,準法處死,太原節度使劉知遠上表救之,故貸其死。
丙戌,靈州馮晖奏,與威州刺史藥元福于威州土橋西一百裡遇吐蕃七千餘人,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是月,秦州雨,兩旬不止,鄴都雨水一丈,洛京、鄭州、貝州大水,鄴都、夏津臨清兩縣,餓死民凡三千三百。
盜入臨濮、費縣。
秋九月壬辰,郓州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守貞加兼侍中,滑州節度使皇甫遇進封邠國公,相州節度使張彥澤加檢校太尉。
甲午,以權知威武軍節度使李宏達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福建節度使,知閩國事。
乙未,前商州刺史李俊賜死,坐與親妹奸及行劍斫殺女使,又殺部曲孫漢榮,強奸其妻,準法棄市,诏賜死于家。
己亥,張彥澤奏,破蕃人于定州界,斬首二十餘級,追襲百餘裡,生擒蕃将四人,摘得金耳環二副進呈。
癸卯,太原奏,破契丹于楊武谷,殺七千餘人。
甲辰,以天策上将軍、江南諸道都統、楚王馬希範兼諸道兵馬都元帥。
诏開封府,以霖雨不止,應京城公私僦舍錢放一月。
乙巳,诏安審琦率兵赴鄴都,皇甫遇赴相州。
丙午,以太子少保楊凝式為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王延為太子少保,前颍州團練使窦貞固為刑部尚書。
是月,河南、河北、關西諸州奏,大水霖雨不止,溝河泛濫,水入城郭及損害秋稼。
是月,契丹瀛州刺史詐為書與樂壽将軍王巒,願以本城歸順,且言城中蕃軍不滿千人,請朝廷發軍襲取之,己為内應。
又雲:「今秋苦雨,川澤漲溢,自瓦橋已北,水勢無際。
契丹已歸本國,若聞南夏有變,地遠阻水,雖欲奔命,無能及也。
」又,巒繼有密奏,苦言瀛、鄚可取之狀。
先是,前歲中車駕駐于河上,曾遣邊将遺書于幽州趙延壽,勸令歸國,延壽尋有報命,依違而已。
是歲三月,複遣鄴都杜威緻書于延壽,且述朝旨,啖以厚利,仍遣洺州軍将趙行實赍書而往,潛申款密。
行實曾事延壽,故遣之。
七月,行實自燕回,得延壽書,且言:「久陷邊庭,願歸中國,乞發大将遣接,即拔身南去。
」叙緻懇切,辭旨綿密,時朝廷欣然從之,複遣趙行實計會延壽大軍應接之所。
有瀛州大将遣所親赍蠟書至阙下,告雲欲謀翻變,以本城歸命。
未幾,會彼有告變者,事不果就。
至是,瀛州守将劉延祚受契丹之命,詐輸誠款,以誘我軍,國家深以為信,遂有出師之議。
前晉昌軍節度使安彥威薨,辍朝,贈太師。
丙申,兩浙節度使、吳越國王錢宏佐加守太師,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加守太尉。
滄州奏,蕃寇攻饒安縣。
楊劉口河決西岸,水闊四十裡。
以前鄧州節度使劉景岩為太子太師緻仕。
辛亥,宋州谷熟縣河水雨水一概東流,漂沒秋稼。
丁巳,大理卿李專美卒。
戊午,诏僞清泰朝經削奪官爵硃宏昭、馮赟、康義誠、王思同、藥彥稠等,并複其官爵。
自夏初至是,河南、河北諸州郡餓死者數萬人,群盜蜂起,剽略縣鎮,霖雨不止,川澤泛漲,損害秋稼。
八月己未朔,以左谏議大夫裴羽為給事中。
庚申,李守貞、皇甫遇駐軍定州。
辛酉,幸南莊,召從臣宴樂,至暮還宮。
诏潞州運糧十三萬赴恆州。
癸亥,以右散騎常侍張煦為青州刺史。
李守貞奏,大軍至望都縣,相次至長城北,遇敵千餘騎,轉鬥四十裡,斬蕃将嘉哩相公。
丁卯,诏班師。
庚午,以前亳州防禦使邊蔚為戶部侍郎;以刑部侍郎李式為戶部侍郎,充三司副使;以禮部侍郎盧價為刑部侍郎;以樞密直學士、左散騎常侍邊光範為禮部侍郎充職。
《宋史·邊光範傳》:少帝以光範籓邸舊僚,待遇尤厚。
因遊宴,見光範位翰林學士下,即日拜尚書禮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學士,仍直樞密使院。
辛未,以右龍武統軍周密為延州節度使。
癸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奏,誅吐渾大首領白承福、白鐵匮、赫連海龍等,并夷其族凡四百口,蓋利其孳畜财寶也,人皆冤之。
甲戌,以大理少卿劇可久為大理卿。
棣州刺史慕容彥超削奪在身官爵,房州安置,坐前任濮州擅出省倉麥及私賣官面,準法處死,太原節度使劉知遠上表救之,故貸其死。
丙戌,靈州馮晖奏,與威州刺史藥元福于威州土橋西一百裡遇吐蕃七千餘人,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是月,秦州雨,兩旬不止,鄴都雨水一丈,洛京、鄭州、貝州大水,鄴都、夏津臨清兩縣,餓死民凡三千三百。
盜入臨濮、費縣。
秋九月壬辰,郓州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守貞加兼侍中,滑州節度使皇甫遇進封邠國公,相州節度使張彥澤加檢校太尉。
甲午,以權知威武軍節度使李宏達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福建節度使,知閩國事。
乙未,前商州刺史李俊賜死,坐與親妹奸及行劍斫殺女使,又殺部曲孫漢榮,強奸其妻,準法棄市,诏賜死于家。
己亥,張彥澤奏,破蕃人于定州界,斬首二十餘級,追襲百餘裡,生擒蕃将四人,摘得金耳環二副進呈。
癸卯,太原奏,破契丹于楊武谷,殺七千餘人。
甲辰,以天策上将軍、江南諸道都統、楚王馬希範兼諸道兵馬都元帥。
诏開封府,以霖雨不止,應京城公私僦舍錢放一月。
乙巳,诏安審琦率兵赴鄴都,皇甫遇赴相州。
丙午,以太子少保楊凝式為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王延為太子少保,前颍州團練使窦貞固為刑部尚書。
是月,河南、河北、關西諸州奏,大水霖雨不止,溝河泛濫,水入城郭及損害秋稼。
是月,契丹瀛州刺史詐為書與樂壽将軍王巒,願以本城歸順,且言城中蕃軍不滿千人,請朝廷發軍襲取之,己為内應。
又雲:「今秋苦雨,川澤漲溢,自瓦橋已北,水勢無際。
契丹已歸本國,若聞南夏有變,地遠阻水,雖欲奔命,無能及也。
」又,巒繼有密奏,苦言瀛、鄚可取之狀。
先是,前歲中車駕駐于河上,曾遣邊将遺書于幽州趙延壽,勸令歸國,延壽尋有報命,依違而已。
是歲三月,複遣鄴都杜威緻書于延壽,且述朝旨,啖以厚利,仍遣洺州軍将趙行實赍書而往,潛申款密。
行實曾事延壽,故遣之。
七月,行實自燕回,得延壽書,且言:「久陷邊庭,願歸中國,乞發大将遣接,即拔身南去。
」叙緻懇切,辭旨綿密,時朝廷欣然從之,複遣趙行實計會延壽大軍應接之所。
有瀛州大将遣所親赍蠟書至阙下,告雲欲謀翻變,以本城歸命。
未幾,會彼有告變者,事不果就。
至是,瀛州守将劉延祚受契丹之命,詐輸誠款,以誘我軍,國家深以為信,遂有出師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