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十 少帝紀四
關燈
小
中
大
開運二年夏五月丙申朔,帝禦崇元殿受朝,大赦天下。
丁酉,以右衛上将軍馬萬為左金吾上将軍緻仕。
戊戌,陝州節度使宋彥筠移鎮鄧州,澶州節度使何建移鎮河陽。
以左神武統軍潘環為澶州節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彥韬遙領壽州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以滄州節度使田武遙領夔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辛亥,白虹貫日。
壬子,宰臣桑維翰、劉昫、李崧、和凝并加階爵。
禮部尚書窦貞固改刑部尚書,太常寺卿王松改工部尚書。
以尚書左丞龍敏為太常卿;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李慎儀為尚書左丞;以禦史中丞張允為兵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學士承旨;以左谏議大夫顔衎為禦史中丞;《宋史·顔衎傳》:喪亂之後,朝綱不振,衎執憲頗有風采,嘗上言:「才除禦史者旋授外籓賓佐,複有以私故細事求假外拜,州郡無參谒之儀,出入失風憲之體,漸恐四方得以輕易,百辟無所準繩。
請自今籓鎮幕僚,勿得任台官;雖親王宰相出鎮,亦不得奏充賓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餘不令厘雜務。
」诏惟辟召入幕,餘從其請。
以兵部侍郎、宏文館學士、判館事田敏為國子祭酒;以戶部侍郎段希堯為兵部侍郎;以工部侍郎邊蔚為戶部侍郎,依前權知開封府事;以左散騎常侍李式為工部侍郎;以給事中王仁裕為左散騎常侍。
甲寅,以華州節度使趙瑩為開封尹,以皇弟開封尹重睿為秦州節度使,以宣徽南院使劉繼勳為華州節度使,以前郓州節度使張從恩為晉州節度使。
丙辰,杜威來朝。
定州奏,大風雹,北嶽廟殿宇樹木悉摧敗之。
六月乙醜朔,帝禦崇元殿,百官入閣。
監修國史劉昫、史官張昭遠等以新修《唐書》紀、志、列傳并目錄凡二百三卷上之。
賜器帛有差。
癸酉,以恆州節度使杜威為天雄軍節度使,充鄴都留守;以鄴都留守馬全節為恆州節度使;以翰林學士、金部郎中、知制诰徐台符為中書舍人;以翰林學士、禮部郎中、知制诰李浣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都官郎中劉溫叟加知制诰;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範質改比部郎中、知制诰,并依舊充職;祠部員外郎、知制诰張沆本官充學士;以太常少卿陶穀為中書舍人。
《宋史·陶穀傳》:穀性急率,嘗與兗帥安審信集會,杯酒相失,為審信所奏,時方姑息武臣,穀坐責授太常少卿。
嘗上言:「頃莅西台,每見台司詳斷刑獄,少有即時決者。
至于闾閻夫婦,小有争訟,淹滞即時;坊市死亡喪葬,必候台司判狀;奴婢病亡,亦須檢驗。
吏因緣為奸,而邀求不已,經旬不獲埋瘗。
望申條約,以革其弊。
」從之。
俄拜中書舍人。
己亥,以邠州節度使劉景岩為陝州節度使。
己卯,新授恆州節度使馬全節卒,辍朝,贈中書令。
壬午,大理卿張仁願卒,贈秘書監。
遣刑部尚書窦貞固等分詣寺觀禱雨。
己醜,以定州節度使王周為恆州節度使,以前易州刺史安審約為定州留後。
是月,兩京及州郡十五并奏旱。
秋七月乙未朔,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夔州節度使田武為昭義軍節度使。
甲寅,左谏議大夫李元龜奏,請禁止天下僧尼典買院舍,從之。
丙辰,前少府監李楷貶坊州司戶,坐冒請逃死吏人衣糧入己故也。
庚申,以前齊州防禦使薛可言為延州兵馬留後。
八月甲子朔,日有蝕之。
中書舍人陶穀奏,請權廢太常寺二舞郎。
從之。
丙寅,宰臣和凝罷相,守右仆射。
以樞密使馮玉為中書侍郎、平章事,使如故。
乙亥,诏:「諸禦史今後除準式請假外,不得以細故小事請假離京;除奉制命差推事及按察外,不得以諸雜細務差出。
」丙子,以靈州節度使馮晖為邠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以前鄜州節度使丁審琪為左羽林統軍;以前鄜州節度使郭謹為左神武統軍。
西京留司禦史台奏:「新授鄧州節度使宋彥筠于銀沙灘斬?頭鄭溫。
」诏鞫之,款雲:「彥筠出身軍旅,不知事體,不合專擅行法。
」诏釋其罪。
以工部尚書王松權知貢舉。
丁醜,以前晉州節度使安叔千為右金吾上将軍;以三司副使、給事中李穀為磁州刺史,充北面水陸轉運使。
分遣使臣于諸道率馬。
戊寅,以左金吾上将軍皇
丁酉,以右衛上将軍馬萬為左金吾上将軍緻仕。
戊戌,陝州節度使宋彥筠移鎮鄧州,澶州節度使何建移鎮河陽。
以左神武統軍潘環為澶州節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彥韬遙領壽州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以滄州節度使田武遙領夔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辛亥,白虹貫日。
壬子,宰臣桑維翰、劉昫、李崧、和凝并加階爵。
禮部尚書窦貞固改刑部尚書,太常寺卿王松改工部尚書。
以尚書左丞龍敏為太常卿;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李慎儀為尚書左丞;以禦史中丞張允為兵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學士承旨;以左谏議大夫顔衎為禦史中丞;《宋史·顔衎傳》:喪亂之後,朝綱不振,衎執憲頗有風采,嘗上言:「才除禦史者旋授外籓賓佐,複有以私故細事求假外拜,州郡無參谒之儀,出入失風憲之體,漸恐四方得以輕易,百辟無所準繩。
請自今籓鎮幕僚,勿得任台官;雖親王宰相出鎮,亦不得奏充賓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餘不令厘雜務。
」诏惟辟召入幕,餘從其請。
以兵部侍郎、宏文館學士、判館事田敏為國子祭酒;以戶部侍郎段希堯為兵部侍郎;以工部侍郎邊蔚為戶部侍郎,依前權知開封府事;以左散騎常侍李式為工部侍郎;以給事中王仁裕為左散騎常侍。
甲寅,以華州節度使趙瑩為開封尹,以皇弟開封尹重睿為秦州節度使,以宣徽南院使劉繼勳為華州節度使,以前郓州節度使張從恩為晉州節度使。
丙辰,杜威來朝。
定州奏,大風雹,北嶽廟殿宇樹木悉摧敗之。
六月乙醜朔,帝禦崇元殿,百官入閣。
監修國史劉昫、史官張昭遠等以新修《唐書》紀、志、列傳并目錄凡二百三卷上之。
賜器帛有差。
癸酉,以恆州節度使杜威為天雄軍節度使,充鄴都留守;以鄴都留守馬全節為恆州節度使;以翰林學士、金部郎中、知制诰徐台符為中書舍人;以翰林學士、禮部郎中、知制诰李浣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都官郎中劉溫叟加知制诰;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範質改比部郎中、知制诰,并依舊充職;祠部員外郎、知制诰張沆本官充學士;以太常少卿陶穀為中書舍人。
《宋史·陶穀傳》:穀性急率,嘗與兗帥安審信集會,杯酒相失,為審信所奏,時方姑息武臣,穀坐責授太常少卿。
嘗上言:「頃莅西台,每見台司詳斷刑獄,少有即時決者。
至于闾閻夫婦,小有争訟,淹滞即時;坊市死亡喪葬,必候台司判狀;奴婢病亡,亦須檢驗。
吏因緣為奸,而邀求不已,經旬不獲埋瘗。
望申條約,以革其弊。
」從之。
俄拜中書舍人。
己亥,以邠州節度使劉景岩為陝州節度使。
己卯,新授恆州節度使馬全節卒,辍朝,贈中書令。
壬午,大理卿張仁願卒,贈秘書監。
遣刑部尚書窦貞固等分詣寺觀禱雨。
己醜,以定州節度使王周為恆州節度使,以前易州刺史安審約為定州留後。
是月,兩京及州郡十五并奏旱。
秋七月乙未朔,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夔州節度使田武為昭義軍節度使。
甲寅,左谏議大夫李元龜奏,請禁止天下僧尼典買院舍,從之。
丙辰,前少府監李楷貶坊州司戶,坐冒請逃死吏人衣糧入己故也。
庚申,以前齊州防禦使薛可言為延州兵馬留後。
八月甲子朔,日有蝕之。
中書舍人陶穀奏,請權廢太常寺二舞郎。
從之。
丙寅,宰臣和凝罷相,守右仆射。
以樞密使馮玉為中書侍郎、平章事,使如故。
乙亥,诏:「諸禦史今後除準式請假外,不得以細故小事請假離京;除奉制命差推事及按察外,不得以諸雜細務差出。
」丙子,以靈州節度使馮晖為邠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以前鄜州節度使丁審琪為左羽林統軍;以前鄜州節度使郭謹為左神武統軍。
西京留司禦史台奏:「新授鄧州節度使宋彥筠于銀沙灘斬?頭鄭溫。
」诏鞫之,款雲:「彥筠出身軍旅,不知事體,不合專擅行法。
」诏釋其罪。
以工部尚書王松權知貢舉。
丁醜,以前晉州節度使安叔千為右金吾上将軍;以三司副使、給事中李穀為磁州刺史,充北面水陸轉運使。
分遣使臣于諸道率馬。
戊寅,以左金吾上将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