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九 少帝紀三
關燈
小
中
大
庶幾有補。
更賴王公、将相,貴戚、豪宗,各啟乃心,率由茲道,共臻富庶,以緻康甯。
凡百臣僚,宜體朕意。
十一月壬申,诏曰:「蕃寇未平,邊陲多事,即日雖無侵轶,亦須廣設提防。
朕将親率虎貔,躬擐甲胄,候聞南牧,即便北征,不須先定日辰,别行告谕。
所有供億,宜令三司預行計度,合随從諸司職員,并宜常備行計」雲。
己卯,以陳州刺史梁漢璋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壬午,以貝州節度使何建為澶州節度使兼北面行營馬軍右廂排陣使,以澶州節度使史威為貝州節度使。
丙戌,以前金州節度使田武為滄州節度使兼北面行營步軍右廂都指揮使,以前相州節度使郭謹為鄜州節度使。
十二月己亥朔,幸臯門,射中白兔。
癸醜,福州節度使硃文進加同平章事,封閩國王。
丁巳,青州楊光遠降。
光遠子承勳等斬觀察判官邱濤、牙将白延祚、楊贍、杜延壽等首級,送于招讨使李守貞,乃縱火大噪,劫其父處于私第,以城納款,遣即墨縣令王德柔貢表待罪。
楊光遠亦遣節度判官楊麟奉表請死。
诏釋之。
閏月庚午,以楊承信為右羽林将軍,承祚為右骁騎衛将軍。
皆光遠之子,先詣阙請罪,故特授是官。
癸酉,李守貞奏,楊光遠卒。
初,光遠既上表送降,帝以光遠頃歲太原歸命,欲曲全之,議者曰:「豈有反狀滔天而赦之也!」乃命守貞便宜處置。
守貞遣人拉殺之,以病卒聞。
乙酉,前登州刺史張萬迪削奪官爵處斬,青州節度判官楊麟配流威州,掌書記任邈配流原州,支使徐晏配流武州。
縱逢恩赦,不在放還之限,并以楊光遠叛故也。
工部尚書、權知貢舉窦貞固奏:「試進士諸科舉人入策,舊例夜試,以三條燭盡為限,天成二年改令晝試,今欲依舊夜試。
」從之。
曲赦青州管内罪人,立功将士各賜優給,青州吏民為楊光遠诖誤者,一切不問。
青州行營招讨使、兗州節度使兼侍衛都虞候李守貞加同平章事,副招讨使、河陽節度使符彥卿改許州節度使。
丙戌,降青州為防禦使額,以萊州刺史楊承勳為汝州防禦使。
己醜,以工部尚書窦貞固為禮部尚書,太常卿王延為工部尚書,左丞王松為太常卿,以前尚書右丞龍敏為尚書左丞。
癸巳,以前安州防禦使李建崇為河陽兵馬留後,以宣徽使翟光鄴為青州防禦使,以内客省使李彥韬為宣徽北院使。
甲午,以給事中邊光範為左散騎常侍,以樞密直學士、吏部郎中李穀為給事中,依前充職。
是月,契丹耶律德光與趙延壽領全軍入寇,圍恆州,分兵陷鼓城、藁城、元氏、高邑、昭慶、甯晉、蒲澤、栾城、柏鄉等縣,前鋒至邢州,河北諸州告急。
诏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率師屯邢州,趙在禮屯鄴都。
開運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帝不受朝賀,不豫故也。
己亥,張從恩部領兵士自邢州退至相州,人情震恐。
趙在禮還屯澶州,馬全節歸鄴都,遣右神武統軍張彥澤屯黎陽,诏西京留守景延廣将兵守胡梁渡。
契丹寇邢州。
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梁漢璋改鄭州防禦使,典軍如故。
以齊州防禦使劉在明為相州留後。
癸卯,以客省使孟承誨為内客省使。
滑州奏,今月二日至四日,相州路烽火不至。
甲辰,以前汝州防禦使宋光鄴為左骁衛大将軍。
诏青州行營将校,自副兵馬使以上,各賜功臣名号。
乙巳,帝複常膳。
以左武衛上将軍袁鳷為客省使,上将軍如故。
诏滑州節度使皇甫遇率兵赴邢州,馬全節赴相州。
契丹寇洺、磁,犯鄴都西北界,所在告急。
壬子,王師與契丹相拒于相州北安陽河上,皇甫遇、慕容彥超率前鋒與敵騎戰于榆林店,遇馬中流矢,僅而獲免。
《遼史》: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将兵千騎,來觇遼軍。
至鄴都,遇遼軍數萬,且戰且卻,至榆林店,遼軍繼至,遇與彥超力戰百餘合,遇馬斃步戰,安審琦引騎兵逾水以救,遼軍乃還。
是夜,張從恩引軍退保黎陽,唯留五百人守安陽河橋。
既而知州符彥倫與軍校謀曰:「此夜紛纭,人無固志,五百疲兵,安能守橋!」即抽入相州,嬰城為備。
至曙,賊軍萬餘騎已陣于安陽河北,彥倫令城上揚旗鼓噪,賊不之測。
至辰時,渡河而南,悉陣甲騎于城下,如攻城之狀。
彥倫曰:「此敵将走矣。
」乃出甲士五百于城北,張弓弩以待之,契丹果引去。
當皇甫遇榆林戰時,至晚敵衆自相驚曰:「晉軍悉至矣。
」契丹在邯鄲聞之,即時北遁,官軍亦南保黎陽。
甲寅,以河陽留後李建崇為邢州留後,以鳳州防禦使案:此下有阙文。
為河陽留後。
诏李守貞領兵屯滑州,以宣徽北院使李彥韬權侍衛馬步都虞候。
改諸道武定軍為天威軍。
己未,以前許州節度使李從溫為北面行營都招撫使,以郓州節度使張從恩權東京留守。
辛酉,相州奏,契丹抽退,其鄉村避寇百姓,已發遣各歸本家營種。
初,帝以不豫初平,未任親禦軍旅,既而張從恩、馬全節相次奏賊軍充斥,恆州杜威告事勢危急,帝曰:「北敵未平,固難安寝,當悉衆一戰,以救朔方生靈。
若宴安遲疑,則大河以北,淪為寇壤矣。
」即日命諸将點閱,以定行計。
辛酉,下诏親征。
誅楊光遠部下指揮使張迥等五人,以戎事方興,慮其扇搖故也。
癸亥,以樞密直學士李穀為三司副使,判留司三司公事。
乙醜,車駕發離京師。
是月,京城北壕春冰之上有文,若大樹花葉,凡數十株,宛若圖畫,觀者如堵。
二月
更賴王公、将相,貴戚、豪宗,各啟乃心,率由茲道,共臻富庶,以緻康甯。
凡百臣僚,宜體朕意。
十一月壬申,诏曰:「蕃寇未平,邊陲多事,即日雖無侵轶,亦須廣設提防。
朕将親率虎貔,躬擐甲胄,候聞南牧,即便北征,不須先定日辰,别行告谕。
所有供億,宜令三司預行計度,合随從諸司職員,并宜常備行計」雲。
己卯,以陳州刺史梁漢璋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壬午,以貝州節度使何建為澶州節度使兼北面行營馬軍右廂排陣使,以澶州節度使史威為貝州節度使。
丙戌,以前金州節度使田武為滄州節度使兼北面行營步軍右廂都指揮使,以前相州節度使郭謹為鄜州節度使。
十二月己亥朔,幸臯門,射中白兔。
癸醜,福州節度使硃文進加同平章事,封閩國王。
丁巳,青州楊光遠降。
光遠子承勳等斬觀察判官邱濤、牙将白延祚、楊贍、杜延壽等首級,送于招讨使李守貞,乃縱火大噪,劫其父處于私第,以城納款,遣即墨縣令王德柔貢表待罪。
楊光遠亦遣節度判官楊麟奉表請死。
诏釋之。
閏月庚午,以楊承信為右羽林将軍,承祚為右骁騎衛将軍。
皆光遠之子,先詣阙請罪,故特授是官。
癸酉,李守貞奏,楊光遠卒。
初,光遠既上表送降,帝以光遠頃歲太原歸命,欲曲全之,議者曰:「豈有反狀滔天而赦之也!」乃命守貞便宜處置。
守貞遣人拉殺之,以病卒聞。
乙酉,前登州刺史張萬迪削奪官爵處斬,青州節度判官楊麟配流威州,掌書記任邈配流原州,支使徐晏配流武州。
縱逢恩赦,不在放還之限,并以楊光遠叛故也。
工部尚書、權知貢舉窦貞固奏:「試進士諸科舉人入策,舊例夜試,以三條燭盡為限,天成二年改令晝試,今欲依舊夜試。
」從之。
曲赦青州管内罪人,立功将士各賜優給,青州吏民為楊光遠诖誤者,一切不問。
青州行營招讨使、兗州節度使兼侍衛都虞候李守貞加同平章事,副招讨使、河陽節度使符彥卿改許州節度使。
丙戌,降青州為防禦使額,以萊州刺史楊承勳為汝州防禦使。
己醜,以工部尚書窦貞固為禮部尚書,太常卿王延為工部尚書,左丞王松為太常卿,以前尚書右丞龍敏為尚書左丞。
癸巳,以前安州防禦使李建崇為河陽兵馬留後,以宣徽使翟光鄴為青州防禦使,以内客省使李彥韬為宣徽北院使。
甲午,以給事中邊光範為左散騎常侍,以樞密直學士、吏部郎中李穀為給事中,依前充職。
是月,契丹耶律德光與趙延壽領全軍入寇,圍恆州,分兵陷鼓城、藁城、元氏、高邑、昭慶、甯晉、蒲澤、栾城、柏鄉等縣,前鋒至邢州,河北諸州告急。
诏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率師屯邢州,趙在禮屯鄴都。
開運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帝不受朝賀,不豫故也。
己亥,張從恩部領兵士自邢州退至相州,人情震恐。
趙在禮還屯澶州,馬全節歸鄴都,遣右神武統軍張彥澤屯黎陽,诏西京留守景延廣将兵守胡梁渡。
契丹寇邢州。
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梁漢璋改鄭州防禦使,典軍如故。
以齊州防禦使劉在明為相州留後。
癸卯,以客省使孟承誨為内客省使。
滑州奏,今月二日至四日,相州路烽火不至。
甲辰,以前汝州防禦使宋光鄴為左骁衛大将軍。
诏青州行營将校,自副兵馬使以上,各賜功臣名号。
乙巳,帝複常膳。
以左武衛上将軍袁鳷為客省使,上将軍如故。
诏滑州節度使皇甫遇率兵赴邢州,馬全節赴相州。
契丹寇洺、磁,犯鄴都西北界,所在告急。
壬子,王師與契丹相拒于相州北安陽河上,皇甫遇、慕容彥超率前鋒與敵騎戰于榆林店,遇馬中流矢,僅而獲免。
《遼史》: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将兵千騎,來觇遼軍。
至鄴都,遇遼軍數萬,且戰且卻,至榆林店,遼軍繼至,遇與彥超力戰百餘合,遇馬斃步戰,安審琦引騎兵逾水以救,遼軍乃還。
是夜,張從恩引軍退保黎陽,唯留五百人守安陽河橋。
既而知州符彥倫與軍校謀曰:「此夜紛纭,人無固志,五百疲兵,安能守橋!」即抽入相州,嬰城為備。
至曙,賊軍萬餘騎已陣于安陽河北,彥倫令城上揚旗鼓噪,賊不之測。
至辰時,渡河而南,悉陣甲騎于城下,如攻城之狀。
彥倫曰:「此敵将走矣。
」乃出甲士五百于城北,張弓弩以待之,契丹果引去。
當皇甫遇榆林戰時,至晚敵衆自相驚曰:「晉軍悉至矣。
」契丹在邯鄲聞之,即時北遁,官軍亦南保黎陽。
甲寅,以河陽留後李建崇為邢州留後,以鳳州防禦使案:此下有阙文。
為河陽留後。
诏李守貞領兵屯滑州,以宣徽北院使李彥韬權侍衛馬步都虞候。
改諸道武定軍為天威軍。
己未,以前許州節度使李從溫為北面行營都招撫使,以郓州節度使張從恩權東京留守。
辛酉,相州奏,契丹抽退,其鄉村避寇百姓,已發遣各歸本家營種。
初,帝以不豫初平,未任親禦軍旅,既而張從恩、馬全節相次奏賊軍充斥,恆州杜威告事勢危急,帝曰:「北敵未平,固難安寝,當悉衆一戰,以救朔方生靈。
若宴安遲疑,則大河以北,淪為寇壤矣。
」即日命諸将點閱,以定行計。
辛酉,下诏親征。
誅楊光遠部下指揮使張迥等五人,以戎事方興,慮其扇搖故也。
癸亥,以樞密直學士李穀為三司副使,判留司三司公事。
乙醜,車駕發離京師。
是月,京城北壕春冰之上有文,若大樹花葉,凡數十株,宛若圖畫,觀者如堵。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