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八 少帝紀二
關燈
小
中
大
天福八年秋七月丁醜朔,京師雨水深三尺。
辛巳,許州節度使李從溫來朝,進封楚國公。
壬午,以前河陽節度使皇甫遇為右龍武統軍。
丁亥,以宣徽南院使李承福為同州節度使。
癸巳,改陝州甘棠驿為通津驿,避廟諱也。
甲午,正衙命冊皇太後,以宰臣李崧充使,右散騎常侍李慎儀為副。
丁酉,幸南莊,召從駕臣僚習射,路左農人各賜布衫麻屦。
八月戊申,右衛上将軍楊思權卒,贈太傅。
辛亥,分命朝臣一十三人分檢諸州旱苗。
泾、青、磁、鄴都共奏逃戶凡五千八百九十。
諸縣令佐以天災民餓,攜牌印納者五。
癸酉,以前昭義節度使李從敏為左龍武統軍。
九月戊寅,尊秦國夫人安氏為皇太妃,帝所生母也。
丁亥,追冊故魏國夫人張氏為皇後,帝之元妃也。
丙子,以金部郎中、知制诰馮玉為檢校尚書右仆射,充颍州團練使。
戊子,前颍州團練使田令方追奪在身官爵,勒歸私第,坐前任耀州日,額外配民曲錢納歸私室故也。
延州奏,綏州刺史李彜敏抛棄城郡,與弟彜俊等五人将骨肉二百七十口來投,當州押送赴阙,稱與兄夏州節度使彜殷偶起猜嫌,互相攻伐故也。
辛卯,夏州奏,差宥州刺史李仁立權知綏州。
癸巳,故绛州刺史張從訓贈太尉,追冊皇後之父也。
甲午,夏州李彜殷奏:「衙内都指揮使拓拔崇斌等五人作亂,當時收擒處斬訖。
相次綏州刺史李彜敏擅将兵士,直抵城門,尋差人掩殺,彜敏知事不濟,與弟五人将家南走。
」诏:「李彜敏潛結兇黨,顯恣逆謀。
骨肉之間,尚興屠害;照臨之内,難以含容。
送夏州處斬。
」丙申,幸大年莊,遂幸侍衛使景延廣第。
延廣進金玉器玩,賜延廣玉帶名馬,母妻、賓佐、部曲、僮仆錫赍鹹及之。
庚子,以右谏議大夫邊光範為給事中,以吏部郎中劉知新為右谏議大夫。
是月,諸州郡括借到軍食,以籍來上,吏民有隐落者,并處極法。
州郡二十七蝗,餓死者數十萬。
冬十月戊申,制以吳國夫人馮氏為皇後,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庚戌,封皇第十一妹為嘉興長公主,第十二妹為永泰長公主。
是夕五更,有彗見于東方,在角,旬日而滅。
壬子,以權知延州軍州事、前鳳州防禦使杜威為延州留後。
甲寅,以國子祭酒兼戶部侍郎田敏充宏文館學士,判館事;以吏部侍郎張昭遠充史館修撰,判館事;以給事中司徒诩充集賢殿學士,判院事。
西京奏,百姓馬知饒殺男吳九不死,以其侵母食也。
诏赦之。
甲子,以前延州節度使何健為泾州節度使。
丙寅,以泾州節度使王周為陝府節度使。
己巳,以左散騎常侍、權知開封府事邊蔚為工部侍郎,依前知府事。
壬申,以前兵部侍郎李?為吏部侍郎。
癸酉,命使攝太尉、右仆射平章事和凝,使副攝司徒、給事中邊光範追冊故魏國夫人張氏為皇後,奉寶冊至西莊影殿行禮,鹵簿儀仗如式。
十一月丁醜,以鄧州節度使宋彥筠為晉州節度使,以泾州節度使何建為鄧州節度使。
己卯,以前鄴都留守、廣晉尹李德珫為泾州節度使。
丙申,所司奏議,故天下兵馬都元帥、吳越國王錢元瓘谥曰莊穆,诏改為文穆。
戊戌,遣前複州防禦使吳巒權知貝州軍事,诏節度使王令溫赴阙。
庚戌,單州軍事判官趙嶽奏,刺史楊承祚初夜開門出城,稱為母病,往青州甯親,于孔目官齊琪處留下牌印,臣已行用權知州事。
辛醜,高麗遣使朝貢。
昭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等使杜建徽進封鄖國公。
遣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郭謹領兵赴郓州。
十二月乙巳朔,遣左領軍衛将軍蔡行遇押兵士屯于郓州,仍遣供奉官殿直二十六人,自河陰至海口,分擘地分巡檢,以青州節度使楊光遠謀叛故也。
庚戌,前左禦正齊國夫人吳氏巳降二十一人,并封郡國夫人,太後宮、皇後宮知客夫人等亦如之。
太子太保緻仕梁文矩卒,贈太子太傅。
癸醜,诏河陽節度使符彥卿、宋州節度使高行周、貝州節度使王令溫、同州節度使李承福、陳州梁漢璋、亳州李萼、懷州薛懷讓并赴阙,分命使臣諸州郡巡檢,以契丹入寇故也。
遣給事中邊光範、前登州刺史郭彥威使于契丹,行至恆州,敵已犯境,不能進,留于公館數月,不達其命而回。
《遼史》:天福八年二月乙卯,晉遣使進先帝遺物。
辛酉,晉遣使請居汴,從之。
三月丁未,晉主至汴,遣使來謝。
五月己亥,遣使如晉,緻生辰禮。
六月辛酉,晉遣使貢金。
秋八月丁未朔,晉複貢金。
己未,如奉聖州,晉遣其子延煦來朝。
甲寅,以單州刺史楊承祚為登州刺史,從其便也。
華州陝府奏,逃戶凡一萬二千三百。
乙醜,臘,車駕不出。
诏前陝州節度使石赟率諸節度使畋于郡郊。
太子賓客聶延祚卒。
丁卯,诏宣徽使劉繼勳就杜威園亭會節度使統軍等習射。
淄州奏,青州節度使楊光遠反,遣兵士取淄州,劫刺史翟進宗入青州。
是冬大饑,河南諸州餓死者二萬六千餘口。
開運元年春
辛巳,許州節度使李從溫來朝,進封楚國公。
壬午,以前河陽節度使皇甫遇為右龍武統軍。
丁亥,以宣徽南院使李承福為同州節度使。
癸巳,改陝州甘棠驿為通津驿,避廟諱也。
甲午,正衙命冊皇太後,以宰臣李崧充使,右散騎常侍李慎儀為副。
丁酉,幸南莊,召從駕臣僚習射,路左農人各賜布衫麻屦。
八月戊申,右衛上将軍楊思權卒,贈太傅。
辛亥,分命朝臣一十三人分檢諸州旱苗。
泾、青、磁、鄴都共奏逃戶凡五千八百九十。
諸縣令佐以天災民餓,攜牌印納者五。
癸酉,以前昭義節度使李從敏為左龍武統軍。
九月戊寅,尊秦國夫人安氏為皇太妃,帝所生母也。
丁亥,追冊故魏國夫人張氏為皇後,帝之元妃也。
丙子,以金部郎中、知制诰馮玉為檢校尚書右仆射,充颍州團練使。
戊子,前颍州團練使田令方追奪在身官爵,勒歸私第,坐前任耀州日,額外配民曲錢納歸私室故也。
延州奏,綏州刺史李彜敏抛棄城郡,與弟彜俊等五人将骨肉二百七十口來投,當州押送赴阙,稱與兄夏州節度使彜殷偶起猜嫌,互相攻伐故也。
辛卯,夏州奏,差宥州刺史李仁立權知綏州。
癸巳,故绛州刺史張從訓贈太尉,追冊皇後之父也。
甲午,夏州李彜殷奏:「衙内都指揮使拓拔崇斌等五人作亂,當時收擒處斬訖。
相次綏州刺史李彜敏擅将兵士,直抵城門,尋差人掩殺,彜敏知事不濟,與弟五人将家南走。
」诏:「李彜敏潛結兇黨,顯恣逆謀。
骨肉之間,尚興屠害;照臨之内,難以含容。
送夏州處斬。
」丙申,幸大年莊,遂幸侍衛使景延廣第。
延廣進金玉器玩,賜延廣玉帶名馬,母妻、賓佐、部曲、僮仆錫赍鹹及之。
庚子,以右谏議大夫邊光範為給事中,以吏部郎中劉知新為右谏議大夫。
是月,諸州郡括借到軍食,以籍來上,吏民有隐落者,并處極法。
州郡二十七蝗,餓死者數十萬。
冬十月戊申,制以吳國夫人馮氏為皇後,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庚戌,封皇第十一妹為嘉興長公主,第十二妹為永泰長公主。
是夕五更,有彗見于東方,在角,旬日而滅。
壬子,以權知延州軍州事、前鳳州防禦使杜威為延州留後。
甲寅,以國子祭酒兼戶部侍郎田敏充宏文館學士,判館事;以吏部侍郎張昭遠充史館修撰,判館事;以給事中司徒诩充集賢殿學士,判院事。
西京奏,百姓馬知饒殺男吳九不死,以其侵母食也。
诏赦之。
甲子,以前延州節度使何健為泾州節度使。
丙寅,以泾州節度使王周為陝府節度使。
己巳,以左散騎常侍、權知開封府事邊蔚為工部侍郎,依前知府事。
壬申,以前兵部侍郎李?為吏部侍郎。
癸酉,命使攝太尉、右仆射平章事和凝,使副攝司徒、給事中邊光範追冊故魏國夫人張氏為皇後,奉寶冊至西莊影殿行禮,鹵簿儀仗如式。
十一月丁醜,以鄧州節度使宋彥筠為晉州節度使,以泾州節度使何建為鄧州節度使。
己卯,以前鄴都留守、廣晉尹李德珫為泾州節度使。
丙申,所司奏議,故天下兵馬都元帥、吳越國王錢元瓘谥曰莊穆,诏改為文穆。
戊戌,遣前複州防禦使吳巒權知貝州軍事,诏節度使王令溫赴阙。
庚戌,單州軍事判官趙嶽奏,刺史楊承祚初夜開門出城,稱為母病,往青州甯親,于孔目官齊琪處留下牌印,臣已行用權知州事。
辛醜,高麗遣使朝貢。
昭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等使杜建徽進封鄖國公。
遣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郭謹領兵赴郓州。
十二月乙巳朔,遣左領軍衛将軍蔡行遇押兵士屯于郓州,仍遣供奉官殿直二十六人,自河陰至海口,分擘地分巡檢,以青州節度使楊光遠謀叛故也。
庚戌,前左禦正齊國夫人吳氏巳降二十一人,并封郡國夫人,太後宮、皇後宮知客夫人等亦如之。
太子太保緻仕梁文矩卒,贈太子太傅。
癸醜,诏河陽節度使符彥卿、宋州節度使高行周、貝州節度使王令溫、同州節度使李承福、陳州梁漢璋、亳州李萼、懷州薛懷讓并赴阙,分命使臣諸州郡巡檢,以契丹入寇故也。
遣給事中邊光範、前登州刺史郭彥威使于契丹,行至恆州,敵已犯境,不能進,留于公館數月,不達其命而回。
《遼史》:天福八年二月乙卯,晉遣使進先帝遺物。
辛酉,晉遣使請居汴,從之。
三月丁未,晉主至汴,遣使來謝。
五月己亥,遣使如晉,緻生辰禮。
六月辛酉,晉遣使貢金。
秋八月丁未朔,晉複貢金。
己未,如奉聖州,晉遣其子延煦來朝。
甲寅,以單州刺史楊承祚為登州刺史,從其便也。
華州陝府奏,逃戶凡一萬二千三百。
乙醜,臘,車駕不出。
诏前陝州節度使石赟率諸節度使畋于郡郊。
太子賓客聶延祚卒。
丁卯,诏宣徽使劉繼勳就杜威園亭會節度使統軍等習射。
淄州奏,青州節度使楊光遠反,遣兵士取淄州,劫刺史翟進宗入青州。
是冬大饑,河南諸州餓死者二萬六千餘口。
開運元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