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七 少帝紀一

關燈
少帝,名重貴,高祖之從子也。

    考諱敬儒,母安氏,以唐天祐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帝于太原汾陽裡。

    敬儒嘗為後唐莊宗騎将,早薨,高祖以帝為子。

    帝少而謹厚,高祖愛之。

    洎曆方鎮,嘗遣從行,委以庶事,但性好馳射,有祖祢之風。

    高祖鎮太原,命琅琊王震以《禮記》教帝,不能領其大義,謂震曰:「非我家事業也。

    」及高祖受圍于太原,親冒矢石,數獻可于左右,高祖愈重焉。

    高祖受契丹冊,将入洛,欲留一子撫晉陽,先謀于契丹主,主曰:「使諸子盡出,吾當擇之。

    」乃于行中指帝謂高祖曰:「此眼大者可矣。

    」遂以帝為北京留守,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行太原尹,知河東管内節度觀察事。

    天福二年九月,征赴阙,授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右金吾衛上将軍。

    三年十二月,授開封尹,加檢校太傅,封鄭王,增食邑三千戶。

    俄加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六年,高祖幸鄴,改廣晉尹,進封齊王。

    以下疑脫「七年正月,加兼侍中」八字。

     是歲六月十三日乙醜,高祖崩,承遺制命柩前即皇帝位。

    帝在并州未著人望,及保厘浚郊,大有寬裕之稱。

    從幸鄴都,是歲遇旱,高祖遣祈雨于白龍潭,有白龍見于潭心,是夜澍雨尺餘,人皆異之,至是果登大位焉。

    丁卯,賜侍衛諸軍将校錢一百貫下至五貫,以初即位示赍也。

    戊辰,宰臣馮道等率百僚請聽政,凡三上表,允之。

    庚午,始聽政于崇德殿門偏廊,分命廷臣以嗣位奏告天地宗廟社稷。

    遣右骁衛将軍石德超等押先皇禦馬二匹,往相州西山撲祭,用北俗禮也。

    丙子,以司徒、兼侍中馮道為大行皇帝山陵使,門下侍郎窦貞固副之,太常卿崔棁為禮儀使,戶部侍郎呂琦為鹵簿使,禦史中丞王易簡為儀仗使。

    徐無黨《五代史記注》雲:舊史實錄無橋道頓遞使,疑不置或阙書,漢高祖亦然。

    己卯,遣判四方館事硃崇節、右金吾大将軍梁言持國信物使于契丹。

    是時,河南、河北、關西并奏蝗害稼。

     秋七月癸未朔,百官素服臨于天清殿。

    戊子,诏應宮殿、州縣及官名、府号、人姓名,與先帝諱同音者改之。

    改西京明堂殿為宣德殿,中書政事堂為政事?,堂後官房頭為錄事,餘為主事。

    《東都事略·陶穀傳》:穀本姓唐,避晉祖諱改姓陶,蓋當時避諱之體如此。

    己醜,大行皇帝大祥,帝釋缞服,百官衣縿。

    辛卯,帝除禫服,百官吉服。

    壬辰,太皇太後劉氏崩,高祖之庶母也。

    遺诏服紀園陵毋用後禮,皇帝不得廢軍國機務。

    既而禮官奏:「準令式,為祖父母齊缞周;又準喪葬令,皇帝本服周者,三哭而止。

    請準後唐同光三年,皇太妃北京薨,莊宗于洛京西内發哀素服,不視事三日。

    」從之。

    仍遣國子祭酒兼戶部侍郎田敏奏告高祖靈座。

    癸巳,右谏議大夫鄭受益、中書舍人楊昭儉并停見任,以請假在外,不赴國喪故也。

    丁酉,宰臣馮道等率文武百僚詣崇德殿門拜表,請禦正殿,凡三上表,允之。

    安州奏,水平地深七尺。

    庚子,帝禦正殿,宣制:「天赦天下,諸道州府各色罪犯,除十惡五逆、殺人強盜、官典犯贓、合作毒藥、屠牛鑄錢外,其餘罪犯,鹹赦除之。

    襄州安從進如能果決輸誠,并從釋放。

    其中外臣僚将校,并與加恩。

    天下有蟲蝗處,并與除放租稅。

    」辛醜,恆州順國軍節度使杜威、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并加檢校太師,仍增爵邑。

    青州平盧軍節度使楊光遠加守太師。

    癸卯,郓州天平軍節度使兼侍衛馬步都虞候景延廣加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滑州義成軍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守貞,相州彰德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郭謹,并加檢校太傅,仍增爵邑。

    宰臣馮道等上表,請依舊置樞密使,略曰:「竊以樞密使創自前朝,置諸近侍,其來已久,所便尤多。

    頃歲樞密使劉處讓偶屬家艱,爰拘喪制,既從罷免,暫議改更,不曾顯降敕文,永停使額。

    所願各歸職分,豈敢苟避繁難。

    伏請依舊置樞密使。

    」初,高祖事後唐明宗,睹樞密使安重誨秉政擅權,賞罰由己,常惡之,及登極,故斷意廢罷,一委中書。

    至是馮道等厭其事繁,故複請置之,庶分其權。

    表凡三上,不允。

    乙巳,徐州節度使李從溫、宋州節度使安彥威并加兼中書令,西都留守、充襄州行營都部署高行周加兼侍中,鳳翔節度使李從?嚴加守太保。

    遣中使就中書賜宰臣馮道生辰器币,道以幼屬亂離,早喪父母,不記生日,堅讓不受。

    丙午,以給事中羅周嶽為左散騎常侍,以右谏議大夫符蒙為給事中,以秘書少監兼廣晉少尹邊蔚為右散騎常侍,以廣晉少尹張煦為右谏議大夫,以廣晉府判官、光祿少卿邊光範為右谏議大夫。

    丁未,荊南節度 使、南平王高從誨加兼尚書令,湖南節度使、楚王馬希範加守太傅。

    自是籓侯郡守,皆第加官封,示溥恩也。

    是月,州郡十七蝗。

      八月壬子朔,百官素服臨于天清殿。

    乙卯,以左散騎常侍羅周嶽為東京副留守。

    庚申,以山陵禮儀使、太常卿崔棁為太子賓客,分司西都,病故也。

    壬戌,晉昌軍節度使桑維翰加檢校太傅。

    甲子,宰臣馮道加守太尉,趙瑩加中書令,李崧加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和凝加右仆射。

    契丹遣使緻慰禮馬二十匹及羅絹等物。

    是日,襄州行營都部署高行周奏,收複襄州,安從進自焚而死,生擒男宏贊斬之。

    前河東節度使康福卒,贈太師,谥曰武安。

    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