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六 高祖紀六
關燈
小
中
大
天福六年秋七月己未朔,帝禦崇元殿視朝。
庚申,升陳州為防禦使額。
辛酉,以前鄧州節度使焦方為貝州節度使。
壬戌,泾州奏,西涼府留後李文謙,今年二月四日閉宅門自焚,遣元入西涼府譯語官與來人赍三部族蕃書進之。
以三司使劉審交為陳州防禦使。
癸亥,以前郓州節度使趙在禮為許州節度使,以前鄴都留守、廣晉尹高行周為河南尹、西都留守。
诏改拱辰、威和、内直等軍并為興順。
甲子,以宣徽使、權西京留守張從恩判三司。
己巳,以鄴都留守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廣晉尹劉知遠為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仍割遼、沁二州卻隸河東。
以北京留守李德珫為廣晉尹,充鄴都留守;以昭義節度使馬全節為邢州節度使,加同平章事。
甲戌,诏:「今後諸道行軍副使,不得奏薦骨肉為殿直供奉官。
」己卯,以前陝州節度使李從敏為昭義軍節度使,以陝州節度使景延廣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以河陽節度使石赟為陝州節度使。
壬午,突厥遣使朝貢。
以遙領壽州忠正軍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懷忠為同州節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守貞遙領忠正軍節度使、侍衛馬軍指揮使。
甲申,降禦劄,取八月五日暫幸鄴都,沿路供頓,并委所司以官物排比,州縣不得科率人戶。
丙戌,以右谏議大夫趙遠為中書舍人,吏部郎中鄭受益為右谏議大夫,刑部郎中殷鵬為水部郎中、知制诰。
八月戊子朔,以皇子開封尹、鄭王重貴為東京留守,以天平軍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杜重威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以宣徽南院使張從恩為東京内外兵馬都監。
改奉德馬軍為護聖。
放文武百官朝參,取便先赴鄴都。
壬辰,車駕發東京。
己亥,至鄴,左右金吾六軍儀仗排列如儀,迎引入内。
改舊澶州為德清軍。
以内客省使劉遂清為宣徽北院使,判三司。
壬寅,制:「應天福六年八月十五日昧爽已前,諸色罪犯,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其持仗行劫及殺人賊,并免罪移鄉,配逐處軍都收管;犯枉法贓者,雖免罪不得再任用;諸徒流人并放還;貶降官未量移與量移者,約資叙用。
天福五年終已前殘稅并放。
應河東起義之初及收複鄴都、汜水立功将校,并與加恩;亡殁者與追贈。
自東京至鄴都緣路,昨因行幸,有損踐田苗處,據頃畝與放今年租稅。
鄴都管内,有潛龍時在職者,并與加恩。
耆年八十已上者,版授上佐官。
天下農器,并許百姓自鑄造。
亡命山澤者,招喚歸業;百日不出者,複罪如初。
唐梁國公狄仁傑宜追贈官秩。
應天福三年已前,敗阙場院官無家業者,并與除放,其人免罪,永不任使。
私下債負征利及一倍者并放,主持者不在此限。
」丁未,以客省使、将作監丁知浚為内客省使,引進使、鴻胪卿王景崇為客省使,殿中監、判四方館事劉政恩為引進使。
壬子,改鄴都皇城南門應天門為乾明門,大明館為都亭驿。
甲寅,遣光祿卿張澄、國子博士謝攀使高麗行冊禮。
九月己未,以兵部侍郎閻至為吏部侍郎。
辛酉,滑州河決,一溉東流,鄉村戶民攜老幼登丘冢,為水所隔,餓死者甚衆。
壬申,忠武建武等軍節度使、守太傅、兼中書令、行蘇州睦州刺史錢元璙進封彭城郡王,遙領廣州清海軍節度使、判婺州軍州事錢元懿為檢校太師。
乙亥,遣前邢州節度使楊彥詢使于契丹,錫赍甚厚。
丁醜,吐渾遣使朝貢。
壬午夜,有彗星出于西方,長二丈餘,在房一度,尾迹穿天市垣東行,逾月而滅。
丙戌,兗州上言,水自西來,漂沒秋稼。
冬十月丁亥朔,遣鴻胪少卿魏玭等四人,分往滑、濮、郓、澶視水害苗稼。
己醜,诏以胡梁度月城為大通軍,浮橋為大通橋。
壬寅,诏唐梁國公狄仁傑可贈太師。
十一月丁未,鄭王夫人張氏薨。
福州王延義遣使貢方物。
甲寅,遣太子賓客聶延祚、吏部郎中盧撰持節冊天下兵馬元帥、守尚書令、吳越國王錢元瓘。
甲子,以禦史中丞王松為尚書右丞,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判館事王易簡為禦史中丞,戶部侍郎張昭遠為兵部侍郎,國子祭酒田敏以本官兼戶部侍郎。
辛未,太妃、皇後至自東京。
壬申,遣給事中李式、考功郎中張鑄持節冊
庚申,升陳州為防禦使額。
辛酉,以前鄧州節度使焦方為貝州節度使。
壬戌,泾州奏,西涼府留後李文謙,今年二月四日閉宅門自焚,遣元入西涼府譯語官與來人赍三部族蕃書進之。
以三司使劉審交為陳州防禦使。
癸亥,以前郓州節度使趙在禮為許州節度使,以前鄴都留守、廣晉尹高行周為河南尹、西都留守。
诏改拱辰、威和、内直等軍并為興順。
甲子,以宣徽使、權西京留守張從恩判三司。
己巳,以鄴都留守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廣晉尹劉知遠為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仍割遼、沁二州卻隸河東。
以北京留守李德珫為廣晉尹,充鄴都留守;以昭義節度使馬全節為邢州節度使,加同平章事。
甲戌,诏:「今後諸道行軍副使,不得奏薦骨肉為殿直供奉官。
」己卯,以前陝州節度使李從敏為昭義軍節度使,以陝州節度使景延廣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以河陽節度使石赟為陝州節度使。
壬午,突厥遣使朝貢。
以遙領壽州忠正軍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懷忠為同州節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守貞遙領忠正軍節度使、侍衛馬軍指揮使。
甲申,降禦劄,取八月五日暫幸鄴都,沿路供頓,并委所司以官物排比,州縣不得科率人戶。
丙戌,以右谏議大夫趙遠為中書舍人,吏部郎中鄭受益為右谏議大夫,刑部郎中殷鵬為水部郎中、知制诰。
八月戊子朔,以皇子開封尹、鄭王重貴為東京留守,以天平軍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杜重威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以宣徽南院使張從恩為東京内外兵馬都監。
改奉德馬軍為護聖。
放文武百官朝參,取便先赴鄴都。
壬辰,車駕發東京。
己亥,至鄴,左右金吾六軍儀仗排列如儀,迎引入内。
改舊澶州為德清軍。
以内客省使劉遂清為宣徽北院使,判三司。
壬寅,制:「應天福六年八月十五日昧爽已前,諸色罪犯,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其持仗行劫及殺人賊,并免罪移鄉,配逐處軍都收管;犯枉法贓者,雖免罪不得再任用;諸徒流人并放還;貶降官未量移與量移者,約資叙用。
天福五年終已前殘稅并放。
應河東起義之初及收複鄴都、汜水立功将校,并與加恩;亡殁者與追贈。
自東京至鄴都緣路,昨因行幸,有損踐田苗處,據頃畝與放今年租稅。
鄴都管内,有潛龍時在職者,并與加恩。
耆年八十已上者,版授上佐官。
天下農器,并許百姓自鑄造。
亡命山澤者,招喚歸業;百日不出者,複罪如初。
唐梁國公狄仁傑宜追贈官秩。
應天福三年已前,敗阙場院官無家業者,并與除放,其人免罪,永不任使。
私下債負征利及一倍者并放,主持者不在此限。
」丁未,以客省使、将作監丁知浚為内客省使,引進使、鴻胪卿王景崇為客省使,殿中監、判四方館事劉政恩為引進使。
壬子,改鄴都皇城南門應天門為乾明門,大明館為都亭驿。
甲寅,遣光祿卿張澄、國子博士謝攀使高麗行冊禮。
九月己未,以兵部侍郎閻至為吏部侍郎。
辛酉,滑州河決,一溉東流,鄉村戶民攜老幼登丘冢,為水所隔,餓死者甚衆。
壬申,忠武建武等軍節度使、守太傅、兼中書令、行蘇州睦州刺史錢元璙進封彭城郡王,遙領廣州清海軍節度使、判婺州軍州事錢元懿為檢校太師。
乙亥,遣前邢州節度使楊彥詢使于契丹,錫赍甚厚。
丁醜,吐渾遣使朝貢。
壬午夜,有彗星出于西方,長二丈餘,在房一度,尾迹穿天市垣東行,逾月而滅。
丙戌,兗州上言,水自西來,漂沒秋稼。
冬十月丁亥朔,遣鴻胪少卿魏玭等四人,分往滑、濮、郓、澶視水害苗稼。
己醜,诏以胡梁度月城為大通軍,浮橋為大通橋。
壬寅,诏唐梁國公狄仁傑可贈太師。
十一月丁未,鄭王夫人張氏薨。
福州王延義遣使貢方物。
甲寅,遣太子賓客聶延祚、吏部郎中盧撰持節冊天下兵馬元帥、守尚書令、吳越國王錢元瓘。
甲子,以禦史中丞王松為尚書右丞,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判館事王易簡為禦史中丞,戶部侍郎張昭遠為兵部侍郎,國子祭酒田敏以本官兼戶部侍郎。
辛未,太妃、皇後至自東京。
壬申,遣給事中李式、考功郎中張鑄持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