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六 高祖紀六

關燈
閩國王王延義。

    甲戌,太子少傅緻仕王權卒,贈左仆射。

    丁醜,襄州安從進舉兵叛,以西京留守高行周為南面行營都部署,率兵讨之,以前同州節度使宋彥筠為副,以宣徽南院使張從恩監護焉。

     十二月丙戌朔,以東京留守、開封尹、鄭王重貴為廣晉尹,進封齊王;以鄴都留守、廣晉尹李德珫為開封尹,充東京留守。

    南面軍前奏,十一月二十七日,武德使焦繼勳、先鋒都指揮使郭金海等于唐州南遇安從進賊軍一萬餘人,大破之,《宋史·陳思讓傳》:思讓為先鋒右廂都監,從武德焦繼勳領兵進讨,遇從進之師于唐州花山下,急擊,大破之。

    生擒衙内都指揮使安宏義,獲山南東道之印,安從進單騎奔逸。

    丁亥,诏襄州行營都部署高行周權知襄州軍州事。

    是日,鎮州節度使安重榮稱兵向阙,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杜重威為北面行營招讨使,率兵擊之,以邢州節度使馬全節為副,以前貝州節度使王周為馬步軍都虞候。

    癸巳,武德使焦繼勳奏,安從進遣弟從貴領兵千人,取接均州刺史蔡行遇,尋領所部兵掩殺賊軍七百餘人,生擒安從貴,截其雙腕,卻放入城。

    戊戌,以皇子重睿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

    己亥,北面軍前奏,十三日未時,于宗城縣西南大破鎮州賊軍,殺一萬五千人,餘黨走保宗城縣。

    是夜三更,破縣城,前深州刺史史虔武自縛歸降。

    獲馬三千匹,絹三萬餘匹,餘物稱是。

    安重榮脫身遁走。

    是日,百官稱賀。

    癸卯,削奪安從進、安重榮在身官爵。

    右金吾上将軍苌從簡卒,廢朝,贈太師。

    乙巳,天下兵馬都元帥、守尚書令、吳越國王錢元瓘薨,廢朝三日,谥曰文穆。

    是日,帝習射于後苑,諸軍都指揮使已上悉預焉,賜物有差。

    丁未,南面行營都部署高行周奏,今月十三日,部領大軍至襄州城下,相次降賊軍二千人。

    其降兵馬軍诏以「彰聖」為号,步軍以「歸順」為号。

    庚戌,以權知吳越國事錢宏佐為起複鎮軍大将軍、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封吳越國王。

    壬子,杜重威部領大軍至鎮州城下。

     天福七年春正月丙辰朔,不受朝賀,用兵故也。

    戊午,以前将作監李锴為少府監。

    北面招讨使杜重威奏,今月二日收複鎮州,斬安重榮,傳首阙下。

    帝禦乾明樓,宣露布訖,大理卿受馘,付市徇之,百官稱賀。

    曲赦廣晉府禁囚。

    《遼史》雲:戊辰,晉函安重榮首來獻,上數欲親讨重榮,至是乃止。

    辛酉,追贈皇弟三人:故沂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贈太傅德再贈太尉,追封福王;故檢校太子賓客、贈太傅殷再贈太尉,追封通王;故彰職右第三軍都指揮使長州刺史、贈大傅威再贈太尉,追封廣王。

    壬戌,追贈皇子五人:故右衛将軍、贈太保重英再贈太傅,追封虢王;故權東京留守、河南尹、贈太傅重乂再贈太尉,追封壽王;故皇城副使、贈太保重裔再贈太傅,追封郯王;故河陽節度使、贈太尉重信再贈太師,追封沂王;故左金吾衛将軍、贈太保重進再贈太傅,追封夔王。

    癸亥,改鎮州為恆州,成德軍為順國軍。

    丙寅,以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趙瑩為侍中;青州節度使楊光遠加食邑,改賜功臣名号;兗州節度使桑維翰加檢校太保;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加兼侍中;以郓州節度使、北面行營招讨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杜重威為恆州順國軍節度使,加兼侍中;皇子廣晉尹兼功德使、齊王重貴加兼侍中;秦州節度使侯益加特進,增食邑。

    丁卯,以判四方館事孟承誨為太府卿充職。

    戊辰,以滄州節度使安叔千為邢州節度使,以北面行營副招讨使、邢州節度使馬全節為定州節度使,以定州節度使王庭允為滄州節度使,以前邢州節度使楊彥詢為華州節度使。

    恆州立功将校王溫以降等第除郡。

    庚午,契丹遣使來聘。

    是日上元節,六街諸寺燃燈,禦乾明門觀之,夜半還宮。

    壬申,延州節度使丁審琦加爵邑,鄧州節度使安審徽加檢校太傅,陝州節度使石赟加檢校太傅。

    乙亥,契丹遣使來聘。

    河陽節度使兼侍衛馬步軍都虞候景延廣加檢校太尉,改郓州節度使,典軍如故。

    以前貝州節度使、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王周為河陽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丁醜,以刑部侍郎窦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