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五 高祖紀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天福五年春正月丁卯朔,帝禦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降德音:「應天福三年終,公私債欠,一切除放。
」壬申,蜀人寇西鄙,群盜張達、任康等劫清水德鐵之城以應之。
癸酉,湖南奏,閩人殺王昶,夷其族,王延羲因民之欲而定之。
甲戌,遣宣徽使楊彥詢使于契丹。
辛巳,皇子開封尹、鄭王重貴加檢校太尉。
己醜,回鹘可汗仁美遣使貢良馬白玉,謝冊命也。
庚寅,以二王後前右贊善大夫、襲酅國公楊延壽為太子左谕德,三恪汝州襄城縣令、襲介國公宇文颉加食邑三千戶。
辛卯,升绛州為防禦州。
癸巳,以左神武統軍陸思铎為右羽林統軍,以隴州防禦使何福進為右神武統軍。
甲午,太常少卿裴羽奏:「請追谥唐莊宗皇後劉氏為神闵敬皇後,明宗皇後曹氏請追谥為和武憲皇後,闵帝魯國夫人孔氏請追谥為闵哀皇後。
」從之。
丙申,河中節度使安審信奏:「軍校康從受、李崇、孫大裕、張崇、于千等以所部兵為亂,尋平之,死者五百人。
」 二月丁酉朔,沙州歸義軍節度使曹義金卒,贈太師,以其子元德襲其位。
乙巳,禦史中丞窦貞固奏:「國忌日,宰臣跪爐焚香,文武百僚列坐。
竊惟禮例,有所未安。
今欲請宰臣仍舊跪爐,百僚依班序立。
」诏可之,仍令行香之後飯僧百人,永為定制。
庚戌,北京留守安彥威來朝,帝慰接甚厚,賜上樽酒。
壬子,升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二品。
丁巳,青州節度使、東平王王建立來朝。
己未,以中書門下侍郎為清望正三品,谏議大夫、禦史中丞為清望正四品。
三月丁卯朔,右散騎常侍張允改禮部侍郎。
辛未,宋州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遠加特進,改鄴都留守、廣晉尹,典軍如故。
以兗州節度使李從溫為徐州節度使,以北京留守安彥威為宋州節度使。
壬申,诏朝臣觐省父母,依天成例頒賜茶藥。
癸酉,以青州節度使王建立為昭義軍節度使,進封韓王,仍割遼、沁二州為昭義屬郡,以建立本遼州人,用成其衣錦之美也。
以晉州節度使李德珫為北京留守,以潞州節度使皇甫遇為晉州節度使。
是日,容州節度使馬存卒。
甲戌,以給事中李光廷為左散騎常侍,亳州團練使李式為給事中。
乙亥,相州節度使桑維翰加檢校司徒,改兗州節度使。
許州節度使杜重威改郓州節度使,河中節度使安審信改許州節度使。
丁醜,長安公主出降驸馬都尉楊承祚。
戊寅,诏:「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于兩省上事,宰臣押角之禮;及第舉人與主司選勝筵宴,及中書舍人靸鞋接見舉人;兼兵部、禮部引人過堂之日幕次酒食會客,悉宜廢之。
」己卯,以前樞密使劉處讓為相州節度使。
辛巳,湖南遣牙将劉勍領兵大破溪峒群蠻,收溪、錦、蔣三州。
丁亥,以秦州節度使康福為河中節度使,以徐州節度使侯益為秦州節度使。
庚寅,禦明德樓,餞送昭義軍節度使王建立,賜玉斧、蜀馬。
甲午,诏吏部三铨,聽四時選拟官旋奏,不在團甲之限。
夏四月丙申朔,宴群臣于永福殿。
戊戌,曹州防禦使石晖卒,帝之從弟也。
禮官奏:「天子為五服之内親本服周者,三哭而止。
」從之。
己亥,罷洛陽、京兆進苑囿瓜果,憫勞人也。
壬寅,右仆射緻仕裴皞卒,贈太子太保。
丙午,诏曰:「承旨者,承時君之旨。
非近侍重臣,無以禀朕旨,宣予言。
是以大朝會宰臣承旨,草制诏學士承旨,若無區别,何表等威?除翰林承旨外,殿前承旨宜改為殿直;密院承旨宜改為承宣;禦史台、三司、閣門、客省所有承旨,并令别定其名。
」庚戌,以滄州節度使馬全節為安州節度使。
禮部侍郎張允奏,請廢明經、童子科。
從之。
因诏宏詞、拔萃、明算、道舉、百篇等科并停之。
五月癸酉,宋州貢瑞麥兩歧。
甲申,以前徐州節度使苌從簡為右金吾衛上将軍。
丙戌,安州節度使李金全叛,诏新授安州節度使馬全節以洛、汴、汝、鄭、單、宋、陳、蔡、曹、濮十州之兵讨之。
以前鄜州節度使安審晖為副,以内客省使李守貞為都監,仍遣供奉官劉彥瑤奉诏以谕金全。
命麾下齊謙以诏送于淮夷,雲夢人齊岘斬謙,歸其诏于阙。
辛卯,昭義節度使韓王王建立薨,辍朝二日,贈尚書令。
壬寅,壬寅上疑脫「六月」二字。
少府監緻仕尹玉羽卒。
癸卯,淮南使李承裕代李金全,金全南走,承裕以淮兵二千守其城。
甲辰,馬全節自應山縣進軍于大化鎮。
戊申,與鄂州賊軍陣于安陸之南,三戰而後克之,斬首三千級,生擒千餘人。
供奉官安友謙登鋒力戰,奮不顧身。
全節賞其忠勇,使馳獻捷書,暍死于路。
是日,削奪李金全官爵。
丁巳,淮夷僞校李承裕率衆掠城中資貨而遁,馬全節入城撫其遺民,遣安審晖率兵以逐承裕,擒而斬之。
執其僞都監杜光鄴,及淮南軍五百餘人,露布獻于阙下。
帝曰:此輩何罪,皆厚給放還。
癸亥,道士崇真大師張薦明賜号通元先生。
是時帝好《道德經》,嘗召薦明講說其義,帝悅,故有是命。
尋令薦明以《道》
降德音:「應天福三年終,公私債欠,一切除放。
」壬申,蜀人寇西鄙,群盜張達、任康等劫清水德鐵之城以應之。
癸酉,湖南奏,閩人殺王昶,夷其族,王延羲因民之欲而定之。
甲戌,遣宣徽使楊彥詢使于契丹。
辛巳,皇子開封尹、鄭王重貴加檢校太尉。
己醜,回鹘可汗仁美遣使貢良馬白玉,謝冊命也。
庚寅,以二王後前右贊善大夫、襲酅國公楊延壽為太子左谕德,三恪汝州襄城縣令、襲介國公宇文颉加食邑三千戶。
辛卯,升绛州為防禦州。
癸巳,以左神武統軍陸思铎為右羽林統軍,以隴州防禦使何福進為右神武統軍。
甲午,太常少卿裴羽奏:「請追谥唐莊宗皇後劉氏為神闵敬皇後,明宗皇後曹氏請追谥為和武憲皇後,闵帝魯國夫人孔氏請追谥為闵哀皇後。
」從之。
丙申,河中節度使安審信奏:「軍校康從受、李崇、孫大裕、張崇、于千等以所部兵為亂,尋平之,死者五百人。
」 二月丁酉朔,沙州歸義軍節度使曹義金卒,贈太師,以其子元德襲其位。
乙巳,禦史中丞窦貞固奏:「國忌日,宰臣跪爐焚香,文武百僚列坐。
竊惟禮例,有所未安。
今欲請宰臣仍舊跪爐,百僚依班序立。
」诏可之,仍令行香之後飯僧百人,永為定制。
庚戌,北京留守安彥威來朝,帝慰接甚厚,賜上樽酒。
壬子,升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二品。
丁巳,青州節度使、東平王王建立來朝。
己未,以中書門下侍郎為清望正三品,谏議大夫、禦史中丞為清望正四品。
三月丁卯朔,右散騎常侍張允改禮部侍郎。
辛未,宋州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遠加特進,改鄴都留守、廣晉尹,典軍如故。
以兗州節度使李從溫為徐州節度使,以北京留守安彥威為宋州節度使。
壬申,诏朝臣觐省父母,依天成例頒賜茶藥。
癸酉,以青州節度使王建立為昭義軍節度使,進封韓王,仍割遼、沁二州為昭義屬郡,以建立本遼州人,用成其衣錦之美也。
以晉州節度使李德珫為北京留守,以潞州節度使皇甫遇為晉州節度使。
是日,容州節度使馬存卒。
甲戌,以給事中李光廷為左散騎常侍,亳州團練使李式為給事中。
乙亥,相州節度使桑維翰加檢校司徒,改兗州節度使。
許州節度使杜重威改郓州節度使,河中節度使安審信改許州節度使。
丁醜,長安公主出降驸馬都尉楊承祚。
戊寅,诏:「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于兩省上事,宰臣押角之禮;及第舉人與主司選勝筵宴,及中書舍人靸鞋接見舉人;兼兵部、禮部引人過堂之日幕次酒食會客,悉宜廢之。
」己卯,以前樞密使劉處讓為相州節度使。
辛巳,湖南遣牙将劉勍領兵大破溪峒群蠻,收溪、錦、蔣三州。
丁亥,以秦州節度使康福為河中節度使,以徐州節度使侯益為秦州節度使。
庚寅,禦明德樓,餞送昭義軍節度使王建立,賜玉斧、蜀馬。
甲午,诏吏部三铨,聽四時選拟官旋奏,不在團甲之限。
夏四月丙申朔,宴群臣于永福殿。
戊戌,曹州防禦使石晖卒,帝之從弟也。
禮官奏:「天子為五服之内親本服周者,三哭而止。
」從之。
己亥,罷洛陽、京兆進苑囿瓜果,憫勞人也。
壬寅,右仆射緻仕裴皞卒,贈太子太保。
丙午,诏曰:「承旨者,承時君之旨。
非近侍重臣,無以禀朕旨,宣予言。
是以大朝會宰臣承旨,草制诏學士承旨,若無區别,何表等威?除翰林承旨外,殿前承旨宜改為殿直;密院承旨宜改為承宣;禦史台、三司、閣門、客省所有承旨,并令别定其名。
」庚戌,以滄州節度使馬全節為安州節度使。
禮部侍郎張允奏,請廢明經、童子科。
從之。
因诏宏詞、拔萃、明算、道舉、百篇等科并停之。
五月癸酉,宋州貢瑞麥兩歧。
甲申,以前徐州節度使苌從簡為右金吾衛上将軍。
丙戌,安州節度使李金全叛,诏新授安州節度使馬全節以洛、汴、汝、鄭、單、宋、陳、蔡、曹、濮十州之兵讨之。
以前鄜州節度使安審晖為副,以内客省使李守貞為都監,仍遣供奉官劉彥瑤奉诏以谕金全。
命麾下齊謙以诏送于淮夷,雲夢人齊岘斬謙,歸其诏于阙。
辛卯,昭義節度使韓王王建立薨,辍朝二日,贈尚書令。
壬寅,壬寅上疑脫「六月」二字。
少府監緻仕尹玉羽卒。
癸卯,淮南使李承裕代李金全,金全南走,承裕以淮兵二千守其城。
甲辰,馬全節自應山縣進軍于大化鎮。
戊申,與鄂州賊軍陣于安陸之南,三戰而後克之,斬首三千級,生擒千餘人。
供奉官安友謙登鋒力戰,奮不顧身。
全節賞其忠勇,使馳獻捷書,暍死于路。
是日,削奪李金全官爵。
丁巳,淮夷僞校李承裕率衆掠城中資貨而遁,馬全節入城撫其遺民,遣安審晖率兵以逐承裕,擒而斬之。
執其僞都監杜光鄴,及淮南軍五百餘人,露布獻于阙下。
帝曰:此輩何罪,皆厚給放還。
癸亥,道士崇真大師張薦明賜号通元先生。
是時帝好《道德經》,嘗召薦明講說其義,帝悅,故有是命。
尋令薦明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