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六 高祖紀六

關燈
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禦史台紀綱之府,彈糾之司。

    銜冤者固當昭雪,為蠹者難免放流。

    陛下臨禦以來,寬仁太甚,徒置兩司,殆如虛器。

    遂令節使慢侮朝章,屠害幕吏。

    始訴冤于丹阙,反執送于本籓,苟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

    願回宸斷,誅彥澤以謝軍吏。

    戊辰,廢雄州為昌化軍,警州為威肅軍,其軍使委本道差補。

    故泾州節度掌書記張式贈尚書虞部郎中,以式父铎為沁州司馬緻仕,弟守貞為貝州清河縣主簿,男希範為興元府文學。

    甲戌,诏皇子齊王就前河府節度使康福第,以教坊樂宴會前、見任節度使。

    戊寅,前慶州刺史米廷訓追奪在身官爵,配流麟州,坐奸妻兄之女也。

    是月,州郡十六處蝗。

     五月己亥,中書門下奏:「時屬炎蒸,事宜簡省。

    應五日百官起居,望令押班宰臣一員押百官班,其轉對官兩員封付閣門使引進,本官随百僚退,不用别出謝恩。

    其文武内外官僚乞假、甯觐、搬家、婚葬、病損并門見門辭。

    諸道進奉物等,不用殿前排列,引進使引至殿前奏雲'某等進奉',奏訖,令進奉使便出。

    其進奉專使朝見日,班首一人緻詞,都附起居。

    刺史并行軍副使、諸道馬步軍都指揮使已下,差人到阙,并門見門辭。

    州縣官謝恩日,甲頭一人都緻詞,不用逐人告官。

    其供奉官、殿直等,如是當直及合于殿前排立者,即入起居;如不當直排立者,不用每日起居。

    委宣徽使點檢,常須整齊。

    」從之。

    時帝不豫,難于視朝故也。

    《遼史》:二月甲午,遣使使晉,索吐谷渾叛者。

    《契丹國志》雲:遼以晉招納吐谷渾,遣使責讓,晉高祖憂悒成疾。

    左威衛上将軍衛審?餘卒,贈太子少保。

    乙巳,尊皇太妃劉氏為皇太後。

    徐無黨《五代史記注》雲:高祖所生母也。

    丁未,工部侍郎韋勳改刑部侍郎。

    壬子,以左散騎常侍李光廷為秘書監,給事中蕭願為右散騎常侍,左谏議大夫曹國珍為給事中,太常卿裴坦為左谏議大夫。

    是月,州郡五奏大水,十八奏旱蝗。

      六月丁巳,以兗州節度使桑維翰為晉昌軍節度使,以前許州節度使安審琦為兗州節度使。

    襄州都部署高行周奏,安從進觀察判官李光圖出城請援,送赴阙。

    乙醜,帝崩于保昌殿,壽五十一。

    遺制齊王重貴于柩前即皇帝位,喪紀并依舊制,山陵務從節儉,馬步諸軍優紀并從嗣君處分。

    《通鑒考異》雲:《漢高祖實錄》:晉高祖大漸,召近臣屬之曰:「此天下,明宗之天下,寡人竊而處之久矣。

    寡人既謝,當歸許王,寡人之願也。

    」此說難信。

     八月,太常卿崔棁上谥曰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号高祖。

    以其年十一月十日庚寅葬于顯陵,宰臣和凝撰谥冊哀冊文。

    《五代史補》:高祖尚明宗女,宮中謂之石郎。

    及将起兵于太原,京師夜間狼皆群走,往往入宮中,愍帝患之,命諸班能射者分頭捕逐,謂之「射狼」。

    或遇諸塗,問曰:「汝何從而來?」對曰:「看射狼。

    」未幾,高祖至。

    蓋「射」亦「石」也。

    《五代史阙文》:梁開平初,潞州行營使李思安奏:函關縣穰鄉民伐樹,樹仆,自分為二,中有六字如左書,雲「天十四載石進」,梁帝藏于武庫,時莫詳其義。

    至帝即位,識者曰:「天」字取「四」字兩畫加之于傍,即「丙」字也;「四」字去中之兩畫加「十」字,即「申」字也。

    帝即位之年,乃「丙申」也。

    進者晉也,石者姓也。

    臣謹按,天佑二十年,歲在癸未,其年莊宗建号,改同光元年,至清泰三年,歲丙申,其年晉祖即位,改元天福元年,自未至申,凡十四載矣,故識書雲「天十四載石進」者,言自天祐滅後十四載石氏興于晉也,豈不明乎!而拆字解谶以就丙申,非也。

      史臣曰:晉祖潛躍之前沈毅而已。

    及其為君也,旰食宵衣,禮賢從谏,慕黃、老之教,樂清淨之風,以絁為衣,以麻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令終。

    然而圖事之初,強鄰來援,契丹自茲而孔熾,黔黎由是以罹殃。

    迨至嗣君,兵連禍結,卒使都城失守,舉族為俘。

    亦由決鲸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飲鸩漿而止渴,終取喪亡。

    謀之不臧,何至于是!傥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茲睿德,惠彼蒸民,雖未足以方駕前王,亦可謂仁慈恭儉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