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三 高祖紀三
關燈
小
中
大
賜魏府立功将校。
辛未,以魏府招讨使楊光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行廣晉尹,充天雄軍節度使。
十月乙亥,福建節度使王繼恭遣使貢方物。
戊寅,契丹命使以寶冊上帝徽号曰英武明義皇帝。
《歐陽史》作契丹使中書令韓頻來奉冊。
是日,左右金吾、六軍儀仗、太常鼓吹等并出城迎引至崇元殿前,陳列如儀。
郓州範延光奏到任内。
庚辰,禦劄曰:「為國之規,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務要利民。
曆考前經,朗然通論,顧惟涼德,獲啟丕基。
當數朝戰伐之餘,是兆庶傷殘之後,車徒既廣,帑廪鹹虛。
經年之輓粟飛刍,繼日而勞民動衆,常煩漕運,不給供須。
今汴州水陸要沖,山河形勝,乃萬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達之郊。
爰自按巡,益觀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
汴州宜升為東京,置開封府。
仍升開封、浚儀兩縣為赤縣,其餘升為畿縣。
應舊置開封府時所管屬縣,并可仍舊割屬收管,亦升為畿縣。
其洛京改為西京;其雍京改為晉昌軍,留守改為節度觀察使,依舊為京兆府,列在七府之上;其曹州改為防禦州。
其餘制置,并委中書門下商量施行。
」丙戌,以護聖左廂都指揮使、曹州刺史張彥澤為鎮國軍節度使,以工部尚書裴皞為尚書右仆射緻仕。
是日,诏改大甯宮門為明德門。
又改京城諸門名額,南門尉氏以薰風為名,西二門鄭門、梁門以金義、乾明為名,北二門酸棗門、封丘門以元化、宣陽為名,東二門曹門、宋門以迎春、仁和為名。
戊子,以右金吾大将軍馬從斌為契丹國信使,考功郎中劉知新副之。
以前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安審琦為晉昌軍節度使,行京兆尹。
襄州奏,江水漲害稼。
壬辰,以樞密使、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桑維翰兼兵部尚書,皆罷樞密使。
案:以上疑有阙文。
據《通鑒考異》引《晉高祖實錄》,維翰與李崧并罷樞密使。
戊戌,大赦天下,以魏府初平故也。
庚子,楊光遠朝觐到阙,對于便殿,錫赍甚厚。
于阗國王李聖天冊封為大寶于阗國王。
以杭州嘉興縣為秀州,從錢元瓘之奏也。
十一月甲辰,樞密直學士、祠部員外郎吳涓進金部郎中、知制诰,樞密直學士、庫部員外郎吳承範進祠部郎中、知制诰。
乙巳,郓州範延光來朝。
丙午,封閩王昶為閩國王,加食邑一萬五千戶。
又以中吳建武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蘇州誠州刺史錢元璙為太傅,以清海軍節度使、廣州刺史錢元璹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仍改名元懿。
應有魏府行營将校及六軍諸道、本城将校等,并與加恩。
戊申,以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判戶部趙瑩兼吏部尚書。
以威武軍節度、福建管内觀察處置等使王繼恭為特進、檢校太傅,仍封臨海郡王。
以魏博節度使楊光遠為守太尉、洛京留守,兼河陽節度使,判六軍諸衛事。
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判度支和凝改尚書戶部侍郎充職。
庚戌,郓州範延光上表乞休退,诏不允。
辛亥,升廣晉府為鄴都,置留守。
升廣晉、元城兩縣為赤縣,屬府諸縣升為畿縣。
升相州為彰德軍,置節度觀察使,以澶、衛二州為屬郡,其澶州仍升為防禦州,移于德勝口為治所。
升貝州為永清軍,置節度觀察使,以博、冀二州為屬郡。
以西京留守高行周為廣晉尹、鄴都留守;廣晉府行營中軍使、貝州防禦使王庭允加檢校太傅,充相州彰德軍節度使;廣晉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右神武統軍王周為貝州永清軍節度使。
甲寅,以範延光為太子太師緻仕。
丙辰,以秘書監呂琦為禮部侍郎,歸德軍節度使趙在禮改天平軍節度使,昭義軍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杜重威改忠武軍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遠改歸德軍節度使,前河陽節度使兼奉國左右廂都指揮使侯益改昭義軍節度使。
癸亥,割濮州濮陽縣棣澶州。
诏許天下私鑄錢,以「天福元寶」為文。
丙寅冬至,帝禦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十二月甲戌朔,以前兵部尚書梁文矩為太子太師,以鎮州節度副使符蒙為右谏議大夫,以吏部郎中曹國珍為左谏議大夫。
丙子,以前泾州彰義軍節度使李德珫為晉州建雄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
以皇太子右金吾衛上将軍重貴為檢校太傅、開封尹,封鄭王,加食邑三千戶。
戊寅,制以于阗國進奉使、檢校太尉馬繼榮為鎮國大将軍,副使黃門将軍、國子少監張再通為試衛尉卿,監使殿頭承旨、通事舍人吳順規為試将作少監。
回鹘使都督李萬金為歸義大将軍,監使雷德順為順化将軍。
是日,诏:「宜令天下無問公私,應有銅欲鑄錢者,一任取便酌量輕重鑄造。
」戊子,以河陽潛龍宅為開晉禅院,邢州潛龍舊宅為廣法禅院。
龍武統軍李從昶卒,辍朝一日,贈太尉。
辛未,以魏府招讨使楊光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行廣晉尹,充天雄軍節度使。
十月乙亥,福建節度使王繼恭遣使貢方物。
戊寅,契丹命使以寶冊上帝徽号曰英武明義皇帝。
《歐陽史》作契丹使中書令韓頻來奉冊。
是日,左右金吾、六軍儀仗、太常鼓吹等并出城迎引至崇元殿前,陳列如儀。
郓州範延光奏到任内。
庚辰,禦劄曰:「為國之規,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務要利民。
曆考前經,朗然通論,顧惟涼德,獲啟丕基。
當數朝戰伐之餘,是兆庶傷殘之後,車徒既廣,帑廪鹹虛。
經年之輓粟飛刍,繼日而勞民動衆,常煩漕運,不給供須。
今汴州水陸要沖,山河形勝,乃萬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達之郊。
爰自按巡,益觀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
汴州宜升為東京,置開封府。
仍升開封、浚儀兩縣為赤縣,其餘升為畿縣。
應舊置開封府時所管屬縣,并可仍舊割屬收管,亦升為畿縣。
其洛京改為西京;其雍京改為晉昌軍,留守改為節度觀察使,依舊為京兆府,列在七府之上;其曹州改為防禦州。
其餘制置,并委中書門下商量施行。
」丙戌,以護聖左廂都指揮使、曹州刺史張彥澤為鎮國軍節度使,以工部尚書裴皞為尚書右仆射緻仕。
是日,诏改大甯宮門為明德門。
又改京城諸門名額,南門尉氏以薰風為名,西二門鄭門、梁門以金義、乾明為名,北二門酸棗門、封丘門以元化、宣陽為名,東二門曹門、宋門以迎春、仁和為名。
戊子,以右金吾大将軍馬從斌為契丹國信使,考功郎中劉知新副之。
以前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安審琦為晉昌軍節度使,行京兆尹。
襄州奏,江水漲害稼。
壬辰,以樞密使、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桑維翰兼兵部尚書,皆罷樞密使。
案:以上疑有阙文。
據《通鑒考異》引《晉高祖實錄》,維翰與李崧并罷樞密使。
戊戌,大赦天下,以魏府初平故也。
庚子,楊光遠朝觐到阙,對于便殿,錫赍甚厚。
于阗國王李聖天冊封為大寶于阗國王。
以杭州嘉興縣為秀州,從錢元瓘之奏也。
十一月甲辰,樞密直學士、祠部員外郎吳涓進金部郎中、知制诰,樞密直學士、庫部員外郎吳承範進祠部郎中、知制诰。
乙巳,郓州範延光來朝。
丙午,封閩王昶為閩國王,加食邑一萬五千戶。
又以中吳建武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蘇州誠州刺史錢元璙為太傅,以清海軍節度使、廣州刺史錢元璹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仍改名元懿。
應有魏府行營将校及六軍諸道、本城将校等,并與加恩。
戊申,以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判戶部趙瑩兼吏部尚書。
以威武軍節度、福建管内觀察處置等使王繼恭為特進、檢校太傅,仍封臨海郡王。
以魏博節度使楊光遠為守太尉、洛京留守,兼河陽節度使,判六軍諸衛事。
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判度支和凝改尚書戶部侍郎充職。
庚戌,郓州範延光上表乞休退,诏不允。
辛亥,升廣晉府為鄴都,置留守。
升廣晉、元城兩縣為赤縣,屬府諸縣升為畿縣。
升相州為彰德軍,置節度觀察使,以澶、衛二州為屬郡,其澶州仍升為防禦州,移于德勝口為治所。
升貝州為永清軍,置節度觀察使,以博、冀二州為屬郡。
以西京留守高行周為廣晉尹、鄴都留守;廣晉府行營中軍使、貝州防禦使王庭允加檢校太傅,充相州彰德軍節度使;廣晉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右神武統軍王周為貝州永清軍節度使。
甲寅,以範延光為太子太師緻仕。
丙辰,以秘書監呂琦為禮部侍郎,歸德軍節度使趙在禮改天平軍節度使,昭義軍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杜重威改忠武軍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遠改歸德軍節度使,前河陽節度使兼奉國左右廂都指揮使侯益改昭義軍節度使。
癸亥,割濮州濮陽縣棣澶州。
诏許天下私鑄錢,以「天福元寶」為文。
丙寅冬至,帝禦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十二月甲戌朔,以前兵部尚書梁文矩為太子太師,以鎮州節度副使符蒙為右谏議大夫,以吏部郎中曹國珍為左谏議大夫。
丙子,以前泾州彰義軍節度使李德珫為晉州建雄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
以皇太子右金吾衛上将軍重貴為檢校太傅、開封尹,封鄭王,加食邑三千戶。
戊寅,制以于阗國進奉使、檢校太尉馬繼榮為鎮國大将軍,副使黃門将軍、國子少監張再通為試衛尉卿,監使殿頭承旨、通事舍人吳順規為試将作少監。
回鹘使都督李萬金為歸義大将軍,監使雷德順為順化将軍。
是日,诏:「宜令天下無問公私,應有銅欲鑄錢者,一任取便酌量輕重鑄造。
」戊子,以河陽潛龍宅為開晉禅院,邢州潛龍舊宅為廣法禅院。
龍武統軍李從昶卒,辍朝一日,贈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