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三 高祖紀三

關燈
:天福三年六月,中書門下奏:「準敕,制皇帝受命寶。

    今按唐貞觀十六年,太宗文皇帝所刻之玺,白玉為螭首,其文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

    」敕:「宜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刻之。

    」壬戌,虞部郎中、知制诰于遘改中書舍人。

    宰臣趙瑩、桑維翰、李崧各改鄉裡名号。

    荊南節度使高從誨本貫汴州浚儀縣王畿鄉表節東坊,改為擁旌鄉浴鳳裡。

     八月戊寅,以左仆射劉昫為契丹冊禮使,左散騎常侍韋勳副之,給事中盧重為契丹皇太後冊禮使。

    壬午,魏府軍前奏,前澶州刺史馮晖自逆城來歸。

    定州奏,境内旱,民多流散。

    诏曰:「朕自臨寰宇,每念生民,務切撫綏,期于富庶,屬幹戈之未戢,慮徭役之或煩。

    惟彼中山,偶經夏旱,因茲疾苦,遽至流移,達我聽聞,深懷憫恻。

    應定州所差軍前夫役逃戶夏秋稅并放。

    」甲申,襄州奏,漢江水漲一丈一尺。

    己醜,以前澶州刺史馮晖為檢校太保,充義成軍節度使。

    诏:「河府、同州、绛州等三處災旱,逃移人戶下所欠累年殘稅,并今年夏稅差科,及麥苗子沿征諸色錢物等并放。

    其逃戶下秋苗,據見檢到數不計是元額及出剩頃畝,并放一半。

    委觀察使散行曉谕,專切招攜。

    應歸業戶人,仍指揮逐縣切加安撫。

    」丙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窦貞固上言:「請令文武百僚,逐司之内,各奏舉一人,述其人有某能,堪為某官某職。

    據所薦藏否,定舉主黜陟。

    」《宋史·窦貞固傳》載此疏,略雲:為國之要,進賢是先。

    陛下方樹丕基,宜求多士。

    乞降诏百僚,令各司議定一人,有何能識,堪何職官,朝廷依奏用之。

    若能符薦引,果謂當才,所奏之官,望加獎賞。

    如乖其舉,或涉徇私,所奏之官,宜加黜罰。

    自然官由德序,位以才升。

    三人同行,尚聞擇善;十目所視,必不濫知。

    臣職在論思,敢陳狂狷。

    疏奏,嘉之。

    仍令文武百官于搢紳之内、草澤之中,知灼然有才器者,列名以奏。

    宴契丹冊禮使于廣政殿。

    戊戌,郓州奏,陽谷縣界河決。

    青州王建立奏,高麗國宿衛質子王仁翟乞放歸鄉裡。

    從之。

    辛醜,鎮、邢、定三州奏,奉诏共差樂官六十七人往契丹。

    诏:「魏府城下,自屯軍已來,墳墓多經屬刂掘。

    雖已差人收掩,今更遣太仆卿邢德昭往伸祭奠。

    」 九月己酉,宮苑使焦繼勳自軍前押範延光牙将馬谔赍歸命請罪表到阙。

    壬子,延光領部下将士素服于本府門俟命,有诏釋罪。

    乙卯,诏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官一品,給門戟十六枝,中書侍郎平章事桑維翰、李崧給門戟十二枝。

    己未,宣遣靜鞭官劉守威、左金吾仗勘契官王英、司天台雞叫學生商晖等并赴契丹。

    庚申,契丹使人往洛京般取趙氏公主。

    《宋史·趙贊傳》:德鈞父子降晉,契丹盡锢之北去,贊獨與母公主留西洛。

    天福三年,晉祖命贊奉母歸薊門。

    襄州奏,漢江水漲三丈,出岸害稼。

    東都奏,洛陽水漲一丈五尺,壞下浮橋。

    乙醜,于阗國王楊仁美遣使貢方物。

    回鹘可汗遣使貢駝馬。

    丙寅,趙延壽進馬謝恩,放燕國長公主歸幽州。

    範延光差節度副使李式到阙,奉表首罪,兼進玉帶一條。

    遣宣徽南院使劉處讓權知魏府軍府事。

    己巳,複範延光官爵,其制略曰:「頃朕始登大寶,未靜中原,六飛才及于京師,千裡未通于懷抱。

    楚王求舊,方在遺簪;曾子傳疑,忽成投杼。

    尋聞悛悔,遽戮奸回,幹戈俄至于經時,雷雨因思于作解。

    果馳賓介,疊貢表章,向丹阙以傾心,瀝素誠而效順。

    而況保全黎庶,完整甲兵,納款斯來,其功非細。

    得不特頒鐵契,重建牙章,封本郡之土茅,移樂郊之旌钺。

    至于将吏,鹹降絲綸。

    于戲!上穹之運四時,不愆者信;大道之崇三寶,所重者慈。

    活萬戶之傷夷,息六師之勞瘁。

    遂予仁憫,旌爾變通。

    永贻子孫,長守富貴,敬佩光寵,可不美欤!可複推誠奉義佐運緻理功臣、天雄軍節度、管内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傅、兼中書令、廣晉尹、上柱國、臨清王,食邑一萬戶,食實封一千戶,改授郓州刺史、天平軍節度、郓齊原本阙一字。

    等州觀察處置等使,賜鐵券,改封高平郡王,仍令擇日備禮冊命。

    」以天雄軍節度副使、檢校刑部尚書李式檢校尚書右仆射,充亳州團練使;以貝州刺史孫漢威為檢校太保、隴州防禦使;以天雄軍三城都巡檢使薛霸為檢校司空、衛州刺史;以天雄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五建為檢校司空、虢州刺史;以天雄軍内外馬軍都指揮使藥元福為檢校司空、深州刺史;以天雄軍内外步軍都指揮使安元霸為檢校司空、随州刺史;以天雄軍都監、前河陽行軍司馬李彥珣為檢校司空、坊州刺史。

    李式,延光之舊僚也,其餘皆延光之将佐也,故有是命。

    庚午,遣客省使李守貞押器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