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二 高祖紀二
關燈
小
中
大
号,從之。
戊寅,以中書舍人、權知貢舉王延為禦史中丞,以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知制诰崔棁為兵部侍郎充承旨,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程遜為檢校禮部尚書、太常卿,以檢校吏部尚書、太常卿梁文矩為吏部尚書,以禦史中丞張昭遠為戶部侍郎,以吏部尚書盧文紀為太子少傅。
己卯,诏太社内先收掌唐朝罪人首級等,宜令骨肉或先舊僚屬收葬,其喪葬儀注不得過制。
六月壬午朔,制:「宗正卿石光贊奏:荥陽道左有萬石君石奮之廟,德行懿美,宜示封崇,用光遠祖之徽猷,益茂我朝之盛典。
贈奮太傅。
」癸未,契丹使伊勒希巴來聘,緻馬二百匹,及人參、貂鼠皮、走馬、木碗等物。
乙酉,翰林學士、司封員外郎、知制诰王仁裕改都官郎中,右贊善大夫盧損改右散騎常侍,前有朝貶故也。
以秘書少監緻仕劉颀為鴻胪卿緻仕,前光祿少卿尹玉羽以少府監緻仕。
丙戌,宰臣李崧上表讓樞密使于趙瑩,以瑩佐命之元臣也。
诏不允。
以前義成軍節度使李彥舜為左武衛大将軍,以左散騎常侍唐汭為檢校禮部尚書、國子祭酒,以前左龍武統軍李承約為左骁衛上将軍。
戊子,宰臣趙瑩自契丹使回。
癸巳,東都奏,瀍、氵間河溢,壞金沙灘内舍屋。
幽州趙思溫奏:「瀛、莫兩州,元系當道,其刺史常行周、白彥球乞發遣至臣本府。
」诏遣行周等赴阙。
甲午,六宅使張言自魏府回,奏範延光叛命。
滑州符彥饒飛奏,有兵士自北來,傳範延光到黎陽,乞發兵屯禦。
宣遣客省使李守貞往延光所問罪。
尋命護聖都指揮使白奉進領騎士一千五百赴白馬渡巡檢。
乙未,魏府範延光男閑廄使守圖送禦史台。
攝荊南節度行軍司馬、檢校太保、歸州刺史王保義加檢校太傅,知武泰軍節度觀察留後,充荊南行軍司馬兼沿淮巡檢使。
襄州奏,江水漲一丈二尺。
丁酉,遣内班史進能押信箭一對,往滑州賜符彥饒。
以前磁州刺史劉審交為魏府計度使,以東都巡檢使張從賓充魏府四南面都部署;遣侍衛使楊光遠領步騎一萬赴滑州。
以東都副留守張延播充魏洛京都巡檢使。
白奉進奏:「捉得賊卒張柔,稱範延光差澶州刺史馮晖充一行都部署,元從都押衙孫銳充一行兵馬都監。
」帝覽奏,謂侍臣曰:「朕雖寡德寡謀,自謂不居延光之下,而馮晖、孫銳過于兒戲,朝夕就擒,安能抗拒大軍為我之患乎!」天平軍節度使安審琦起複舊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和凝改端明殿學士。
乙巳,範延光差牙将王知新赍表到阙,不令朝見,收付武德司。
丁未,诏侍衛使楊光遠充魏府四面都部署;以張從賓充副,兼諸軍都虞候;昭義節度使高行周充魏府西面都部署。
是日,張從賓亦叛,與範延光協謀,害皇子河陽節度使重信、皇子東都留守重乂。
己酉,以奉國都指揮使侯益、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領步騎五千往屯汜水關,備從賓之亂也。
《通鑒》:七月,張從賓攻汜水關,殺巡檢使宋廷浩。
帝戎服,嚴輕騎,将奔晉陽以避之,桑維翰叩頭苦谏曰:「賊鋒雖盛,勢不能久,請少待之,不可輕動。
」帝乃止。
七月辛亥,兩浙錢元瓘奏:「弟吳越士客馬步諸軍都指揮使、靜海軍節度使元球,非時入府,欲謀為亂,腰下搜得匕首,已誅戮訖。
」诏削元球在身官爵。
甲寅,奉國都指揮使馬萬奏,滑州節度使符彥饒作亂,屠害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白奉進,尋以所部兵擒到彥饒,差立功都虞候方太押送赴阙。
尋賜死于路。
是日,削奪範延光在身官爵。
以馬萬為滑州節度使;以昭義節度使高行周為河南尹、東都留守,充西面行營諸軍都部署;以護聖左右廂都指揮使杜重威為昭義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充西面行營副部署;以奉國都指揮使侯益為河陽節度使;以右神武統軍王周充魏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以滑州節度使馬萬充魏府行營馬軍都指揮使;以左仆射劉昫充東都留守,兼判河南府事。
杜重威等奏:「收下汜水關,破賊千人。
張從賓及其殘黨奔投入河。
兼收到護聖指揮使曹再晟一百人騎,稱背賊投來,并送赴行阙。
」升貝州為防禦使額。
皇子故東都留守重乂贈太傅,皇子故河陽節度使重信贈太尉。
敕:「朋助張從賓、逆人張延播、張繼祚等十人,宜令收捕,親的骨肉并處斬。
」 丁卯,以唐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尉、兼中書令、西平王李晟五代孫?戢為耀州司戶參軍,示勸忠之義也。
壬申,帝禦崇元殿,備禮冊四廟,親授寶冊于使攝太尉、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使副攝司徒、守工部尚書裴皞,赴洛京行禮。
甲戌,以宰臣趙瑩判戶部,以吏部侍郎判戶部龍敏為東都副留守。
诏洛京留司百官并赴阙。
安州軍亂,指揮使王晖害節度使周瑰于理所。
遣右衛上将軍李金全領千騎赴安州。
八月辛巳,以許州節度使苌從簡為徐州節度使,以陝州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劉知遠為許州節度使,以權北京留守、徐州節度使安彥威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
宰臣監修國史趙瑩奏:「請循近例,依唐明宗朝,凡有内廷公事及言動之間,委端明殿學士或樞密院學士侍立冕旒,系日編錄,逐季送當館。
其百司公事,亦望逐季送當館,旋要編修日曆。
」從之。
丁亥,以前宋州節度使李從敏為陝州節度使。
戊子,以尚書左
戊寅,以中書舍人、權知貢舉王延為禦史中丞,以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知制诰崔棁為兵部侍郎充承旨,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程遜為檢校禮部尚書、太常卿,以檢校吏部尚書、太常卿梁文矩為吏部尚書,以禦史中丞張昭遠為戶部侍郎,以吏部尚書盧文紀為太子少傅。
己卯,诏太社内先收掌唐朝罪人首級等,宜令骨肉或先舊僚屬收葬,其喪葬儀注不得過制。
六月壬午朔,制:「宗正卿石光贊奏:荥陽道左有萬石君石奮之廟,德行懿美,宜示封崇,用光遠祖之徽猷,益茂我朝之盛典。
贈奮太傅。
」癸未,契丹使伊勒希巴來聘,緻馬二百匹,及人參、貂鼠皮、走馬、木碗等物。
乙酉,翰林學士、司封員外郎、知制诰王仁裕改都官郎中,右贊善大夫盧損改右散騎常侍,前有朝貶故也。
以秘書少監緻仕劉颀為鴻胪卿緻仕,前光祿少卿尹玉羽以少府監緻仕。
丙戌,宰臣李崧上表讓樞密使于趙瑩,以瑩佐命之元臣也。
诏不允。
以前義成軍節度使李彥舜為左武衛大将軍,以左散騎常侍唐汭為檢校禮部尚書、國子祭酒,以前左龍武統軍李承約為左骁衛上将軍。
戊子,宰臣趙瑩自契丹使回。
癸巳,東都奏,瀍、氵間河溢,壞金沙灘内舍屋。
幽州趙思溫奏:「瀛、莫兩州,元系當道,其刺史常行周、白彥球乞發遣至臣本府。
」诏遣行周等赴阙。
甲午,六宅使張言自魏府回,奏範延光叛命。
滑州符彥饒飛奏,有兵士自北來,傳範延光到黎陽,乞發兵屯禦。
宣遣客省使李守貞往延光所問罪。
尋命護聖都指揮使白奉進領騎士一千五百赴白馬渡巡檢。
乙未,魏府範延光男閑廄使守圖送禦史台。
攝荊南節度行軍司馬、檢校太保、歸州刺史王保義加檢校太傅,知武泰軍節度觀察留後,充荊南行軍司馬兼沿淮巡檢使。
襄州奏,江水漲一丈二尺。
丁酉,遣内班史進能押信箭一對,往滑州賜符彥饒。
以前磁州刺史劉審交為魏府計度使,以東都巡檢使張從賓充魏府四南面都部署;遣侍衛使楊光遠領步騎一萬赴滑州。
以東都副留守張延播充魏洛京都巡檢使。
白奉進奏:「捉得賊卒張柔,稱範延光差澶州刺史馮晖充一行都部署,元從都押衙孫銳充一行兵馬都監。
」帝覽奏,謂侍臣曰:「朕雖寡德寡謀,自謂不居延光之下,而馮晖、孫銳過于兒戲,朝夕就擒,安能抗拒大軍為我之患乎!」天平軍節度使安審琦起複舊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和凝改端明殿學士。
乙巳,範延光差牙将王知新赍表到阙,不令朝見,收付武德司。
丁未,诏侍衛使楊光遠充魏府四面都部署;以張從賓充副,兼諸軍都虞候;昭義節度使高行周充魏府西面都部署。
是日,張從賓亦叛,與範延光協謀,害皇子河陽節度使重信、皇子東都留守重乂。
己酉,以奉國都指揮使侯益、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領步騎五千往屯汜水關,備從賓之亂也。
《通鑒》:七月,張從賓攻汜水關,殺巡檢使宋廷浩。
帝戎服,嚴輕騎,将奔晉陽以避之,桑維翰叩頭苦谏曰:「賊鋒雖盛,勢不能久,請少待之,不可輕動。
」帝乃止。
七月辛亥,兩浙錢元瓘奏:「弟吳越士客馬步諸軍都指揮使、靜海軍節度使元球,非時入府,欲謀為亂,腰下搜得匕首,已誅戮訖。
」诏削元球在身官爵。
甲寅,奉國都指揮使馬萬奏,滑州節度使符彥饒作亂,屠害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白奉進,尋以所部兵擒到彥饒,差立功都虞候方太押送赴阙。
尋賜死于路。
是日,削奪範延光在身官爵。
以馬萬為滑州節度使;以昭義節度使高行周為河南尹、東都留守,充西面行營諸軍都部署;以護聖左右廂都指揮使杜重威為昭義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充西面行營副部署;以奉國都指揮使侯益為河陽節度使;以右神武統軍王周充魏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以滑州節度使馬萬充魏府行營馬軍都指揮使;以左仆射劉昫充東都留守,兼判河南府事。
杜重威等奏:「收下汜水關,破賊千人。
張從賓及其殘黨奔投入河。
兼收到護聖指揮使曹再晟一百人騎,稱背賊投來,并送赴行阙。
」升貝州為防禦使額。
皇子故東都留守重乂贈太傅,皇子故河陽節度使重信贈太尉。
敕:「朋助張從賓、逆人張延播、張繼祚等十人,宜令收捕,親的骨肉并處斬。
」 丁卯,以唐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尉、兼中書令、西平王李晟五代孫?戢為耀州司戶參軍,示勸忠之義也。
壬申,帝禦崇元殿,備禮冊四廟,親授寶冊于使攝太尉、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使副攝司徒、守工部尚書裴皞,赴洛京行禮。
甲戌,以宰臣趙瑩判戶部,以吏部侍郎判戶部龍敏為東都副留守。
诏洛京留司百官并赴阙。
安州軍亂,指揮使王晖害節度使周瑰于理所。
遣右衛上将軍李金全領千騎赴安州。
八月辛巳,以許州節度使苌從簡為徐州節度使,以陝州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劉知遠為許州節度使,以權北京留守、徐州節度使安彥威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
宰臣監修國史趙瑩奏:「請循近例,依唐明宗朝,凡有内廷公事及言動之間,委端明殿學士或樞密院學士侍立冕旒,系日編錄,逐季送當館。
其百司公事,亦望逐季送當館,旋要編修日曆。
」從之。
丁亥,以前宋州節度使李從敏為陝州節度使。
戊子,以尚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