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二 高祖紀二

關燈
之餘,饋運頓虧,支費殊阙。

    将别謀于飛挽,慮轉困于生靈。

    以此疚心,未嘗安席。

    今以夷門重地,梁苑雄籓,水陸交通,舟車畢集,爰資經度,須議按巡。

    甯免暫勞,所期克濟。

    取今月二十六日巡幸汴州」雲。

    《通鑒》:範延光聚卒繕兵,悉召巡内刺史集魏州,将作亂。

    會帝謀徙都大梁,桑維翰曰:「大梁北控燕、趙,南通江、淮,水陸都會,資用富饒。

    今延光反形已露,大梁距魏不過十驿,彼若有變,大軍尋至,所謂疾雷不及掩耳也。

    」丙寅,下诏,托以洛陽漕運有阙,東巡汴州。

    以前貝州刺史史圭為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副使;前澤州刺史閻至為戶部侍郎。

    诏:「車駕經過州府管界,所有名山大川、帝王陵廟、名臣祠墓,去路十裡者,令本州排比祗候。

    駕經過日,以酒脯祭告。

    」左仆射劉昫等議立宗廟,以立高祖已下四親廟,其始祖一廟,伏候聖裁。

    禦史中丞張昭遠議,請依隋、唐之制,立四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高者為太祖。

    诏下百官定議。

    百官請依唐廟,追尊四廟為定。

    從之。

    甲戌,以右龍武統軍楊思權為左衛上将軍。

    乙亥,前鄜州節度使張萬進加檢校太傅,前宋州節度使李從敏加檢校太尉。

    以吏部郎中兼侍禦史、知雜事薛融為左谏議大 夫,以兵部郎中段希堯為右谏議大夫。

    戊寅,以戶部尚書王權為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崔居儉為戶部尚書,兵部尚書李鏻為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緻仕裴皞為工部尚書,東上閣門使李守貞為右龍武将軍充職。

    庚辰,車駕離京。

      四月癸未朔,至鄭州。

    防禦使白景友進牲饩器皿,帝曰:「不出民力否?」景友曰:「臣畏陛下法,皆辦于己俸。

    」命收之。

    甲申,駕入汴州。

    丁亥,制:「應天福二年四月五日昧爽已前,諸道州府見禁囚徒,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并釋放。

    天福元年已前,諸道州府應系殘欠租稅,并特除免。

    諸道系征諸色人欠負省司錢物,宜令自僞清泰元年終已前所欠者,據所通納到物業外,并與除放。

    昨者,行至鄭州荥陽縣界,路旁見有蟲食及旱損桑麥處,委所司差人檢覆,量與蠲免租稅。

    河陽管内酒戶百姓,應欠天福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已前,不敷年額曲錢,并放。

    其諸處應經兵火者,亦與指揮。

    當罪即誅,式明常典;既往可憫,宜示深仁。

    僞清泰中,臣僚内有從誅戮者,并許收葬。

    天下百姓,有年八十已上者,與免一子差徭,仍逐處簡署上佐官。

    梁故滑州節度使王彥章,效命當時,緻身所事,禀千年之正氣,流百代之令名,宜令超贈太師,子孫量才叙錄。

    應諸道州府管界,有自僞命抽點鄉兵之時,多是結集劫盜,因此畏懼刑章,藏隐山谷,宜令逐處曉谕招攜,各令複業。

    自今年四月五日已前為非者,一切不問。

    如兩月不歸業者,複罪如初。

    」丁酉,宣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使楊光遠加兼侍中。

    己亥,陝州節度使、侍衛都虞候劉知遠加檢校太保。

    庚子,北京、鄴都、徐兗二州并奏旱。

    诏:「今後立妃,及拜免三公宰相,及命将、封親王公主,宜令并降制命,餘從令式處分。

    」 夏五月壬子朔,帝禦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诏洛京、魏府管内所征今年夏苗稅物等,宜放五分之一,以微旱故也。

    丙辰,禦史中丞張昭遠奏:「汴州在梁室硃氏稱制之年,有京都之号,及唐莊宗平定河南,複廢為宣武軍。

    至明宗行幸之時,掌事者因緣修葺衙城,遂挂梁室時宮殿門牌額,當時識者或竊非之。

    一昨車駕省方,暫居梁苑,臣觀衙城内齋閣牌額,一如明宗行幸之時,無都号而有殿名,恐非典據。

    臣竊尋秦、漢已來,寰海之内,銮輿所至,多立宮名。

    近代隋室于揚州立江都宮,太原立汾陽宮,岐州立仁壽宮。

    唐朝于太原立晉陽宮,同州立長春宮,岐州立九成宮。

    宮中殿閣,皆題署牌額,以類皇居。

    請準故事,于汴州衙城門權挂一宮門牌額,則其餘齋閣并可取便為名。

    」敕:行阙宜以大甯宮為名。

    湖南青草廟舊封安流侯,進封廣利公;洞庭廟進封靈濟公;磊石廟舊封昭靈侯,進封威顯公;黃陵二妃廟舊封懿節廟,改封昭烈廟,從馬希範之請也。

    戊午,以前成德軍節度判官張彭為太府卿。

    壬戌,诏在朝文武臣僚,每人各進封事一件。

    仍須實封通進,務裨阙政,用副虛懷。

    甲子,以虞部郎中、知制诰于峤為中書舍人,以戶部郎中于遘為虞部郎中、知制诰,故太子少保緻仕硃漢賓贈司空。

    乙醜,六宅使王繼宏送義州衙前收管,前洺州團練使高信送複州收管。

    二人于崇禮門内喧争,為台司所劾故也。

    戊辰,翰林學士、戶部員外郎、知制诰窦貞固改工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學士、都官郎中、知制诰李慎儀改中書舍人,仍賜金紫,并依舊充職。

    庚午,制封皇第二十一女為長安公主,封皇第十一妹烏氏為壽安長公主,皇第十二妹史氏為永壽長公主,皇第十三妹杜氏為樂平長公主。

    壬申,天雄軍節度使、守太傅、兼中書令、興唐尹範延光進封臨清王,加食邑三千戶;鳳翔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西平王李從?嚴進封岐王。

    丙子,平盧軍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建立進封臨淄王;昭信軍節度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景延廣改甯江軍節度使,典軍如故。

    太常卿梁文矩奏定四廟谥号、廟号、陵号,太常少卿裴垣奏定四廟皇後追尊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