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四十三 列傳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安重誨出鎮河中,人無敢言者,惟鳳極言于上前曰:「重誨是陛下家臣,其心終不背主,五年秉權,賢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贻浸潤。
」明宗以為朋黨,不悅其奏。
重誨獲罪,乃出邢州節度使。
及闵帝蒙塵于衛州,鳳集賓佐軍校,垂涕曰:「主上播遷,渡河而北,吾輩安坐不赴奔問,于禮可乎?」軍校曰:「唯公所使。
」将行,聞闵帝遇弑而止。
清泰初,召還,授太保。
既而病足,不能朝谒。
疾笃,自為蓍筮,卦成,投蓍而歎曰:「吾家世無五十者,而複窮賤;吾年已五十,又為将相,豈有遐壽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鳳性豁達,輕财重義,凡士友以窮厄告者,必傾其資而饷之,人士以此多之也。
李愚,字子晦。
自稱趙郡平棘西祖之後,家世為儒。
父瞻業,應進士不第,遇亂,徙家渤海之無棣,以詩書訓子孫。
愚童龀時,謹重有異常兒,年長方志學,遍閱經史。
慕晏嬰之為人,初名晏平。
為文尚氣格,有韓、柳體。
厲志端莊,風神峻整,非禮不言,行不苟且。
愚初以艱貧,求為假官,滄州盧彥威署安陵簿。
丁憂,服阕,随計之長安。
屬關輔亂離,頻年罷舉,客于蒲、華之間。
光化中,軍容劉季述、王奉先廢昭宗,立裕王,五月餘,諸侯無奔問者。
愚時在華陰,緻書于華帥韓建,其略曰:「仆關東一布衣耳,幸讀書為文,每見君臣父子之際,有傷教害義之事,常痛心切齒,恨不得抽腸蹀血,肆之市朝。
明公居近關重鎮,君父幽辱月餘,坐視兇逆,而忘勤王之舉,仆所未喻也。
仆竊計中朝輔弼,雖有志而無權;外鎮諸侯,雖有權而無志。
惟明公忠義,社稷是依。
往年車辂播遷,号泣奉迎,累歲供饋,再複朝廟,義感人心,至今歌詠。
此時事勢,尤異于前,明公地處要沖,位兼将相,自宮闱變故,已涉旬時,若不号令率先,以圖反正,遲疑未決,一朝山東侯伯唱義連衡,鼓行而西,明公求欲自安,如何決策!此必然之勢也。
不如馳檄四方,谕以逆順,軍聲一振,則元兇破膽,浃旬之間,二豎之首傳于天下,計無便于此者。
」建深禮遇之,堅辭還山。
天複初,駕在鳳翔,汴軍攻蒲、華,愚避難東歸洛陽。
時衛公李德裕孫道古在平泉舊墅,愚往依焉。
子弟親采梠負薪,以給朝夕,未嘗幹人。
故少師薛廷珪掌貢籍之歲,登進士第;又登宏詞料,授河南府參軍,遂下居洛表白沙之别墅。
梁有禅代之謀,柳璨希旨殺害朝士,愚以衣冠自相殘害,乃避地河朔,與宗人李延光客于山東。
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講禁中,屢言愚之行高學贍,有史魚、蘧瑗之風。
召見,嗟賞久之,擢為左拾遺。
俄充崇政院直學士,或預咨謀,而俨然正色,不畏強禦。
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輩皆緻拜,惟愚長揖。
末帝讓之曰:「衡王,朕之兄。
朕猶緻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傲耶!」對曰:「陛下以家人禮兄,振等私臣也。
臣居朝列,與王無素,安敢谄事。
」其剛毅如此。
晉州節度使華溫琪在任違法,籍民家财,其家訟于朝,制使劾之,伏罪。
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堅按其罪。
梁末帝诏曰:「朕若不與鞫窮,謂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憲,謂予不念功臣。
為爾君者,不亦難乎!其華溫琪所受贓,宜官給代還所訟之家。
」貞明中,通事舍人李霄傭夫毆僦舍人緻死,法司案律,罪在李霄。
愚白:「李霄手不鬥毆。
庸夫緻死,安得坐其主耶!」以是忤旨。
愚自拾遺再遷膳部員外郎,賜绯,改司勳員外郎,賜紫,至是罷職,曆許、鄧觀察判官。
初在内職,慈州舉子張砺依焉。
貞明中,砺自河陽北歸莊宗,補授太原府掾,出入崇闼之間,揄揚愚之節概,及言愚之所為文《仲尼遇》、《顔回壽》、《夷齊非餓人》等篇,北人望風稱之。
洎莊宗都洛陽,鄧帥俾奏章入朝,諸貴見之,禮接如舊。
尋為主客郎中,數月,召為翰林學士。
三年,魏王繼岌征蜀,請為都統判官,仍帶本職從軍。
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韬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
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
」及前軍至固鎮,收軍食十五萬斛,崇韬喜,謂愚曰:「公能料事,吾軍濟矣!」招讨判官陳乂至寶雞,稱疾乞留在後。
愚厲聲曰:「陳乂見利則進,懼難則止。
今大軍涉險,人心易惑,正可斬之以徇。
」由是軍人無遲留者。
是時,軍書羽檄,皆出其手。
蜀平,就拜中書舍人。
師還,明宗即位。
時西征副招讨使任圜為宰相,雅相欽重,屢言于安重誨,請引為
」明宗以為朋黨,不悅其奏。
重誨獲罪,乃出邢州節度使。
及闵帝蒙塵于衛州,鳳集賓佐軍校,垂涕曰:「主上播遷,渡河而北,吾輩安坐不赴奔問,于禮可乎?」軍校曰:「唯公所使。
」将行,聞闵帝遇弑而止。
清泰初,召還,授太保。
既而病足,不能朝谒。
疾笃,自為蓍筮,卦成,投蓍而歎曰:「吾家世無五十者,而複窮賤;吾年已五十,又為将相,豈有遐壽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鳳性豁達,輕财重義,凡士友以窮厄告者,必傾其資而饷之,人士以此多之也。
李愚,字子晦。
自稱趙郡平棘西祖之後,家世為儒。
父瞻業,應進士不第,遇亂,徙家渤海之無棣,以詩書訓子孫。
愚童龀時,謹重有異常兒,年長方志學,遍閱經史。
慕晏嬰之為人,初名晏平。
為文尚氣格,有韓、柳體。
厲志端莊,風神峻整,非禮不言,行不苟且。
愚初以艱貧,求為假官,滄州盧彥威署安陵簿。
丁憂,服阕,随計之長安。
屬關輔亂離,頻年罷舉,客于蒲、華之間。
光化中,軍容劉季述、王奉先廢昭宗,立裕王,五月餘,諸侯無奔問者。
愚時在華陰,緻書于華帥韓建,其略曰:「仆關東一布衣耳,幸讀書為文,每見君臣父子之際,有傷教害義之事,常痛心切齒,恨不得抽腸蹀血,肆之市朝。
明公居近關重鎮,君父幽辱月餘,坐視兇逆,而忘勤王之舉,仆所未喻也。
仆竊計中朝輔弼,雖有志而無權;外鎮諸侯,雖有權而無志。
惟明公忠義,社稷是依。
往年車辂播遷,号泣奉迎,累歲供饋,再複朝廟,義感人心,至今歌詠。
此時事勢,尤異于前,明公地處要沖,位兼将相,自宮闱變故,已涉旬時,若不号令率先,以圖反正,遲疑未決,一朝山東侯伯唱義連衡,鼓行而西,明公求欲自安,如何決策!此必然之勢也。
不如馳檄四方,谕以逆順,軍聲一振,則元兇破膽,浃旬之間,二豎之首傳于天下,計無便于此者。
」建深禮遇之,堅辭還山。
天複初,駕在鳳翔,汴軍攻蒲、華,愚避難東歸洛陽。
時衛公李德裕孫道古在平泉舊墅,愚往依焉。
子弟親采梠負薪,以給朝夕,未嘗幹人。
故少師薛廷珪掌貢籍之歲,登進士第;又登宏詞料,授河南府參軍,遂下居洛表白沙之别墅。
梁有禅代之謀,柳璨希旨殺害朝士,愚以衣冠自相殘害,乃避地河朔,與宗人李延光客于山東。
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講禁中,屢言愚之行高學贍,有史魚、蘧瑗之風。
召見,嗟賞久之,擢為左拾遺。
俄充崇政院直學士,或預咨謀,而俨然正色,不畏強禦。
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輩皆緻拜,惟愚長揖。
末帝讓之曰:「衡王,朕之兄。
朕猶緻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傲耶!」對曰:「陛下以家人禮兄,振等私臣也。
臣居朝列,與王無素,安敢谄事。
」其剛毅如此。
晉州節度使華溫琪在任違法,籍民家财,其家訟于朝,制使劾之,伏罪。
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堅按其罪。
梁末帝诏曰:「朕若不與鞫窮,謂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憲,謂予不念功臣。
為爾君者,不亦難乎!其華溫琪所受贓,宜官給代還所訟之家。
」貞明中,通事舍人李霄傭夫毆僦舍人緻死,法司案律,罪在李霄。
愚白:「李霄手不鬥毆。
庸夫緻死,安得坐其主耶!」以是忤旨。
愚自拾遺再遷膳部員外郎,賜绯,改司勳員外郎,賜紫,至是罷職,曆許、鄧觀察判官。
初在内職,慈州舉子張砺依焉。
貞明中,砺自河陽北歸莊宗,補授太原府掾,出入崇闼之間,揄揚愚之節概,及言愚之所為文《仲尼遇》、《顔回壽》、《夷齊非餓人》等篇,北人望風稱之。
洎莊宗都洛陽,鄧帥俾奏章入朝,諸貴見之,禮接如舊。
尋為主客郎中,數月,召為翰林學士。
三年,魏王繼岌征蜀,請為都統判官,仍帶本職從軍。
時物議以蜀險阻,未可長驅,郭崇韬問計于愚,愚曰:「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
宜乘其人二三,風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
」及前軍至固鎮,收軍食十五萬斛,崇韬喜,謂愚曰:「公能料事,吾軍濟矣!」招讨判官陳乂至寶雞,稱疾乞留在後。
愚厲聲曰:「陳乂見利則進,懼難則止。
今大軍涉險,人心易惑,正可斬之以徇。
」由是軍人無遲留者。
是時,軍書羽檄,皆出其手。
蜀平,就拜中書舍人。
師還,明宗即位。
時西征副招讨使任圜為宰相,雅相欽重,屢言于安重誨,請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