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四十 列傳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衛上将軍,樞密使安重誨方當委重,漢賓密令結托,得為婚家。
天成末,為潞州節度使,移鎮晉州。
重誨既誅,漢賓複為上将軍。
明年秋,漢賓告老,授太子少保緻仕。
清泰二年六月卒,時年六十四。
漢賓少勇健,及晚歲飲啖過人,其狀貌偉如也。
凡所履曆,不聞逾法。
梁時,嘗領軍屯魏州莘縣,适值連帥去郡,諸軍鹹以利見誘,請自為留後,漢賓則斬其言者,拒而不從,聞者賞焉。
在曹日,飛蝗去境,父老歌之。
臨平陽遇旱,親齋潔禱龍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鹹以為善政之所緻也。
及緻仕,東還亳郡,見鄉舊親戚淪沒者,有茔兆未辦,則給以棺斂;有婚嫁未畢,則助以資币,受其惠者數百家,郡人義之。
尋還洛陽,有第在懷仁裡,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層屋連甍,修木交幹,笙歌羅绮,日以自娛,養彼太和,保其餘齒,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
晉高祖即位,贈太子少傅,谥曰貞惠。
子四人,長曰崇勳,官至左武衛将軍。
孔勍,字鼎文,兗州人,後徙家宿州。
少便騎射,為軍中小校,事梁祖漸至郡守,累遷齊州防禦使、唐鄧節度使。
梁貞明中,王球據襄州叛,勍讨平之,因授山南東道節度使。
莊宗至洛陽,勍自鎮來朝,複令歸鎮,尋移昭義節度使。
同光季年,監軍楊繼源與都将謀據潞州,事洩,勍誅之。
明宗即位之歲,诏還京師,授河陽節度使。
未幾,以太子太師緻仕,卒年七十九。
贈太尉。
劉?,汴州雍邱人也。
世為宣武軍牙将。
?少負壯節,梁祖鎮汴州,?求自試,補隊長。
從梁祖征伐,所至有功,遷為牙将,曆滑、徐、襄三州都指揮使。
開平中,襄帥王班為帳下所害,亂軍推?為留後,?詭從之,翌日受賀,衙庭享士,伏甲幕下,盡斬其亂将。
以功曆複、亳二州刺史,征為侍衛都将,出為安州刺史。
貞明中,為晉州留後。
莊宗至汴,?來朝。
?在晉州八年,日與上黨、太原之師交鬥于境上。
莊宗見而勞之曰:「劉侯無恙,控我晉陽之南鄙,歲時久矣,不早相見。
」?頓首謝罪。
複命歸鎮,正授節旄,移鎮安州。
明宗即位,遷鄧州節度使。
天成末,以史敬镕代之。
?還京師,卒。
贈侍中。
有子師道,仕皇朝,為右贊善大夫。
卒。
周知裕,字好問,幽州人也。
少事燕帥劉仁恭為騎将,表為妫州刺史。
久之,移刺德州。
天祐四年,劉守光既平滄州,乃以其幼子繼威為留後,大将張萬進與知裕佐之。
繼威沖幼,宣淫于萬進之家,萬進殺之。
诘旦,召知裕告其故,萬進自稱留後,署知裕為景州刺史。
會萬進納款于梁,知裕先奔于汴,梁主厚待之。
特置歸化軍,以知裕為指揮使。
凡軍士自河朔歸梁者,皆隸于部下。
梁與莊宗交戰于河,摧堅挫銳,惟恃歸化一軍,然歲将一紀,位不及郡守。
同光初,莊宗入汴,知裕随段凝軍解甲封丘。
明宗時為總管,受降于郊外,見知裕甚喜,遙相謂曰:「周歸化今為吾人,何樂如之!」因令諸子以兄事之。
莊宗撫憐尤異,而諸校心妒之。
有壯士唐從益者,因獵射之,知裕遁而獲免。
莊宗遂誅從益,出知裕為房州刺史。
魏王繼岌伐蜀,召為前鋒騎将。
明宗即位,移刺绛州,改淄州刺史、宿州團練使。
知裕老于軍旅,勤于稼穑,凡為郡勸課,皆有政聲,朝廷喜之,遷安州留後。
淮上之風惡病者,至于父母有疾,不親省視,甚者避于他室;或時問訊,即以食物揭于長竿之首,委之而去。
知裕心惡之,召鄉之頑很者诃诘教導,俾知父子骨肉之恩,由是弊風稍革。
長興末,入為右神武統軍。
清泰初,卒于官。
贈太傅。
史臣曰:夫才之良者,在秦亦良也,在虞亦良也。
故彥威而下,昔為梁臣,不虧亮節;洎歸唐祚,亦無醜聲,蓋松貞不變于四時,玉粹甯虞其烈焰故也。
況彥威之輔明宗也,有翊戴之績;晏球之伐中山也,著戡定之功。
方之數公,尤為優矣。
天成末,為潞州節度使,移鎮晉州。
重誨既誅,漢賓複為上将軍。
明年秋,漢賓告老,授太子少保緻仕。
清泰二年六月卒,時年六十四。
漢賓少勇健,及晚歲飲啖過人,其狀貌偉如也。
凡所履曆,不聞逾法。
梁時,嘗領軍屯魏州莘縣,适值連帥去郡,諸軍鹹以利見誘,請自為留後,漢賓則斬其言者,拒而不從,聞者賞焉。
在曹日,飛蝗去境,父老歌之。
臨平陽遇旱,親齋潔禱龍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鹹以為善政之所緻也。
及緻仕,東還亳郡,見鄉舊親戚淪沒者,有茔兆未辦,則給以棺斂;有婚嫁未畢,則助以資币,受其惠者數百家,郡人義之。
尋還洛陽,有第在懷仁裡,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層屋連甍,修木交幹,笙歌羅绮,日以自娛,養彼太和,保其餘齒,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
晉高祖即位,贈太子少傅,谥曰貞惠。
子四人,長曰崇勳,官至左武衛将軍。
孔勍,字鼎文,兗州人,後徙家宿州。
少便騎射,為軍中小校,事梁祖漸至郡守,累遷齊州防禦使、唐鄧節度使。
梁貞明中,王球據襄州叛,勍讨平之,因授山南東道節度使。
莊宗至洛陽,勍自鎮來朝,複令歸鎮,尋移昭義節度使。
同光季年,監軍楊繼源與都将謀據潞州,事洩,勍誅之。
明宗即位之歲,诏還京師,授河陽節度使。
未幾,以太子太師緻仕,卒年七十九。
贈太尉。
劉?,汴州雍邱人也。
世為宣武軍牙将。
?少負壯節,梁祖鎮汴州,?求自試,補隊長。
從梁祖征伐,所至有功,遷為牙将,曆滑、徐、襄三州都指揮使。
開平中,襄帥王班為帳下所害,亂軍推?為留後,?詭從之,翌日受賀,衙庭享士,伏甲幕下,盡斬其亂将。
以功曆複、亳二州刺史,征為侍衛都将,出為安州刺史。
貞明中,為晉州留後。
莊宗至汴,?來朝。
?在晉州八年,日與上黨、太原之師交鬥于境上。
莊宗見而勞之曰:「劉侯無恙,控我晉陽之南鄙,歲時久矣,不早相見。
」?頓首謝罪。
複命歸鎮,正授節旄,移鎮安州。
明宗即位,遷鄧州節度使。
天成末,以史敬镕代之。
?還京師,卒。
贈侍中。
有子師道,仕皇朝,為右贊善大夫。
卒。
周知裕,字好問,幽州人也。
少事燕帥劉仁恭為騎将,表為妫州刺史。
久之,移刺德州。
天祐四年,劉守光既平滄州,乃以其幼子繼威為留後,大将張萬進與知裕佐之。
繼威沖幼,宣淫于萬進之家,萬進殺之。
诘旦,召知裕告其故,萬進自稱留後,署知裕為景州刺史。
會萬進納款于梁,知裕先奔于汴,梁主厚待之。
特置歸化軍,以知裕為指揮使。
凡軍士自河朔歸梁者,皆隸于部下。
梁與莊宗交戰于河,摧堅挫銳,惟恃歸化一軍,然歲将一紀,位不及郡守。
同光初,莊宗入汴,知裕随段凝軍解甲封丘。
明宗時為總管,受降于郊外,見知裕甚喜,遙相謂曰:「周歸化今為吾人,何樂如之!」因令諸子以兄事之。
莊宗撫憐尤異,而諸校心妒之。
有壯士唐從益者,因獵射之,知裕遁而獲免。
莊宗遂誅從益,出知裕為房州刺史。
魏王繼岌伐蜀,召為前鋒騎将。
明宗即位,移刺绛州,改淄州刺史、宿州團練使。
知裕老于軍旅,勤于稼穑,凡為郡勸課,皆有政聲,朝廷喜之,遷安州留後。
淮上之風惡病者,至于父母有疾,不親省視,甚者避于他室;或時問訊,即以食物揭于長竿之首,委之而去。
知裕心惡之,召鄉之頑很者诃诘教導,俾知父子骨肉之恩,由是弊風稍革。
長興末,入為右神武統軍。
清泰初,卒于官。
贈太傅。
史臣曰:夫才之良者,在秦亦良也,在虞亦良也。
故彥威而下,昔為梁臣,不虧亮節;洎歸唐祚,亦無醜聲,蓋松貞不變于四時,玉粹甯虞其烈焰故也。
況彥威之輔明宗也,有翊戴之績;晏球之伐中山也,著戡定之功。
方之數公,尤為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