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八 列傳十四

關燈
步都虞候。

    時郭崇韬為招讨使,凡有軍機,皆召璋參決。

    是冬,蜀平,以璋為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天成初,加檢校太傅。

    二年,加同平章事。

     是時安重誨當國,采人邪謀,言孟知祥必不為國家使,惟董璋性忠義,可特寵任,令圖知祥。

    又璋之子光業為宮苑使,在朝結托勢援,争言璋之善,知祥之惡。

    恩寵既優,故璋益恣其暴戾。

    初,奉使東川者,皆言璋不恭于朝廷。

    四年夏,時明宗将議郊天,遣客省使李仁矩赍诏示谕兩川,又遣安重誨馳書于璋,以征貢奉,約以五十萬為數。

    既而璋訴以地狹民貧,許貢十萬而已。

    翌日,璋于衙署設宴以召仁矩,日既中而不至,璋使人偵之,仁矩方擁倡婦與賓友酣飲于驿亭。

    璋大怒,遽領數百人,執持戈戟,驟入驿中,令洞開其門。

    仁矩惶駭,走入閣中,良久引出。

    璋坐,立仁矩于階下,戟手罵曰:「當我作魏博都監,爾為通引小将,其時去就,已有等威。

    今日我為籓侯,爾銜君命,宿張筵席,比為使臣,保敢至午不來,自共風塵耽酗,豈于王事如此不恭!隻如西川解斬客省使李嚴,謂我不能斬公耶!」因目肘腋,欲令執拽仁矩,仁矩涕淚拜告,僅而獲免。

    璋乃馳騎入衙,竟徹馔而不召。

    洎仁矩複命,益言璋不法。

    未幾,重誨奏以仁矩為阆州團練使,尋升為節鎮。

     長興元年夏,明宗以郊禋禮畢,加璋檢校太尉。

    時兩川刺史嘗以兵為牙軍,小郡不下五百人,璋已疑間,及聞除仁矩鎮阆州,璋由是謀反乃決。

    仍先與其子光業書曰:「朝廷割吾支郡為節制,屯兵三千,是殺我必矣。

    爾見樞要道吾言,如朝廷更發一騎入斜谷,則吾必反,與汝決矣!」光業以書呈樞密承旨李虔徽。

    會朝廷再發中使荀鹹乂将兵赴阆州,光業謂虔徽曰:「鹹乂未至,吾父必反。

    吾身不足惜,慮勞朝廷征發。

    請停鹹乂之行,吾父必保常日。

    」重誨不從,鹹乂未至,璋已擅追綿州刺史武虔裕,囚于衙署。

    虔裕,安重誨之心腹也,故先囚之。

    五月,璋傳檄于利、阆、遂等州,責以間諜朝廷。

    尋率其兵陷阆州,擒節度使李仁矩、軍校姚洪等害之。

    先是,璋欲謀叛,先遣使持厚币于孟知祥,求為婚家。

    且言為朝廷猜忌,将有替移,去則喪家,住亦緻讨,地狹兵少,獨力不任,願以小兒結婚愛女。

    時知祥亦貳于朝廷,因許以為援。

    既而知祥出師以圍遂州,故璋攻阆州得恣其毒焉。

     其年秋,诏削奪璋在身官爵,命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為東川行營招讨使,率師以讨之。

    璋之子宮苑使光業并其族,并斬于洛陽。

    及石敬瑭率師進讨,以糧運不接,班師。

    明宗方務懷柔,乃放西川進奏官蘇願、東川軍将劉澄各歸本道,别無诏旨,隻雲「兩務求安」。

    時孟知祥其骨肉在京師者俱無恙焉,因遣使報璋,欲連表稱謝。

    璋怒曰:「西川存得弟侄,遂欲再通朝廷,璋之兒孫已入黃泉,何謝之有!」自是璋疑知祥背己,始構隙矣。

    三年四月,璋率所部兵萬餘人以襲知祥。

    《九國志·趙季良傳》:季良嘗與知祥從容語曰:「璋性狼戾,若堅守一城,攻之難克。

    」及聞璋起兵,知祥憂形于色。

    季良曰;「璋不守巢穴,此天以授公也。

    」既而璋果敗。

    知祥與諸将率師拒之,戰于漢州之彌牟鎮。

    璋軍大敗,得數十騎,複奔于東川。

    《九國志·趙廷隐傳》:董璋襲廣漢,将攻成都,時東川廪藏充實,部下多敢死之士,其來也,衆皆畏之。

    知祥親督諸将,與璋戰雞縱橋前,頗為所挫。

    廷隐僞遁,璋逐之,知祥與張公铎繼進,璋軍亂不成列,廷隐整陣,與知祥合擊之,璋軍大敗。

    先是,前陵州刺史王晖為璋所邀,寓于東川,至是因璋之敗,率衆以害之,傳其首于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