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六 列傳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處直辟為從事。
莊宗即位于魏州,征為禦史中丞,轉兵部、吏部侍郎,權知左丞,以禮部尚書緻仕。
卒時年七十四。
贈太子少保。
蘇循,父特,陳州刺史。
循,鹹通中登進士第,累曆台閣。
昭宗朝,再至禮部尚書。
循性阿谀,善承順苟容,以希進取。
昭宗自遷洛之後,梁祖兇勢日滋,唐室舊臣,陰懷主辱之憤,名族之胄,往往有違禍不仕者,唯循希旨附會。
及梁祖失律于淮南,西屯于壽春,要少帝欲授九錫。
朝臣或議是非,循揚言雲:「梁王功業顯大,曆數有歸,朝廷速宜揖讓。
」當時朝士畏梁祖如虎,罔敢違其言者。
明年,梁祖逼禅,循為冊禮副使。
梁祖既受命,宴于元德殿,舉酒曰:「朕夾輔日淺,代德未隆,置朕及此者,群公推崇之意也。
」楊涉、張文蔚慚懼失對,緻謝而已。
循與張祎、薛贻矩因盛陳梁祖之德業,應天順人之美。
循自以奉冊之勞,旦夕望居宰輔,而敬翔惡其為人,謂梁祖曰:「聖祚維新,宜選端士,以鎮風俗。
如循等輩,俱無士行,實唐家之鸱枭,當今之狐魅,彼專賣國以取利,不可立維新之朝。
」 初,循子楷,乾甯二年登進士第。
中使有奏禦者雲:「今年進士二十餘人,僥幸者半,物論以為不可。
」昭宗命學士陸扆、馮渥重試于雲韶殿,及格者一十四人。
诏雲:「蘇楷、盧赓等四人,詩句最卑,蕪累頗甚,曾無學業,敢竊科名,浼我至公,難從濫進,宜付所司落下,不得再赴舉場。
」楷以此慚恨,長幸國家之災。
昭宗遇弑,輝王嗣位,國命出于硃氏,楷始得為起居郎。
柳璨陷害朝臣,衣冠惕息,無敢言者。
初,梁祖欲以張廷範為太常卿,裴樞以為不可。
柳璨懼梁祖之毒,乃歸過于樞,故裴、趙罹白馬之禍。
楷因附璨,複依廷範。
時有司初定昭宗谥号,楷謂廷範曰:「谥者所以表行實,前有司之谥先帝為昭宗,所謂名實不副。
司空為樂卿,餘忝史職,典章有失,安得不言。
」乃上疏曰:「帝王禦宇,察理亂以審污隆;祀享配天,資谥号以定升降。
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
先帝睿哲居尊,恭儉垂化,其于善美,孰敢蔽虧。
然而否運莫興,至理猶郁,遂緻四方多事,萬乘播遷。
始則宦豎兇狂,受幽辱于東内;終則嫔嫱悖亂,罹夭阏于中闱。
其于易名,宜循考行。
有司先定尊谥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号昭宗,敢言溢美,似異直書。
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時,将期允惬列聖之心,更在詳議新廟之稱,庶使葉先朝罪己之德,表聖上無私之明。
」《舊唐書》雲:蘇楷目不知書,僅能執筆,其文羅衮作也。
太常卿張廷範奏議曰:「昭宗初實彰于聖德,後漸減于休明,緻季述幽辱于前,茂貞劫幸于後,雖數拘厄運,亦道失始終。
違陵寝于西京,徙兆民于東洛,轫辇辂未逾于寒暑,行大事俄起于宮闱。
謹聞執事堅固之謂恭,亂而不損之謂靈,武而不遂之謂莊,在國逢難之謂闵,因事有功之謂襄。
今請改谥曰恭靈莊闵皇帝,廟号襄宗。
」輝王答诏曰:「勉依所奏,哀咽良深。
」楷附會幸災也如是。
及梁祖即位于汴,楷自以遭遇千載一時,敬翔深鄙其行。
尋有诏雲:「蘇楷、高贻休、蕭聞禮等,人才寝陋,不可塵穢班行,并勒歸田裡。
」循、楷既失所望,懼以前過獲罪,乃退歸河中依硃友謙。
莊宗将即位于魏州,時百官多缺,乃求訪本朝衣冠,友謙令赴行台。
時張承業未欲莊宗即尊位,諸将賓僚無敢贊成者,及循至,入衙城見府廨即拜,謂之拜殿。
時将吏未行蹈舞禮,及循朝谒,即呼萬歲舞抃,泣而稱臣,莊宗大悅。
翼日,又獻大筆三十管,曰「畫日筆」,莊宗益喜。
承業聞之怒,會盧汝弼卒,即令循守本官,代為副使。
明年春,循因食蜜雪,傷寒而卒。
同光二年,贈左仆射,以楷為員外郎。
天成中,累曆使幕,會執政欲糾其駁谥之罪,竟以憂慚而卒。
史臣曰:昔武皇之樹霸基,莊宗之開帝業,皆旁求多士,用佐丕圖。
故數君子者,或以書檄敏才,或以搢紳舊族,鹹登貴仕,諒亦宜哉!唯蘇循贊梁祖之強禅,蘇楷駁昭宗之舊谥,士風臣節,豈若是乎!斯蓋文苑之豺狼,儒林之荊棘也。
莊宗即位于魏州,征為禦史中丞,轉兵部、吏部侍郎,權知左丞,以禮部尚書緻仕。
卒時年七十四。
贈太子少保。
蘇循,父特,陳州刺史。
循,鹹通中登進士第,累曆台閣。
昭宗朝,再至禮部尚書。
循性阿谀,善承順苟容,以希進取。
昭宗自遷洛之後,梁祖兇勢日滋,唐室舊臣,陰懷主辱之憤,名族之胄,往往有違禍不仕者,唯循希旨附會。
及梁祖失律于淮南,西屯于壽春,要少帝欲授九錫。
朝臣或議是非,循揚言雲:「梁王功業顯大,曆數有歸,朝廷速宜揖讓。
」當時朝士畏梁祖如虎,罔敢違其言者。
明年,梁祖逼禅,循為冊禮副使。
梁祖既受命,宴于元德殿,舉酒曰:「朕夾輔日淺,代德未隆,置朕及此者,群公推崇之意也。
」楊涉、張文蔚慚懼失對,緻謝而已。
循與張祎、薛贻矩因盛陳梁祖之德業,應天順人之美。
循自以奉冊之勞,旦夕望居宰輔,而敬翔惡其為人,謂梁祖曰:「聖祚維新,宜選端士,以鎮風俗。
如循等輩,俱無士行,實唐家之鸱枭,當今之狐魅,彼專賣國以取利,不可立維新之朝。
」 初,循子楷,乾甯二年登進士第。
中使有奏禦者雲:「今年進士二十餘人,僥幸者半,物論以為不可。
」昭宗命學士陸扆、馮渥重試于雲韶殿,及格者一十四人。
诏雲:「蘇楷、盧赓等四人,詩句最卑,蕪累頗甚,曾無學業,敢竊科名,浼我至公,難從濫進,宜付所司落下,不得再赴舉場。
」楷以此慚恨,長幸國家之災。
昭宗遇弑,輝王嗣位,國命出于硃氏,楷始得為起居郎。
柳璨陷害朝臣,衣冠惕息,無敢言者。
初,梁祖欲以張廷範為太常卿,裴樞以為不可。
柳璨懼梁祖之毒,乃歸過于樞,故裴、趙罹白馬之禍。
楷因附璨,複依廷範。
時有司初定昭宗谥号,楷謂廷範曰:「谥者所以表行實,前有司之谥先帝為昭宗,所謂名實不副。
司空為樂卿,餘忝史職,典章有失,安得不言。
」乃上疏曰:「帝王禦宇,察理亂以審污隆;祀享配天,資谥号以定升降。
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
先帝睿哲居尊,恭儉垂化,其于善美,孰敢蔽虧。
然而否運莫興,至理猶郁,遂緻四方多事,萬乘播遷。
始則宦豎兇狂,受幽辱于東内;終則嫔嫱悖亂,罹夭阏于中闱。
其于易名,宜循考行。
有司先定尊谥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号昭宗,敢言溢美,似異直書。
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時,将期允惬列聖之心,更在詳議新廟之稱,庶使葉先朝罪己之德,表聖上無私之明。
」《舊唐書》雲:蘇楷目不知書,僅能執筆,其文羅衮作也。
太常卿張廷範奏議曰:「昭宗初實彰于聖德,後漸減于休明,緻季述幽辱于前,茂貞劫幸于後,雖數拘厄運,亦道失始終。
違陵寝于西京,徙兆民于東洛,轫辇辂未逾于寒暑,行大事俄起于宮闱。
謹聞執事堅固之謂恭,亂而不損之謂靈,武而不遂之謂莊,在國逢難之謂闵,因事有功之謂襄。
今請改谥曰恭靈莊闵皇帝,廟号襄宗。
」輝王答诏曰:「勉依所奏,哀咽良深。
」楷附會幸災也如是。
及梁祖即位于汴,楷自以遭遇千載一時,敬翔深鄙其行。
尋有诏雲:「蘇楷、高贻休、蕭聞禮等,人才寝陋,不可塵穢班行,并勒歸田裡。
」循、楷既失所望,懼以前過獲罪,乃退歸河中依硃友謙。
莊宗将即位于魏州,時百官多缺,乃求訪本朝衣冠,友謙令赴行台。
時張承業未欲莊宗即尊位,諸将賓僚無敢贊成者,及循至,入衙城見府廨即拜,謂之拜殿。
時将吏未行蹈舞禮,及循朝谒,即呼萬歲舞抃,泣而稱臣,莊宗大悅。
翼日,又獻大筆三十管,曰「畫日筆」,莊宗益喜。
承業聞之怒,會盧汝弼卒,即令循守本官,代為副使。
明年春,循因食蜜雪,傷寒而卒。
同光二年,贈左仆射,以楷為員外郎。
天成中,累曆使幕,會執政欲糾其駁谥之罪,竟以憂慚而卒。
史臣曰:昔武皇之樹霸基,莊宗之開帝業,皆旁求多士,用佐丕圖。
故數君子者,或以書檄敏才,或以搢紳舊族,鹹登貴仕,諒亦宜哉!唯蘇循贊梁祖之強禅,蘇楷駁昭宗之舊谥,士風臣節,豈若是乎!斯蓋文苑之豺狼,儒林之荊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