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五 列傳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丁會,字道隐,壽州壽春人。
父季。
會幼放蕩縱橫,不治農産,恆随哀挽者學绋讴,尤嗜其聲。
既長,遇亂,合雄兒為盜,有志功名。
黃巢渡淮,會從梁祖為部曲,梁祖鎮門,會曆都押衙。
自梁祖誅宗權,并時溥,屠硃瑄,走硃瑾,會恆以兵從,多立奇功。
文德中,表授懷州刺史,曆滑州留後、河陽節度使、檢校司徒。
自河陽以疾緻政于洛陽。
梁祖季年猜忌,故将功大者多遭族滅,會陰有避禍之志,稱疾者累年。
天複元年,梁祖奄有河中、晉、绛,乃起會為昭義節度使。
昭宗幸洛陽,加同平章事。
其年,昭宗遇弑,哀問至,會三軍缟素,流涕久之。
時梁祖親讨劉守文于滄州,駐軍于長蘆。
三年十二月,王師攻會,居旬日,會以潞州歸于武皇。
《北夢瑣言》:梁祖雄猜,疑忌功臣,忽謂敬翔曰;「吾夢丁會在前祗候,吾将乘馬欲出,圉人以馬就台,忽為丁會跨之以出,時夢中怒,叱喝數聲,因驚覺,甚惡之。
」是月,丁會舉潞州軍民歸河東矣。
引見,會泣曰:「臣非不能守潞,但以汴王篡弱唐祚,猜嫌舊将,臣雖蒙保薦之恩,而不忍相從,今所謂吐盜父之食以見王也。
」武皇納之,賜甲第于太原,位在諸将上。
五年,汴将李思安圍潞州,以會為都招讨使、檢校太尉。
莊宗嗣王位,與會決謀,破汴軍于夾城。
七年十一月,卒于大原。
莊宗即位,追贈太師。
有子七人,知沆為梁祖所誅,餘皆曆内職。
閻寶,字瓊美,郓州人。
父佐,海州刺史。
寶少事硃瑾為牙将,瑾之失守于兗也,寶與瑾将胡規、康懷英歸汴梁,皆擢任之。
自梁祖陳師河朔,争霸關西,寶與葛從周、丁會、賀德倫、李思安各為大将,統兵四出,所至立功,曆洺、随、宿、鄭四州刺史。
天祐六年,梁祖以寶為邢洺節度使、檢校太傅。
莊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衛、洺、磁,下之,寶獨保邢州,城孤援絕。
八月,寶以邢州降,莊宗嘉之,進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遙領天平國節度使、東南面招讨等使,待以賓禮,位在諸将上,每有謀畫,與之參決。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寶與李存審從明宗擊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圍而還。
胡柳之役,諸軍逗撓,汴軍登無石山,其勢甚盛。
莊宗望之,畏其不敵,且欲保營。
寶進曰:「王深入敵境,偏師不利,王彥章騎軍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歸志。
我盡銳擊之,敗走必矣。
今若引退,必為所乘,我軍未集,更聞賊勝,即不戰而自潰也。
凡決勝料情,情勢已得,斷在不疑。
今王之成敗,在此一戰,若不決勝,設使餘衆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莊宗聞之聳聽,曰:「微公幾失計。
」即引騎大噪,奮槊登山,大敗汴人。
十八年,張文禮殺王镕叛,寶帥師進讨。
八月,收趙州,進渡滹水,擒賊黨張友順以獻。
九月,進逼真定,結營西南隅。
掘塹栅以環之,決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
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萬來援鎮州,前鋒至新樂,衆心憂之。
寶見莊宗,指陳方略,軍情乃安。
敵退,加檢校侍中。
三月,城中饑,王處瑾之衆出城求食,寶縱其出,伏兵截擊之。
饑賊大至,諸軍未集,為賊年乘;寶乃收軍退保趙州,因慚憤成疾,疽發背而卒,時年六十。
同光初,追贈太師;晉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
有子八人,宏倫、宏儒皆位至郡守。
符習,趙州昭慶縣人。
少從軍,事節度使王镕,積功至列校。
自莊宗經略河朔,與镕連衡,常令習率師從莊宗征讨。
镕為張文禮所害,時習在德勝寨,文禮上書請習等歸鎮。
習雨泣訴于莊宗曰:「臣本趙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嘗授臣一劍,俾臣平蕩兇寇。
自聞變故,徒懷冤憤,欲以自刭,無益于營魂。
且張文禮乃幽、滄叛将,趙王知人不盡,過意任使,緻被反噬。
臣雖不武,願在霸府血戰而死,不能委身于兇首。
」莊宗曰:「爾既懷舊君之愛,可複仇乎?吾當助爾。
」習等舉身投地,号恸感激,謝曰:「王必以故使輔翼之勞,雪其冤恥,臣不敢期師旅為助,但悉本軍可以誅其逆豎。
」莊宗即令閻寶、史建瑭助習讨文禮,乃以習為成德軍兵馬留後。
及文禮誅,将正授節钺,習不敢當其任,辭曰:「臣緣故使未葬,又無嗣息,臣合服斬缞,候臣禮制畢聽命。
」及莊宗兼領鎮州,乃割相、衛二州置義甯軍,以習為節度使。
習奏曰:「魏博六州,見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隸。
但授臣河南一鎮,臣自攻取。
」乃授天平軍節度、東南面招讨使。
習有器度,性忠壯,自莊宗十年沿河戰守,習常以本軍從,心無顧望,諸将服其為人。
同光初,以習為邢州節度。
明年,移鎮青州。
四年二月,趙在禮盜據魏州,習受诏以淄、青之師進讨;至則會軍亂,習乃退軍渡河。
明宗自鄴
父季。
會幼放蕩縱橫,不治農産,恆随哀挽者學绋讴,尤嗜其聲。
既長,遇亂,合雄兒為盜,有志功名。
黃巢渡淮,會從梁祖為部曲,梁祖鎮門,會曆都押衙。
自梁祖誅宗權,并時溥,屠硃瑄,走硃瑾,會恆以兵從,多立奇功。
文德中,表授懷州刺史,曆滑州留後、河陽節度使、檢校司徒。
自河陽以疾緻政于洛陽。
梁祖季年猜忌,故将功大者多遭族滅,會陰有避禍之志,稱疾者累年。
天複元年,梁祖奄有河中、晉、绛,乃起會為昭義節度使。
昭宗幸洛陽,加同平章事。
其年,昭宗遇弑,哀問至,會三軍缟素,流涕久之。
時梁祖親讨劉守文于滄州,駐軍于長蘆。
三年十二月,王師攻會,居旬日,會以潞州歸于武皇。
《北夢瑣言》:梁祖雄猜,疑忌功臣,忽謂敬翔曰;「吾夢丁會在前祗候,吾将乘馬欲出,圉人以馬就台,忽為丁會跨之以出,時夢中怒,叱喝數聲,因驚覺,甚惡之。
」是月,丁會舉潞州軍民歸河東矣。
引見,會泣曰:「臣非不能守潞,但以汴王篡弱唐祚,猜嫌舊将,臣雖蒙保薦之恩,而不忍相從,今所謂吐盜父之食以見王也。
」武皇納之,賜甲第于太原,位在諸将上。
五年,汴将李思安圍潞州,以會為都招讨使、檢校太尉。
莊宗嗣王位,與會決謀,破汴軍于夾城。
七年十一月,卒于大原。
莊宗即位,追贈太師。
有子七人,知沆為梁祖所誅,餘皆曆内職。
閻寶,字瓊美,郓州人。
父佐,海州刺史。
寶少事硃瑾為牙将,瑾之失守于兗也,寶與瑾将胡規、康懷英歸汴梁,皆擢任之。
自梁祖陳師河朔,争霸關西,寶與葛從周、丁會、賀德倫、李思安各為大将,統兵四出,所至立功,曆洺、随、宿、鄭四州刺史。
天祐六年,梁祖以寶為邢洺節度使、檢校太傅。
莊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衛、洺、磁,下之,寶獨保邢州,城孤援絕。
八月,寶以邢州降,莊宗嘉之,進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遙領天平國節度使、東南面招讨等使,待以賓禮,位在諸将上,每有謀畫,與之參決。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寶與李存審從明宗擊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圍而還。
胡柳之役,諸軍逗撓,汴軍登無石山,其勢甚盛。
莊宗望之,畏其不敵,且欲保營。
寶進曰:「王深入敵境,偏師不利,王彥章騎軍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歸志。
我盡銳擊之,敗走必矣。
今若引退,必為所乘,我軍未集,更聞賊勝,即不戰而自潰也。
凡決勝料情,情勢已得,斷在不疑。
今王之成敗,在此一戰,若不決勝,設使餘衆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莊宗聞之聳聽,曰:「微公幾失計。
」即引騎大噪,奮槊登山,大敗汴人。
十八年,張文禮殺王镕叛,寶帥師進讨。
八月,收趙州,進渡滹水,擒賊黨張友順以獻。
九月,進逼真定,結營西南隅。
掘塹栅以環之,決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
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萬來援鎮州,前鋒至新樂,衆心憂之。
寶見莊宗,指陳方略,軍情乃安。
敵退,加檢校侍中。
三月,城中饑,王處瑾之衆出城求食,寶縱其出,伏兵截擊之。
饑賊大至,諸軍未集,為賊年乘;寶乃收軍退保趙州,因慚憤成疾,疽發背而卒,時年六十。
同光初,追贈太師;晉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
有子八人,宏倫、宏儒皆位至郡守。
符習,趙州昭慶縣人。
少從軍,事節度使王镕,積功至列校。
自莊宗經略河朔,與镕連衡,常令習率師從莊宗征讨。
镕為張文禮所害,時習在德勝寨,文禮上書請習等歸鎮。
習雨泣訴于莊宗曰:「臣本趙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嘗授臣一劍,俾臣平蕩兇寇。
自聞變故,徒懷冤憤,欲以自刭,無益于營魂。
且張文禮乃幽、滄叛将,趙王知人不盡,過意任使,緻被反噬。
臣雖不武,願在霸府血戰而死,不能委身于兇首。
」莊宗曰:「爾既懷舊君之愛,可複仇乎?吾當助爾。
」習等舉身投地,号恸感激,謝曰:「王必以故使輔翼之勞,雪其冤恥,臣不敢期師旅為助,但悉本軍可以誅其逆豎。
」莊宗即令閻寶、史建瑭助習讨文禮,乃以習為成德軍兵馬留後。
及文禮誅,将正授節钺,習不敢當其任,辭曰:「臣緣故使未葬,又無嗣息,臣合服斬缞,候臣禮制畢聽命。
」及莊宗兼領鎮州,乃割相、衛二州置義甯軍,以習為節度使。
習奏曰:「魏博六州,見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隸。
但授臣河南一鎮,臣自攻取。
」乃授天平軍節度、東南面招讨使。
習有器度,性忠壯,自莊宗十年沿河戰守,習常以本軍從,心無顧望,諸将服其為人。
同光初,以習為邢州節度。
明年,移鎮青州。
四年二月,趙在禮盜據魏州,習受诏以淄、青之師進讨;至則會軍亂,習乃退軍渡河。
明宗自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