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三 列傳九
關燈
小
中
大
繼岌承命而已。
莊宗令内官李廷安、李從襲、呂知柔為都統府紀綱,見崇韬幕府繁重,将吏輻辏,降人争先賂遺,都統府唯大将省谒,牙門索然,由是大為诟恥。
及六軍使王宗弼歸款,行賂先招讨府。
王衍以成都降,崇韬居王宗弼之第。
宗弼選王衍之妓妾珍玩以奉崇韬,求為蜀帥,崇韬許之。
又與崇韬子廷誨謀,令蜀人列狀見魏王,請奏崇韬為蜀帥。
繼岌覽狀謂崇韬曰:「主上倚侍中如衡、華,安肯棄元老于蠻夷之地,況餘不敢議此。
」《九國志·王宗弼傳》:宗弼送款于魏王,乃還成都,盡辇内藏之寶貨,歸于其家。
魏王遣使征犒軍錢數千萬,宗弼辄靳之,魏王甚怒。
及王師至,令其子承班赍衍玩用直百萬,獻于魏王,并賂郭崇韬,請以己為西川節度使。
魏王曰:「此吾家之物,焉用獻為!」魏王入城,翼日,數其不忠之罪,并其子斬之于市。
李從襲等謂繼岌曰:「郭公收蜀部人情,意在難測,王宜自備。
」由是兩相猜察。
莊宗令中官向延嗣赍诏至蜀,促班師,诏使至,崇韬不郊迎,延嗣憤憤。
從襲謂之曰:「魏王,貴太子也,主上萬福,郭公專弄威柄,旁若無人。
昨令蜀人請己為帥,郭廷誨擁徒出入,貴拟王者,所與狎遊,無非軍中骁果,蜀中兇豪,晝夜妓樂歡宴,指天畫地,父子如此,可見其心。
今諸軍将校,無非郭氏之黨,魏王懸軍孤弱,一朝班師,必恐紛亂,吾屬莫知暴骨之所!」因相向垂涕。
延嗣使還具奏,皇後泣告莊宗,乞保全繼岌。
莊宗複閱蜀簿曰:「人言蜀中珠玉金銀,不知其數,何如是之微也!」延嗣奏曰:「臣問蜀人,知蜀中寶貨皆入崇韬之門,言崇韬得金萬兩,銀四十萬,名馬千匹,王衍愛妓六十,樂工百,犀玉帶百。
廷誨自有金銀十萬兩,犀玉帶五十,藝色絕妓七十,樂工七十,他财稱是。
魏王府,蜀人賂不過遣匹馬而已。
」莊宗初聞崇韬欲留蜀,心已不平,又聞全有蜀之妓樂珍玩,怒見顔色。
即令中官馬彥珪馳入蜀視崇韬去就,如班師則已,如實遲留,則與繼岌圖之。
彥珪見皇後曰:「禍機之發,間不容發,何能數千裡外複禀聖旨哉!」皇後再言之,莊宗曰:「未知事之實否,讵可便令果決?」皇後乃自為教與繼岌,令殺崇韬。
時蜀土初平,山林多盜,孟知祥未至,崇韬令任圜、張筠分道招撫,慮師還後,部曲不甯,故歸期稍緩。
四年正月六日,馬彥珪至軍,決取十二日發成都赴阙,令任圜權知留事,以俟知祥。
諸軍部署已定,彥珪出皇後教以示繼岌,繼岌曰:「大軍将發,他無釁端,安得為此負心事!公輩勿複言。
」從襲等泣曰:「聖上既有口敕,王若不行,苟中途事洩,為患轉深。
」繼岌曰:「上無诏書,徒以皇後教令,安得殺招讨使!」從襲等巧造事端以間之,繼岌既英斷,僶俛從之。
诘旦,從襲以繼岌之命召崇韬計事,繼岌登樓避之,崇韬入,左右楇殺之。
崇韬有子五人,廷信、廷誨随父死于蜀,廷說誅于洛陽,廷讓誅于魏州,廷議誅于太原,家産籍沒。
明宗即位,诏令歸葬,仍賜太原舊宅。
延誨、廷讓各有幼子一人,姻族保之獲免,崇韬妻周氏,攜養于太原。
崇韬服勤盡節,佐佑王家,草昧艱難,功無與比,西平巴蜀,宣暢皇威,身死之日,夷夏冤之。
然議者以崇韬功烈雖多,事權太重,不能處身量力,而聽小人誤計,欲取泰山之安,如急行避迹,其禍愈速。
性複剛戾,遇事便發,既不知前代之成敗,又未體當時之物情,以天下為己任,孟浪之甚也。
及權傾四海,車騎盈門,士人谄奉,漸别流品。
同列豆盧革謂崇韬曰:「汾陽王代北人,徙家華陰,侍中世在雁門,得非祖德欤?」崇韬應曰:「經亂失譜牒,先人嘗雲去汾陽王四世。
」革曰:「故祖德也。
」因是旌别流品,援引薄徒,委之心腹;佐命勳舊,一切鄙棄。
舊僚有幹進者,崇韬謂之曰:「公雖代邸之舊,然家無門閥,深知公才技,不敢驟進者,慮名流嗤餘故也。
」及征蜀之行,于興平拜尚父子儀之墓。
嘗從容白繼岌曰:「蜀平之後,王為太子,待千秋萬歲,神器在手,宜盡去宦官,優禮士族,不唯疏斥閹寺,骟馬不可複乘。
」内則伶官巷伯,怒目切齒;外則舊僚宿将,戟手痛心。
掇其族滅之禍,有自來矣。
複以諸子驕縱不法,既定蜀川,辇運珍貨,實于洛陽之第,籍沒之日,泥封尚濕。
雖莊宗季年為群小所惑,緻功臣不保其終,亦崇韬自贻其災禍也。
史臣曰:夫出身事主,得位遭時,功不可以不圖,名不可以不立。
洎功成而名遂,則望重而身危,貝錦于是成文,良玉以之先折,故崇韬之誅,蓋為此也。
是知強吳滅而範蠡去,全齊下而樂生奔,苟非其賢,孰免于禍。
明哲之士,當鑒于斯!
莊宗令内官李廷安、李從襲、呂知柔為都統府紀綱,見崇韬幕府繁重,将吏輻辏,降人争先賂遺,都統府唯大将省谒,牙門索然,由是大為诟恥。
及六軍使王宗弼歸款,行賂先招讨府。
王衍以成都降,崇韬居王宗弼之第。
宗弼選王衍之妓妾珍玩以奉崇韬,求為蜀帥,崇韬許之。
又與崇韬子廷誨謀,令蜀人列狀見魏王,請奏崇韬為蜀帥。
繼岌覽狀謂崇韬曰:「主上倚侍中如衡、華,安肯棄元老于蠻夷之地,況餘不敢議此。
」《九國志·王宗弼傳》:宗弼送款于魏王,乃還成都,盡辇内藏之寶貨,歸于其家。
魏王遣使征犒軍錢數千萬,宗弼辄靳之,魏王甚怒。
及王師至,令其子承班赍衍玩用直百萬,獻于魏王,并賂郭崇韬,請以己為西川節度使。
魏王曰:「此吾家之物,焉用獻為!」魏王入城,翼日,數其不忠之罪,并其子斬之于市。
李從襲等謂繼岌曰:「郭公收蜀部人情,意在難測,王宜自備。
」由是兩相猜察。
莊宗令中官向延嗣赍诏至蜀,促班師,诏使至,崇韬不郊迎,延嗣憤憤。
從襲謂之曰:「魏王,貴太子也,主上萬福,郭公專弄威柄,旁若無人。
昨令蜀人請己為帥,郭廷誨擁徒出入,貴拟王者,所與狎遊,無非軍中骁果,蜀中兇豪,晝夜妓樂歡宴,指天畫地,父子如此,可見其心。
今諸軍将校,無非郭氏之黨,魏王懸軍孤弱,一朝班師,必恐紛亂,吾屬莫知暴骨之所!」因相向垂涕。
延嗣使還具奏,皇後泣告莊宗,乞保全繼岌。
莊宗複閱蜀簿曰:「人言蜀中珠玉金銀,不知其數,何如是之微也!」延嗣奏曰:「臣問蜀人,知蜀中寶貨皆入崇韬之門,言崇韬得金萬兩,銀四十萬,名馬千匹,王衍愛妓六十,樂工百,犀玉帶百。
廷誨自有金銀十萬兩,犀玉帶五十,藝色絕妓七十,樂工七十,他财稱是。
魏王府,蜀人賂不過遣匹馬而已。
」莊宗初聞崇韬欲留蜀,心已不平,又聞全有蜀之妓樂珍玩,怒見顔色。
即令中官馬彥珪馳入蜀視崇韬去就,如班師則已,如實遲留,則與繼岌圖之。
彥珪見皇後曰:「禍機之發,間不容發,何能數千裡外複禀聖旨哉!」皇後再言之,莊宗曰:「未知事之實否,讵可便令果決?」皇後乃自為教與繼岌,令殺崇韬。
時蜀土初平,山林多盜,孟知祥未至,崇韬令任圜、張筠分道招撫,慮師還後,部曲不甯,故歸期稍緩。
四年正月六日,馬彥珪至軍,決取十二日發成都赴阙,令任圜權知留事,以俟知祥。
諸軍部署已定,彥珪出皇後教以示繼岌,繼岌曰:「大軍将發,他無釁端,安得為此負心事!公輩勿複言。
」從襲等泣曰:「聖上既有口敕,王若不行,苟中途事洩,為患轉深。
」繼岌曰:「上無诏書,徒以皇後教令,安得殺招讨使!」從襲等巧造事端以間之,繼岌既英斷,僶俛從之。
诘旦,從襲以繼岌之命召崇韬計事,繼岌登樓避之,崇韬入,左右楇殺之。
崇韬有子五人,廷信、廷誨随父死于蜀,廷說誅于洛陽,廷讓誅于魏州,廷議誅于太原,家産籍沒。
明宗即位,诏令歸葬,仍賜太原舊宅。
延誨、廷讓各有幼子一人,姻族保之獲免,崇韬妻周氏,攜養于太原。
崇韬服勤盡節,佐佑王家,草昧艱難,功無與比,西平巴蜀,宣暢皇威,身死之日,夷夏冤之。
然議者以崇韬功烈雖多,事權太重,不能處身量力,而聽小人誤計,欲取泰山之安,如急行避迹,其禍愈速。
性複剛戾,遇事便發,既不知前代之成敗,又未體當時之物情,以天下為己任,孟浪之甚也。
及權傾四海,車騎盈門,士人谄奉,漸别流品。
同列豆盧革謂崇韬曰:「汾陽王代北人,徙家華陰,侍中世在雁門,得非祖德欤?」崇韬應曰:「經亂失譜牒,先人嘗雲去汾陽王四世。
」革曰:「故祖德也。
」因是旌别流品,援引薄徒,委之心腹;佐命勳舊,一切鄙棄。
舊僚有幹進者,崇韬謂之曰:「公雖代邸之舊,然家無門閥,深知公才技,不敢驟進者,慮名流嗤餘故也。
」及征蜀之行,于興平拜尚父子儀之墓。
嘗從容白繼岌曰:「蜀平之後,王為太子,待千秋萬歲,神器在手,宜盡去宦官,優禮士族,不唯疏斥閹寺,骟馬不可複乘。
」内則伶官巷伯,怒目切齒;外則舊僚宿将,戟手痛心。
掇其族滅之禍,有自來矣。
複以諸子驕縱不法,既定蜀川,辇運珍貨,實于洛陽之第,籍沒之日,泥封尚濕。
雖莊宗季年為群小所惑,緻功臣不保其終,亦崇韬自贻其災禍也。
史臣曰:夫出身事主,得位遭時,功不可以不圖,名不可以不立。
洎功成而名遂,則望重而身危,貝錦于是成文,良玉以之先折,故崇韬之誅,蓋為此也。
是知強吳滅而範蠡去,全齊下而樂生奔,苟非其賢,孰免于禍。
明哲之士,當鑒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