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二 列傳八
關燈
小
中
大
周德威,字鎮遠,小字陽五,朔州馬邑人也。
初事武皇為帳中騎督,骁勇,便騎射,膽氣智數皆過人。
久在雲中,谙熟邊事,望煙塵之警,懸知兵勢。
乾甯中,為鐵林軍使,武皇讨王行瑜,以功加檢校左仆射,移内衙軍副。
光化二年三月,汴将氏叔琮率衆逼太原。
有陳章者,以虓勇知名,衆謂之「夜叉」,言于叔琮曰:「晉人所恃者周陽五,願擒之,請賞以郡。
」陳章嘗乘骢馬硃甲以自異。
武皇戒德威曰:「我聞陳夜叉欲取爾求郡,宜善備之。
」德威曰:「陳章大言,未知鹿死誰手!」他日緻師,戒部下曰:「如陣上見陳夜叉,爾等但走。
」德威微服挑戰,部下僞退,陳章縱馬追之,德威背揮鐵楇擊堕馬,生獲以獻,由是知名。
天複中,我師不利于潘縣,汴将硃友甯、氏叔琮來逼晉陽。
時諸軍未集,城中大恐,德威與李嗣昭選募銳兵出諸門,攻其壘,擒生斬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
天祐三年,與李嗣昭合燕軍攻潞州,降丁會,以功加檢校太保、代州刺史;代嗣昭為蕃漢都将。
李思安之寇潞州也,德威軍于餘吾。
時汴軍十萬築夾城,圍潞州,内外斷絕,德威以精騎薄之,屢敗汴人,進營高河,令遊騎邀其刍牧。
汴軍閉壁不出,乃自東南山口築甬道樹栅以通夾城,德威之騎軍,倒牆堙塹,日數十戰,前後俘馘,不可勝紀。
梁有骁将黃角鷹、方骨侖,皆生緻之。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德威退營亂柳,武皇厭代。
四月,命德威班師。
時莊宗初立,德威外握兵柄,頗有浮議,内外憂之。
德威既至,單騎入谒,伏靈柩哭,哀不自勝,由是群情釋然。
是月二十四日,從莊宗再援潞州。
二十九日,德威前軍營橫碾,距潞四十五裡。
五月朔,晨霧晦暝,王師伏于三垂崗下。
翼日,直趨夾城,斬關破壘,梁人大敗,解潞州之圍。
初,德威與李嗣昭有私憾,武皇臨終顧謂莊宗曰:「進通忠孝不負我,重圍累年,似與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圍,殁有遺恨。
」莊宗達遺旨,德威感泣,由是勵力堅戰,竟破強敵,與嗣昭歡愛如初。
以功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節度使。
七年,岐人攻靈夏,遣使來求助,德威渡河以應之;師還,授蕃漢馬步總管。
七年十一月,汴人據深、冀,汴将王景仁軍八萬次柏鄉,鎮州節度使王镕來告難,帝遣德威率前軍出井陉,屯于趙州。
十二月,帝親征。
二十五日,進薄汴營,距柏鄉五裡,營于野河上。
汴将韓勍率精兵三萬,铠甲皆被缯绮,金銀炫曜,望之森然,我軍懼形于色。
德威謂李存璋曰:「賊結陣而來,觀其形勢,志不在戰,欲以兵甲耀威耳。
我軍人乍見其來,謂其鋒不可當,此時不挫其銳,吾軍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諸軍曰:「爾見此賊軍否?是汴州天武健兒,皆屠沽傭販,虛有表耳,縱被精甲,十不當一,擒獲足以為資。
」德威自率精騎擊其兩偏,左馳右決,出沒數四。
是日,獲賊百餘人,賊渡河而退。
德威謂莊宗曰:「賊驕氣充盛,宜按兵以待其衰。
」莊宗曰:「我提孤軍,救難解紛,三鎮烏合之衆,利在速戰,卿欲持重,吾懼其不可使也。
」德威曰:「鎮、定之士,長于守城,列陣野戰,素非便習。
我師破賊,惟恃騎軍,平田廣野,易為施功。
今壓賊營,令彼見我虛實,則勝負未可必也。
」莊宗不悅,退卧帳中。
德威患之,謂監軍張承業曰:「王欲速戰,将烏合之徒,欲當劇賊,所謂不量力也。
去賊咫尺,限此一渠水,彼若早夜以略彴渡之,吾族其為俘矣。
若退軍鄗邑,引賊離營,彼出則歸,複以輕騎掠其刍饷,不逾月,敗賊必矣。
」承業入言,莊宗乃釋然。
德威得降人問之,曰「景仁下令造浮橋數日」,果如德威所料。
二十七日,乃退軍保鄗邑。
八年正月二日,德威率騎軍緻師于柏鄉,設伏于村塢間,令三百騎以壓汴營。
王景仁悉其衆結陣而來,德威轉戰而退,汴軍因而乘之,至于鄗邑南。
時步軍未成列,德威陣騎河上以抗之。
亭午,兩軍皆陣,莊宗問戰時,德威曰:「汴軍氣盛,可以勞逸制之,造次較力,殆難與敵。
古者師行不逾一舍,蓋慮糧饷不給,士有饑色。
今賊遠來決戰,縱挾糗Я,亦不遑食。
晡晚之後,饑渴内侵,戰陣外迫,士心既倦,将必求退。
乘其勞弊,以生兵制之,縱不大敗,偏師必喪。
以臣所籌,利在晡晚。
」諸将皆然之。
時汴軍以魏、博之人為右廣,宋、汴之人為左廣,自未至申,陣勢稍卻,德威麾軍呼曰;「汴軍走矣!」塵埃漲天,魏人收軍漸退。
莊宗與史建瑭、安金全等因沖其陣,夾攻之,大敗汴軍,殺戮殆盡;王景仁、李思安僅以身免,獲将校二百八十人。
八月,劉守光僭稱大燕皇帝。
十二月,遣德威率步騎三萬出飛狐,與鎮州将王德明、定州将程嚴等軍進讨。
九年正月,收涿州,降刺史劉知溫。
五月七日,劉守光令骁将單廷珪督精甲萬人出戰,德威遇于龍頭崗。
初,廷珪謂左右曰:「今日擒周陽五。
」既臨陣,見德威,廷珪單騎持槍躬追德威,垂及,德威側身避之,廷珪少退,德威奮楇南墜其馬,生獲廷珪,賊黨大敗,斬首三
初事武皇為帳中騎督,骁勇,便騎射,膽氣智數皆過人。
久在雲中,谙熟邊事,望煙塵之警,懸知兵勢。
乾甯中,為鐵林軍使,武皇讨王行瑜,以功加檢校左仆射,移内衙軍副。
光化二年三月,汴将氏叔琮率衆逼太原。
有陳章者,以虓勇知名,衆謂之「夜叉」,言于叔琮曰:「晉人所恃者周陽五,願擒之,請賞以郡。
」陳章嘗乘骢馬硃甲以自異。
武皇戒德威曰:「我聞陳夜叉欲取爾求郡,宜善備之。
」德威曰:「陳章大言,未知鹿死誰手!」他日緻師,戒部下曰:「如陣上見陳夜叉,爾等但走。
」德威微服挑戰,部下僞退,陳章縱馬追之,德威背揮鐵楇擊堕馬,生獲以獻,由是知名。
天複中,我師不利于潘縣,汴将硃友甯、氏叔琮來逼晉陽。
時諸軍未集,城中大恐,德威與李嗣昭選募銳兵出諸門,攻其壘,擒生斬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
天祐三年,與李嗣昭合燕軍攻潞州,降丁會,以功加檢校太保、代州刺史;代嗣昭為蕃漢都将。
李思安之寇潞州也,德威軍于餘吾。
時汴軍十萬築夾城,圍潞州,内外斷絕,德威以精騎薄之,屢敗汴人,進營高河,令遊騎邀其刍牧。
汴軍閉壁不出,乃自東南山口築甬道樹栅以通夾城,德威之騎軍,倒牆堙塹,日數十戰,前後俘馘,不可勝紀。
梁有骁将黃角鷹、方骨侖,皆生緻之。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德威退營亂柳,武皇厭代。
四月,命德威班師。
時莊宗初立,德威外握兵柄,頗有浮議,内外憂之。
德威既至,單騎入谒,伏靈柩哭,哀不自勝,由是群情釋然。
是月二十四日,從莊宗再援潞州。
二十九日,德威前軍營橫碾,距潞四十五裡。
五月朔,晨霧晦暝,王師伏于三垂崗下。
翼日,直趨夾城,斬關破壘,梁人大敗,解潞州之圍。
初,德威與李嗣昭有私憾,武皇臨終顧謂莊宗曰:「進通忠孝不負我,重圍累年,似與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圍,殁有遺恨。
」莊宗達遺旨,德威感泣,由是勵力堅戰,竟破強敵,與嗣昭歡愛如初。
以功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節度使。
七年,岐人攻靈夏,遣使來求助,德威渡河以應之;師還,授蕃漢馬步總管。
七年十一月,汴人據深、冀,汴将王景仁軍八萬次柏鄉,鎮州節度使王镕來告難,帝遣德威率前軍出井陉,屯于趙州。
十二月,帝親征。
二十五日,進薄汴營,距柏鄉五裡,營于野河上。
汴将韓勍率精兵三萬,铠甲皆被缯绮,金銀炫曜,望之森然,我軍懼形于色。
德威謂李存璋曰:「賊結陣而來,觀其形勢,志不在戰,欲以兵甲耀威耳。
我軍人乍見其來,謂其鋒不可當,此時不挫其銳,吾軍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諸軍曰:「爾見此賊軍否?是汴州天武健兒,皆屠沽傭販,虛有表耳,縱被精甲,十不當一,擒獲足以為資。
」德威自率精騎擊其兩偏,左馳右決,出沒數四。
是日,獲賊百餘人,賊渡河而退。
德威謂莊宗曰:「賊驕氣充盛,宜按兵以待其衰。
」莊宗曰:「我提孤軍,救難解紛,三鎮烏合之衆,利在速戰,卿欲持重,吾懼其不可使也。
」德威曰:「鎮、定之士,長于守城,列陣野戰,素非便習。
我師破賊,惟恃騎軍,平田廣野,易為施功。
今壓賊營,令彼見我虛實,則勝負未可必也。
」莊宗不悅,退卧帳中。
德威患之,謂監軍張承業曰:「王欲速戰,将烏合之徒,欲當劇賊,所謂不量力也。
去賊咫尺,限此一渠水,彼若早夜以略彴渡之,吾族其為俘矣。
若退軍鄗邑,引賊離營,彼出則歸,複以輕騎掠其刍饷,不逾月,敗賊必矣。
」承業入言,莊宗乃釋然。
德威得降人問之,曰「景仁下令造浮橋數日」,果如德威所料。
二十七日,乃退軍保鄗邑。
八年正月二日,德威率騎軍緻師于柏鄉,設伏于村塢間,令三百騎以壓汴營。
王景仁悉其衆結陣而來,德威轉戰而退,汴軍因而乘之,至于鄗邑南。
時步軍未成列,德威陣騎河上以抗之。
亭午,兩軍皆陣,莊宗問戰時,德威曰:「汴軍氣盛,可以勞逸制之,造次較力,殆難與敵。
古者師行不逾一舍,蓋慮糧饷不給,士有饑色。
今賊遠來決戰,縱挾糗Я,亦不遑食。
晡晚之後,饑渴内侵,戰陣外迫,士心既倦,将必求退。
乘其勞弊,以生兵制之,縱不大敗,偏師必喪。
以臣所籌,利在晡晚。
」諸将皆然之。
時汴軍以魏、博之人為右廣,宋、汴之人為左廣,自未至申,陣勢稍卻,德威麾軍呼曰;「汴軍走矣!」塵埃漲天,魏人收軍漸退。
莊宗與史建瑭、安金全等因沖其陣,夾攻之,大敗汴軍,殺戮殆盡;王景仁、李思安僅以身免,獲将校二百八十人。
八月,劉守光僭稱大燕皇帝。
十二月,遣德威率步騎三萬出飛狐,與鎮州将王德明、定州将程嚴等軍進讨。
九年正月,收涿州,降刺史劉知溫。
五月七日,劉守光令骁将單廷珪督精甲萬人出戰,德威遇于龍頭崗。
初,廷珪謂左右曰:「今日擒周陽五。
」既臨陣,見德威,廷珪單騎持槍躬追德威,垂及,德威側身避之,廷珪少退,德威奮楇南墜其馬,生獲廷珪,賊黨大敗,斬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