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一 列傳七

關燈
康君立,蔚州興唐人,世為邊豪。

    乾符中,為雲州牙校,事防禦使段文楚。

    時群盜起河南,天下将亂,代北仍歲阻饑,諸部豪傑,鹹有嘯聚邀功之志。

    會文楚稍削軍人儲給,戍兵咨怨。

    君立與薛鐵山、程懷信、王行審、李存璋等謀曰:「段公懦人,難與共事。

    方今四方雲擾,武威不振,丈夫不能于此時立功立事,非人豪也。

    吾等雖權系部衆,然以雄勁聞于時者,莫若沙陀部,複又李振武父子勇冠諸軍,吾等合勢推之,則代北之地,旬月可定,功名富貴,事無不濟也。

    」君立等乃夜谒武皇言曰:「方今天下大亂,天子付将臣以邊事,歲偶饑荒,便削儲給,我等邊人,焉能守死!公家父子,素以威惠及五部,當共除虐帥,以謝邊人,孰敢異議者!」武皇曰:「明天子在上,舉事當有朝典,公等勿輕議。

    予家尊遠在振武,萬一相迫,俟予禀命。

    」君立等曰;「事機已洩,遲則變生,曷俟千裡咨禀!」衆因聚噪,擁武皇。

    比及雲州,衆且萬人,師營鬥雞台,城中械文楚以應武皇之軍。

    既收城,推武皇為大同軍防禦留後。

    衆狀以聞,朝廷不悅,诏征兵來讨。

    俄而獻祖失振武,武皇失雲州。

    朝廷命招讨使李鈞、幽州李可舉加兵于武皇,攻武皇于蔚州。

    君立從擊可舉之師屢捷,及獻祖入達靼,君立保感義軍,武皇授雁門節度,以君立為左都押牙,從入關,逐黃孽,收長安。

    武皇還鎮太原,授檢校工部尚書、先鋒軍使, 文德初,李罕之既失河陽,來歸于武皇,且求援焉,乃以君立充南面招讨使,李存孝副之,帥師二萬,助罕之攻取河陽。

    三月,與汴将丁會、牛存節戰于沇河。

    臨陣之次,騎将安休休叛入汴軍,君立引退。

    八月,授汾州刺史。

    大順元年,潞州小校安居受反,武皇遣君立讨平之,授檢校左仆射、昭義節度使。

    自武皇之師連歲略地于邢、洺,攻孟方立,君立常率澤潞之師以為掎角。

     景福初,檢校司徒,食邑千戶。

    二年,李存孝據邢州叛,武皇命君立讨之,以功加檢校太保。

    乾甯初,存孝平,班師。

    存孝既死,武皇深惜之,怒諸将無解愠者。

    初,李存信與存孝不葉,屢相傾奪,而君立素與存信善。

    九月,君立至太原,武皇會諸将酒博,因語及存孝事,流涕不已。

    時君立以一言忤旨,武皇賜鸩而殂,時年四十八。

    明宗即位,以念舊之故,诏贈太傅。

     薛志勤,蔚州奉誠人,小字鐵山。

    初為獻祖帳中親信,乾符中,與康君立共推武皇定雲州,以功授右牙都校;從入達靼,武皇授節雁門,志勤領代北軍使;從入關,收京城,以功授檢校工部尚書、河東右都押牙、先鋒右軍使。

    從武皇救陳、許,平黃巢。

    武皇遇難于上源驿,汴将楊彥洪連車樹栅,遮絕巷陌,時騎從皆醉,宴席既闌,汴軍四面攻傳舍。

    志勤虓勇冠絕,複酒膽激壯,因獨登驿樓大呼曰:「硃仆射負恩無行,邀我司空圖之,吾三百人足以濟事!」因彎弧發射,矢無虛發,汴人斃者數十。

    志勤私謂武皇曰:「事急矣,如至五鼓,吾屬無遺類矣,可速行!」因扶武皇而去。

    雷雨暴猛,汴人扼橋,志勤以其屬血戰擊敗之,得侍武皇還營,由是恩顧益厚。

    大順初,張浚以天子之師來侵太原。

    十月,大軍入陰地,志勤與李承嗣率騎三千抗之,敗韓建之軍于蒙坑,進收晉、绛,以功授忻州刺史。

    二年,從讨鎮州,收天長、臨城,志勤皆先登陷陣,勇敢無前。

    王晖據雲州叛,讨平之,以志勤為大同軍防禦使、檢校司空。

    乾甯初,代康君立為昭義節度使。

    光化元年十二月,以疾卒于潞,時年六十二。

      史建瑭,字國寶。

    父敬思,雁門人,仕郡至牙校。

    武皇節制雁門,敬思為九府都督,從入關,定京師。

    及鎮太原,為裨将。

    中和四年,從援陳、許,為前鋒,敗黃巢于汴上,追賊至徐、兗,常将騎挺身酣戰,勇冠諸軍。

    是時,天下之師雲集,軍中無不推伏。

    六月,衛從武皇入汴州,舍于上源驿,是夕,為汴人所攻,敬思方大醉,因蹶然而興,操弓與汴人鬥,矢不虛發,汴人死者數百。

    夜分冒雨方達汴橋,左右扶武皇決圍而去。

    敬思後拒,血戰而殁。

    武皇還營,知失敬思,流涕久之。

     建瑭以父廕少仕軍門。

    光化中,典昭德軍。

    與李嗣昭攻汾州,率先登城,擒叛将李瑭以獻,授檢校工部尚書。

    李思安之圍上黨也,建瑭為前鋒,與總管周德威赴援。

    時汴人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