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十 列傳六
關燈
小
中
大
,嗣昭庸肯入耶!」梁祖喜,引式袂而慰之曰:「前言戲之耳!」即送牛酒貨币以犒軍。
式請镕子昭祚及大将梁公儒、李宏規子各一人往質于汴。
梁祖以女妻昭祚。
及梁祖稱帝,镕不得已,行其正朔。
其後梁祖常慮河朔悠久難制,會羅紹威卒,因欲除移鎮、定。
先遣親軍三千,分據镕深、冀二郡,以鎮守為名。
又遣大将王景仁、李思安率師七萬,營于柏鄉。
镕遣使告急莊宗,莊宗命周德威率兵應之;镕複奉唐朝正朔,稱天祐七年。
及破梁軍于高邑,我軍大振,自是遣大将王德明率三十七都從莊宗征伐,收燕降魏,皆預其功,然镕未嘗親軍遠出。
八年七月,镕至承天軍,與莊宗合宴同盟,奉觞獻壽,以申感概。
莊宗以镕父友,曲加敬異,為之聲歌,镕亦報之,謂莊宗為四十六舅。
中飲,莊宗抽佩刀斷衿為盟,許女妻镕子昭誨。
因茲堅附于莊宗矣。
镕自幼聰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特以作籓數世。
專制四州,高屏塵務,不親軍政,多以閹人秉權,出納決斷,悉聽所為。
皆雕靡第舍,崇飾園池,植奇花異木,遞相誇尚。
人士皆裒衣博帶,高車大蓋,以事嬉遊,籓府之中,當時為盛。
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專求長生之要,常聚缁黃,合煉仙丹,或講說佛經,親受符箓。
西山多佛寺,又有王母觀,镕增置館宇,雕飾土木。
道士王若讷者,誘镕登山臨水,訪求仙迹,每一出,數月方歸,百姓勞弊。
王母觀石路既峻,不通輿馬,每登行,命仆妾數下人維錦繡牽持而上。
有閹人石希蒙者,奸寵用事,為镕所嬖,恆與之卧起。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營莊,将歸府第,希蒙勸之他所。
宦者李宏規謂镕曰:「方今晉王親當矢石,栉沐風雨,王殚供軍之租賦,為不急之遊盤,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虛府第,遠出遊從,如樂禍之徒,翻然起變,拒門不納,則王欲何歸!」镕懼,促歸。
希蒙谮宏規專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複無歸志。
宏規聞之怒,使親事偏将蘇漢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謂镕曰:「軍人在外已久,願從王歸。
」宏規進曰:「石希蒙說王遊從,勞弊士庶,又結構陰邪,将為大逆。
臣已偵視情狀不虛,請王殺之,以除禍本。
」镕不聽。
宏規因命軍士聚噪,斬希蒙首抵于前。
镕大恐,遂歸。
是日,令其子昭祚與張文禮以兵圍李宏規及行軍司馬李藹宅,并族誅之,诖誤者凡數十家。
又殺蘇漢衡,收部下偏将下獄,窮其反狀,親軍皆恐,複不時給賜,衆益懼。
文禮因其反側,密谕之曰;「王将坑爾曹,宜自圖之。
」衆皆掩泣相謂曰:「王待我如是,我等焉能效忠?」是夜,親事軍十餘人,自子城西門逾垣而入,镕方焚香受箓,軍士二人突入,斷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煙焰亘天,兵士大亂。
镕姬妾數百,皆赴水投火而死。
軍校有張友順者,率軍人至張文禮之第,請為留後。
遂盡殺王氏之族。
镕于昭宗朝賜号敦睦保定久大功臣,位至成德軍節度使、守太師、中書令、趙王,梁祖加尚書令。
初,镕之遇害,不獲其屍,及莊宗攻下鎮州,镕之舊人于所焚府第灰間方得镕之殘骸。
莊宗命幕客緻祭,葬于王氏故茔。
镕長子昭祚,亂之翼日,張文禮索之,斬于軍門。
次子昭誨。
當镕被禍之夕,昭誨為軍人攜出府第,置之地穴十餘日,乃髡其發,被以僧衣。
屬湖南綱官李震南還,軍士以昭誨托于震,震置之茶褚中。
既至湖湘,乃令依南嶽寺僧習業,歲給其費。
昭誨年長思歸,震即赍送而還。
時镕故将符習為汴州節度使,會昭誨來投,即表其事曰:「故趙王王镕小男昭誨,年十餘歲遇禍,為人所匿免,今尚為僧,名崇隐,謹令赴阙。
」明宗賜衣一襲,令脫僧服。
頃之,昭誨稱前成德軍中軍使、檢校太傅,詣中書陳狀,特授朝議大夫、檢校考功郎中、司農少卿,賜金紫。
符習因以女妻之。
其後,累曆少列,周顯德中,遷少府監。
王處直。
《王處直傳》,原本止存王都廢立之事,而處直事阙佚。
今考《舊唐書》列傳雲:處直,字允明,處存母弟也。
初為定州後院軍都知兵馬使,汴人入寇,
式請镕子昭祚及大将梁公儒、李宏規子各一人往質于汴。
梁祖以女妻昭祚。
及梁祖稱帝,镕不得已,行其正朔。
其後梁祖常慮河朔悠久難制,會羅紹威卒,因欲除移鎮、定。
先遣親軍三千,分據镕深、冀二郡,以鎮守為名。
又遣大将王景仁、李思安率師七萬,營于柏鄉。
镕遣使告急莊宗,莊宗命周德威率兵應之;镕複奉唐朝正朔,稱天祐七年。
及破梁軍于高邑,我軍大振,自是遣大将王德明率三十七都從莊宗征伐,收燕降魏,皆預其功,然镕未嘗親軍遠出。
八年七月,镕至承天軍,與莊宗合宴同盟,奉觞獻壽,以申感概。
莊宗以镕父友,曲加敬異,為之聲歌,镕亦報之,謂莊宗為四十六舅。
中飲,莊宗抽佩刀斷衿為盟,許女妻镕子昭誨。
因茲堅附于莊宗矣。
镕自幼聰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特以作籓數世。
專制四州,高屏塵務,不親軍政,多以閹人秉權,出納決斷,悉聽所為。
皆雕靡第舍,崇飾園池,植奇花異木,遞相誇尚。
人士皆裒衣博帶,高車大蓋,以事嬉遊,籓府之中,當時為盛。
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專求長生之要,常聚缁黃,合煉仙丹,或講說佛經,親受符箓。
西山多佛寺,又有王母觀,镕增置館宇,雕飾土木。
道士王若讷者,誘镕登山臨水,訪求仙迹,每一出,數月方歸,百姓勞弊。
王母觀石路既峻,不通輿馬,每登行,命仆妾數下人維錦繡牽持而上。
有閹人石希蒙者,奸寵用事,為镕所嬖,恆與之卧起。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營莊,将歸府第,希蒙勸之他所。
宦者李宏規謂镕曰:「方今晉王親當矢石,栉沐風雨,王殚供軍之租賦,為不急之遊盤,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虛府第,遠出遊從,如樂禍之徒,翻然起變,拒門不納,則王欲何歸!」镕懼,促歸。
希蒙谮宏規專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複無歸志。
宏規聞之怒,使親事偏将蘇漢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謂镕曰:「軍人在外已久,願從王歸。
」宏規進曰:「石希蒙說王遊從,勞弊士庶,又結構陰邪,将為大逆。
臣已偵視情狀不虛,請王殺之,以除禍本。
」镕不聽。
宏規因命軍士聚噪,斬希蒙首抵于前。
镕大恐,遂歸。
是日,令其子昭祚與張文禮以兵圍李宏規及行軍司馬李藹宅,并族誅之,诖誤者凡數十家。
又殺蘇漢衡,收部下偏将下獄,窮其反狀,親軍皆恐,複不時給賜,衆益懼。
文禮因其反側,密谕之曰;「王将坑爾曹,宜自圖之。
」衆皆掩泣相謂曰:「王待我如是,我等焉能效忠?」是夜,親事軍十餘人,自子城西門逾垣而入,镕方焚香受箓,軍士二人突入,斷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煙焰亘天,兵士大亂。
镕姬妾數百,皆赴水投火而死。
軍校有張友順者,率軍人至張文禮之第,請為留後。
遂盡殺王氏之族。
镕于昭宗朝賜号敦睦保定久大功臣,位至成德軍節度使、守太師、中書令、趙王,梁祖加尚書令。
初,镕之遇害,不獲其屍,及莊宗攻下鎮州,镕之舊人于所焚府第灰間方得镕之殘骸。
莊宗命幕客緻祭,葬于王氏故茔。
镕長子昭祚,亂之翼日,張文禮索之,斬于軍門。
次子昭誨。
當镕被禍之夕,昭誨為軍人攜出府第,置之地穴十餘日,乃髡其發,被以僧衣。
屬湖南綱官李震南還,軍士以昭誨托于震,震置之茶褚中。
既至湖湘,乃令依南嶽寺僧習業,歲給其費。
昭誨年長思歸,震即赍送而還。
時镕故将符習為汴州節度使,會昭誨來投,即表其事曰:「故趙王王镕小男昭誨,年十餘歲遇禍,為人所匿免,今尚為僧,名崇隐,謹令赴阙。
」明宗賜衣一襲,令脫僧服。
頃之,昭誨稱前成德軍中軍使、檢校太傅,詣中書陳狀,特授朝議大夫、檢校考功郎中、司農少卿,賜金紫。
符習因以女妻之。
其後,累曆少列,周顯德中,遷少府監。
王處直。
《王處直傳》,原本止存王都廢立之事,而處直事阙佚。
今考《舊唐書》列傳雲:處直,字允明,處存母弟也。
初為定州後院軍都知兵馬使,汴人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