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十九 列傳五
關燈
小
中
大
存孝知之,自恃戰功,郁郁不平,因緻書通王镕,又歸款于汴。
明年,武皇自出井陉,将逼真定,存孝面見王镕陳軍機。
武皇暴怒,誅先獲汴将安康八方旋師。
七月,複出師讨存孝,自縛馬關東下,攻平山,渡滹水,擊鎮州四關城。
王镕懼,遣使乞平,請以兵三萬助擊存孝,許之。
《新唐書》:王镕失幽州助,因乞盟,進币五十萬,歸糧二十萬,請出兵助讨存孝。
武皇蒐于栾城。
李存信屯琉璃陂。
九月,存孝夜犯存信營,奉誠軍使孫考老被獲,存信軍亂。
武皇進攻邢州,深溝高壘以環之,旋為存孝沖突,溝塹不成。
有軍校袁奉韬者,密令人謂存孝曰:「大王俟塹成即歸太原,如塹壘未成,恐無歸志。
尚書所畏惟大王耳,料諸将孰出尚書右。
王若西歸,雖限以黃河,亦可浮渡,況咫尺之洫,安能阻尚書鋒銳哉!」存孝然之,縱兵成塹。
居旬日,深溝高壘,飛走不能及,由是存孝至敗,城中食盡。
乾甯元年三月,存孝登城首罪,泣訴于武皇曰:「兒蒙王深恩,位至将帥,苟非讒慝離間,曷欲舍父子之深恩,附仇雠之黨!兒雖褊狹設計,實存信構陷至此,若得生見王面,一言而死,誠所甘心。
」武皇愍之,遣劉太妃入城慰勞。
太妃引來谒見,存孝泥首請罪曰:「兒立微勞,本無顯過,但被人中傷,申明無路,迷昧至此!」武皇叱之曰:「爾與王镕書狀,罪我萬端,亦存信教耶!」絷歸太原,車裂于市。
然武皇深惜其才。
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甯之比也。
存孝死,武皇不視事旬日,私憾諸将久之。
李存進,振武人,本姓孫,名重進。
《歐陽史》:太祖破朔州得之,賜以姓名,養為子。
父牷,世吏單于府。
重進初仕岚州刺史湯群為部校,獻祖誅群,乃事武皇。
從入關,還鎮太原,署牙職。
景福中,為義兒軍使,賜姓名。
從讨王行瑜,以功授檢校常侍,與李嗣昭同破王珙于河中。
光化三年,契丹犯塞,寇雲中,改永安軍使、雁門以北都知兵馬使。
天複初,破氏叔琮前軍于洞渦。
三年,授石州刺史。
莊宗初嗣位,入為步軍右都檢校司空,師出井陉,授行營馬軍都虞候,破汴軍于相鄉,論功授邠州刺史,轉檢校司徒。
俄兼西南面行營招讨使,出師收慈州,授慈、沁二州刺史。
十二年,定魏博,授天雄軍都巡按使。
時魏人初附,有銀槍效節都,強傑難制,專謀騷動。
存進沈厚果斷,犯令者枭首屍于市,諸軍無不惕息,靡然向風。
十四年,擢蕃漢馬步副總管,從攻楊劉,戰胡柳。
十六年,以本職兼領振武節度使。
時王師據德勝渡,汴軍據楊村渡在上流。
汴人運洛陽竹木,造浮橋以濟軍。
王師以船渡,緩急難濟,存進率意欲造浮橋。
軍吏曰:「河橋須竹笮大め,兩岸石倉鐵牛以為固,今無竹石,竊慮難成。
」存進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乃課軍造葦笮,維大艦數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纜之。
初,軍中以為戲,月餘橋成,制度條直,人皆服其勤智。
莊宗舉酒曰:「存進,吾之杜預也。
」賜寶馬禦衣,進檢校太保,兼魏博馬步都将。
與李存審固守德勝。
十九年,汴将王瓚率衆逼北城,為地穴火車,百道進攻。
存進随機拒應,或經日不得食。
汴軍退,加檢校太傅。
王師讨張文禮于鎮州,閻寶、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
七月,存進代嗣昭為招讨,進營東垣渡,夾滹沲為壘,沙土散惡,垣壁難成。
存進斬伐林樹,版築旬日而就,賊不能寇。
九月,王處球盡率其衆,乘其無備,奄至壘門。
存進聞之,得部下數人出鬥,驅賊于橋下。
俄而賊大至,後軍不繼,血戰而殁,時年六十六。
同光時,贈太尉。
存進行軍出師,雖無奇迹,然能以法繩其驕放,營壘守戰之備,特推精力,議者稱之。
有子四人,長曰漢韶。
漢韶,字享天,幼有器局,風儀峻整。
初事莊宗,為定安軍使,遷河東牢城指揮使。
時孟知祥權知太原軍府事,會契丹侵北鄙。
表令漢韶率師進讨,既而大破契丹,以功加檢校右仆射。
同光中,為蔡州刺史。
天成初
明年,武皇自出井陉,将逼真定,存孝面見王镕陳軍機。
武皇暴怒,誅先獲汴将安康八方旋師。
七月,複出師讨存孝,自縛馬關東下,攻平山,渡滹水,擊鎮州四關城。
王镕懼,遣使乞平,請以兵三萬助擊存孝,許之。
《新唐書》:王镕失幽州助,因乞盟,進币五十萬,歸糧二十萬,請出兵助讨存孝。
武皇蒐于栾城。
李存信屯琉璃陂。
九月,存孝夜犯存信營,奉誠軍使孫考老被獲,存信軍亂。
武皇進攻邢州,深溝高壘以環之,旋為存孝沖突,溝塹不成。
有軍校袁奉韬者,密令人謂存孝曰:「大王俟塹成即歸太原,如塹壘未成,恐無歸志。
尚書所畏惟大王耳,料諸将孰出尚書右。
王若西歸,雖限以黃河,亦可浮渡,況咫尺之洫,安能阻尚書鋒銳哉!」存孝然之,縱兵成塹。
居旬日,深溝高壘,飛走不能及,由是存孝至敗,城中食盡。
乾甯元年三月,存孝登城首罪,泣訴于武皇曰:「兒蒙王深恩,位至将帥,苟非讒慝離間,曷欲舍父子之深恩,附仇雠之黨!兒雖褊狹設計,實存信構陷至此,若得生見王面,一言而死,誠所甘心。
」武皇愍之,遣劉太妃入城慰勞。
太妃引來谒見,存孝泥首請罪曰:「兒立微勞,本無顯過,但被人中傷,申明無路,迷昧至此!」武皇叱之曰:「爾與王镕書狀,罪我萬端,亦存信教耶!」絷歸太原,車裂于市。
然武皇深惜其才。
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甯之比也。
存孝死,武皇不視事旬日,私憾諸将久之。
李存進,振武人,本姓孫,名重進。
《歐陽史》:太祖破朔州得之,賜以姓名,養為子。
父牷,世吏單于府。
重進初仕岚州刺史湯群為部校,獻祖誅群,乃事武皇。
從入關,還鎮太原,署牙職。
景福中,為義兒軍使,賜姓名。
從讨王行瑜,以功授檢校常侍,與李嗣昭同破王珙于河中。
光化三年,契丹犯塞,寇雲中,改永安軍使、雁門以北都知兵馬使。
天複初,破氏叔琮前軍于洞渦。
三年,授石州刺史。
莊宗初嗣位,入為步軍右都檢校司空,師出井陉,授行營馬軍都虞候,破汴軍于相鄉,論功授邠州刺史,轉檢校司徒。
俄兼西南面行營招讨使,出師收慈州,授慈、沁二州刺史。
十二年,定魏博,授天雄軍都巡按使。
時魏人初附,有銀槍效節都,強傑難制,專謀騷動。
存進沈厚果斷,犯令者枭首屍于市,諸軍無不惕息,靡然向風。
十四年,擢蕃漢馬步副總管,從攻楊劉,戰胡柳。
十六年,以本職兼領振武節度使。
時王師據德勝渡,汴軍據楊村渡在上流。
汴人運洛陽竹木,造浮橋以濟軍。
王師以船渡,緩急難濟,存進率意欲造浮橋。
軍吏曰:「河橋須竹笮大め,兩岸石倉鐵牛以為固,今無竹石,竊慮難成。
」存進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乃課軍造葦笮,維大艦數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纜之。
初,軍中以為戲,月餘橋成,制度條直,人皆服其勤智。
莊宗舉酒曰:「存進,吾之杜預也。
」賜寶馬禦衣,進檢校太保,兼魏博馬步都将。
與李存審固守德勝。
十九年,汴将王瓚率衆逼北城,為地穴火車,百道進攻。
存進随機拒應,或經日不得食。
汴軍退,加檢校太傅。
王師讨張文禮于鎮州,閻寶、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
七月,存進代嗣昭為招讨,進營東垣渡,夾滹沲為壘,沙土散惡,垣壁難成。
存進斬伐林樹,版築旬日而就,賊不能寇。
九月,王處球盡率其衆,乘其無備,奄至壘門。
存進聞之,得部下數人出鬥,驅賊于橋下。
俄而賊大至,後軍不繼,血戰而殁,時年六十六。
同光時,贈太尉。
存進行軍出師,雖無奇迹,然能以法繩其驕放,營壘守戰之備,特推精力,議者稱之。
有子四人,長曰漢韶。
漢韶,字享天,幼有器局,風儀峻整。
初事莊宗,為定安軍使,遷河東牢城指揮使。
時孟知祥權知太原軍府事,會契丹侵北鄙。
表令漢韶率師進讨,既而大破契丹,以功加檢校右仆射。
同光中,為蔡州刺史。
天成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