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十九 列傳五

關燈
李存信,本姓張,父君政,回鹘部人也。

    大中初,随懷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雲中之合羅川。

    存信通黠多數,會四夷語,别六蕃書,善戰,識兵勢。

    初為獻祖親信,從武皇入關平賊,始補軍職,賜姓名。

    大順中,累遷至馬步都校,與李存孝擊張浚軍于平陽。

    時存孝骁勇冠絕,軍中皆下之,惟存信與争功,由是相惡,有同水火。

    及平定潞州,存孝以功望領節度,既而康君立授旄钺,存孝怒,大剽潞民,燒邑屋,言發流涕,疑存信擯己故也。

    明年,存孝得邢、洺,武皇與之節钺。

    存孝慮存信離間,欲立大功以勝之,屢請兵于武皇,請兼并鎮、冀,存信間之,不時許。

    大順二年,武皇大舉略地山東,以存信為蕃漢馬步都校,存孝聞之怒,武皇令存質代之,存孝乃謀叛。

    既誅,以存信為蕃漢都校。

    從讨李匡俦,降赫連铎、白義誠,以功檢校右仆射,從入關讨王行瑜,加檢校司空,領郴州刺史。

     乾甯三年,兗、郓乞師于武皇,武皇遣存信營于莘縣,與硃瑄合勢以抗梁人。

    梁祖患之,遣使諜羅宏信曰:「河東志在吞食河朔,回軍之日,貴道堪憂。

    」而存信戢兵無法,稍侵魏之刍牧,宏信怒,翻然結于梁祖,乃出兵三萬以攻存信。

    存信斂衆而退,為魏人所薄,委棄辎重,退保洺州,軍士喪失者十二三。

    武皇怒,大出師攻魏博,屠陷諸邑。

    五月,存信軍于洹水,汴将葛從周、氏叔琮來援魏人,存信與鐵林都将落落遇汴人于洹水南,汴人為陷馬坎以待之,存信戰敗,落落被擒。

    九月,存信敗葛從周于宗城,乘勝至魏州之北門。

    明年,聞兗、郓皆陷,乃班師。

    八月,從讨劉仁恭,師次安塞,為燕軍所敗。

    武皇怒謂存信曰:「昨日吾醉,不悟賊至,公不辨耶!古人三敗,公姑二矣。

    」存信懼,泥首謝罪,幾至不測。

    自光化已後,存信多稱病,武皇以兵柄授李嗣昭,以存信為右校而已。

    天複二年十月,以疾卒于晉陽,時四十一。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

    《新唐書》:存孝,飛狐人。

    少于俘囚中得隸紀綱,給事帳中。

    及壯,便騎射,骁勇冠絕,常将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張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潞州小校馮霸殺其帥李克恭以城叛。

    時汴将硃崇節入潞州,梁祖令張全義攻澤州。

    李罕之告急于武皇,武皇遣存孝率騎五千援之。

    初,汴人攻澤州,呼罕之曰:「相公常恃太原,輕絕大國,今張相公圍太原,葛司空已入潞府,旬日之内,沙陀無穴自處,相公何路求生耶!」存孝聞其言不遜,選精騎五百,繞汴營呼曰:「我,沙陀求穴者,俟爾肉馔軍,可令肥者出鬥!」汴将有鄧季筠者,亦以骁勇聞,乃引軍出戰。

    存孝激勵部衆,舞槊先登,一戰敗之,獲馬千匹,生擒季筠于軍中。

    是夜,汴将李谠收軍而遁,存孝追擊至馬牢山,俘斬萬計,遂退攻潞州。

     時朝廷命京兆尹孫揆為昭義節度使,令供奉官韓歸範送旌節至平陽,揆乃仗節之潞;梁祖與揆牙兵三千為紀綱,時揆為張浚副招讨,所部萬人。

    八月,自晉、绛逾刀黃嶺趨上黨。

    存孝引三百騎伏于長子西崖間。

    揆褒衣大蓋,擁衆而行,俟其軍前後不屬,存孝出騎橫擊之,擒揆與歸範及俘囚五百,獻于太原;存孝乃急攻潞州。

    九月,葛從周棄城夜遁,存孝收城,武皇乃表康君立為潞帥。

    存孝怒,不食者累日。

    十月,存孝引收潞州之師,圍張浚于平陽,營于趙城。

    華州韓建遣壯士三百夜犯其營,存孝諜知,設伏以擊之,盡殪;進壓晉州西門,獲賊三千,自是閉壁不出。

    存孝引軍攻绛州。

    十一月,刺史張行恭棄城而去,張浚、韓建亦由含口而遁。

    存孝收晉、绛,以功授汾州刺史。

     大順二年三月,邢州節度使安知建叛入汴軍,武皇令存孝定邢、洺,因授之節钺。

    時幽州李匡威與鎮州王镕屢弱中山,将中分其疆土。

    定州王處存求援于武皇;武皇命存孝侵鎮、趙之南鄙,又令李存信、李存審率師出井陉以會之,并軍攻臨城、柏鄉。

    李匡威救至,且議旋師。

    李存信與存孝不協,因構于武皇,言存孝望風退衄,無心擊賊,恐有私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