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十四 末帝紀下

關燈
,豁吾憤氣。

    」先是,有人言國家明年合得一賢佐主謀,平定天下,帝意亦疑賢佐者屬在文遇,即令手書除目,子夜下學士院草制。

    翼日,宣制之際,兩班失色。

    居六七日,敬瑭上章雲:「明宗社稷,陛下纂承,未契輿情,宜推令辟。

    許王先朝血緒,養德皇闱,傥循當璧之言,免負阋牆之議。

    」帝覽奏不悅,手攘抵地,召馬裔孫草诏報曰:「父有社稷,傳之于子;君有禍難,倚之于親。

    卿于鄂王,故非疏遠。

    往歲衛州之事,天下皆知;今朝許王之言,人誰肯信!英賢立事,安肯如斯」雲。

      戊申,張敬達奏,西北面先鋒都指揮使安審信率雄義左第二指揮二百二十七騎,并部下共五百騎,剽劫百井,叛入太原。

    又奏,大軍已至太原城下。

    诏安審信及雄義兵士妻男并處斬,家産沒官。

    先是,雄義都在伏州屯戍,其指揮使安元信謀殺伏州刺史張朗,事洩,戍兵自潰,奔安審信軍,審信與之入太原。

    太常奏,于河南府東權立宣憲太後寝宮,從之。

    己酉,振武節度使安叔千奏,西北界巡檢使安重榮驅掠戍兵五百騎叛入太原。

    以新授河東節度使宋審虔為宣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壬子,鄴都屯駐捧聖都虞候張令昭逐節度使劉延皓,據城叛。

    翼日,令昭召副使邊仁嗣已下逼令奏請節旄。

     六月辛酉,天雄軍節度使劉延皓削奪官爵,勒歸私第。

    癸亥,以天雄軍守禦、右捧聖第二軍都虞候張令昭為檢校司空,行右千牛将軍,權知天雄軍府事。

    丙寅,禦敷政殿,遣工部尚書崔居儉奉宣憲皇太後寶冊于寝宮。

    時陵園在河東,适會兵興,故權于京城修奉寝宮上谥焉。

    己巳,以西上閣門副使、少府監兼通事舍人劉颀為鴻胪卿,職如故。

    庚午,诏曰:「時雨稍愆,頗傷農稼,分命朝臣祈禱。

    」辛未,工部尚書緻仕許寂卒。

    以權知魏府事、右千牛将軍張令昭為齊州防禦使,以捧聖右第三指揮使邢立為德州刺史,以捧聖第五指揮使康福進為鄚州刺史。

    甲戌,以汴州節度使範延光為天雄軍四面招讨使,知行府事。

    丙子,以西京留守李周為天雄軍四面副招讨使兼兵馬都監。

    诏河東将佐節度判官趙瑩以下十四人并籍沒家産。

     秋七月戊子,範延光奏,領軍至鄴都攻城。

    己醜,誅右衛上将軍石重英、皇城副使石重裔,皆敬瑭之子也。

    時重英等匿于民家井中,獲而誅之,并族所匿之家。

    奚首領達罕軍遣通事介老奏,奚王李素姑謀叛入契丹,已處斬訖,達喇罕權知本部落事。

    辛卯,沂州奏,誅都指揮使石敬德,并族其家,敬瑭之弟也。

    乙未,以前彰武軍節度使高行周為潞州節度使,充太原四面招撫排陣使;以潞州節度使皇甫立為華州節度使。

    丁酉,雲州節度使沙彥珣奏,此月二日夜,步軍指揮使桑遷作亂,以兵圍子城,彥珣突圍出城,就西山據雷公口。

    三日,招集兵士入城誅亂軍,軍城如故。

    辛醜,以将作監丞、介國公宇文颉為汝州襄城令。

    乙巳,以衛尉卿聶延祚為太子賓客。

    戊申,範延光奏,此月二十一日收複鄴都,群臣稱賀。

    己酉,以禮部侍郎張昭遠為禦史中丞;以禦史中丞呂琦為禮部侍郎,充端明殿學士。

    庚戌,中書奏:「劉延皓賓佐等,帥臣既已削奪,其行軍司馬李延筠、副使邊仁嗣以下,望命放歸田裡。

    」奏入,帝大怒,诏大理曰:「帥臣失守,已行削奪,其僚佐合當何罪?」既而竟依中書所奏。

    壬子,诏範延光誅張令昭部下五指揮及忠銳、忠肅兩指揮。

    繼範延光奏,追兵遣襲張令昭部下敗兵至邢州沙河,斬首三百級,并獻張令昭、邢立、李貴等首級。

    又奏,獲張令昭同惡捧聖指揮使米全以下諸指揮使都頭凡十三人,并磔于府門。

    癸醜,左衛上将軍仇晖卒。

    洺州奏擒獲魏府作亂捧聖指揮使馬彥柔以下五十八人。

    邢、磁州相次擒獲亂兵,并送京師。

    彰聖指揮使張萬迪以部下五百騎叛入太原,诏誅家屬于懷州本營。

     八月戊午,契丹遣使摩哩入朝。

    己未,以汴州節度使範延光為天雄軍節度使、守太傅、兼中書令;以西京留守李周為汴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癸亥,應州奏,契丹三千騎迫城。

    诏端明殿學士呂琦往河東忻、代諸屯戍所犒軍。

    以左龍武大将軍袁?義為右監門上将軍,以振武軍節度使安叔千充代北兵馬都部署。

    己巳,雲州沙彥珣奏,供奉官李讓勳送夏衣到州,縱酒淩轹軍都行,劫殺兵馬都監張思殷、都指揮使黨行進,其李讓勳已處斬訖。

    張敬達奏,造五龍橋攻太原城次。

    戊寅,以鎮州節度使董溫琪充東北面副招讨使。

    己卯,洺州獻野繭二十斤。

    辛巳,張敬達奏,賊城内出騎軍三十隊、步卒三千人沖長連城,高行周襲殺入壕,溺死者大半,擒賊将安小喜以下百餘人,甲馬一百八十匹。

     九月甲辰,張敬達奏,此月十五日,與契丹戰于太原城下,王師敗績。

    時契丹主自率部族來援太原,高行周、符彥卿率左右廂騎軍出鬥,蕃軍引退。

    巳時後,蕃軍複成列,張敬達、楊光遠、安審琦等陣于賊城西北,倚山橫陣,諸将奮擊,蕃軍屢卻。

    至晡,我騎軍将移陣,蕃軍如山而進,王師大敗,投兵仗相藉而死者山積。

    是夕,收合餘衆,保于晉祠南晉安寨,蕃軍塹而圍之,自是音聞阻絕。

    朝廷大恐。

    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