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十一 闵帝紀

關燈
皇甫立加檢校太保,充鄜州節度使;前彰義軍節度使康福加檢校太傅,充邠州節度使;劍南東、西兩川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蜀王孟知祥加檢校太師。

    制下,知祥辭不受命。

    丙申,鎮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範延光,汴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趙延壽,并加檢校太師。

    戊戌,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張虔钊,襄州節度使趙在禮,并加檢校太尉。

    辛醜,以振武軍節度使、安北都護楊檀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都虞候,充北面馬軍都指揮使。

      閏月壬寅朔,群臣赴西宮臨。

    癸卯,禦文明殿入閣。

    以前右仆射、權知河南府事盧質為太子少傅兼河南尹。

    以谏議大夫唐汭、膳部郎中知制诰陳乂并為給事中,充樞密院直學士。

    《通鑒》:汭以文學從帝,曆三鎮在幕府。

    及即位,将佐之有才者,硃、馮皆斥逐之。

    汭性迂疏,硃、馮恐帝含怒有時而發,乃引汭于密近,以其黨陳乂監之。

    宣徽南院使、骠騎大将軍、左衛上将軍、知内侍省孟漢瓊加開府儀同三司,賜忠貞扶運保泰功臣。

    丙午,正衙命使冊皇太後曹氏。

    戊申,以前雄武軍節度使劉仲殷為右衛上将軍,邢州節度使趙鳳加爵邑。

    自是諸籓鎮文武臣僚皆次第加恩,帝嗣位覃恩澤也。

    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崔棁為工部侍郎,依前充職。

    以給事中張鵬為禦史中丞,以禦史中丞龍敏為兵部侍郎,以太仆少卿窦維為大理卿。

    甲寅,正衙命使冊皇太妃王氏。

    集賢院上言:「準敕書修創淩煙閣,尋奉诏問閣高下等級。

    謹按淩煙閣,都長安時在西内三清殿側,畫像皆北面,閣有中隔,隔内面北寫功高宰輔,南面寫功高諸侯王,隔外面次第圖畫功臣題贊。

    自西京闆蕩,四十餘年,舊日主掌官吏及畫像工人,并已淪喪,集賢院所管寫真官、畫真官人數不少,都洛後廢職。

    今将起閣,望先定佐命功臣人數,請下翰林院預令寫真本,及下将作監興功,次序間架修建。

    」乃诏集賢禦書院複置寫真官、畫真官各一員,餘依所奏。

    丁巳,安州奏,此月七日夜,節度使符彥超為部曲王希全所害,廢朝一日。

    戊午,以前振武軍節度使、安北都護高行周為彰武節度使。

    辛酉,以前郓州囗使範政為少府監。

    丙寅,幸至德宮。

    車駕至興教門,有飛鸢自空而墜,僵于禦前。

    是日大風晦冥。

     二月乙亥,以前鎮州節度使、泾王從敏為宋州節度使。

    己卯,以前徐州節度使、檢校太傅李敬周為安州節度使。

    是日,宣授鳳翔節度使、潞王從珂為權北京留守;以北京留守石敬瑭權知鎮州軍州事;以鎮州範延光權知鄴都留守事;以前河中節度使、洋王從璋權知鳳翔軍軍府事。

    庚寅,幸山陵工作所。

    是日,西京留守王思同奏,鳳翔節度使、潞王從珂拒命。

    丁酉,王思同加同平章事,充西面行營都部署;以前邠州節度使藥彥稠為副部署。

    以河中節度使安彥威為西面兵馬都監,以前定州節度使李德珫為權北京留守。

    山陵使奏:「伏睹禦劄,皇帝親奉靈駕至園陵。

    伏見累朝故事,人君無親送葬之儀,請車駕不行。

    」不從。

    乙未,樞密使馮赟起複視事,時赟丁母憂也。

    己亥,以司農卿張镈為殿中監。

    庚子,殿直楚匡祚上言,監取亳州團練使李重吉至宋州,系于軍院。

    重吉,潞王之長子,及幽于宋州,帝猶以金帛賜之,及聞西師鹹叛,方遣使殺之。

     三月甲辰,以前太仆少卿魏仁锷為太仆卿。

    興元節度使張虔钊奏,會合讨鳳翔。

    丙午,以右領衛上将軍武延翰為郢州刺史。

    丁未,洋州孫漢韶奏,至興元與張虔钊同議進軍。

    己酉,以鎮州節度使範延光依前檢校太師、兼侍中,行興唐尹,充天雄軍節度使、北面水陸轉運制置使;以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依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其真定尹、充鎮州節度使、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如故。

    辛亥,以前定州節度使李德珫為北京留守,充河東節度使。

    許王從益加檢校太保,前河中節度使、洋王從璋加檢校太傅。

    诏:「籓侯帶平章事以上薨,許立神道碑,差官撰文。

    未帶平章事及刺史,準令式合立碑者,其文任自制撰,不在奏聞。

    」乙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