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七 明宗紀七

關燈
知祥。

    甲申,以鎮州節度使範延光為檢校太傅、守刑部尚書,充樞密使。

    利州、阆州進納東川檄書,言将兵擊利、阆,責以間諜朝廷為名。

    乙酉,以左骁衛上将軍趙在禮為同州節度使兼四面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

    樞密院直學士、守工部侍郎閻至,樞密院直學士、守尚書右丞史圭,并轉戶部侍郎,依前充職。

    以翰林學士、守戶部侍郎李怿為尚書右丞;以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劉煦為兵部侍郎;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窦夢征為工部侍郎,依前充職。

    以中書舍人劉贊為禦史中丞,以禦史中丞許光義為兵部侍即,以兵部侍郎姚顗為吏部侍郎。

    丙戌,诏東川節度使董璋可削奪在身官爵,仍征兵進讨。

    丁亥,以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兼西南面供饋使,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兼東川行營都招讨使,以遂州節度使夏魯奇兼東川行營招讨副使。

    庚寅,以右衛上将軍王思同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兼西南行營馬步都虞候。

     冬十月壬辰,以太子少傅李琪卒廢朝。

    癸巳,以鄜州節度使米君立卒廢朝。

    诏:「凡赙贈布帛,言段不言端匹,段者二丈也,宜令三司依此給付。

    」甲午,正衙命使冊興平公主于宋州節度使、驸馬都尉趙延壽之私第。

    己亥,以左骁衛上将軍李從璋為陝州節度使,陝州口度使劉彥琮移鎮邠州。

    尚書博士田敏請依舊典藏冰、頒冰,以銷陰陽愆伏之沴,诏從之。

    《五代會要》載原敕雲:「藏冰之制,載在前經,獻廟之儀,廢于近代,既朝臣之特舉,案典禮以宜行。

    田敏所奏祭司寒獻羔事宜依。

    其桃弧棘矢,事久不行,理難備創。

    其諸侯亦宜準往制藏冰。

    」乙巳,供奉官張仁晖自利州回,奏董璋攻陷阆州,節度使李仁矩舉家遇害。

    丁未,宮苑使董光業并妻子并斬于都市,璋之子也。

    辛亥,以武安軍節度副使、洪鄂道行營副都統、檢校太尉馬希聲為武安軍節度使,加兼侍中。

    時湖南馬殷奏,久病不任軍政,乞以男希聲為帥,故有是命。

    中書奏:「吏部流内铨諸色選人,所試判兩節,欲委定其等第,文優者超一資,其次者次資,又次者以同類,道理全疏者于同類中少人戶處注拟。

    」從之。

     十一月庚申朔,帝禦文明殿,冊皇子秦王,仗衛樂懸如儀。

    甲子,正衙命使冊皇子宋王于鎮州。

    是日,幸龍門。

    翼日,馮道奏曰:「陛下宮中無事,遊幸近郊則可矣,若涉曆山險,萬一馬足蹉跌,則贻臣下之憂。

    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

    況貴為天子,豈可自輕哉!」帝斂容謝之。

    退令小黃門至中書問道垂堂、倚衡之義,道因注解以聞,帝深納之。

    己巳,故太子少保緻仕封舜卿贈太子少傅。

    庚午,應州節度使張敬達移雲州,以捧聖都指揮使、守恩州刺史沙彥詢為應州節度使;以颍州團練使高行周為安北都護,充振武節度使。

    壬申,黔南節度使楊漢章棄城奔忠州,為董璋所攻也。

    乙亥,制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削奪官爵,以其同董璋叛也。

    丙子,以前同州節度使羅周敬為左監門上将軍。

    丁醜,故兵部侍郎許光義加贈禮部尚書。

    辛巳,西面軍前奏,今月十三日,階州刺史王宏贽、泸州刺史馮晖,自利州取山路出劍門關外倒下,殺敗董璋守關兵士三千餘人,收複劍州。

    甲申,日南至,帝禦文明殿受朝賀。

    丙戌,以給事中鄭韬光為左散騎常侍。

    青州奏,得登州狀,契丹安巴堅男東丹王托雲越海來歸國。

    《契丹國志》:時東丹王失職怨望,因率其部四十餘人越海歸唐。

     十二月乙未,荊南奏,湖南節度使、楚國王馬殷薨,廢朝三日。

    庚子,以前襄州節度使安元信為宋州節度使。

    辛醜,幸苑中。

    丁未,以二王後秘書丞、襲酅國公楊仁矩卒辍朝,贈工部郎中。

    庚戌,湖南節度使馬希聲起複,加兼中書令。

    壬子,以樞密院直學士、戶部侍郎閻至為澤州刺史;樞密使直學士、戶部侍郎史圭為貝州刺史。

    甲寅,遣樞密使安重誨赴西面軍前。

    時帝以蜀路險阻,進兵艱難,潼關已西,物價甚賤,百姓挽運至利州,率一斛不得一鬥,謂侍臣曰:「關西勞擾,未有成功,誰能辦吾事者!朕須自行。

    」安重誨曰:「此臣之責也,臣請行。

    」帝許之。

    言訖而辭,翼日遂行。

    甲寅,故西川兵馬都監、泗州防禦使李嚴贈太傅。

    丙辰,車駕畋于西山,臘也。

    丁巳,回鹘遣使來朝貢。

    戊午,故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兼尚書令、南平王高季興贈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