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八 明宗紀八
關燈
小
中
大
長興二年春正月庚申朔,帝禦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儀。
乙醜,诏曰:「故天策上将軍、守太師、尚書令、楚國王馬殷,品位俱高,封崇已極,無官可贈,宜賜谥及神道碑文,仍以王禮葬。
」壬申,契丹東丹王托雲自渤海國率衆到阙,帝慰勞久之,錫赉加等,是日,百僚稱賀。
丙子,以沙州節度使曹義金兼中書令。
丁醜,東丹王托雲進本國印三紐。
庚辰,以靜江軍節度使馬賓卒廢朝,贈尚書令。
丙戌,荊南節度使高從誨落起複,加兼中書令。
二月己醜朔,以宋州節度使趙延壽為左武衛上将軍,充宣徽北院使。
癸巳,诏貢院舊以例夜試進士,今後晝試,排門齊入,即日試畢。
丁酉,幸至德宮,又幸安元信、東丹王托雲之第。
辛醜,以鴻胪卿緻仕賈馥卒廢朝。
以樞密院使、守太尉、兼中書令安重誨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充河中節度使,進封沂國公。
己酉,以右威衛上将軍陳臯為洋州節度使。
诏諸府少尹上任,以二十五日為限。
諸州刺史、諸道行軍司馬、副使、兩使判官已下賓職,團防軍事判官、推官、府縣官等,并以三十日為限。
凡幕職随府者不在此例。
癸醜,邠州節度使李敬周移鎮徐州。
诏禁天下不得開發無主墳墓。
三月辛酉,诏渤海國人皇王托雲宜賜姓東丹,名慕華,仍授檢校太保、安東都護,充懷華軍節度、瑞鎮等州觀察等使。
其從慕華歸國部校,各授懷化、歸德将軍中郎将。
先于定州擒獲蕃将,特哩衮宜賜姓狄,名懷惠,紮古宜賜姓列,名知恩,并授檢校右散騎常侍。
錫裡紮拉宜賜姓原,名知感;裕勒古宜賜姓服,名懷造;奚王副使格斯齊宜賜姓乙,名懷宥,三人并授檢校太子賓客。
甲子,以前鴻胪卿王瓊為太仆卿。
丙寅,以皇子從珂為左衛大将軍。
從珂自河中失守,歸清化裡第,至是安重誨出鎮河中,帝召見,泣而謂之曰:「如重誨意,爾安得更相見耶!」因有是命。
壬申,以滄州節度使孔循卒廢朝。
乙亥,以西京留守、權知興元軍府事王思同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充西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
庚辰,以少府監聶延祚為殿中監,以前雲州節度使楊漢章為安州節度使。
乙酉,太師緻仕錢镠複授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以其子兩浙節度使元瓘等上表首罪,故有是命。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夏四月辛卯,制德妃王氏進位淑妃。
诏錢镠依舊賜不名。
誅内官安希倫,以其受安重誨密指,令于内中伺帝起居故也。
丁酉,幸會節園,宴群臣,因幸河南府。
诏罷州縣官到任後率斂為地圖;又禁人毀廢所在碑碣,恐名賢遺行失所考也。
戊戌,诏今年四月禘飨太廟。
故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故幽州節度使周德威、故汴州節度使符存審,并配飨莊宗廟廷。
己亥,以前徐州節度使張虔钊為鳳翔節度使。
癸卯,以汴州節度副使藥縱之為戶部侍郎,前宗正卿李諧為将作監。
甲辰,以宣徽北院使、左衛上将軍趙延壽為檢校太傅、行禮部尚書,充樞密使。
乙巳,潞州節度使劉仲殷移鎮秦州。
帝幸龍門佛寺祈雨。
己酉,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兼六軍諸衛副使。
辛亥,以前鳳翔節度使硃宏昭為左武衛上将軍,充宣徽南院使。
壬子,以兵部尚書盧質為河陽節度使。
甲寅,以遂州節度使夏魯奇沒于王事廢朝。
诏曰:「久摐時雨,深疚予心。
宜委諸州府長吏親問刑獄,省察冤濫,見禁囚徒,除死罪外,并放。
」 五月戊午朔,帝禦文明殿受朝。
庚申,以三司使、行工部尚書張延朗為兗州節度使。
辛酉,诏:「近聞百執事等,或親居内職,或貴列廷臣,或宣達君恩,或勾當公事,經由列鎮,幹撓諸侯,指射職員,安排親昵,或潛示意旨,或顯發書題。
自今後一切止絕,有所犯者,發薦人貶官,求薦人流配。
如逐處長吏自徇人情,隻仰被替人詣阙上訴,長吏罰兩月俸,發薦人更加一等,被替人卻令依舊。
」甲子,都官郎中、知制诰崔棁上言,請搜訪宣宗已來野史,以備編修,從之。
丁卯,诏:「諸州府城郭
乙醜,诏曰:「故天策上将軍、守太師、尚書令、楚國王馬殷,品位俱高,封崇已極,無官可贈,宜賜谥及神道碑文,仍以王禮葬。
」壬申,契丹東丹王托雲自渤海國率衆到阙,帝慰勞久之,錫赉加等,是日,百僚稱賀。
丙子,以沙州節度使曹義金兼中書令。
丁醜,東丹王托雲進本國印三紐。
庚辰,以靜江軍節度使馬賓卒廢朝,贈尚書令。
丙戌,荊南節度使高從誨落起複,加兼中書令。
二月己醜朔,以宋州節度使趙延壽為左武衛上将軍,充宣徽北院使。
癸巳,诏貢院舊以例夜試進士,今後晝試,排門齊入,即日試畢。
丁酉,幸至德宮,又幸安元信、東丹王托雲之第。
辛醜,以鴻胪卿緻仕賈馥卒廢朝。
以樞密院使、守太尉、兼中書令安重誨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充河中節度使,進封沂國公。
己酉,以右威衛上将軍陳臯為洋州節度使。
诏諸府少尹上任,以二十五日為限。
諸州刺史、諸道行軍司馬、副使、兩使判官已下賓職,團防軍事判官、推官、府縣官等,并以三十日為限。
凡幕職随府者不在此例。
癸醜,邠州節度使李敬周移鎮徐州。
诏禁天下不得開發無主墳墓。
三月辛酉,诏渤海國人皇王托雲宜賜姓東丹,名慕華,仍授檢校太保、安東都護,充懷華軍節度、瑞鎮等州觀察等使。
其從慕華歸國部校,各授懷化、歸德将軍中郎将。
先于定州擒獲蕃将,特哩衮宜賜姓狄,名懷惠,紮古宜賜姓列,名知恩,并授檢校右散騎常侍。
錫裡紮拉宜賜姓原,名知感;裕勒古宜賜姓服,名懷造;奚王副使格斯齊宜賜姓乙,名懷宥,三人并授檢校太子賓客。
甲子,以前鴻胪卿王瓊為太仆卿。
丙寅,以皇子從珂為左衛大将軍。
從珂自河中失守,歸清化裡第,至是安重誨出鎮河中,帝召見,泣而謂之曰:「如重誨意,爾安得更相見耶!」因有是命。
壬申,以滄州節度使孔循卒廢朝。
乙亥,以西京留守、權知興元軍府事王思同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充西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
庚辰,以少府監聶延祚為殿中監,以前雲州節度使楊漢章為安州節度使。
乙酉,太師緻仕錢镠複授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以其子兩浙節度使元瓘等上表首罪,故有是命。
丁亥,以太常卿李愚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夏四月辛卯,制德妃王氏進位淑妃。
诏錢镠依舊賜不名。
誅内官安希倫,以其受安重誨密指,令于内中伺帝起居故也。
丁酉,幸會節園,宴群臣,因幸河南府。
诏罷州縣官到任後率斂為地圖;又禁人毀廢所在碑碣,恐名賢遺行失所考也。
戊戌,诏今年四月禘飨太廟。
故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故幽州節度使周德威、故汴州節度使符存審,并配飨莊宗廟廷。
己亥,以前徐州節度使張虔钊為鳳翔節度使。
癸卯,以汴州節度副使藥縱之為戶部侍郎,前宗正卿李諧為将作監。
甲辰,以宣徽北院使、左衛上将軍趙延壽為檢校太傅、行禮部尚書,充樞密使。
乙巳,潞州節度使劉仲殷移鎮秦州。
帝幸龍門佛寺祈雨。
己酉,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兼六軍諸衛副使。
辛亥,以前鳳翔節度使硃宏昭為左武衛上将軍,充宣徽南院使。
壬子,以兵部尚書盧質為河陽節度使。
甲寅,以遂州節度使夏魯奇沒于王事廢朝。
诏曰:「久摐時雨,深疚予心。
宜委諸州府長吏親問刑獄,省察冤濫,見禁囚徒,除死罪外,并放。
」 五月戊午朔,帝禦文明殿受朝。
庚申,以三司使、行工部尚書張延朗為兗州節度使。
辛酉,诏:「近聞百執事等,或親居内職,或貴列廷臣,或宣達君恩,或勾當公事,經由列鎮,幹撓諸侯,指射職員,安排親昵,或潛示意旨,或顯發書題。
自今後一切止絕,有所犯者,發薦人貶官,求薦人流配。
如逐處長吏自徇人情,隻仰被替人詣阙上訴,長吏罰兩月俸,發薦人更加一等,被替人卻令依舊。
」甲子,都官郎中、知制诰崔棁上言,請搜訪宣宗已來野史,以備編修,從之。
丁卯,诏:「諸州府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