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七 明宗紀七
關燈
小
中
大
所分别,凡上中宮表章呼「皇後殿下」,若不形文字,尋常隻呼「皇後」。
從之。
癸未,太子少傅蕭頃卒,廢朝。
甲申,回鹘可汗仁喻遣使貢方物。
辛卯,以翰林承旨、兵部侍郎李愚為太常卿。
壬辰,以前滑州節度使李從璋為左骁衛上将軍。
六月丁酉,以護駕馬軍都指揮使、貴州刺史安從進為宣州節度使,充護駕馬軍都指揮使;以護駕步軍都指揮使、澄州刺史藥彥稠為壽州節度使兼護駕步軍都指揮使。
甲辰,以皇城使安崇緒為河陽留後,重誨子也。
鳳翔奏:「所管良、晏、匡三州并無屬縣,請卻改為縣。
」從之,仍舊為軍鎮。
前振武節度使安金全卒。
壬子,中書門下奏:「詳覆到禮部送今年及第進士李飛、樊吉、夏侯珙、吳沺、王德柔、李谷等六人,望放及第。
其盧價等七人及賓貢鄭樸,望許令将來就試。
知貢舉張文寶試士不得精當,望罰一季俸。
」從之。
丁巳,皇子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從厚移領鎮州,以左武衛上将軍李從溫為許州節度使。
秋七月甲子,以宣徽南院使、行右衛上将軍、判三司馮赟為北京留守、太原尹。
己巳,以鄧州節度使史敬镕卒廢朝。
甲戌,以左威衛上将軍梁漢颙為鄧州節度使,前兗州節度使趙在禮為左骁衛上将軍。
庚辰,奉國軍節度使兼威武軍節度副使、檢校太尉、兼侍中王延禀加兼中書令。
诏:「諸州得替防禦、團練使、刺史并宜于班行比拟,如未有員阙,可随常參官逐日立班。
」新例也。
辛巳,诏揀年少宮人及西川宮人并還其家,無家可歸者,任從所适。
甲申,以前齊州防禦使孫璋為鄜州節度使。
戊子,以右散騎常侍陸崇卒廢朝。
崇為福建冊使,卒于明州,贈兵部尚書。
宿州進白兔,安重誨謂其使曰:「豐年為上瑞,兔懷狡性,雖白何為!」命退歸。
八月甲午,以前鄧州節度使盧文進為左衛上将軍。
北京奏,吐渾千餘帳内附,于天池川安置。
禁在京百司影射州縣稅戶。
乙未,捧聖軍使李行德、十将張儉、告密人邊彥溫并族誅,以其誣告安重誨私市兵仗故也。
以前許州節度使張延朗為檢校太傅、行兵部尚書,充三司使。
三司之有使額,自延朗始也。
初,中書覆奏,授延朗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兼判戶部度支事。
奏入,宣旨曰:「會計之司,國朝重事,将總成其事額,俾專委于近臣,貴便一時,何循往例,兼移内職,可示新規。
張延朗可充三司使,班在宣徽使下。
」癸卯,北京奏,生吐渾内附,欲于岚州安族帳。
都官員外郎、知制诰張昭遠奏:「請依國朝舊以例,選郎官、禦史分行天下,宣問風俗,興利除害。
」不報。
壬寅,皇子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從榮封秦王,仍令所司擇日冊命。
《五代會要》:長興元年九月,太常禮院奏,草定冊秦王儀注。
博士段颙議曰:據《開元禮》,臨軒冊命諸王大臣,其日受冊者,朝服從第鹵簿,與百官俱集朝堂,就次受冊訖,通事舍人引,不載谒朝還第之儀。
自開元以後,冊拜諸王皆正衙命使,詣延英進冊,皇帝禦内殿,高品引王入立于位,高品宣制讀冊,王受冊訖,歸院,亦無乘辂谒朝之禮。
臣按《五禮精義》雲:「古者皆因禘嘗而頒爵祿,所以示無自專,禀之于祖宗也。
」今雖冊命,不在烝嘗,然拜大官、封大邑,必至殿廷,敬慎之道也。
今當司欲準《開元禮》,其日秦王服朝服,自理所乘辂車、備鹵簿,與群臣俱集朝堂,就次受冊訖,至應天門外,奉冊置于載冊之車,秦王升辂,出谒太廟訖,歸理所,儀仗鹵簿如來時之儀。
從之。
戊申,兗州奏:「淮南海州都指揮使王傳拯殺本州刺史陳宣,焚燒州城,以所部兵士及家口五千人歸國,至沂州。
」帝遣使慰納之。
庚戌,正衙命使冊福慶長公主孟氏。
以前雄武軍節度使王思同為左武衛上将軍,以前鳳州節度使陳臯為右威衛上将軍。
壬子,正衙命使赴太原,冊永甯公主石氏。
乙卯,以左監門衛上将軍陳延福卒廢朝。
丙辰,皇子鎮州節度使從厚封宋王,仍令擇日冊命。
九月乙醜,階州刺史王宏贽上言:「一州主客戶才及千戶,并無縣局,臣今檢括得新舊主客已及三千二百,欲依舊額立将利、福津二縣,請置令佐。
」從之。
丁醜,诏天下諸州府,不得奏薦著紫衣官員為州縣官。
戊寅,升尚書右丞為正四品。
癸未,利、阆、遂三州奏,東川節度使董璋謀叛,結連西川孟
從之。
癸未,太子少傅蕭頃卒,廢朝。
甲申,回鹘可汗仁喻遣使貢方物。
辛卯,以翰林承旨、兵部侍郎李愚為太常卿。
壬辰,以前滑州節度使李從璋為左骁衛上将軍。
六月丁酉,以護駕馬軍都指揮使、貴州刺史安從進為宣州節度使,充護駕馬軍都指揮使;以護駕步軍都指揮使、澄州刺史藥彥稠為壽州節度使兼護駕步軍都指揮使。
甲辰,以皇城使安崇緒為河陽留後,重誨子也。
鳳翔奏:「所管良、晏、匡三州并無屬縣,請卻改為縣。
」從之,仍舊為軍鎮。
前振武節度使安金全卒。
壬子,中書門下奏:「詳覆到禮部送今年及第進士李飛、樊吉、夏侯珙、吳沺、王德柔、李谷等六人,望放及第。
其盧價等七人及賓貢鄭樸,望許令将來就試。
知貢舉張文寶試士不得精當,望罰一季俸。
」從之。
丁巳,皇子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從厚移領鎮州,以左武衛上将軍李從溫為許州節度使。
秋七月甲子,以宣徽南院使、行右衛上将軍、判三司馮赟為北京留守、太原尹。
己巳,以鄧州節度使史敬镕卒廢朝。
甲戌,以左威衛上将軍梁漢颙為鄧州節度使,前兗州節度使趙在禮為左骁衛上将軍。
庚辰,奉國軍節度使兼威武軍節度副使、檢校太尉、兼侍中王延禀加兼中書令。
诏:「諸州得替防禦、團練使、刺史并宜于班行比拟,如未有員阙,可随常參官逐日立班。
」新例也。
辛巳,诏揀年少宮人及西川宮人并還其家,無家可歸者,任從所适。
甲申,以前齊州防禦使孫璋為鄜州節度使。
戊子,以右散騎常侍陸崇卒廢朝。
崇為福建冊使,卒于明州,贈兵部尚書。
宿州進白兔,安重誨謂其使曰:「豐年為上瑞,兔懷狡性,雖白何為!」命退歸。
八月甲午,以前鄧州節度使盧文進為左衛上将軍。
北京奏,吐渾千餘帳内附,于天池川安置。
禁在京百司影射州縣稅戶。
乙未,捧聖軍使李行德、十将張儉、告密人邊彥溫并族誅,以其誣告安重誨私市兵仗故也。
以前許州節度使張延朗為檢校太傅、行兵部尚書,充三司使。
三司之有使額,自延朗始也。
初,中書覆奏,授延朗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兼判戶部度支事。
奏入,宣旨曰:「會計之司,國朝重事,将總成其事額,俾專委于近臣,貴便一時,何循往例,兼移内職,可示新規。
張延朗可充三司使,班在宣徽使下。
」癸卯,北京奏,生吐渾内附,欲于岚州安族帳。
都官員外郎、知制诰張昭遠奏:「請依國朝舊以例,選郎官、禦史分行天下,宣問風俗,興利除害。
」不報。
壬寅,皇子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從榮封秦王,仍令所司擇日冊命。
《五代會要》:長興元年九月,太常禮院奏,草定冊秦王儀注。
博士段颙議曰:據《開元禮》,臨軒冊命諸王大臣,其日受冊者,朝服從第鹵簿,與百官俱集朝堂,就次受冊訖,通事舍人引,不載谒朝還第之儀。
自開元以後,冊拜諸王皆正衙命使,詣延英進冊,皇帝禦内殿,高品引王入立于位,高品宣制讀冊,王受冊訖,歸院,亦無乘辂谒朝之禮。
臣按《五禮精義》雲:「古者皆因禘嘗而頒爵祿,所以示無自專,禀之于祖宗也。
」今雖冊命,不在烝嘗,然拜大官、封大邑,必至殿廷,敬慎之道也。
今當司欲準《開元禮》,其日秦王服朝服,自理所乘辂車、備鹵簿,與群臣俱集朝堂,就次受冊訖,至應天門外,奉冊置于載冊之車,秦王升辂,出谒太廟訖,歸理所,儀仗鹵簿如來時之儀。
從之。
戊申,兗州奏:「淮南海州都指揮使王傳拯殺本州刺史陳宣,焚燒州城,以所部兵士及家口五千人歸國,至沂州。
」帝遣使慰納之。
庚戌,正衙命使冊福慶長公主孟氏。
以前雄武軍節度使王思同為左武衛上将軍,以前鳳州節度使陳臯為右威衛上将軍。
壬子,正衙命使赴太原,冊永甯公主石氏。
乙卯,以左監門衛上将軍陳延福卒廢朝。
丙辰,皇子鎮州節度使從厚封宋王,仍令擇日冊命。
九月乙醜,階州刺史王宏贽上言:「一州主客戶才及千戶,并無縣局,臣今檢括得新舊主客已及三千二百,欲依舊額立将利、福津二縣,請置令佐。
」從之。
丁醜,诏天下諸州府,不得奏薦著紫衣官員為州縣官。
戊寅,升尚書右丞為正四品。
癸未,利、阆、遂三州奏,東川節度使董璋謀叛,結連西川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