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七 明宗紀七

關燈
彥稠出師,帝戒之曰:「與朕生緻彥溫,吾将自訊之。

    」及收城,斬首傳送,帝怒彥稠等。

    時議皆以為安重誨方弄國權,從榮諸王敬事不暇,獨忌從珂威名,每于帝前屢言其短,巧作窺圖,冀能傾陷。

    彥溫既誅,從珂歸清化裡第。

    重誨謂馮道等曰:「蒲帥失守,責帥之義,法當如何?」翼日,道等奏:「合行朝典。

    」帝不悅,趙鳳堅奏:「故事有責帥之義,所以激勵籓守。

    」帝曰:「皆非公等意也。

    」後數日,帝于中興殿見宰臣,趙鳳承重誨意,又再論列,帝默然。

    翼日,重誨複自論奏,帝極言以拒之,語在《末帝紀》中。

    帝又曰:「卿欲如何制置?」重誨曰:「于陛下父子之間,臣不合言,一禀聖旨。

    」帝曰:「從他私第閑坐,何煩奏也!」乃止。

    以前邢州節度使、檢校司徒李從溫為左武衛上将軍。

    丙辰,以西京留守、檢校司徒索自通為河中節度使。

    丁巳,雲州奏:掩襲契丹,獲頭口萬計。

     戊午,帝禦文明殿受冊徽号,冊曰:「維長興元年,歲次庚寅,四月甲午朔,二十五日戊午,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太微宮使、宏文館大學士、上柱國、始平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食實封一百戶臣馮道,銀青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判集賢院事、上柱國、天水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臣趙鳳,及文武百官特進、太子少傅、上柱國、酒泉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臣李琪等五千八百九十七人言: 臣聞天不稱高而體尊,地不矜厚而形大,厚無不載,高無不覆。

    四時行于内,萬物生其間,總神祗之靈,葉帝王之運。

    日出而星辰自戢,龍飛而雷雨皆行,元氣和而天下和,庶事正而天下正。

     伏惟皇帝陛下,天授一德,時曆多艱。

    翊太祖以興邦,佐先皇而定難,拯嗣昭于潞困,救德威于燕危,遏思遠而全鄴都,誅彥章而下梁苑。

    成再造之業,由四征之功。

    洎纂鴻圖,每敷皇化。

    去内庫而省庖膳,出宮人而減伶官,輕寶玉之珍,卻鷹鹯之貢。

    淳風既洽,嘉瑞自臻。

    故登極之前,人皆不足;改元之後,時便有年。

    遐荒旋斃于戎王,重譯徑來于蠻子,東巡而守殷殪,北讨而王都殲,破契丹而燕、趙無虞,控靈武而瓜、沙并複。

     近以飨上元而薦太廟,就吉土而配昊天,辂已降而雨沾,事欲行而月見。

    燔柴禮畢,作解恩覃,帝命鹹均,人情普悅。

    非陛下有道有德,至聖至明,動不疑人,靜惟恭己,常敦孝禮,每納忠言,則何以臨禦五年,澄清四海!時久纏于災害,民驟見于和平。

    休征備載于簡編,徽号過持于謙讓。

    三年不允,衆志皆堅。

    天不以上帝自崇,日不以大明自貴,于烝民有惠,于元後同符,列聖皆然,舊章斯在。

    今以明庭百辟,列土諸侯,中外同辭,再三瀝懇。

    臣等不勝大願,謹奉玉寶玉冊,上号曰聖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

     伏惟皇帝陛下,體堯、舜之至道,法日月于太虛,威于夷狄,恩及蟲魚。

    奉國者繼加榮寵,違天者鹹就誅鋤。

    典禮當告成之後,夙夜思即位之初,千秋萬歲,永混車書。

     宰臣馮道之辭也。

    庚申,以左多吾上将軍史敬熔為鄧州節度使,以右金吾上将軍符彥超為兗州節度使,以骁衛上将軍張敬詢為滑州節度使,以阆州防禦使孫嶽為鳳州節度使。

    诏改鳳翔管内應州為匡州,信州為晏州,改新州管内武州為毅州。

      五月乙醜,鄭州防禦使張進、副使鹹繼威并停任,以盜掠城中居人故也。

    丙寅,以少府監韋肅為洺州刺史,以潞州節度使王建立為太傅緻仕。

    建立素與安重誨不協,因其入朝,乃言建立自鎮歸朝過鄴都,日有扇搖之言,以是罪之,故令緻仕。

    丁卯,以前興元節度使劉仲殷權知潞州軍州事。

    戊辰,以安州節度使高行珪卒辍朝。

    有司上言:「皇後受冊,内外命婦并合奉賀。

    今未有命婦準例上表稱賀。

    中書諸道節度使但進表上言皇帝,外命婦上皇後賀箋表,進呈訖,無報。

    應皇親或有慶賀及起居章表,内中進呈後,隻宣示來使,并不合答複。

    」從之。

    壬申,以權知昭義軍軍州事劉仲殷為潞州節度使、檢校太傅。

    丁醜,帝臨軒,命使冊淑妃曹氏為皇後。

    禮院上言,百官上疏于皇後曰「皇後殿下」,及六宮及率土婦人慶賀隻呼「殿下」,不言「皇後」。

    中書覆奏,若隻呼「殿下」,恐與皇太子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