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六 明宗紀六

關燈
,以左骁衛上将軍張溫為洋州節度使,以黔州留後楊漢賓為本州節度使。

    中書奏:「太常寺定少帝谥昭宣光烈孝皇帝,廟号景宗。

    伏以少帝今不入廟,難以言宗,隻雲昭宣光烈孝皇帝。

    」從之。

    丁亥,以鳳州武興軍留後陳臯為武興軍節度使,以新州威塞軍留後翟璋為威塞軍節度使。

    壬辰,以權知尚書右丞崔居儉為尚書右丞。

    诏葺天下廨宇。

    丙申,襄州奏,荊南高從誨乞歸順。

    雲州奏,契丹犯塞。

      六月辛醜,以左散騎常侍姚顗為兵部侍郎。

    壬寅,夔州節度使楊漢章移鎮雲州,以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兼欽州刺史張敬達為鳳州節度使。

    癸卯,以前西京副留守事張遵誨行衛尉事,充客省使。

    國子博士田敏請葺四郊祠祭齋室。

    丙午,以沂州刺史張萬進為安北都護,充振武軍節度使。

    戊申,以宿州團練使康思立為利州節度使。

    登州刺史孫元停任,坐在任無名科率故也。

    诏鄴都仍舊為魏府。

    應魏府、汴州、益州宮殿悉去鸱尾,賜節度使為衙署。

    辛亥,以權知朔方軍留後、定難軍都知兵馬使韓澄為朔方留後。

    癸醜,以前潞州節度使符彥超為左骁衛上将軍。

    诏:「諸道節度使行軍司馬,名位雖高,或帥臣不在,其州事宜委節度副使權知。

    」又诏:「籓郡所請賓幕及主事親從者,悉以名聞。

    」丙辰,權知荊南軍府事高從誨上章首罪,乞修職貢,仍進銀三千兩贖罪。

    壬戌,幸至德宮。

    诏:「京城空地,課人蓋造。

    如無力者,許人請射營構。

    」 秋七月庚午,以前西京留守判官張镈為司農卿。

    壬申,貶前左金吾上将軍毛璋為儒州長流百姓,尋賜自盡,以其在籓鎮陰蓄奸謀故也。

    甲戌,禦史中丞呂夢奇責授太子右贊善大夫,坐曾借毛璋馬故也。

    己卯,以工部侍郎任贊為左散騎常侍,以樞密直學士、左谏議大夫、充匦使閻至為工部侍郎充職。

    遂州進嘉禾,一莖九穗。

    壬午,以給事中、判大理卿事許光義為禦史中丞。

    史館上言:「所編修莊宗一朝事迹,欲名為實錄,太祖、獻祖、懿祖名為紀年錄。

    」從之。

    《五代會要》:天成三年十二月,史館奏:「據左補阙張昭遠狀:'嘗讀國書,伏見懿祖昭烈皇帝自元和之初,獻祖文皇帝于太和之際,立功王室,陳力國朝。

    太祖武皇帝自鹹通後來,勤王戮力,翦平多難,頻立大功,三換節旄,再安京國。

    莊宗皇帝終平大憝,奄有中原,倘阙編修,遂成湮墜。

    伏請與當館修撰,參序條綱,撰太祖、莊宗實錄。

    '」四年七月,監修國史趙鳳奏:「奉敕修懿祖、獻祖、太祖、莊宗四帝實錄,自今年六月一日起手,旋具進呈。

    伏以凡關纂述,務合品題。

    承乾禦宇之君,行事方雲實錄;追尊冊号之帝,約文隻可紀年。

    所修前件史書,今欲自莊宗一朝名為實錄,其太祖以上并目為紀年錄。

    」從之。

    甲申,以前荊南行軍司馬、檢校太傅高從誨起複,授檢校太傅、兼侍中,充荊南節度使。

    丙戌,泾州節度使李從昶移鎮華州,以冀州刺史李金全為泾州節度使。

    戊子,中書奏:「今後新及第舉人,有曾授正官及禦署者,欲約前任資序,與除一官。

    」從之。

    壬辰,诏取來年二月二十一日有事于南郊。

     八月丁酉朔,大理正路阮奏:「切見春秋釋奠于文宣王,而武成王廟久曠時祭,請複常祀。

    」從之。

    戊戌,中書奏:「太子少傅李琪所撰進《霍彥威神道碑》文,不分真僞,是混功名,望令改撰。

    」從之。

    琪,梁之故相,私懷感遇,叙彥威在梁曆任,不欲言僞梁故也。

    辛醜,诏:「亂離已來,天下諸軍所掠生口,有主識認,即勒還之。

    」以前清河縣令、襲酅國公、食邑三千戶楊仁矩為秘書丞。

    禦史台奏:「主簿硃穎是前中丞奏請,合随聽罷任。

    」诏曰:「主簿既為正秩,況入選門,顯自朝恩,合終考限,宜令仍舊守官。

    」甲辰,以宰臣馮道為南郊大禮使,兵部尚書盧質為禮儀使,禦史中丞許光義為儀仗使,兵部侍郎姚顗為鹵簿使,河南尹從榮為橋道頓遞使,客省使、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