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四 明宗紀四
關燈
小
中
大
邊祗候,彈奏公事,或有南班失儀,點檢不及。
今欲依常朝例,差殿中侍禦史二員,押鐘鼓樓位,仍各綴供奉班出入。
」從之。
以青州節度副使淳于晏為亳州團練使。
契丹遣使美棱瑪古已下朝貢。
戊寅,西川奏:據黎州狀,雲南使趙和于大渡河南起舍一間,留信物十五籠,并雜箋詩一卷,遞至阙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禦文明殿視朝。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貶郴州司戶,又貶崖州長流百姓,所在賜自盡。
判官樂文紀配祁州,責其違法黩貨也。
乙酉,駕發西京,诏留宰相崔協以奉祠祭。
丁亥,帝宿于荥陽。
汴州硃守殷奏,都指揮使馬彥超謀亂,已處斬訖。
戊子,次京水,知硃守殷反,帝親統禁軍倍程前進。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誅。
丙申,磁州刺史藥縱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鎬至,稱制殺太子少保緻仕任圜。
契丹遣使持書求碑石,欲為其父表其葬所。
戊戌,诏曰:「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稅租,并主持務局敗阙課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殘欠夏稅,并特與除放。
?筆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禍,恐人非之,思沛恩于衆以掩己過,乃奏曰:「三司積欠約二百萬貫,虛系帳額,請并蠲放。
」帝重違其意,故有是诏。
時議者以蠲隔年之賦,猶或惠民,場院課利一概除之,得不啟奸幸之門乎!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緻仕任圜,早推勳舊,曾委重難,既退免于劇權,俾優閑于外地。
而乃不遵禮分,潛附守殷,緘題罔避于嫌疑,情旨頗彰于怨望。
自收汴壘,備見蹤由,若務含宏,是孤典憲。
尚全大體,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盡,其骨肉親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辛醜,诏曰:「後來其蘇,動必從于人欲;天監厥德,靜宜布于國恩。
近者言幸浚郊,暫離洛邑,蓋逢歲稔,共樂時康。
不謂奸臣,遽彰逆狀,為厲之階既甚,覆宗之禍自贻。
俾我生靈,遘茲紛擾,永言轸恻,無辍寐興。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雲雷之澤,應汴州城内百姓,既經驚動,宜放二年屋稅;諸處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處焚毀。
應天下見禁囚徒,除十惡五逆、殺人放火、劫盜、合造毒藥、官典犯贓、僞行印信、屠牛外,罪無輕重,并從釋放。
應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長者有廢疾者,免一丁差役」雲。
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筠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青州節度使霍彥威差人走馬進箭一對,賀誅硃守殷,帝卻賜彥威箭一對。
傳箭,番家之符信也,起軍令衆則使之,彥威本非蕃将,以臣傳箭于君,非禮也。
癸卯,以權知汴州事、陝州節度使石敬瑭為汴州節度使、兼六軍諸衛副使、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鳳翔奏,地震。
丙午,威武軍節度副使、檢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國軍節度副使、兼威武軍節度副使。
诏割施州卻屬黔南。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從敏為陝州節度使。
乙卯,青州霍彥威、郓州符習來朝。
以太子詹事溫辇為吏部侍郎。
徐州房知溫為朝。
戊午,黔南節度使李紹義加檢校太保。
庚申,皇子河中節度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從珂,鄴都留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從榮,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從厚,并加檢校太傅,進爵邑。
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請制置慶州青白兩池,逐年出絹十萬匹,米萬石。
诏升慶州為防禦所,以廷琬為使。
壬申,诏霍彥威等歸籓。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冊贈太保,鄭州仆射陂可改為太保陂。
時議者以仆射陂者,後魏孝文帝賜仆射李沖,故因以為名,及是命之降以為李靖,蓋誤也。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屬來乞通和。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鳳翔留後高允貞為右監門上将軍。
诏以施州為夔州屬郡,以其便近故也。
遣飛勝指揮使于契丹,賜契丹主錦绮、銀器等,兼賜其母繡被纓珞。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歸阙,帝問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諸蕃不相侵擾。
雁門已北,東西數千裡,鬥粟不過十錢。
」帝悅,顧謂左右曰:「須行善事,以副天道。
」居數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馮道奏曰:「莊宗末年,不撫軍民,惑于聲樂,遂緻人怨國亂。
陛下自膺人望,歲時豐稔,亦淳化所緻也。
更顧居安思危。
」帝然之。
許州地震。
庚辰,皇子鄴都留守從榮移鎮太原。
以北京留守符彥超為潞州節度使。
乙酉,以彰國軍節度使李從璋昧于政理,诏歸阙。
敕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逐年賜錢四十萬。
己醜,兗州節度使趙在禮來朝。
诏出潛龍宅米以赈百官。
壬辰,以太傅緻仕齊國公趙光逢卒辍朝。
丙申,許州節度使夏魯奇移鎮遂州。
庚子,幸石敬瑭公署及康義誠私第。
甲辰,狩于東郊,臘也。
丙午,追尊四廟,以應州舊宅為廟。
今欲依常朝例,差殿中侍禦史二員,押鐘鼓樓位,仍各綴供奉班出入。
」從之。
以青州節度副使淳于晏為亳州團練使。
契丹遣使美棱瑪古已下朝貢。
戊寅,西川奏:據黎州狀,雲南使趙和于大渡河南起舍一間,留信物十五籠,并雜箋詩一卷,遞至阙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禦文明殿視朝。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貶郴州司戶,又貶崖州長流百姓,所在賜自盡。
判官樂文紀配祁州,責其違法黩貨也。
乙酉,駕發西京,诏留宰相崔協以奉祠祭。
丁亥,帝宿于荥陽。
汴州硃守殷奏,都指揮使馬彥超謀亂,已處斬訖。
戊子,次京水,知硃守殷反,帝親統禁軍倍程前進。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誅。
丙申,磁州刺史藥縱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鎬至,稱制殺太子少保緻仕任圜。
契丹遣使持書求碑石,欲為其父表其葬所。
戊戌,诏曰:「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稅租,并主持務局敗阙課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殘欠夏稅,并特與除放。
?筆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禍,恐人非之,思沛恩于衆以掩己過,乃奏曰:「三司積欠約二百萬貫,虛系帳額,請并蠲放。
」帝重違其意,故有是诏。
時議者以蠲隔年之賦,猶或惠民,場院課利一概除之,得不啟奸幸之門乎!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緻仕任圜,早推勳舊,曾委重難,既退免于劇權,俾優閑于外地。
而乃不遵禮分,潛附守殷,緘題罔避于嫌疑,情旨頗彰于怨望。
自收汴壘,備見蹤由,若務含宏,是孤典憲。
尚全大體,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盡,其骨肉親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辛醜,诏曰:「後來其蘇,動必從于人欲;天監厥德,靜宜布于國恩。
近者言幸浚郊,暫離洛邑,蓋逢歲稔,共樂時康。
不謂奸臣,遽彰逆狀,為厲之階既甚,覆宗之禍自贻。
俾我生靈,遘茲紛擾,永言轸恻,無辍寐興。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雲雷之澤,應汴州城内百姓,既經驚動,宜放二年屋稅;諸處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處焚毀。
應天下見禁囚徒,除十惡五逆、殺人放火、劫盜、合造毒藥、官典犯贓、僞行印信、屠牛外,罪無輕重,并從釋放。
應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長者有廢疾者,免一丁差役」雲。
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筠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青州節度使霍彥威差人走馬進箭一對,賀誅硃守殷,帝卻賜彥威箭一對。
傳箭,番家之符信也,起軍令衆則使之,彥威本非蕃将,以臣傳箭于君,非禮也。
癸卯,以權知汴州事、陝州節度使石敬瑭為汴州節度使、兼六軍諸衛副使、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鳳翔奏,地震。
丙午,威武軍節度副使、檢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國軍節度副使、兼威武軍節度副使。
诏割施州卻屬黔南。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從敏為陝州節度使。
乙卯,青州霍彥威、郓州符習來朝。
以太子詹事溫辇為吏部侍郎。
徐州房知溫為朝。
戊午,黔南節度使李紹義加檢校太保。
庚申,皇子河中節度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從珂,鄴都留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從榮,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從厚,并加檢校太傅,進爵邑。
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請制置慶州青白兩池,逐年出絹十萬匹,米萬石。
诏升慶州為防禦所,以廷琬為使。
壬申,诏霍彥威等歸籓。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冊贈太保,鄭州仆射陂可改為太保陂。
時議者以仆射陂者,後魏孝文帝賜仆射李沖,故因以為名,及是命之降以為李靖,蓋誤也。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屬來乞通和。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鳳翔留後高允貞為右監門上将軍。
诏以施州為夔州屬郡,以其便近故也。
遣飛勝指揮使于契丹,賜契丹主錦绮、銀器等,兼賜其母繡被纓珞。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歸阙,帝問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諸蕃不相侵擾。
雁門已北,東西數千裡,鬥粟不過十錢。
」帝悅,顧謂左右曰:「須行善事,以副天道。
」居數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馮道奏曰:「莊宗末年,不撫軍民,惑于聲樂,遂緻人怨國亂。
陛下自膺人望,歲時豐稔,亦淳化所緻也。
更顧居安思危。
」帝然之。
許州地震。
庚辰,皇子鄴都留守從榮移鎮太原。
以北京留守符彥超為潞州節度使。
乙酉,以彰國軍節度使李從璋昧于政理,诏歸阙。
敕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逐年賜錢四十萬。
己醜,兗州節度使趙在禮來朝。
诏出潛龍宅米以赈百官。
壬辰,以太傅緻仕齊國公趙光逢卒辍朝。
丙申,許州節度使夏魯奇移鎮遂州。
庚子,幸石敬瑭公署及康義誠私第。
甲辰,狩于東郊,臘也。
丙午,追尊四廟,以應州舊宅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