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四 明宗紀四

關燈
樞密院承旨孟鹄充三司副使權判。

     六月壬午,華州、邢州進兩歧麥,兗州進三足鳥。

    丙戌,宰相任圜落平章事,守太子少保。

    丁亥,诏天下除并無名額寺院。

    以宣徽北院使張延朗為右武衛大将軍、判三司,依前宣徽使、檢校司徒。

    辛卯,大理少卿王郁上言:「凡決極刑,準敕合三覆奏。

    近年已來,全隳此法,伏乞今後決前一日許一覆奏。

    」從之。

    壬辰,南面招讨使、知荊南行府事、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劉訓責授檢校右仆射、守澶州刺史。

    訓南征無功,故有是譴。

    诏喪葬之家,送終之禮不得過度。

    乙未,戶部尚書李鈴上言:「請朝班自四品已上官各許薦令錄兩人,五品官各薦簿尉兩人,功過賞罰,與舉者同之。

    」诏從之。

    其所舉人,仍于官告内标所舉姓名,或有不公,連坐舉主。

    仍令三品已上各舉堪任兩使判官者。

    丙申,以天策上将軍、湖南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尚書令、楚王馬殷為守太師、尚書令,封楚國王。

    庚子,幸白司馬陂,祭突厥神,從北俗之禮也。

     秋七月庚戌朔,以宋州節度使王晏球充北面行營副招讨使。

    癸醜,以左金吾将軍烏昭遠為左衛上将軍,充入蠻國信使。

    中書奏:「馬殷封楚國王,禮文不載國王之制,請約三公之儀,用竹冊。

    」從之。

    壬戌,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孟知祥加檢校太尉、兼侍中,東川董璋加爵邑。

    以左效義指揮使元習為資州刺史,右效義指揮使盧密為雅州刺史。

    癸亥,幸冷泉宮。

    甲子,以檢校工部尚書謝洪為宿州團練使。

    夔州刺史西方鄴奏,殺敗荊南賊軍,收峽内三州。

    丙寅,升夔州為甯江軍,以鄴為節度使。

    戊辰,诏曰:「頃因本朝親王,遙領方鎮,遂有副大使知節度事,年代已深,相沿未改。

    其東川、西川今後落副大使,隻雲節度使。

    」庚午,遂州留後李敬周、鄜州留後劉仲殷莘正授本州節度使。

    壬申,兗州節度使房知溫移鎮徐州,徐州節度使安元信移鎮襄州,滄州節度使趙在禮移鎮兗州。

    以齊州防禦使安審通為滄州節度使。

    是日,诏陵州、合州長流百姓豆盧革、韋說等,宜令逐處刺史監賜自盡,其骨肉并放逐便。

    是日,逐段凝于遼州,劉訓于濮州,溫韬于德州。

    甲戌,太子少保任圜上表乞緻仕,仍于外地尋醫,诏從之。

    丁醜,以左金吾大将軍曹廷隐為齊州防禦使。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辛巳,以右谏議大夫孔昭序為給事中,以秘書少監崔憓為右谏議大夫。

    壬午,以右骁衛大将軍劉衡為左領衛上将軍;以鄴都副留守趙敬怡為右衛上将軍,判興唐府事。

    乙酉,昆明大鬼主羅殿王、普露靜王九部落,各差使随牂家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來朝,進方物,各賜官告、缯采、銀器放還蕃。

    丙戌,以禦史中丞盧文紀為工部尚書,以左谏議大夫梁文矩為禦史中丞。

    鄧州留後陶?貶岚州司馬,以其為内鄉縣令盛歸仁所訟,稅外科率故也。

    仍賜歸仁绯袍魚袋。

    癸巳,幸皇子從榮第,宣禁中伎樂觀宴;從榮進馬及器币,帝因以伎樂賜之。

    華州上言,渭河泛濫害稼。

    丁酉,以吏部郎中、襲文宣公孔邈為左谏議大夫。

    史館修撰趙熙上言:「應内中公事及诏書奏對,應不到中書者,請委内臣一人抄錄,月終送史館。

    」诏差樞密直學士錄送。

    青州進芝草。

    新州奏,契丹乞置互市。

    癸卯,汴州節度使硃守殷加兼侍中,郓州節度使符習加檢校太尉。

    甲辰,皇子從榮娶鄜州節度使劉仲殷女,是夕禮會,百僚表賀。

     九月辛亥,義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王都加食邑實封。

    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加檢校太尉,鎮州節度使王建立加同平章事。

    僞吳楊溥遣使以應聖節貢獻。

    己未,以前雲州節度使高行珪為鄧州節度使。

    是日,出禦劄曰:「曆代帝王,以時巡狩,一則遵于禮制,一則按察方區。

    矧彼夷門,控茲東夏,當先帝戡平之始,為眇躬殿守之邦,俗尚貞純,兵懷忠勇。

    自元臣鎮靜,庶事康和,兆民鹹樂于有年,阖境彌堅于望幸,事難違衆,議在省方。

    朕取十月七日親幸汴州。

    」庚申,以衛尉卿李延光為大理卿。

    北京留守李彥超上言:「先父存審,本姓符氏,蒙武皇賜姓,乞卻還本姓。

    」從之。

    乙醜,夏州節度使李仁福、鳳翔節度使李從?嚴、朔方節度使韓洙,并加食邑,改賜功臣。

    以汝州防禦使趙延壽為河陽節度使,以比部郎中、知制诰劉贊為中書舍人,以河陽掌書記程遜為比部員外郎、知制诰,以代州刺史李德珫為蔚州刺史。

     丙寅,樞密使孔循兼東都留守。

    襄州夏魯奇上言,荊南高季興遣使持書乞修貢奉,诏魯奇不納。

    诏諸州錄事參軍,不得兼使府賓職。

    己巳,鄧州節度使史敬镕加檢校太保,同州節度使盧質加檢校司徒。

    禦史台奏:「每遇入閣,舊例隻一員侍禦史在龍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