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一 明宗紀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天禮畢,賜帝鐵券。
四月,潞州小将楊立叛,帝受诏讨之。
五月,擒楊立以獻。
六月,進位太尉,移鎮汴州,代李存審為蕃漢總管。
十二月,契丹入寇。
三年正月,帝領兵破契丹于涿州,移授鎮州節度使。
先是,帝領兵過鄴,鄴庫素有禦甲,帝取五百聯以行。
是歲,莊宗幸鄴,知之,怒甚。
無何,帝奏請以長子從珂為北京内衙都指揮使,莊宗愈不悅,曰:「軍政在吾,安得為子奏請!吾之細铠,不奉诏旨強取,其意何也?」令留守張憲自往取之,左右說谕,乃止。
帝憂恐不自安,上表申理,方解。
十二月,帝朝于洛陽。
是時,莊宗失政,四方饑馑,軍士匮乏,有賣兒貼婦者,道路怨咨。
帝在京師,頗為謠言所屬,洎硃友謙、郭崇韬無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懷憂懾。
諸軍馬步都虞候硃守殷奉密旨伺帝起居,守殷陰謂帝曰:「德業振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公可謂振主矣,宜自圖之,無與禍會。
」帝曰:「吾心不負天地,禍福之來,吾無所避,付之于天,卿勿多談也。
」 四年二月六日,趙在禮據魏州反,莊宗遣元行欽将兵攻之;行欽不利,退保衛州。
初,帝善遇樞密使李紹宏,及帝在洛陽,群小多以飛語謗毀,紹宏每為庇護。
會行欽兵退,河南尹張全義密奏,請委帝北伐,紹宏贊成之,遂遣帝将兵渡河。
三月六日,帝至鄴都,趙在禮等登城謝罪,出牲饩以勞師,帝亦慰納之,營于鄴城之西南,下令以九日攻城。
八日夜,軍亂。
從馬直軍士有張破敗者,号令諸軍,各殺都将,縱火焚營,歡噪雷動。
至五鼓,亂兵逼帝營,親軍搏戰,傷痍者殆半,亂兵益盛。
帝叱之,責其狂逆之狀,亂兵對曰:「昨貝州戍兵,主上不垂厚宥;又聞鄴城平定之後,欲盡坑全軍。
某等初無叛志,直畏死耳。
已共諸軍商量,與城中合勢,擊退諸道之師,欲主上帝河南,請令公帝河北。
」帝泣而拒之,亂兵呼曰:「令公欲何之?不帝河北,則為他人所有。
苟不見幾,事當不測!」抽戈露刃,環帝左右。
安重誨、霍彥威蹑帝足,請詭随之,因為亂兵迫入鄴城。
懸橋已發,共扶帝越濠而入,趙在禮等歡泣奉迎。
《通鑒》:亂兵擁嗣源及李紹真等入城,城中不受外兵。
皇甫晖逆擊張破敗,斬之,外兵皆潰。
趙在禮等率諸校迎拜嗣源。
是日,飨将士于行宮,在禮等不納外兵,軍衆流散,無所歸向。
帝登南樓,謂在禮曰:「欲建大計,非兵不能集事,吾自于城外招撫諸軍。
」帝乃得出。
夜至魏縣,部下不滿百人。
時霍彥威所将鎮州兵五千人獨不亂,聞帝既出,相率歸帝。
诘朝,帝登城掩泣曰:「國家患難,一至于此!來日歸籓上章,徐圖再舉。
」安重誨、霍彥威等曰:「此言非便也。
國家付以阃外之事,不幸師徒逗撓,為賊驚奔。
元行欽狂妄小人,彼在城南,未聞戰聲,無故棄甲;如朝天之日,信其奏陳,何所不至!若歸籓聽命,便是強據要君,正堕讒慝之口也。
正當星行歸阙,面叩玉階,讒間沮謀,庶全功業,無便于此者也。
」帝從之。
十一日,發魏縣,至相州,獲官馬二千匹,始得成軍。
元行欽退保衛州,果以飛語上奏,帝上章申理,莊宗遣帝子從審及内官白從訓齊诏谕帝。
從審至衛州,為行欽所械,帝奏章亦不達。
帝乃趨白臯渡,駐軍于河上,會山東上供綱載絹數船适至,乃取以賞軍,軍士以之增氣。
及将濟,以渡船甚少,帝方憂之。
忽有木伐數隻,沿流而至,即用以濟師,故無留滞焉。
二十六日至汴州,莊宗領兵至荥澤,遣龍骧都校姚彥溫為前鋒。
是日,彥溫率部下八百騎歸于帝,具言:「主上為行欽所惑,事勢已離,難與共事。
」帝曰:「卿自不忠,言何悖也!」乃奪其兵,仍下令曰:「主上未諒吾心,遂緻軍情至此,宜速赴京師。
」既而房知溫、杜晏球自北面相繼而至。
四月丁亥朔,至罂子谷,聞蕭牆釁作,莊宗晏駕,帝恸哭不自勝。
诘旦,硃守殷遣人馳報:「京城大亂,燔剽不息,請速至京師。
」己醜,帝至洛陽,止于舊宅,分命諸将止其焚掠。
百官弊衣旅見,帝謝之,斂衽泣涕。
時魏王
四月,潞州小将楊立叛,帝受诏讨之。
五月,擒楊立以獻。
六月,進位太尉,移鎮汴州,代李存審為蕃漢總管。
十二月,契丹入寇。
三年正月,帝領兵破契丹于涿州,移授鎮州節度使。
先是,帝領兵過鄴,鄴庫素有禦甲,帝取五百聯以行。
是歲,莊宗幸鄴,知之,怒甚。
無何,帝奏請以長子從珂為北京内衙都指揮使,莊宗愈不悅,曰:「軍政在吾,安得為子奏請!吾之細铠,不奉诏旨強取,其意何也?」令留守張憲自往取之,左右說谕,乃止。
帝憂恐不自安,上表申理,方解。
十二月,帝朝于洛陽。
是時,莊宗失政,四方饑馑,軍士匮乏,有賣兒貼婦者,道路怨咨。
帝在京師,頗為謠言所屬,洎硃友謙、郭崇韬無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懷憂懾。
諸軍馬步都虞候硃守殷奉密旨伺帝起居,守殷陰謂帝曰:「德業振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公可謂振主矣,宜自圖之,無與禍會。
」帝曰:「吾心不負天地,禍福之來,吾無所避,付之于天,卿勿多談也。
」 四年二月六日,趙在禮據魏州反,莊宗遣元行欽将兵攻之;行欽不利,退保衛州。
初,帝善遇樞密使李紹宏,及帝在洛陽,群小多以飛語謗毀,紹宏每為庇護。
會行欽兵退,河南尹張全義密奏,請委帝北伐,紹宏贊成之,遂遣帝将兵渡河。
三月六日,帝至鄴都,趙在禮等登城謝罪,出牲饩以勞師,帝亦慰納之,營于鄴城之西南,下令以九日攻城。
八日夜,軍亂。
從馬直軍士有張破敗者,号令諸軍,各殺都将,縱火焚營,歡噪雷動。
至五鼓,亂兵逼帝營,親軍搏戰,傷痍者殆半,亂兵益盛。
帝叱之,責其狂逆之狀,亂兵對曰:「昨貝州戍兵,主上不垂厚宥;又聞鄴城平定之後,欲盡坑全軍。
某等初無叛志,直畏死耳。
已共諸軍商量,與城中合勢,擊退諸道之師,欲主上帝河南,請令公帝河北。
」帝泣而拒之,亂兵呼曰:「令公欲何之?不帝河北,則為他人所有。
苟不見幾,事當不測!」抽戈露刃,環帝左右。
安重誨、霍彥威蹑帝足,請詭随之,因為亂兵迫入鄴城。
懸橋已發,共扶帝越濠而入,趙在禮等歡泣奉迎。
《通鑒》:亂兵擁嗣源及李紹真等入城,城中不受外兵。
皇甫晖逆擊張破敗,斬之,外兵皆潰。
趙在禮等率諸校迎拜嗣源。
是日,飨将士于行宮,在禮等不納外兵,軍衆流散,無所歸向。
帝登南樓,謂在禮曰:「欲建大計,非兵不能集事,吾自于城外招撫諸軍。
」帝乃得出。
夜至魏縣,部下不滿百人。
時霍彥威所将鎮州兵五千人獨不亂,聞帝既出,相率歸帝。
诘朝,帝登城掩泣曰:「國家患難,一至于此!來日歸籓上章,徐圖再舉。
」安重誨、霍彥威等曰:「此言非便也。
國家付以阃外之事,不幸師徒逗撓,為賊驚奔。
元行欽狂妄小人,彼在城南,未聞戰聲,無故棄甲;如朝天之日,信其奏陳,何所不至!若歸籓聽命,便是強據要君,正堕讒慝之口也。
正當星行歸阙,面叩玉階,讒間沮謀,庶全功業,無便于此者也。
」帝從之。
十一日,發魏縣,至相州,獲官馬二千匹,始得成軍。
元行欽退保衛州,果以飛語上奏,帝上章申理,莊宗遣帝子從審及内官白從訓齊诏谕帝。
從審至衛州,為行欽所械,帝奏章亦不達。
帝乃趨白臯渡,駐軍于河上,會山東上供綱載絹數船适至,乃取以賞軍,軍士以之增氣。
及将濟,以渡船甚少,帝方憂之。
忽有木伐數隻,沿流而至,即用以濟師,故無留滞焉。
二十六日至汴州,莊宗領兵至荥澤,遣龍骧都校姚彥溫為前鋒。
是日,彥溫率部下八百騎歸于帝,具言:「主上為行欽所惑,事勢已離,難與共事。
」帝曰:「卿自不忠,言何悖也!」乃奪其兵,仍下令曰:「主上未諒吾心,遂緻軍情至此,宜速赴京師。
」既而房知溫、杜晏球自北面相繼而至。
四月丁亥朔,至罂子谷,聞蕭牆釁作,莊宗晏駕,帝恸哭不自勝。
诘旦,硃守殷遣人馳報:「京城大亂,燔剽不息,請速至京師。
」己醜,帝至洛陽,止于舊宅,分命諸将止其焚掠。
百官弊衣旅見,帝謝之,斂衽泣涕。
時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