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十 莊宗紀八
關燈
小
中
大
鹹欲謀反,苟不聽從,須至無禮。
」仁晸曰:「吾非不知此,但丈夫舉事,當計萬全。
」軍人即斬仁晸。
裨将趙在禮聞軍亂,衣不及帶,将逾垣而遁,亂兵追及,白刃環之曰:「公能為帥否?否則頭随刃落!」在禮懼,即曰:「吾能為之。
」衆遂呼噪,中夜燔劫貝郡。
诘旦,擁在禮趨臨清,剽永濟、館陶。
五日晚,有自貝州來者,言亂兵将犯都城,都巡檢使孫铎等急趨史彥瓊之第,告曰:「賊将至矣,請給铠仗,登陴拒守。
」彥瓊曰:「今日賊至臨清,計程六日方至,為備未晚。
」孫铎曰:「賊來寇我,必倍道兼行,一朝失機,悔将何及!請仆射率衆登陴,铎以勁兵千人伏于王莽河逆擊之;賊既挫勢,須至離潰,然後可以剪除。
如俟其兇徒薄于城下,必慮奸人内應,則事未可測也。
」彥瓊曰:「但訓士守城,何須即戰。
」時彥瓊疑孫铎等有他志,故拒之。
是夜三更,賊果攻北門,彥瓊時以部衆在北門樓,聞賊呼噪,即時驚潰。
彥瓊單騎奔京師。
遲明,亂軍入城,孫铎與之巷戰,不勝,攜其母自水門而出,獲免。
晡晚,趙在禮引諸軍據宮城,署皇甫晖、趙進等為都虞候、斬斫使,諸軍大掠。
興唐尹王正言谒在禮,望塵再拜。
是日,衆推在禮為兵馬留後,草奏以聞。
帝怒,命宋州節度使元行欽率騎三千赴鄴都招撫,诏征諸道之師進讨。
丁酉,淮南楊溥遣使賀平蜀。
己亥,魏王繼岌奏,康延孝擁衆反,回寇西川。
遣副招讨使任圜率兵追讨之。
庚子,福建節度副使王延翰奏,節度使王審知委權知軍府事。
邢州左右步直軍四百人據城叛,推軍校趙太為留後,诏東北面副招讨使李紹真率兵讨之。
辛醜,元行欽至鄴都,進攻南門,以诏書招谕城中,趙在禮獻羊酒勞軍,登城遙拜行欽曰:「将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甯,上贻聖憂,追悔何及!傥公善為敷奏,俾從渙汗,某等亦不敢不改過自新。
」行欽曰:「上以汝輩有社稷功,必行赦宥。
」因以诏書谕之。
皇甫晖聚衆大诟,即壞诏。
行欽以聞,帝怒曰:「收城之日,勿遺噍類!」壬寅,行欽自鄴退軍,保澶州。
甲午,從馬直宿衛軍士王溫等五人夜半謀亂,殺本軍使,為衛兵所擒,磔于本軍之門。
丙午,以右散騎常侍韓彥恽為戶部侍郎。
丁未,鄴都行營招撫使元行欽率諸道之師再攻鄴都。
戊申,以洋州留後李紹文為夔州節度使。
诏河中節度使、永王存霸歸籓。
己酉,以樞密使宋唐玉為特進、左威衛上将軍,充宣徽南院使。
庚戌,諸軍大集于鄴都,進攻其城,不克。
行欽又大治攻具。
城中知其無赦,晝夜為備。
朝廷聞之益恐,連發中使促繼岌西征之師。
繼岌以康延孝據漢州,中軍之士從任圜進讨,繼岌端居利州,不獲東歸。
是日,飛龍使顔思威部署西川宮人至。
辛亥,淮南楊溥遣使貢方物。
西京上言,客省使李嚴押蜀主王衍至本府。
壬子,以守太尉、中書令、河南尹兼河陽節度使、齊王張全義為檢校太師、兼尚書令,充許州節度使。
東川董璋奏,準诏誅遂州節度使李令德于本州,夷其族。
癸醜,湖南馬殷奏,福建節度使王審知疾甚,副使王延翰已權知軍府事,請降旄節。
司天監上言:自二月上旬後,晝夜陰雲,不見天象,自二十六日方晴,至月終,星辰無變。
以右衛上将軍硃漢賓知河南府事。
甲辰,命蕃漢總管李嗣源統親軍赴鄴都,以讨趙在禮。
帝素倚愛元行欽,鄴城軍亂,即命為行營招讨使,久而無功。
時趙太據邢州,王景戡據滄州,自為留後,河朔郡邑多殺長吏。
帝欲親征,樞密使與宰臣奏言:「京師者,天下根本,雖四方有變,陛下宜居中以制之,但命将出征,無煩躬禦士伍。
」帝曰:「紹榮讨亂未有成功,繼岌之軍尚留巴、漢,餘無可将者,斷在自行。
」樞密使李紹宏等奏曰:「陛下以謀臣猛将取天下,今一州之亂而雲無可将者,何也?總管李嗣源是陛下宗臣,創業已來,艱難百戰,何城不下,何賊不平,威略之名,振于夷夏,以臣等籌之,若委以專征,鄴城之寇,不足平也!」帝素寬大容納,無疑于物,自誅郭崇韬、硃友謙之後,閹宦伶官交相讒谄,邦國大事皆聽其謀,繇是漸多猜惑,不欲大臣典兵,既聞奏議,乃曰:「予恃嗣源侍衛,卿當擇其次者。
」又奏曰:「以臣
」仁晸曰:「吾非不知此,但丈夫舉事,當計萬全。
」軍人即斬仁晸。
裨将趙在禮聞軍亂,衣不及帶,将逾垣而遁,亂兵追及,白刃環之曰:「公能為帥否?否則頭随刃落!」在禮懼,即曰:「吾能為之。
」衆遂呼噪,中夜燔劫貝郡。
诘旦,擁在禮趨臨清,剽永濟、館陶。
五日晚,有自貝州來者,言亂兵将犯都城,都巡檢使孫铎等急趨史彥瓊之第,告曰:「賊将至矣,請給铠仗,登陴拒守。
」彥瓊曰:「今日賊至臨清,計程六日方至,為備未晚。
」孫铎曰:「賊來寇我,必倍道兼行,一朝失機,悔将何及!請仆射率衆登陴,铎以勁兵千人伏于王莽河逆擊之;賊既挫勢,須至離潰,然後可以剪除。
如俟其兇徒薄于城下,必慮奸人内應,則事未可測也。
」彥瓊曰:「但訓士守城,何須即戰。
」時彥瓊疑孫铎等有他志,故拒之。
是夜三更,賊果攻北門,彥瓊時以部衆在北門樓,聞賊呼噪,即時驚潰。
彥瓊單騎奔京師。
遲明,亂軍入城,孫铎與之巷戰,不勝,攜其母自水門而出,獲免。
晡晚,趙在禮引諸軍據宮城,署皇甫晖、趙進等為都虞候、斬斫使,諸軍大掠。
興唐尹王正言谒在禮,望塵再拜。
是日,衆推在禮為兵馬留後,草奏以聞。
帝怒,命宋州節度使元行欽率騎三千赴鄴都招撫,诏征諸道之師進讨。
丁酉,淮南楊溥遣使賀平蜀。
己亥,魏王繼岌奏,康延孝擁衆反,回寇西川。
遣副招讨使任圜率兵追讨之。
庚子,福建節度副使王延翰奏,節度使王審知委權知軍府事。
邢州左右步直軍四百人據城叛,推軍校趙太為留後,诏東北面副招讨使李紹真率兵讨之。
辛醜,元行欽至鄴都,進攻南門,以诏書招谕城中,趙在禮獻羊酒勞軍,登城遙拜行欽曰:「将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甯,上贻聖憂,追悔何及!傥公善為敷奏,俾從渙汗,某等亦不敢不改過自新。
」行欽曰:「上以汝輩有社稷功,必行赦宥。
」因以诏書谕之。
皇甫晖聚衆大诟,即壞诏。
行欽以聞,帝怒曰:「收城之日,勿遺噍類!」壬寅,行欽自鄴退軍,保澶州。
甲午,從馬直宿衛軍士王溫等五人夜半謀亂,殺本軍使,為衛兵所擒,磔于本軍之門。
丙午,以右散騎常侍韓彥恽為戶部侍郎。
丁未,鄴都行營招撫使元行欽率諸道之師再攻鄴都。
戊申,以洋州留後李紹文為夔州節度使。
诏河中節度使、永王存霸歸籓。
己酉,以樞密使宋唐玉為特進、左威衛上将軍,充宣徽南院使。
庚戌,諸軍大集于鄴都,進攻其城,不克。
行欽又大治攻具。
城中知其無赦,晝夜為備。
朝廷聞之益恐,連發中使促繼岌西征之師。
繼岌以康延孝據漢州,中軍之士從任圜進讨,繼岌端居利州,不獲東歸。
是日,飛龍使顔思威部署西川宮人至。
辛亥,淮南楊溥遣使貢方物。
西京上言,客省使李嚴押蜀主王衍至本府。
壬子,以守太尉、中書令、河南尹兼河陽節度使、齊王張全義為檢校太師、兼尚書令,充許州節度使。
東川董璋奏,準诏誅遂州節度使李令德于本州,夷其族。
癸醜,湖南馬殷奏,福建節度使王審知疾甚,副使王延翰已權知軍府事,請降旄節。
司天監上言:自二月上旬後,晝夜陰雲,不見天象,自二十六日方晴,至月終,星辰無變。
以右衛上将軍硃漢賓知河南府事。
甲辰,命蕃漢總管李嗣源統親軍赴鄴都,以讨趙在禮。
帝素倚愛元行欽,鄴城軍亂,即命為行營招讨使,久而無功。
時趙太據邢州,王景戡據滄州,自為留後,河朔郡邑多殺長吏。
帝欲親征,樞密使與宰臣奏言:「京師者,天下根本,雖四方有變,陛下宜居中以制之,但命将出征,無煩躬禦士伍。
」帝曰:「紹榮讨亂未有成功,繼岌之軍尚留巴、漢,餘無可将者,斷在自行。
」樞密使李紹宏等奏曰:「陛下以謀臣猛将取天下,今一州之亂而雲無可将者,何也?總管李嗣源是陛下宗臣,創業已來,艱難百戰,何城不下,何賊不平,威略之名,振于夷夏,以臣等籌之,若委以專征,鄴城之寇,不足平也!」帝素寬大容納,無疑于物,自誅郭崇韬、硃友謙之後,閹宦伶官交相讒谄,邦國大事皆聽其謀,繇是漸多猜惑,不欲大臣典兵,既聞奏議,乃曰:「予恃嗣源侍衛,卿當擇其次者。
」又奏曰:「以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