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九 莊宗紀七

關燈
持權,憑阻修而僭号。

    早者,曾上秦王緘劄,張皇蜀地聲塵,形侮黩之言辭,謗親賢之勳德。

    昨朕風驅銳旅,電掃兇渠,複已墜之宗祧,缵中興之曆數。

    捷音旋報,複命仍稽,使來而尚抗書題,情動而先誇險固。

    加以宋光葆辄陳狂計,别啟奸謀,将欲北顧秦川,東窺荊渚,人而無禮,罪莫大焉。

     昨客省使李嚴奉使銅梁,近歸金阙,凡于奏對,備述端由。

    其宋光嗣相見之時,于坐上便有言說,先問契丹強弱,次數秦王是非,度此包藏,可見情狀。

    加以疏遠忠直,朋比奸雄。

    内則縱恣輕華,競貪寵位;外則滋彰法令,蠹耗生靈。

    既德力以不量,在神祇之共憤。

    今命興聖宮使、魏王繼岌充西川四面行營都統,命侍中、樞密使郭崇韬充西川東北面行營都招讨制置等使,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充西川東南面行營都招讨使,鳳翔節度使李?嚴充供軍轉運應接等使,同州節度使李令德充行營招讨副使,陝府節度使李紹琛充行營蕃漢馬步軍都排陣斬斫使,西京留守張筠充西川管内安撫應接使,華州節度使毛璋充行營左廂馬步都虞候,邠州節度使董璋充行營右廂馬步都虞候,客省使李嚴充西川管内招撫使,總領阙下諸軍,兼西面諸道馬步兵士,取九月十八日進發。

    凡爾中外,宜體朕懷。

     辛醜,授魏王繼岌諸道行營都統,餘如故。

    繼岌既受都統之命,以梁漢颙充中軍馬步都虞候兼馬步軍都指揮使,張廷蘊為中軍步軍都指揮使,牛景章充中軍左廂馬軍都指揮使,沈斌充中軍右廂馬軍都指揮使,卓瑰充中軍左廂步軍都指揮使,王贽充中軍右廂步軍都指揮使,供奉官李從襲充中軍馬步軍都監,高品李廷安、呂知柔充魏王衙通谒。

    诏工部尚書任圜、翰林學士李愚參魏王軍事。

    丁未夕,偏天陰雲,北方有聲如雷,野雉皆鳴,俗所謂「天狗落」。

    戊申,魏王繼岌、樞密使侍中郭崇韬進發西征。

    太子少師緻仕薛廷珪卒,贈右仆射。

    甲寅,幸壽安陵。

    司天上言:「自七月三日大雨,至九月十八日後方晴,三辰行度不見。

    」丁巳,幸尖山射雁。

      冬十月庚申朔,宰臣及文武三品以上官赴長壽宮,上大行皇太後谥曰貞簡皇太後。

    辛酉,幸甘泉,遂幸壽安陵。

    壬戌,魏王繼岌率師至鳳翔,先遣使馳檄以谕蜀部。

    丁卯,奉皇太後尊谥寶冊赴西京錄座,宰臣豆盧革攝太尉讀冊文,吏部尚書李琪讀寶文,百官素服,班于長壽宮門外奉慰。

    淮南楊溥遣使進慰禮。

    己巳,中書上言:「貞簡太後陵請以坤陵為名。

    」從之。

    初蔔山陵,帝欲祔于代州武皇陵,奏議:「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分其南北。

    」乃于壽安縣界别蔔是陵。

    《五代會要》載中書門下奏議雲:「人君以四海為家,不當分其南北。

    洛陽是帝王之宅,四時朝拜,禮須便近,不能遠幸代州。

    今漢朝諸陵,皆近秦雍,國朝陵寝,布列京畿。

    後魏文帝自代遷洛之後,園陵皆在河南,兼敕功臣之家,不許北葬,今魏氏諸陵尚在京畿。

    祔葬代州,理未為允。

    」從之。

     丙子,以前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馮道依前本官充職。

    戊寅,西征之師入大散關,《九國志·趙廷隐傳》雲:自入敵境,即禁兵士焚廬舍,剽财物,蜀人德之。

    僞命鳳州節度使王承捷、故鎮屯駐指揮使唐景思次第迎降,得兵一萬二千、軍儲四十萬。

    又下三泉,得軍儲三十餘萬。

    自是師無匮乏,軍聲大振。

    辛巳,僞興州刺史王承鑒、成州刺史王承樸棄城遁去,康延孝大破蜀軍于三泉。

    時王衍将幸秦州,以其軍五萬屯于利州。

    聞我師至,遣步騎三萬逆戰于三泉,延孝與李嚴以勁騎三千擊之,蜀軍大敗,斬首五千級,餘衆奔潰。

    王衍聞敗,自利州奔歸成都,斷吉柏津,浮梁而去。

    丁亥,文武百官上表,以貞簡皇太後靈駕發引,請車駕不至山陵所。

    戊子,葬貞簡太後于坤陵。

    己醜,魏王繼岌至興州,僞東川節度使宋光葆以梓、綿、劍、龍、普五州來降;武定軍使王承肇以達、蓬、璧三州來降;興元節度使王宗威以梁、開、通、渠、麟五州來降;階州刺史王承嶽納符印請命;秦州節度使王承休棄城自扶路奔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