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九 莊宗紀七
關燈
小
中
大
川。
《太平廣記》引《王氏見聞記》雲:王承休握銳兵于天水,兵刃不舉。
既知東軍入蜀,遂擁麾下之師及婦女孩幼萬餘口、金銀缯帛,于西蕃買路歸蜀。
沿路為西蕃擄奪,凍餓相踐而死,迨至蜀,存者百餘人,唯與田宗汭等脫身而至。
魏王使人問之曰:「親握重兵,何得不戰?」曰:「畏大王神武,不敢當其鋒。
」曰:「何不早降?」曰:「蓋緣王師不入封部,無門納款。
」曰:「初入蕃部幾許人?」曰:「萬餘口。
」「今存者幾何?」曰:「才及百數。
」魏王曰:「汝可償萬人之命。
」遂斬之。
十一月庚寅朔,帝幸壽安,号恸于坤陵。
戊戌,以振武節度使硃守殷為兗州節度使。
徐州、鄴都上言,十月二十五日夜,地大震。
康延孝至利州,修吉柏津浮梁。
僞昭武軍節度使林思谔來降。
辛醜,魏王過利州,帝賜王衍诏,谕以禍福。
甲辰,魏王至劍州,僞武信軍節度使王宗壽以遂、合、渝、泸、忠五州來降。
丁未,高麗國遣使貢方物。
康延孝、李嚴至漢州,王衍遣人送牛酒請降,李嚴遂先入成都。
戊申,祔貞簡皇太後神主于太廟。
己酉,魏王至綿州,王衍遣使上箋歸命。
庚戌,皇弟郓州節度使存霸、滑州節度使存渥、左金吾大将軍晉州節度使存乂、邢州節度使存紀,并授起複雲麾将軍、右金吾大将軍同正。
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奏,收複歸、夔、忠等州。
辛亥,魏王至德陽。
僞六軍使王宗弼報,王衍舉家遷于西宅,宗弼權稱西川兵馬留後;又報僞樞密使宋光嗣景潤澄、宣徽使李周辂歐陽晃同有異謀,惑亂蜀主,已枭斬訖。
《九國志·王宗弼傳》:唐師陷鳳州,衍遣三招讨屯三泉以拒唐師,未戰,三招讨俱遁走,因令宗弼守綿谷而誅三招讨,宗弼遂與三招讨同送款于魏王。
乃還成都,斬宋光嗣等,函首送于魏王,遷衍及母妻于西宮。
壬子,王衍遣使上表請降。
癸醜,以吳越國馬步統軍使、檢校太傅錢元球為檢校太尉、守侍中,充靜海軍節度使。
乙卯,魏王至西川城北。
丙辰,蜀主王衍出降,語在衍傳。
丁巳,大軍入成都,法令嚴峻,市不易肆。
自興師凡七十五日,蜀平,得兵士三萬、兵仗七百萬、糧三百五十三萬、錢一百九十二萬貫、金銀共二十二萬兩、珠玉犀象二萬、紋錦绫羅五十萬,得節度州十、郡六十四、縣二百四十九。
己醜,禮儀使奏:「貞簡皇太後升祔禮畢,一應宗廟伎樂及諸祀并請仍舊。
」從之。
十二月壬戌,以前雲州節度使李存敬為同州節度使;以同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李令德為遂州節度使;以邠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董璋為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以華州節度使毛璋為邠州節度使;以左金吾大将軍史敬熔為華州節度使。
丁卯,以武甯軍節度副使李紹文為兗州觀察留後。
庚午,宴諸王武臣于長春殿,始用樂。
丙子,以北京副留守、太原尹孟知祥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西山八國雲南都招撫等使;以戶部尚書王正言為檢校吏部尚書、守興唐尹,充鄴都副留守;以鄴都副留守、興唐尹張憲檢校吏部尚書、太原尹,充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
己卯,以臘辰狩于白沙,皇後、皇子、宮人畢從。
庚辰,次伊阙。
辛巳,次潭泊。
壬午,次龛澗。
癸未,還宮。
是時大雪苦寒,吏士有凍踣于路者。
伊、汝之民,饑乏尤甚,衛兵所至,責其供饷,既不能給,因壞其什器,撤其廬舍而焚之,甚于剽劫。
縣吏畏恐,竄避于山谷間。
甲申,出禦劄示中書門下,以今歲水災異常,所在人戶流徙,以避征賦,關市之征,抽納繁碎,宜令宰臣商量條奏。
丙戌,第三姑宋氏封義甯大長公主,長姊孟氏封瓊華長公主,第十一妹張氏封瑤英長公主。
閏十二月甲午,賜中書門下诏曰: 朕聞古先哲王,臨禦天下,上則以無偏無黨為至治,次則以足食足兵為遠謀,緬惟前修,誠可師範。
朕纂承鳳曆,嗣守鴻圖,三載于茲,萬機是總,非不知五兵未弭,兆庶多艱,蓋賴卿等寅亮居懷,康濟為務,冀盡數輿之理,洞
《太平廣記》引《王氏見聞記》雲:王承休握銳兵于天水,兵刃不舉。
既知東軍入蜀,遂擁麾下之師及婦女孩幼萬餘口、金銀缯帛,于西蕃買路歸蜀。
沿路為西蕃擄奪,凍餓相踐而死,迨至蜀,存者百餘人,唯與田宗汭等脫身而至。
魏王使人問之曰:「親握重兵,何得不戰?」曰:「畏大王神武,不敢當其鋒。
」曰:「何不早降?」曰:「蓋緣王師不入封部,無門納款。
」曰:「初入蕃部幾許人?」曰:「萬餘口。
」「今存者幾何?」曰:「才及百數。
」魏王曰:「汝可償萬人之命。
」遂斬之。
十一月庚寅朔,帝幸壽安,号恸于坤陵。
戊戌,以振武節度使硃守殷為兗州節度使。
徐州、鄴都上言,十月二十五日夜,地大震。
康延孝至利州,修吉柏津浮梁。
僞昭武軍節度使林思谔來降。
辛醜,魏王過利州,帝賜王衍诏,谕以禍福。
甲辰,魏王至劍州,僞武信軍節度使王宗壽以遂、合、渝、泸、忠五州來降。
丁未,高麗國遣使貢方物。
康延孝、李嚴至漢州,王衍遣人送牛酒請降,李嚴遂先入成都。
戊申,祔貞簡皇太後神主于太廟。
己酉,魏王至綿州,王衍遣使上箋歸命。
庚戌,皇弟郓州節度使存霸、滑州節度使存渥、左金吾大将軍晉州節度使存乂、邢州節度使存紀,并授起複雲麾将軍、右金吾大将軍同正。
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奏,收複歸、夔、忠等州。
辛亥,魏王至德陽。
僞六軍使王宗弼報,王衍舉家遷于西宅,宗弼權稱西川兵馬留後;又報僞樞密使宋光嗣景潤澄、宣徽使李周辂歐陽晃同有異謀,惑亂蜀主,已枭斬訖。
《九國志·王宗弼傳》:唐師陷鳳州,衍遣三招讨屯三泉以拒唐師,未戰,三招讨俱遁走,因令宗弼守綿谷而誅三招讨,宗弼遂與三招讨同送款于魏王。
乃還成都,斬宋光嗣等,函首送于魏王,遷衍及母妻于西宮。
壬子,王衍遣使上表請降。
癸醜,以吳越國馬步統軍使、檢校太傅錢元球為檢校太尉、守侍中,充靜海軍節度使。
乙卯,魏王至西川城北。
丙辰,蜀主王衍出降,語在衍傳。
丁巳,大軍入成都,法令嚴峻,市不易肆。
自興師凡七十五日,蜀平,得兵士三萬、兵仗七百萬、糧三百五十三萬、錢一百九十二萬貫、金銀共二十二萬兩、珠玉犀象二萬、紋錦绫羅五十萬,得節度州十、郡六十四、縣二百四十九。
己醜,禮儀使奏:「貞簡皇太後升祔禮畢,一應宗廟伎樂及諸祀并請仍舊。
」從之。
十二月壬戌,以前雲州節度使李存敬為同州節度使;以同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李令德為遂州節度使;以邠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董璋為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以華州節度使毛璋為邠州節度使;以左金吾大将軍史敬熔為華州節度使。
丁卯,以武甯軍節度副使李紹文為兗州觀察留後。
庚午,宴諸王武臣于長春殿,始用樂。
丙子,以北京副留守、太原尹孟知祥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西山八國雲南都招撫等使;以戶部尚書王正言為檢校吏部尚書、守興唐尹,充鄴都副留守;以鄴都副留守、興唐尹張憲檢校吏部尚書、太原尹,充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
己卯,以臘辰狩于白沙,皇後、皇子、宮人畢從。
庚辰,次伊阙。
辛巳,次潭泊。
壬午,次龛澗。
癸未,還宮。
是時大雪苦寒,吏士有凍踣于路者。
伊、汝之民,饑乏尤甚,衛兵所至,責其供饷,既不能給,因壞其什器,撤其廬舍而焚之,甚于剽劫。
縣吏畏恐,竄避于山谷間。
甲申,出禦劄示中書門下,以今歲水災異常,所在人戶流徙,以避征賦,關市之征,抽納繁碎,宜令宰臣商量條奏。
丙戌,第三姑宋氏封義甯大長公主,長姊孟氏封瓊華長公主,第十一妹張氏封瑤英長公主。
閏十二月甲午,賜中書門下诏曰: 朕聞古先哲王,臨禦天下,上則以無偏無黨為至治,次則以足食足兵為遠謀,緬惟前修,誠可師範。
朕纂承鳳曆,嗣守鴻圖,三載于茲,萬機是總,非不知五兵未弭,兆庶多艱,蓋賴卿等寅亮居懷,康濟為務,冀盡數輿之理,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