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八 莊宗紀六

關燈
以應州為雲州屬郡,升新州為威塞軍節度使,以妫、儒、武等州為屬郡。

    壬戌,皇子繼岌妻王氏封魏國夫人。

    幽州奏,契丹安巴堅東攻渤海。

      八月己巳,诏洛京應有隙地,任人請射修造,有主者限半年,令本主自修蓋,如過限不見屋宇,許他人占射。

    《五代會要》載此诏雲:籓方侯伯,内外臣僚,于京邑之中,無安居之所,亦可請射,各自修營。

    辛未,北京副留守、太原尹孟知祥加檢校太傅,增邑,賜功臣号。

    帝畋于西苑。

    癸酉,以租庸副使、守衛尉卿孔謙為租庸使,以右威衛上将軍孔循為租庸副使。

    甲戌,以權知汴州軍州事、翰林學士承旨、戶部尚書盧質為兵部尚書,依前翰林學士承旨,仍賜論思匡佐功臣。

    丙子,以雲州刺史、雁門以北都知兵馬使安元信為大同軍節度留後,以隰州刺史張廷裕為新州威塞軍節度留後。

    丁醜,樞密使郭崇韬上表請退,不允。

    戊寅,租庸使、守禮部尚書王正言罷使,守本官。

    辛巳,诏諸道節度、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并于洛陽修宅一區。

    中書門下上言:「請今後諸道除節度副使、兩使判官外,其餘職員并諸州軍事判官,各任本處奏辟。

    」從之。

    《五代會要》:同光二年八月八日,中書門下奏:「諸道除節度副使及兩使判官除授外,其餘職員并軍事判官,伏以翹車著詠,箋帛垂文,式重弓旌,以光尊俎。

    由是副已知之薦,成接士之榮,必當備悉行藏,習知才行,允奉幕中之畫,以稱席上之珍。

    爰自僞梁,頗乖斯義,皆從除授,以佐籓宣。

    因緣多事之秋,慮爽得人之選,将期推擇,式示更張。

    今後諸道,除節度副使、判官兩使除授外,其餘職員并諸州軍事判官等,并任本道本州,各當辟舉,其軍事判官,仍不在奏官之限。

    」汴州奏,大水損稼。

    癸未,租庸使孔謙進封會稽縣男,仍賜豐财贍國功臣。

    淮南楊溥遣使貢方物。

    宋州大水,郓、曹等州大風雨,損稼。

    丁亥,中書門下侍郎奏:「請差左丞崔沂、吏部侍郎崔贻孫、給事中鄭韬光、李光序、吏部員外郎盧損等,同詳定選司長定格、循資格、十道圖。

    」從之。

    《五代會要》:同光二年八月,中書門下奏:「吏部三铨、下省、南曹、廢置、甲庫、格式、流外铨等司公事,并系長定格、循資格、十道圖等,前件格文,本朝創立,檢制奸濫,倫叙官資頗謂精詳,久同遵守。

    自亂離之後,巧僞滋多,兼同光元年八月,車駕在東京,權判工部員外郎盧重《本司起請》一卷,并以興複之始,務切懷來,凡有條流,多失根本,以至冬集赴選人,并南郊行事官,及陪位宗子共一千三百餘人,铨曹檢勘之時,互有援引,去留之際,不絕争論,若又依違,必長訛濫。

    望差權判尚書省铨左丞崔沂、吏部侍郎崔贻孫、給事中鄭韬光、李光序、吏部員外郎盧損等,同詳定舊長定格、循資格、十道圖,務令簡要 ,可久施行。

    」從之。

    癸巳,放朝參三日,以霖雨故也。

    陝州奏,河水溢岸。

    乙未,中書門下上言:「諸陵台令丞請停,以本縣令知陵台事。

    」從之。

     九月癸卯,畋于西北郊。

    幽州上言,契丹安巴堅自渤海國回軍。

    内園新殿成,名曰長春殿。

    戊申,以中書舍人、權知貢舉裴皞為禮部侍郎,以前鄭州防禦副使姜宏道為太仆卿。

    侍中郭崇韬奏:「應三铨注授官員等,内有自無出身入仕,買覓鬼名告敕;今将骨肉文書,揩改姓名;或曆任不足,妄稱失墜;或假人廕緒,托形勢論屬,安排參選,所司随例注官。

    如有人陳告,特議超獎;其所犯人,檢格處分;若同保人内有僞濫者,并當駁放。

    應有人身死之處,今後并須申報本州,于告身上批書身死月日分明付子孫。

    今後铨司公事,至春末并須了畢。

    」從之。

    铨綜之司,僞濫日久,及崇韬條奏之後,澄汰甚嚴,放棄者十有七八,衆情亦怨之。

    己酉,司天台請禁私曆日,從之。

      庚戌,有司自契丹至者,言女真、回鹘、黃頭室韋合勢侵契丹。

    壬子,有司上言:「八月二十二日夜,熒惑犯星二度,星周分也,請依法禳之。

    于京城四門懸東流水一罂,兼令都市嚴備盜火,止絕夜行。

    」從之。

    甲寅,幸郭崇韬第,置酒作樂。

    乙卯,以前振武節度使、安北都護馬存可依前檢校太尉、兼侍中,充甯遠軍節度、容管觀察使。

    存,湖南馬殷之弟也。

    丙辰,黑水國遣使朝貢。

    契丹寇幽州。

    戊午,宣宰臣于中書,磨勘吏部選人,謬濫者焚毀告敕。

      冬十月戊辰,帝畋于西北郊。

    己巳,故安義節度使、贈太尉、隴西郡王李嗣昭贈太師。

    庚午,正衙命使冊淑妃韓氏、德妃伊氏,以宰臣豆盧革、韋說充冊使。

    辛未,诏:「今後支郡公事,須申本道騰狀奏聞。

    租庸使各有征催祇牒,觀察使貴全理體。

    」契丹寇易、定北鄙。

    壬申,故大同軍防禦使李存璋贈太尉。

    郓州奏,清河泛溢,壞廬舍。

    癸未,畋于石橋。

    甲戌,河南尹張全義上言:「萬壽節日,請于嵩山開琉璃戒壇,度僧百人。

    」從之。

    乙亥,故守太師、尚書令、秦王李茂貞追封秦王,賜谥曰忠敬。

    丁醜,皇後差使賜兗州節度使李紹欽湯藥。

    時皇太後行诰命,皇後劉氏行教命,互遣使人宣達籓後,紊亂之弊,人不敢言。

    己卯,汴、郓二州奏,大水。

    庚辰,以前太仆卿楊遘為大理卿。

    黨項進白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