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八 莊宗紀六

關燈
奚王李紹威進駝馬。

    幽州奏,契丹入寇,至近郊。

    辛巳,故天雄軍節度副使王緘贈司空。

    壬午,以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守尚書令、吳越國王錢镠可依前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守尚書令,封吳越國王。

    癸未,幸小馬坊閱馬。

    甲申,以兩浙兵馬留後、清海軍節度、嶺南東道觀察等使、守太尉、兼侍中、廣州刺史錢元璙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充兩浙節度觀察留後,餘如故;以鎮東軍節度副大使、江南管内都招讨使、建武軍節度、嶺南西道觀察等使、檢校太傅、守侍中、知蘇州中吳軍軍州事、行邕州刺史錢元璙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餘如故。

    辛卯,天平軍監軍使柴重厚可特進、右領衛将軍同正,充鳳翔監軍使。

    甲午,以宣武軍節度押牙李從溫、李從璋、李從榮、李從厚、李從璨并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宣武軍節度押牙李從臻可檢校國子祭酒兼禦史中丞。

    自從溫而下,皆李嗣源諸子也。

     十一月丙申,靈武奏,甘州回鹘可汗仁美卒,其弟狄銀權主國事。

    吐渾白都督族帳移于代州東南。

    己亥,幸六宅宴諸弟。

    壬寅,尚書左丞、判吏部尚書铨事崔沂貶麟州司馬,吏部侍郎崔贻孫貶朔州司馬,給事中鄭韬光貶甯州司馬,吏部員外盧損貶府州司戶。

    時有選人吳延皓取亡叔告身故舊名求仕,事發,延皓付河南府處死,崔沂已下貶官。

    宰相豆盧革、趙光允、韋說詣閣門待罪,诏釋之。

     癸卯,帝畋于伊阙,侍衛金槍馬萬餘騎從,帝一發中大鹿。

    是日,命從官拜梁祖之陵,物議非之。

    其夕,宿于張全義之别墅。

    甲辰,宿伊阙縣。

    乙巳,宿椹澗。

    時騎士圍山,會夜,颠墜崖谷,死傷甚衆。

    丙午,複命衛兵分獵,殺獲萬計。

    是夜,方歸京城,六街火炬如晝。

    丁未,賜群臣鹿肉有差。

      庚戌,制改節将一十一人功臣号。

    辛亥,以兵部侍郎李德休為吏部侍郎。

    壬子,日南至,百官拜表稱賀。

    以昭儀侯氏為汧國夫人,昭容夏氏為虢國夫人,昭媛白氏為沛國夫人,出使美宣鄧氏為魏國夫人,禦正楚真張氏為涼國夫人,司簿德美周氏為宋國夫人,侍真吳氏為渤海郡夫人,其餘并封郡夫人。

    丁巳,河中節度使、守太師、兼尚書令、西平王李繼麟可依前守太師、兼尚書令、河中護國軍節度使、西平王,仍賜鐵券。

    戊午,幸李嗣源、李紹榮之第,縱酒作樂。

    是日,鎮州地震;契丹寇蔚州。

     十二月戊辰,幸西苑校獵。

    己巳,诏汴州節度使李嗣源歸鎮。

    《通鑒》雲:己巳,命宣武節度使李嗣源将宿衛兵三萬七千人赴汴州,遂如幽州禦契丹。

    庚午,帝與皇後劉氏幸張全義第,酒酣,帝命皇後拜全義為養父,全義惶恐緻謝,複出珍貨貢獻。

    翼日,皇後傳制,命學士草謝全義書,學士趙鳳密疏,陳國後無拜人臣為父之禮,帝雖嘉之,竟不能已其事。

    壬申,以教坊使王承顔為興州刺史。

    丙子,诏取來年正月七日幸魏州。

    庚辰,畋于近郊,至夕還宮。

    壬午,契丹寇岚州。

    黨項遣使貢方物。

    乙酉,幸龍門佛寺祈雪。

    丙戌,以徐州節度使李紹真為北面行營副招讨使。

    戊子,李嗣源奏,部署大軍自宣武軍北征。

    淮南楊溥遣使貢獻。

    己醜,幸龍門。

    庚寅,诏河南尹張全義為洛京留守,判在京諸軍事。

    是日,日傍有背氣,凡十二。

     同光三年春正月甲午朔,帝禦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丙申,诏以昭宗、少帝山陵未備,宜令有司别選園陵改葬,尋以年饑财匮而止。

    契丹寇幽州。

    戊戌,诏:「起今後特恩授官及侍衛諸軍将校、内諸司等官,其告身官給,舊例硃膠錢、台省禮錢并停,其餘合征台省禮錢,比舊數五分中許征一分,特恩者不征。

    兵、吏部兩司逐月各支錢四十貫文,充吏人食直。

    少府監鑄錢造印文,今後不得征納銅炭價直,其料物官給。

    」庚子,車駕發京師幸鄴。

    以前許州節度使李紹沖為太子少保;以前邠州節度使韓恭為右金吾大将軍,充兩街使;以前安州節度使硃漢賓為左龍武統軍。

    庚戌,車駕至鄴。

    命青州節度使符習修酸棗河堤。

    先是,梁末帝決河隄,引水東注至郓、濮,以限我軍,至是方修之。

    丙辰,幽州上言,節度使李存賢卒。

      二月甲子朔,诏:「興唐府管内有百姓随絲鹽錢,每兩與減五十文。

    逐年所亻表蠶鹽,每鬥與減五十文。

    小菉豆稅,每畝與減放三升。

    都城内所征稅絲,永與除放。

    」丙寅,定州節度使王都來朝。

    丁卯,畋于近郊。

    己巳,召從臣擊球于鞠場。

    辛未,許州上言:「襄城、葉縣準敕割隸汝州,其扶溝等縣請卻隸當州。

    」從之。

    甲戌,以滄州節度使李紹斌為幽州節度使,依前檢校太保;以大同軍留後安元信為滄州節度使。

    乙亥,幸王莽河射雁。

    丙子,李嗣源奏,涿州東南殺敗契丹,生擒首領三十人。

    符習奏,修堤役夫遇雪寒逃散。

    樞密使郭崇韬上表辭兼鎮。

    時帝命李紹斌鎮幽州,以其時望未重,欲以李嗣源為鎮帥,且為紹斌聲援,移郭崇韬兼領汴州。

    召崇韬議之,崇韬奏以為當,因懇辭兼領。

    庚辰,以宣武軍節度使李嗣源為鎮州節度使。

    辛巳,以皇子繼潼、繼嵩、繼蟾、繼峣并檢校司徒,皆沖幼,未出閣。

    突厥、渤海國皆遣使貢方物。

    帝幸近郊射雁。

    甲申,以樞密使郭崇韬為依前守侍中、監修國史、兼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