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七 莊宗紀五
關燈
小
中
大
,并與追贈;在者各與加爵增封。
諸籓鎮各賜一子出身,仍封功臣名号。
留後、刺史,官高者加階爵一級,官卑者加官一資。
應本朝内外臣僚,被硃氏殺害者,特與追贈。
應諸州府不得令富室分外收貯見錢,禁工人熔錢為銅器,勿令商人載錢出境。
近年已來,婦女服飾,異常寬博,倍費缣绫。
有力之家,不計卑賤,悉衣錦繡,宜令所在糾察。
應有百姓婦女,曾經俘擄他處為婢妾者,一任骨肉識認。
男子曾被刺面者,給與憑據,放逐營生。
召天下有能以書籍進納者,各等第酬獎。
仰有司速檢勘天下戶口正額,墾田實數,待憑條理,以息煩苛。
」是日,風景和暢,人胥悅服。
議者雲,五十年來無此盛禮。
然自此權臣愎戾,伶官用事,吏人孔謙酷加賦斂,赦文之所原放,謙複刻剝不行,大失人心,始于此矣。
庚午,租庸使孔謙奏:「諸道綱運客旅,多于私路苟免商稅,請令所在關防嚴加捉搦。
」從之。
癸酉,宰臣豆盧革率百官上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凡三上表,從之。
甲戌,诏曰:「汴州元管開封、浚儀、封丘、雍丘、尉氏、陳留六縣,僞庭割許州鄢陵、扶溝,陳州太康,鄭州陽武、中牟,曹州考城等縣屬焉。
其陽武、匡城、扶溝、考城四縣,宜令且隸汴州,餘還本部。
」丙子,以随駕參謀耿瑗為司天監。
丁醜,以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李筠為右騎衛上将軍。
戊寅,幸李嗣源第,作樂,盡歡而罷。
己卯,以河中節度使、冀王李繼麟兼安邑、解縣兩池榷鹽使。
辛巳,以檢校太師、守尚書令、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魏王張全義為守太尉、兼中書令、河陽節度使、河南尹,改封齊王。
以開府儀同三司、守尚書令、秦王李茂貞依前封秦王,餘如故,仍賜不拜、不名。
《五代會要》:太常禮院奏:「李茂貞封冊之命,宜準故襄州節度使趙匡凝之例施行。
秦王受冊,自備革辂一乘,載冊犢車一乘,并本品鹵簿鼓吹如儀。
」從之。
是日,帝幸左龍武軍。
癸未,宰臣豆盧革率百官上表,請立中宮。
制以魏國夫人劉氏為皇後,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丁亥,以天平軍節度使、蕃漢總管副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兼中書令李嗣源為檢校太尉,依前天平軍節度使,加實封百戶,兼賜鐵券;以前安國軍節度副使、檢校太保、左衛上将軍李存乂為晉州節度使、檢校太傅;以北京皇城留守、檢校太保、左威衛上将軍李存紀為邢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以蕃漢馬步都虞候兼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硃守殷為振武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戊子,以前右龍武軍都虞候、守左龍武大将軍李紹奇為鄭州防禦使,以楚州防禦使張繼孫為汝州防禦使。
己醜,以振武軍節度使、權安義留後、檢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為潞州節度使,以捧日都指揮使、鄭州防禦使李紹琛為陝州節度使,以成德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右監門衛大将軍毛璋為華州節度使。
壬辰,樞密使郭崇韬再上表,請退樞密之職,優诏不允。
癸巳,诏曰:「皇太後母儀天下,子視群生,當别建宮闱,顯标名号,冀因稱謂,益表尊嚴,宜以長壽宮為名。
」樞密使郭崇韬奏時務利便一十五件,優诏褒美。
甲午,奚王李紹威、吐渾李紹魯皆貢駝馬。
丁酉,以武安軍衙内馬步軍都指揮使、昭州刺史馬希範為永州刺史、檢校太保。
癸卯,以光祿大夫、檢校左仆射、行太常卿李燕為特進、檢校司空,依前太常卿;以禦史中丞李德休為兵部侍郎;以吏部侍郎崔協為禦史中丞。
三月甲辰,故河陽節度使王師範贈太尉。
乙巳,以滄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符習為青州節度使,以北京衙内馬步軍都指揮使、右領軍衛大将軍李紹斌為滄州節度使。
鎮州奏,契丹犯塞,诏李嗣源率師屯邢州。
丙午,以荊南節度使、守中書令、渤海王高季興依前檢校太師、兼尚書令,封南平王;以幽州節度行軍司馬李存賢依前檢校太保,為幽州節度使。
中書門下上言:「近以諸州奏薦令錄,頗亂規程,請今後節度使管三州已上,每年許奏管内官三人;如管三州已下,隻奏兩
諸籓鎮各賜一子出身,仍封功臣名号。
留後、刺史,官高者加階爵一級,官卑者加官一資。
應本朝内外臣僚,被硃氏殺害者,特與追贈。
應諸州府不得令富室分外收貯見錢,禁工人熔錢為銅器,勿令商人載錢出境。
近年已來,婦女服飾,異常寬博,倍費缣绫。
有力之家,不計卑賤,悉衣錦繡,宜令所在糾察。
應有百姓婦女,曾經俘擄他處為婢妾者,一任骨肉識認。
男子曾被刺面者,給與憑據,放逐營生。
召天下有能以書籍進納者,各等第酬獎。
仰有司速檢勘天下戶口正額,墾田實數,待憑條理,以息煩苛。
」是日,風景和暢,人胥悅服。
議者雲,五十年來無此盛禮。
然自此權臣愎戾,伶官用事,吏人孔謙酷加賦斂,赦文之所原放,謙複刻剝不行,大失人心,始于此矣。
庚午,租庸使孔謙奏:「諸道綱運客旅,多于私路苟免商稅,請令所在關防嚴加捉搦。
」從之。
癸酉,宰臣豆盧革率百官上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凡三上表,從之。
甲戌,诏曰:「汴州元管開封、浚儀、封丘、雍丘、尉氏、陳留六縣,僞庭割許州鄢陵、扶溝,陳州太康,鄭州陽武、中牟,曹州考城等縣屬焉。
其陽武、匡城、扶溝、考城四縣,宜令且隸汴州,餘還本部。
」丙子,以随駕參謀耿瑗為司天監。
丁醜,以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李筠為右騎衛上将軍。
戊寅,幸李嗣源第,作樂,盡歡而罷。
己卯,以河中節度使、冀王李繼麟兼安邑、解縣兩池榷鹽使。
辛巳,以檢校太師、守尚書令、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魏王張全義為守太尉、兼中書令、河陽節度使、河南尹,改封齊王。
以開府儀同三司、守尚書令、秦王李茂貞依前封秦王,餘如故,仍賜不拜、不名。
《五代會要》:太常禮院奏:「李茂貞封冊之命,宜準故襄州節度使趙匡凝之例施行。
秦王受冊,自備革辂一乘,載冊犢車一乘,并本品鹵簿鼓吹如儀。
」從之。
是日,帝幸左龍武軍。
癸未,宰臣豆盧革率百官上表,請立中宮。
制以魏國夫人劉氏為皇後,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丁亥,以天平軍節度使、蕃漢總管副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兼中書令李嗣源為檢校太尉,依前天平軍節度使,加實封百戶,兼賜鐵券;以前安國軍節度副使、檢校太保、左衛上将軍李存乂為晉州節度使、檢校太傅;以北京皇城留守、檢校太保、左威衛上将軍李存紀為邢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以蕃漢馬步都虞候兼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硃守殷為振武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戊子,以前右龍武軍都虞候、守左龍武大将軍李紹奇為鄭州防禦使,以楚州防禦使張繼孫為汝州防禦使。
己醜,以振武軍節度使、權安義留後、檢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為潞州節度使,以捧日都指揮使、鄭州防禦使李紹琛為陝州節度使,以成德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右監門衛大将軍毛璋為華州節度使。
壬辰,樞密使郭崇韬再上表,請退樞密之職,優诏不允。
癸巳,诏曰:「皇太後母儀天下,子視群生,當别建宮闱,顯标名号,冀因稱謂,益表尊嚴,宜以長壽宮為名。
」樞密使郭崇韬奏時務利便一十五件,優诏褒美。
甲午,奚王李紹威、吐渾李紹魯皆貢駝馬。
丁酉,以武安軍衙内馬步軍都指揮使、昭州刺史馬希範為永州刺史、檢校太保。
癸卯,以光祿大夫、檢校左仆射、行太常卿李燕為特進、檢校司空,依前太常卿;以禦史中丞李德休為兵部侍郎;以吏部侍郎崔協為禦史中丞。
三月甲辰,故河陽節度使王師範贈太尉。
乙巳,以滄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符習為青州節度使,以北京衙内馬步軍都指揮使、右領軍衛大将軍李紹斌為滄州節度使。
鎮州奏,契丹犯塞,诏李嗣源率師屯邢州。
丙午,以荊南節度使、守中書令、渤海王高季興依前檢校太師、兼尚書令,封南平王;以幽州節度行軍司馬李存賢依前檢校太保,為幽州節度使。
中書門下上言:「近以諸州奏薦令錄,頗亂規程,請今後節度使管三州已上,每年許奏管内官三人;如管三州已下,隻奏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