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五 莊宗紀三

關燈
,以蕃漢馬步總管李存審為北面招讨使,以攻鎮州。

    丙午夜,趙将李再豐之子沖投缒以接王師,諸軍登城,遲明畢入,鎮州平。

    獲處球、處瑾、處琪并其母,及同惡高濛李翥、齊儉等,皆折足送行台,鎮人請醢而食之;發張文禮屍,磔于市。

    帝以符習為鎮州節度使,烏震為趙州刺史,趙仁貞為深州刺史,李再豐為冀州刺史。

    鎮人請帝兼領本鎮,從之,乃以符習遙領天平軍節度使。

     十一月,河東監軍張承業卒。

     十二月,以魏州觀察判官張憲權知鎮州軍州事。

     同光元年春正月丙子,五台山僧獻銅鼎三,言于山中石崖間得之。

    二月,新州團練使李嗣肱卒。

    是時,以諸籓鎮相繼上箋勸進,乃命有司制置百官省寺仗衛法物,期以四月行即位之禮,以河東節度判官廬質為大禮使。

     三月己卯,以橫海軍節度使、内外蕃漢馬步總管李存審為幽州節度使。

    潞州留後李繼韬叛,送款于梁。

    是月,築即位壇于魏州牙城之南。

     夏四月己巳,帝升壇,祭告昊天上帝,遂即皇帝位,文武臣僚稱賀。

    禮畢,禦應天門宣制: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大赦天下,自四月二十五日昧爽以前,除十惡五逆、放火行劫、持杖殺人、官典犯贓、屠牛鑄錢、合造毒藥外,罪無輕重,鹹赦除之。

    應蕃漢馬步将校并賜功臣名号,超授檢校官,已高者與一子六品正員官,兵士并賜等第優給。

    其戰殁功臣各加追贈,仍賜谥号。

    民年八十已上,與免一子役。

    内外文武職官,并可直言極谏,無有隐諱。

    貢、選二司,宜令有司速商量施行。

    雲、應、蔚、朔、易、定、幽、燕及山後八軍,秋夏稅率量與蠲減。

    民有三世已上不分居者,與免雜徭。

    諸道應有祥瑞,不用聞奏。

    赦書有所未該,委所司條奏以聞雲。

    是歲,自正月不雨,人心憂恐,宣赦之日,澍雨溥降。

     初,唐鹹通中,金、水、土、火四星聚于畢、昴,太史奏:「畢、昴,趙、魏之分,其下将有王者。

    」懿宗乃诏令鎮州王景崇被衮冕攝朝三日,遣臣下備儀注、軍府稱臣以厭之。

    其後四十九年,帝破梁軍于柏鄉,平定趙、魏,至是即位于鄴宮。

    是月,以行台左丞相豆盧革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使;以行台右丞相盧澄為中書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以前定州掌書記李德休為禦史中丞;以河東節度判官盧質為兵部尚書,充翰林學士承旨;以河東掌書記馮道為戶部侍郎,充翰林學士;以魏博、鎮冀觀察判官張憲為工部侍郎,充租庸使;以中門使郭崇韬、昭義監軍使張居翰并為樞密使;以權知幽州軍府事李紹宏為宣徽使;以魏博節度判官王正言為禮部尚書,行興唐尹;以河東軍城都虞候孟知祥為太原尹,充西京副留守;以澤潞節度判官任圓為工部尚書兼真定尹,充北京副留守。

    诏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改元城縣為興唐縣,貴鄉縣為廣晉縣,以太原為西京,以鎮州為北都。

    是時,所管節度一十三,州五十。

     閏月丁醜,以李嗣源為檢校侍中,依前橫海軍節度使、内外蕃漢副總管;以幽州節度使李存審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依前蕃漢馬步總管;以河東節度使硃友謙為檢校太師、兼尚書令。

    安國軍節度使符習加同平章事,定州節度使王都加檢校侍中。

    是月,追尊曾祖蔚州太保為昭烈皇帝,廟号懿祖;夫人崔氏曰昭列皇後。

    追尊皇祖代州太保為文景皇帝,廟号獻祖;夫人秦氏曰文景皇後。

    追尊皇考河東節度使、太師、中書令、晉王為武皇帝,廟号太祖。

    诏于晉陽立宗廟,以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懿宗昭聖皇帝、昭宗聖穆皇帝及懿祖以下為七廟。

    甲午,契丹寇幽州,至易、定而還。

    時有自郓來者,言節度使戴思遠領兵在河上,州城無守兵,可襲而取之。

    帝召李嗣源謀曰:「昭義阻命,梁将董璋攻迫澤州,梁志在澤、潞,不虞别有事生,汶陽無備,不可失也。

    」嗣源以為然。

    壬寅,命嗣源率步騎五千,箝枚自河趨郓。

    是夜陰雨,我師至城下,郓人不覺,遂乘城而入,郓州平。

    制以李嗣源為天平軍節度使。

    梁主聞郓州陷,大恐,乃遣王彥章代戴思遠總兵以來拒。

    時硃守殷守德勝南城,帝懼彥章奔沖,遂幸澶州。

     五月辛酉,彥章夜率舟師自楊村浮河而下,斷德勝之浮橋,攻南城,陷之。

    帝令中書焦彥賓馳